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己酮可可碱对热暴露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4/09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脑保护与可塑性研究实验室完成。选择清洁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2组,热暴露组,己酮可可碱组,各10只。动物禁食12h后开始实验。热损伤方法:使用超级恒温水浴,连接有机玻璃夹层水循环仓,控制室温23~24℃,水浴锅内水温42.0~42.5℃,稳定1h以上,保持热循环仓实测温度41.0~41.5℃。大鼠测定基础体温(直肠温度)后,置入热仓中,入热仓后每5min测定1次直肠温度,至动物死亡。记录大鼠在热仓中的存活时间。己酮可可碱组在腹腔注射己酮可可碱(100mg/kg)后1h进热仓。观察肛温变化及大鼠在热仓中的存活时间。结果:纳入动物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己酮可可碱对热暴露条件下大鼠肛温变化的影响:进入热仓后,大鼠肛温快速上升,到达42.1℃的时间约为26min。给予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后1h,大鼠肛温较基础体温有所下降(P<0.01);己酮可可碱组大鼠进入热仓后体温上升速度较热暴露组缓慢,入仓后5,10,15,20,25min,大鼠肛温分别较热暴露组下降1.1℃(P<0.01),1.2℃(P<0.01),1.4℃(P<0.01),0.8℃(P<0.01),1.0℃(P<0.05);肛温到达42.1℃的时间延长至32min(P<0.01)。②己酮可可碱对热暴露条件下大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热暴露组大鼠进入热仓后存活时间约为2678s,给予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后,己酮可可碱组大鼠在热仓中存活时间延长16%(P<0.01),达到3206s。结论:己酮可可碱对热暴露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的剂量依赖性关系,并以己酮可可碱作阳性对照。方法:实验于2004-06在南方医科大学基础部药理教研室完成。选择SD大鼠132只,随机分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苷注射液7.5,15,30mg/kg组,己酮可可碱16.5mg/kg组,每组22只。各药物组均舌下静脉给药,1次/d,连续2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液5mL/kg。给药第3天,将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动脉夹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h后经舌下静脉再注射各剂量药物或生理盐水,继续缺血1h后解除动脉夹实施再灌注,缝合切口。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外,其余步骤同上。于再灌注24h时各组取12只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评估脂质过氧化和氧自由基水平,各组取10只大鼠测量脑组织含水量评估脑水肿情况。结果:1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模型组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犤(1390.3±76.2),(1853.7±64.0)μkat/g犦,丙二醛含量高于假手术组犤(92.33±13.05),(65.76±8.56)μmol/g,(P<0.01)犦,白藜芦醇苷注射液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犤(1620.3±68.2),(1793.7±99.4),(2023.8±89.2)μkat/g犦,降低丙二醛含量犤(87.4±4.33),(70.1±2.35),(66.3±2.81)μmol/g,(P<0.01)犦,且呈剂量依赖趋势。②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模型组大鼠大脑右半球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己酮可可碱16.5mg/kg组、白藜芦醇苷注射液7.5,15,30mg/kg组犤(79.32±0.65)%,(77.36±1.33)%,(78.69±0.64)%,(78.54±1.32)%,(78.12±1.29)%,(77.63±0.99)%,(P<0.01)犦。各给药组大鼠大脑右半球含水量亦较假手术组低,同时有呈剂量依赖性的趋势(P<0.05~0.01)。结论:白藜芦醇苷注射液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氧自由基损害,减少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并且可以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缺血、缺氧,作用强度有剂量依赖关系,以白藜芦醇苷注射液30mg/kg组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1在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采用大鼠右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显露股血管鞘,不做缺血再灌注,经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预处理组):经腹腔注射5000u/kg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24h后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②测定各组血清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和腓肠肌99Tcm亚甲基二磷酸钠吸收量变化。③电镜观察腓肠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和预处理组血清磷酸激酶[(121.627±18.112),(84.417±14.594)μkat/L]、乳酸脱氢酶[(20.065±4.676),(13.354±5.229)μkat/L]明显高于假手术组[(50.247±16.066),(7.732±1.256)μkat/L](P<0.05);对照组和预处理组丙二醛[(10.36±2.65),(6.55.±2.19)nmol/L]及99Tcm亚甲基二磷酸钠吸收量[(16.69±3.14),(11.66±3.87)%/(g·min)]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54±1.89)nmol/L,(9.12±1.96)%/(g·min)(P<0.05)]。②预处理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J)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保护机制.方法 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FTX治疗组(PTX组).每组25只.SO组:单纯剖腹术,游离双侧肾蒂血管后不作结扎,等待45 min后关闭腹腔.通过无损伤动脉夹阻断双肾血流45 min建立大鼠的肾IRI模型.FTX组术前0.5 h予FTX 20rng/kg静脉注射,术中PTX 6 mg/(kg·h)微泵维持.SO组、IRI组术前0.5 h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及微泵维持.3组分别于缺血前、缺血-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1 h、4 h、24 h 5个时间点监测肾功能、肾脏病理及肾组织匀浆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并对部分数据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肾IRI后,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给予PTX预处理后肾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与SO组相比,IRI组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血清肌酐水平,肾小管损伤评分,.肾组织匀浆的TNF-α水平、I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匀浆的SOD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IRI组相比,FTX组在相应时间点的血清肌酐水平、肾小管损伤评分显著下降(P<0.05);在再灌注即刻、1 h、4 h、24 h肾组织匀浆的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的MDA、ICAM-1水平在再灌注后4 h,24 h显著下降(P<0.01),肾组织匀浆的SOD水平在再灌注后4 h、24 h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与MDA、SOD、ICAM-1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895、0.838,(P<0.01)结论 FTX对肾IRI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FTX直接抑制肾组织中TNF-α的表达有关,从而减轻了氧化应激、抑制了ICAM-1的表达,减轻炎性细胞肾内浸润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2只),缺血再灌注组(14只)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辛伐他汀预处理组(14只)用辛伐他汀20 mg/(kg·d),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胃,每组再平分为2组,分别再灌注30,90 min.所有动物均灌胃14 d,1次/d,第15天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的动态变化.结果:预处理组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水平在再灌注30,90 min各时段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抗炎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巳酮可可碱组、低温组、己酮可可碱+低温组。术中切除右肾作自身对照,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均用动脉夹夹闭左侧肾动脉60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再灌注24h后,取左肾组织作透视电镜观察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变化,并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排列极其紊乱,低温组和己酮可可碱组线粒体中度肿胀,假手术组和己酮可可碱+低温组超微结构正常;体视学测定对照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体积密度(VV)和算术平均体积(VN)大于其它组,面数密度(NA)和数密度(NV)小于其它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和己酮可可碱+低温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低温对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AN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MCAO组、ANG组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组,每组4只.假手术组仅作颈部切口,其余3组予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ANG组、BSA组分别腹腔注射ANG和BSA 7 d.观察大...  相似文献   

8.
药物对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流后生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对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流后生精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扭转组、己酮可可碱组和维拉帕米组,每组8只,建立睾丸扭转动物模型。各组于复位前 15 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己酮可可碱和维拉帕米,术后24 h留取手术侧睾丸。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各组生精细胞凋亡和各级生精细胞计数,测定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扭转组相比,已酮可可碱组和维拉帕米组生精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单倍体细胞群计数显著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回升,丙二醛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 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已酮可可碱和维拉帕米对睾丸缺血-再灌流后的生精能力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脂肪乳组和乳化异氟醚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他3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前30 min,静脉注入0.9%生理盐水、30%脂肪乳和6.9%的乳化异氟醚达30 min(3.5 ml/kg/h).缺血30 min再灌注3 h后,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生理盐水组及脂肪乳组大鼠心肌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与乳化异氟醚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近年来提出了针刺预处理扶正学说.目的:证实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湖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研究所及解剖组胚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9/2004-07在湖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研究所完成;选用成年Wistar大鼠102只.20只用于脑组织提取液制备,82只用于后续实验. 方法:以"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大鼠,制备正常及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82只大鼠随机分6组.空白对照组5只行空白对照,假手术对照组15只行假手术,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16只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生理盐水对照组16只先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再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正常脑组织提取液对照组15只先行正常脑组织提取液腹腔注射,再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组15只先行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腹腔注射,再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腹腔注射分别于脑缺血造模前2 h和1 h进行,每只大鼠共注射2次,1 mL/次.上述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 d取材(即各分3小组:每小组5只).各组动物分别于相应时间段取材,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光镜下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在400倍镜下进行存神经元计数,计数区域为各片顶皮质Ⅰ区Ⅴ层(内锥体层).主要观察指标:①脑组织病理学观察.②脑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计数.结果:实验过程中共有2只动物死亡,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只,100只大鼠实验数据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各时间段脑片镜下均可见弥散性神经元缺血缺氧性病理改变,但均无灶性坏死区.②脑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计数:再灌注1 d,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幸存神经元密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338.8±31.2),(753.4±60.8)个/mum2,F=129.36,P<0.05];再灌注3,7 d神经元变性进-步加剧,但两者间无差异(F=1.76,P>0.05).各时间段生理盐水对照组、正常脑组织提取液对照组与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间的正常及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差异不显著(F=1.76,P>0.05).在3个时间段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组幸存神经元密度均显著高于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438.1±41.0),(338.8±31.2)个/mm2;(296.4±27.1),(124.8±13.4)个/mm2;(269.5±30.4),(132.4±15.7)个/mm2,F=129.36,P<0.05].结论:以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行大鼠腹腔注射,可使随后发生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丢失数量显著减少,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已产生明显的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和加贝酯(GM)对其的作用、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A组(手术对照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加贝酯处理组)、D组(盐水对照组)。光镜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AST、ALT、TNF-α、IL-6含量显著地升高,并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而加贝酯处理后上述改变均明显减轻,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而加贝酯通过其细胞保护作用、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减轻炎症反应而产生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70%肝切除模型,术前30 min实验组经门静脉灌注rHuEPO 4000 IU/kg,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1 d,2 d、4 d,7 d两组各随机处死大鼠6只,采用全自动分析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肝切除术后1 d、2 d实验组A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 d,4 d实验组Ki-67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2 d,4 d,7 d实验组PCNA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2 d实验组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uEPO促进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TNF-α的表达变化,研究依达拉奉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开始前1h和开始时对实验组大鼠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0、1、2、4h测定肝脏过氧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麦、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麦注射液干预组(5mL/kg),葛根素注射液干预组(35mg/kg)及参麦、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干预组(3mL/kg和25mg/kg),每组10只。于再灌注后1h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光镜下比较各组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LDH含量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葛根素注射液干预组及二者联合应用干预组血清ALT,AST,LDH及肝组织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尸〈0.05);参麦、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组血清ALT,AST,LDH及肝组织MDA含量的下降程度仅较单独使用二者时稍低,组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参麦、葛根素注射液干预组及联合应用干预组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但二者联合应用干预组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并未较单独使用二者时明显改善。结论:参麦、葛根素注射液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二者联合应用不能进一步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15.
罗锋  魏来  陈文雁  牟燕  孔高茵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12-2113,2117
[目的]探讨硫氢化钠(NaHS)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变化的影响及对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和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包括假手术组(Sham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HIRI组)和NaHS预处理组(NaHS组)。再灌注末取腔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取部分肝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TNF-α和IL-1β表达情况。[结果]再灌注末,HIRI组、NaHS组 ALT、AST、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 NaHS组低于 HIRI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结论]NaHS预处理能提高肝硬化大鼠抵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诱导剂正铁血红素和抑制剂锌原卟啉对糖尿病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SD大鼠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正铁血红素组和锌原卟啉组.应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清AST、ALT、肝组织MDA、IL-1、TNF-α mRNA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或<0.05),分别是(91.59±12.38) U/L vs (50.19±12.65)U/L、(45.64±9.68) U/L vs (15.55±7.79) U/L,(0.81±0.22) nmol/mg vs (0.50±0.08) nmol/mg、12.32±3.51vs 7.02±1.99、22.24±4.48 vs 10.54±2.36;TAOC下降(P<0.05);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正铁血红素组大鼠ALT、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AOC增高(P<0.05或<0.01);锌原卟啉组大鼠较糖尿病组大鼠FFA、ALT、AST、MDA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0.01),而TAOC下降(P<0.05).结论 HO-1诱导剂正铁血红素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肝损伤,而其抑制剂则加重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氮嗪(diazoxide,DA)预处理对大鼠部分肝移植的保护作用,寻找减轻临床部分肝移植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途径。方法:将150只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配对成75对,分为3组:对照组(C组)、DA预处理组(DA组)和5-羟基癸酸盐(5-hydroxydecanoate sodium salt,5-HD)+DA预处理组(HD-DA组),每组25对。在进行60%比例部分肝移植术前,C组供体不进行药物预处理;DA组供体在术前30min腹腔注射DA(5mg/kg);HD-DA组供体在术前45min腹腔注射5-HD(5mg/kg),并在其后15min腹腔注射DA(5mg/kg)。各组分别在术后2h、1d、3d、5d和7d各处死5只受体大鼠,测定谷酸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并在光镜下进行病理检查,电镜下进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DA组与C组相比,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和空泡样变性以及肝小叶结构排列紊乱和汇管区炎症都较轻,而HD-DA组则跟与C组相近。DA组术后2h、1d、3d的ALT值和AST值均显著低于C组(P<0.05),而HD-DA组与C组相比,各时点ALT和AST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部分肝移植具有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作用可以被5-羟基癸酸盐特异性阻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百草枯(PQ)急性肺损伤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PQ中毒组(B)、小剂量UTI治疗组(C)、中剂量UTI治疗组(D)、大剂量UTI治疗组(E)五组,每组10只。B、C、D、E组大鼠采用PQ一次性灌胃染毒法(80 mg/kg)复制PQ中毒模型,A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30 min后,C组腹腔注射UTI 100 k U/kg,D组腹腔注射UTI 300 k U/kg,E组腹腔注射UTI 600 k U/kg,A、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检测血清ALT、AST、BUN、Cr浓度,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 :C、D、E组和B组比较,大鼠血清ALT、AST、BUN、Cr浓度及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C、D、E组之间比较,血清ALT、AST、BUN、Cr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较大剂量UTI对急性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较强保护作用,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背景:如何有效防治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肾移植领域的研究重点。但目前其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系统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两种小鼠,一种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核转移子(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ARNT)基因敲除小鼠,一种为同窝对照组小鼠。每种小鼠分别进行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缺血再灌注时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缺血再灌注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立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比较再灌注损伤后1h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24h血清肌酐值、肾组织PAS染色肾小管损伤评分和TUNEL法计算肾小管细胞凋亡数。结果与结论:再灌注后1h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ARNT敲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4h血清肌酐水平ARNT敲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RNT敲除组明显比对照组损伤程度重,肾小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RNT敲除组阳性凋亡细胞数明显多于ARNT+/+组(P〈0.01)。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后,ARNT敲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缺氧诱导因子系统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促红细胞生成素来介导其最大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0.
郭知学  李鸥  汪春 《中国康复》2013,28(2):90-9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疗法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设假手术组大鼠8只(A组),造模成功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穴位注药组(B组)、穴位注水组(c组)、腹腔给药组(D组)和对照组(E组)各8只。造模后每日B、C、D、E组分别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及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及生理盐水处理,连续14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斜板试验及平衡试验观察造模后第1、2、4、6、8、10、12、14天各处理方法对大鼠的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致伤后第1天B、C、D、E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平衡能力评分均较致伤前及A组明显增加(P〈O.05)。伤后评分逐渐下降,B组大鼠得分除第1天外均低于c、D、E组(P〈0.05),C、D、E组各时间点比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致伤后B、C、D、E组爬坡角度均较致伤前及A组明显下降(P〈0.05),B组大鼠在致伤第2天开始爬坡角度明显大于C、D、E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能明显促进脑创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