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卒中杂志》2013,(3):176-176
由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协办,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PET会议,将于2013年5月20-2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卒中杂志》2013,(2):158-158
由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协办,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PET会议,将于2013年5月20-2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卒中杂志》2013,(5):367-367
由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协办,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PET会议,将于2013年5月20-2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卒中杂志》2012,(12):952-952
由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协办,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PET会议,将于2013年5月20~2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当前,脑的研究从宏观不断地发展到微观,但是人类离真正地认识自己的脑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由于脑的新陈代谢旺盛、生理功能复杂,所以人脑的血液供应必须十分丰富,同时脑功能与PET显像的相关研究又与脑血流和脑代谢密切相关。脑病是指因遗传、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脑梗死、变性、感染、化学药物中毒等引  相似文献   

5.
第七届国际脑血管痉挛会议于 2 0 0 0年 6月 18日至 2 1日在瑞士的Interlaken市举行 ,来自世界各地的 2 0 0多名神经医外科医生 ,神经放射学及神经科学研究人员参加了大会。大会分六个专题即血管痉挛的分了生物学研究进展、基因治疗和新药物研究、VS的诊断、脑微透析和代谢监测、血管内治疗VS及临床治疗VS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七届国际脑血管痉挛会议召开@陈劲草  相似文献   

6.
<正>第四届国际神经再生高峰论坛、第六届脊髓损伤治疗与临床试验国际交流会、第九届亚太神经再生论坛定于2014年9月6-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旨在传播最新的神经再生理论研究、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深化理解神经再生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转化,加强国际神经再生领域的广泛交流。论坛将特邀中枢神经再生研究的先驱者、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主席、加拿大麦吉尔大学Albert Aguayo教授,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瘫痪治疗计划"和"迈阿密计划"主持人、从事  相似文献   

7.
国际神经病学联盟(WFN)直属机构国际神经超声研究组(NSRG)和美国超声学会(ASN)亚洲分会定于2011年10月14日-16日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召开第15届国际神经超声大会。本次会议荟集了所有全球知名的临床神经超声的学者,将以提高临床神经超声技术为宗旨,全面覆盖血管、神经、脑组织、脑灌注、脑功能评估、超声治疗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中国卒中杂志》2011,(8):614-614
国际神经病学联盟(wFN)直属机构国际神经超声研究组(NSRG)和美国超声学会(ASN)亚洲分会定于2011年10月14-16日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召开第15届国际神经超声大会。本次会议荟集了所有全球知名的临床神经超声的学者,将以提高临床神经超声技术为宗旨,全面覆盖血管、神经、脑组织、脑灌注、脑功能评估、超声治疗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慢性脑循环不全症是在对既往脑动脉硬化症认识的基础上,由日本学者新提出的诊断名称,是 由于脑动脉硬化引起弥漫性脑血流减少、代谢降低,而出现头痛、头痛、眩晕等自觉症状,被认为是脑梗死前状态,应积极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0.
二次脑创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血压或高热等是引起脑外伤病人二次脑创伤常见因素。本研究首先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造成大鼠低血压及高热,观察大鼠脑皮层脑血流(CoCBF)变化。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脑损伤并二次脑创伤两组。结果表明,伤后4h与假手术组对比,合并二次脑创伤组CoCBF显著降低。随后对16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研究,探讨二次脑创伤因素如高热、低血压对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表明合并二次脑创伤因素者预后差。基础与临床研究提示,二次脑创伤者预后差的原因可能是其导致脑血管痉挛,脑血流下降,直接影响正常脑代谢  相似文献   

11.
2只11一13日第铭届国际脑卒中与脑循环联合讨 论会,迈阿密海滩(美国)3月19一25日老年的分子生物学讨论会Tahoe湖,加 州(美国)3月24一3工日神经元的信息传感的分子生物学讨论 会,Ta。:,新墨西哥州(美国)4月5一7日第21届国际自主神经系研究会议.波 罗涅(意大利)5月16一19日第9届国际脑水肿讨论会,横滨旧 本)5月18一21日第5届国际脑血管痉挛讨论会.阿伯 塔(加拿大)5月22一28日第16届国际脑血流和脑代谢讨论会, 仙台(日本)6月6一n日第4届国际神经毒理学会议,赫尔辛高 尔(丹麦)6月30一7月l日第6届国际白塞氏病讨论会巴黎 (法国)了月3一8日第20届…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日本脑低温疗法研讨会简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第五届日本脑低温疗法专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7月 1 2~ 1 3日在横滨市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会者有来自日本神经外科 ,急救医学专业 ,新生儿科 ,麻醉科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 ,美国Miami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学教授Dietrich博士等约 2 0 0余人。笔者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并大会发言。会议内容涉及脑低温疗法在颅脑创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疾患 (HIE)和心脏停跳复苏后脑保护中的应用 ,护理注意事项 ,基础研究等诸多方面 ,现做一简要介绍 :颅脑创伤 (TBI)正罔博幸等人报告在TBI病人 ,脑低…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常因脑结构的受损而出现功能障碍,对此类患者的预后及脑功能的评估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脑电监测作为代表性的实时、无创电生理监测工具之一,对脑血流及脑代谢改变极其敏感,对于脑梗死患者脑功能评估、预后的预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脑电监测技术在脑梗死领域的相关研究,总结了脑梗死后的脑电图改变以及与脑梗死预后相关的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并展望未来脑电监测技术在脑卒中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月23~265月30~6 .16月1一62月15~17神经肤讨论会:功能和药理学观点,Innsbruek(奥地利)第六届老年记忆障碍的药理学会议,苏黎世(瑞士)第五届颅内血液动力学(经颅多普勒超声、CBF及其他)国际讨论会,旧金山(美国)Fidia研究基金讨论会:神经节着:脂一神经元可塑性的药理,罗马(意大利)影响神经传递的天然物质国际讨论会,布宜诺斯艾利(阿根廷)神经生物学中的神经毒国际讨论会,50115(乌拉圭)6月9一142月18~207月15~172月20一233月11~168月4~99月1一6国际卒中讨论会,一日内瓦(瑞士)第十五届国际脑血流和脑代谢讨论会,迈阿密(美国)第五届世界生物精…  相似文献   

15.
脑氧代谢指标在颅脑损伤继发陛脑缺血判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发性脑缺血、缺氧被认为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继发性脑缺血、缺氧可加重脑损伤,并导致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坏死和凋亡,其病理变化过程较脑血管梗死后的缺血、缺氧更为复杂。近年来,脑氧代谢率、脑血流、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微透析技术、脑组织氧分压、放射影像学检查等脑氧代谢指标监测技术对于脑缺血的判定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对脑血流及脑组织代谢进行复合监测,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脑缺血证据,指导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即对这些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下过度通气水平对颅脑外伤患者术中脑血流、脑代谢和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东营鸿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急诊行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2组,每组35例,A组患者PETCO2控制在20~25 mm Hg之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维持在22~25 mm Hg之间,B组患者PETCO2控制在25~30 mm Hg之间,PaCO2维持在30~45 mm Hg之间,比较手术开始去骨瓣前2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氧分压、脑灌注压和脑氧供需平衡以及代谢产物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葡萄糖、乳酸的变化.结果 手术开始去骨瓣前A组患者的PaCO2水平、平均动脉压、颅内压、NSE、葡萄糖和乳酸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脑氧分压和脑灌注压、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将PETCO2控制在20~25 mm Hg之间,能有效维持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脑氧供需平衡,降低病理性代谢产物水平,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国际神经科学大会于1999711~16在以色列耶路撒冷举行。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每四年举办一次国际学术大会,本次大会有48个国家1030名代表参加,中国前往参加者有7名。第四届于1995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第六届将于2003年在捷克布拉格举行。大会设4个大会报告,分别为KandelER的“长时程记忆有关的基因及突触联系”,CaskeyCT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对脑研究的影响”,NeherE的“神经递质释放率的估算方法”及SakmannB的“新皮层传入传出层之间的信号传递”。其中…  相似文献   

18.
第三届国际神经损伤学术会议于199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意大利海滨城市尼米里召开。笔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现将这次会议有关颅脑损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进展作一概述。 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监测技术 除目前临床常规采用床边监测仪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颅内压、氧饱和度等指标外,脑血流量、脑温、脑组织氧含量、脑微透析、脑诱发电位监测等技术已应用于临床。目前研究已证明脑血流量测定较颅  相似文献   

19.
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多存在继发性损伤,如脑水肿、颅高压、癫痫及灌注异常,因此,预防、诊断及治疗继发性脑损伤是影响患者临床转归和结局的重要因素。多模态脑监护(MMM)采用多种监护手段,系统性、全面性评估脑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以期实现精准化管理。目前常用的MMM技术包括脑组织氧监测、颅内压监测、脑代谢监测、脑血流监测、脑电监测和多模态影像学,并可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这些监测技术可评估不同角度的脑生理及病理改变。近红外光谱(NIRS)可用于脑组织血氧饱和度,评估颅内灌注情况及血管调节功能。有创颅内压监测可精准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预测颅内压变化,指导脱水降颅压药物用量。脑微透析(CMD)可对颅内细胞外液进行采样,实时监测颅内代谢产物含量,明确颅内代谢情况。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用于监测颅内外大血管的血流量。脑电监测可直接反映脑电活动,也可间接反映脑血流量,用于预测继发性损伤中癫痫及脑缺血情况,而其中的连续脑电图(cEEG)监测在神经重症中应用较为多见,脑电波形的改变与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密切相关。多模态影像学作为新兴的监测技术,可客观反映脑结构、功能及病理改变。该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应用于NICU中MMM的各类监测技术的应用原理及监测特点,归纳总结了不同监测技术指标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并浅谈这些监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6): 92-96]  相似文献   

20.
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脑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脑氧饱和度和脑血流动力学是脑监测领域的最新进展。它利用近红外光穿透组织能力强的独特特性,连续无创监测脑氧饱和度,反应脑氧供需平衡状态;由动脉血氧饱和度定量变化引起的脑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含量改变间接计算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本文综述其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