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目前已被作为判断血流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Mangieri等[1]曾报道7%合并心绞痛的慢血流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是正常的,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Kemp HG等[2]发现15%具有典型胸痛的患者冠状动脉正常,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严重的冠状动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存在气体栓塞等也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慢,有些冠状动脉血流减慢还相关于冠状动脉扩张、痉挛,以及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等病变,但这些病因所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减慢具有不同于以上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意义.近些年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和普及,临床医生对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临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降低了单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的冠状动脉再狭窄率,但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仍在12%~47%,目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仍然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的常规方法;但这种有创检查方法很难为患者接受。因此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的目的即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参考标准,评估64排CT在冠状动脉支架成像中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的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检出的冠状动脉变异病例,并根据CT结果对冠状动脉变异进行分类。结果 30例冠状动脉变异中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窦者6例,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者3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者4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5例,副冠状动脉3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变异者3例。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辐射剂量低,既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变异类型,又能清晰显示各类病变细节,较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和普通多排螺旋CT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多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能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冠心病患者57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且进行有创性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具有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95.23%符合率。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用作无创性普查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对冠状动脉搭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130例的影像资料运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对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130例冠状动脉CTA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167例,包括冠状动脉数目变异10例,冠状动脉起源变异13例,冠状动脉走行变异140例,冠状动脉终止变异3例,冠状动脉结构变异3例。结论 MSCTA可以作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翟艳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183-184
冠状动脉主要分为两支: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后者又分为两个分支:前降支、回旋支。冠状动脉造影术一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能直接、准确显示冠状动脉及分支的解剖及病理改变。系将特殊导管经大腿处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处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地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记录显影过程,用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病变。  相似文献   

8.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是一个少见疾病,该病可影响全身动脉,包括冠状动脉。该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病变包括远端变细、长而平缓的狭窄,常可出现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血管壁内血肿、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扭曲。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的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左心室功能不全或心源性猝死。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药等,少数患者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术。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8例冠状动脉畸形患者中冠状动脉瘘12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6例。右冠状动脉瘘在体外循环下经心腔修补内瘘口或经扩张的冠状动脉修补外瘘口或同时修补内外瘘口。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行瘘支动脉结扎术或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不停跳经肺动脉修补;左冠状动脉-左心室瘘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经左冠状动脉修补外瘘口及主动脉瓣成形。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畸形行左冠状动脉根部结扎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18例手术中,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3±15d无手术死亡,心脏杂音均消失,术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2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螺旋CT图像,统计壁冠状动脉的显示率及CT表现.结果 在424例患者中,壁冠状动脉的检出率为12.3%,表现为局部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肌内,部分血管直径稍微狭窄.结论 双源CT是一种无创、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以很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准确的诊断壁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意外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意外发现少数潜在危险型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1例,分别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窦并形成较大拐角9例,其中5例右冠状动脉管壁不规则钙化,另4例右冠状动脉正常;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窦且左主干走行于主动脉肺动脉两大血管之间1例;单一右冠状动脉畸形1例,其中一分支见管壁不规则钙化。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筛查时,能意外发现冠状动脉的起源异常,而对少数潜在危险型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认识,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307-308
<正>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经皮肤穿刺腹动脉或肱动脉和桡动脉等将特质的冠状动脉造影导管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向冠状动脉内注入少量对比剂,观察冠状动脉内解剖情况的一种方法,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1]。另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为冠心病的进一步治疗,如治疗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63例疑似冠心病分别接受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照,评估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准确度.结果 冠状动脉CTA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两者的符合率达96.0%.结论 CTA安全、简便和无创伤,对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晓平 《江西医药》2021,56(10):1800-1802,1818
目的 观察并评价1岁以下小儿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的发病情况及随访结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20年7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共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均<1岁.通过超声心动图分析冠状动脉Z值测定评估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分为:Z<2为冠状动脉无扩张组、2≤Z<2.5为冠状动脉扩张组、2.5≤Z<5为小型冠状动脉瘤组、5≤Z<10为中型冠状动脉瘤组、Z≥10为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平均随访时间2年,并评估随访结果.结果 70例患儿中33例患儿冠状动脉无损害,37例患儿出现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61.67%).与急性期比较,冠状动脉扩张组、小型冠状动脉瘤组、中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大型冠状动脉瘤组患儿恢复期冠状动脉内经均呈现不同程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扩张组患儿恢复期冠状动脉内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期比较,无扩张组、扩张组、小型冠状动脉瘤组和中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冠状动脉瘤组患儿恢复期冠状动脉Z值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岁以下的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特异性,漏诊率高,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较高,应及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诊断,通过积极治疗后,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主动脉的脉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进行主动脉血压测量并计算脉压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计分表示.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组其年龄、SBP、DBP、PP比较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年龄、SBP和PP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脉压≥60mm Hg组三支病变患病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PP和年龄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主动脉脉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并对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佟翠娟  焦桂梅 《河北医药》2012,34(6):956-957
冠状动脉介人诊疗发展迅速,冠状动脉造影现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且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患者对疾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经济因素等疑虑容易导致焦虑情绪,对冠状动脉介人患者术前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焦虑状况,对冠状动脉介入的顺利实施及减少术中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价值与方法.方法 对600例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析其断层图像,结合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莆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观察冠状动脉的走形和分布.结果 8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瘘,其中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左冠状动脉-右室流出道瘘2例,右冠状动脉-左心房瘘、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右冠状动脉-右窜瘘各1例.结论 断层图像及各种重建方法可以不同程度的显爪冠状动脉瘘的起源和走形,DSCT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有重要诊断作用,且容积再现重建方法更直观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李敏 《江西医药》2010,45(10):1035-103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初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三维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高级血管分析(AVA)处理,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共分析评价450节段冠状动脉,阳性血管323节段,阳性率71.8%,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相对较高。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左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52例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诊断的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例患者均应用64层螺旋CT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附带在其他医院所做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比分析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情况;并对比分析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与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LV-EDV、LV-ESV、LVEF各项心功能参数的评价情况。结果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情况相当,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患者的左心功能评价情况相当,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诊断,能够取得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当的诊断准确性,并且能够对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准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单的临床优势,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方式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胰岛素与冠状动脉扩张的关系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冠状动脉扩张组,共4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共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共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胰岛素水平.结果 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和胰岛素水平在冠状动脉扩张组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相关性结果表明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和胰岛素水平均与冠状动脉扩张存在相关性(P<0.05),以及冠脉扩张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E选择素和胰岛素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胰岛素与冠状动脉扩张具有相关性并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