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膜内组合双腓骨移植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将吻合血管的双腓骨或双段腓骨的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行切开并向两侧剥离至骨嵴,双腓骨或双段腓骨折叠,其前内侧面相对,两断端固定,将相对缘游离的骨膜纵行缝合,使其组合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修复骨缺损。结果34例长管负重骨缺损均获得良好骨愈合,移植骨无折断。结论骨膜内组合双腓骨移植是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膜内组合双腓骨移植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将吻合血管的双腓骨或双段腓骨的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行切开并向两侧剥离至骨嵴,双腓骨或双段腓骨折叠,其前内侧面相对,两断端固定,将相对缘游离的骨膜纵行缝合,使其组合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修复骨缺损。结果:34例长管负重骨缺损均获得良好骨愈合,移植骨无折断。结论:骨膜内组合双腓骨移植是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管袢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修复长段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评价带血运单腓骨移植、骨膜外腓骨组合移植及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修复长段粗骨缺损的能力差异,为临床长段粗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的有效术式及理论依据.方法7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胫骨中上段10mm骨缺损模型,用1.2mm双克氏针内固定.实验组截取腓骨24mm,保护附着的肌肉和腓血管制成带血管蒂的腓骨瓣,在腓骨前内侧纵行切开骨膜并剥离至周径的1/3,截断形成两段各为12mm的腓骨,将腓骨折叠,缝合骨膜两游离缘形成一完整骨膜包裹的双腓骨,两腓骨相对面无骨膜,骨皮质直接对合,两骨端用5-0丝线捆扎,向内侧移位至胫骨缺损处,腓骨远近端插入胫骨髓腔内.对照Ⅰ组将截取带骨膜的腓骨12mm向近端游离,向内侧移位至胫骨缺损处,腓骨远近端插入胫骨髓腔内.对照Ⅱ组截取腓骨24mm,截断形成两段各为12mm的腓骨,将带骨膜的双段腓骨折叠,腓骨折叠后相邻面腓骨骨膜保持完整,两骨端用5-0丝线捆扎,对照组内固定同实验组.术后石膏外固定于屈膝屈踝90°位.于术后2、4、8、12、16周每组取4只,分别摄X线片;测定骨密度,进行生物力学测试.通过观测指标对比三种术式修复骨缺损的差异.结果本试验中对照Ⅰ组4只出现骨折,对照Ⅱ组2只出现骨折,实验组未发生骨折.X线片示实验组骨小梁排列整齐,腓骨明显增粗,骨髓腔再通.骨密度实验组均大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物力学测试,移植骨平均最大载荷、最大扭矩及剪切应力,实验组均大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管袢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较单腓骨移植、骨膜外腓骨组合移植修复长段粗骨缺损更符合骨生物力学要求.该术式通过骨膜相连后骨膜内成骨及力学应力刺激使移植腓骨明显增粗,可有效预防移植骨再骨折的发生,是治疗长段粗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膜内组合双腓骨移植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将吻合血管的双腓骨或双段腓骨的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行切开并向两侧剥离至骨嵴,双腓骨或双段腓骨折叠,其前内侧面相对,两断端固定,将相对缘游离的骨膜纵行缝合,使其组合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修复骨缺损.结果:34例长管负重骨缺损均获得良好骨愈合,移植骨无折断.结论:骨膜内组合双腓骨移植是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传统骨移植术,由于缺乏血液供应,植入骨块需经长久的爬行替代过程才能愈合,且易发生骨不连、骨吸收及感染率高等缺点。1990年以来,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外伤性骨缺损7例,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切除致长段骨缺损5例,骨髓炎骨缺损1例,均获成功。经随访6个月~7年均达骨愈合,其中4例携带腓骨头移植修复桡骨下端缺损重建桡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例胫骨长段骨缺损行吻合血管移植术后9个月、12个月,先后两次发生疲劳性骨折。认为,移植之腓骨虽愈合增粗,但可能因负重而发生疲劳性骨折,适当延长术后外固定时间,是防止骨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血管襻骨膜内组合腓骨同蒂皮瓣移植修复骨与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下肢粗骨长段缺损与皮肤缺损同时修复的可行方法。方法 将腓血管制成1个或2个血管襻,该血管襻携带皮瓣,再将多段腓骨于骨膜内组合在一起,他成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修复骨与皮肤缺损。有丰富血运的骨膜,其骨膜下新生骨活跃,该新生骨充填骨膜内与腓骨段间隙、包绕腓骨,使移植腓骨增粗。结果 临床应用5例,所携带的皮瓣血运良好,伤口一期愈合。1年后骨折愈合,2年后移植骨增粗,能负重行走,移植骨无骨折。供腓骨侧踝关节稳定.伸屈范围正常,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血管襻骨膜内组合腓骨同蒂皮瓣移植是修复粗骨与皮肤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吻合血管腓骨与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同期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长段异体骨捆绑或开槽嵌套式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19例四肢长段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6~35岁。骨缺损为肱骨1例,股骨9例,胫骨9例。骨缺损长度12~25cm,平均16.6cm。采用自体腓骨15~28cm,平均18.3cm,其中腓骨干l6例,腓骨近段3例,均携带监测皮岛;异体骨11~24cm,平均l6.1cm。捆绑式复合骨移植3例,嵌套式l6例;单用螺钉固定12例,桥式钢板螺钉内固定7例。结果 所有患者经5~36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供、受区创口均Ⅰ期愈合,监测皮岛成活并与周围组织正常愈合,无明显排斥反应,无供区肢体功能障碍。X线片示术后3个月异体骨与自体骨骨愈合15例,术后8个月愈合3例,另1例左股骨下段滑膜肉瘤术后2个半月局部复发而行截肢。术后超过1年拆除内固定者5例,术中均证实异体骨与自体骨间已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异体骨吸收或塌陷。结论 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长段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能加速异体骨活化,促进骨愈合,是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骨膜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块骨缺损的修复,至今尚未得到满意的解决。近百年来都是采用自体骨移植。随着骨移植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供区破坏大,出血多,修复慢,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甚至移植骨被吸收等缺点,而且多数情况下自体骨常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50年来,许多研究应用异体骨、异种骨和“人造骨”等,代替自体骨 相似文献
10.
11.
改进的组合腓骨移植修复负重长管骨缺损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 报道组合排骨移植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组合腓骨移植方法改进如下:于吻合血管的双排骨或双节段腓骨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形切开剥离至骨嵴,双腓骨或双节段腓骨前内侧相对,两断端固定,将相对缘游离骨膜纵形缝 合,使其组合为一根粗骨修复骨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28例,结果所有长管负重骨缺损均获得良好愈合,移植骨无折断。结论 改进的组合 腓骨移植是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多术式移植重建肿瘤性骨关节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6年10月至2005年1月应用多种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术式治疗89例肿瘤性骨关节缺损,男48例,女41例;年龄12~67岁,平均35岁。其中病灶清除腔内嵌入植骨术35例;瘤段切除单节段或双节段腓骨植骨术15例;近关节肿瘤切除带腓骨头半关节移植术16例;病灶外科边缘切除双段腓骨、髂骨联合植骨术23例。结果:根据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标准,对术后功能评价:病灶清除腔内嵌入植骨术35例中29例获随访,优26例,良1例,可2例;瘤段切除单节段或双节段腓骨植骨术15例中12例获随访,优8例,良1例,可1例,差2例;近关节肿瘤关节切除带腓骨头半关节移植术16例中12例随访,优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病灶外科边缘切除双段腓骨髂骨联合支撑植骨术23例中17例获随访,优11例,良3例,可1例,差2例。结论:吻合血管的腓骨多术式移植重建骨关节缺损,极大地丰富了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可以满足四肢多部位肿瘤切除后的功能重建,效果可靠。手术操作时,需要根据不同病变选择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13.
带血运骨膜内组合双段腓骨移植治疗下肢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致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大段骨纤维结构不良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1995年5月至2003年8月,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14~40岁(平均25.5岁).胫骨干2例,股骨干4例.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长度为15~22 cm.移植双腓骨段长度17~24 cm.均从双侧切取带腓血管的腓骨,在一端将腓血管吻合,使成一条腓血管相连的双段腓骨.将双段腓骨的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行切开并向两侧剥离至骨嵴.双段腓骨折叠,其前内侧面相对,两断端同定,将相对缘游离的骨膜纵行缝合,使其组合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将与双段腓骨相连的腓血管襻在移植体一端制成"U"形,勿形成锐角.能保证血管供血不受影响.解剖出受区血管.将组合的腓骨插入骨折两断端间,如不稳定,加用钢丝或螺钉固定.精确无误地将腓血管与受区血管进行吻合,通过移植体骨膜出血情况判断血管吻合口情况.结果 随访6~10年,平均7.4年.1年后骨性愈合;5年后5例移植骨髓腔再通.移植的双腓骨未发生肿瘤,X线片显示为正常骨骼;1例股骨干于正常骨干远段复发,但移植骨部分未复发.骨移植体愈合好,无发生骨不连、骨感染等并发症.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正常,逐渐恢复日常活动与工作.结论 骨膜内组合双腓骨移植足修复下肢长骨大段缺损的良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4.
吻合血管的髂骨与腓骨移植修复四肢骨缺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带血管腓骨和髂骨移植修复四肢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2年1月~2004年1月,对49例四肢骨缺损患者采用带血管腓骨(33例)和带血管髂骨(16例)移植治疗。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移植骨转归参照国际挽救肢体专题讨论会制定的关于同种及带血管移植的放射学评价方法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12年,带血管腓骨移植组患肢功能恢复率为82.7%,移植腓骨愈合时间平均为16.8周,治愈率为87.9%。带血管髂骨移植组患肢功能恢复率为88%,移植髂骨愈合时间平均15.2周,治愈率为93.8%。两组骨愈合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可用于修复下肢大段骨缺损和桡骨远端缺损,而带血管髂骨修复上肢骨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壳聚糖复合同种异体颗粒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提供材料。方法按不同质量比(1∶5、1∶10、1∶25、1∶50、1∶100)制备壳聚糖/兔源同种异体颗粒骨复合骨棒,对其物理性状进行初步检测,选择物理性状较好的1∶50、1∶25两种比例的复合骨棒进行动物实验。50只成年新西兰白兔,体重2.5~3.0 kg,于双侧桡骨中段制备15 mm长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植入1∶50、1∶25两种比例的复合骨棒。术后1、2、4、8、12周处死动物取材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处死动物前行X线片检查,并行血清钙、ALP浓度检测;于术后12周每组取5根完整桡骨进行三点抗弯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大体观察及X线片观察两组表现趋势基本一致。组织学观察示A组成骨时间早于B组,成骨质量优于B组;术后4、8周A组成骨面积大于B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术后4、8周两组细胞质均可见VEGF和IGF受体Ⅱ阳性表达,且A组表达均高于B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血清钙浓度变化表现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A组ALP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12周,A、B组桡骨的抗弯负荷分别为(299.75±27.69)N和(278.54±17.09)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5,P=0.002)。结论壳聚糖/同种异体颗粒骨复合后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是修复兔大段骨缺损的良好材料,质量比为1∶50的复合骨棒在成骨速度及质量上优于质量比为1∶25的复合骨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带血管的腓骨及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及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腓骨转位修复胫骨缺损4例;游离腓骨移植中折叠移植3例,其中修复股骨下端缺损2例、跟骨缺损1例;单根移植修复胫骨、桡骨、跖骨缺损11例;半面腓骨移植修复掌骨缺损2例.同时均带皮瓣修复骨及软组织缺损.结果 20例全部成活,骨愈合时间为6~ 10周,3~6个月后负重,15例随访6个月~4年,移植骨增粗,下肢正常行走,移植皮瓣弹性好,上肢及手部恢复抓握旋转功能.结论 多方式带血管的腓骨及皮瓣移植是治疗四肢及手术骨和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以病理纤维增殖为基础的良性病变,早在1891年Von Reck inghcuson首先发现本病,直到1942年L ichtenste in与Teffe才正式命名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本病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治疗较困难。在处理骨缺损上方法比较多,笔者曾治疗1例单发于桡骨中上段的骨纤维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