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市房山中医医院的113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病例中单纯性增生占比率最高43.36%(49/113)。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平均出血时间长,阴道超声子宫内膜的厚度与单纯性增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是围绝经期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阴道彩色超声检查为围绝经期异常出血的重要筛查手段,分段诊刮术结合病理检查是明确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结合子宫内膜定点活检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455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定点子宫内膜活检,并对病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宫腔镜检查,其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200例;IUD所致出血68例;子宫内膜炎52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3例;其中单纯性增生7例;复杂性增生2例,不典型增生4例;萎缩性子宫内膜19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5例;子宫内膜癌66例.生育年龄(20~39岁)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炎等功能性病变为主,围绝经期及绝经后10年内(40~59岁)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大幅上升.结论 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要及时了解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根据病检结果因病施治.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法。方法 选择围绝经期子宫内膜诊刮病理为单纯性增生的患者44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照观察月经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外周血雌二醇(E2)及孕酮(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对比,子宫内膜厚度变薄(P〈0.05),合并子宫小肌瘤者肌瘤缩小,外周血E2及P水平呈显著下降(P〈0.01),患者治疗期间全部闭经,停药后37例恢复月经,7例绝经。结论 米非司酮可促使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萎缩凋亡,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因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8例AUB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将发现的子宫内膜病变类型按不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是绝经后出血的常见原因,而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过长是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宫腔镜检查对AUB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各个年龄阶段的AUB患者首选宫腔镜检查及定位取检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987例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子宫内膜癌11例,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符合率为90.90%;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4例,符合率为64.28%;子宫颈癌3例,符合率为75.00%。结论 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技术,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能早期确诊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对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宫腔镜检查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使用价值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危险信号.探索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的无创伤诊断方法是妇科和影像学医师共同担负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妇女通过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以决定是否行诊刮术排除子宫内膜癌,其价值还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对围绝经期子宫出血妇女诊刮前采用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设定<5 mm为正常值,并与诊刮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以评价B超检查对围绝经子宫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恶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回 顾性分析 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 300 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子宫内膜 非恶性病变组(210 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组(90 例)。单因素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恶变的危险因素。结 果 子宫内膜非恶性病变组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组患者在体重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出血持续时间等因素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女性的体重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和出血持续时间是子宫内膜恶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VCDFI)对预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妇女子宫内膜性质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拟诊子宫内膜病变需做诊刮或宫腔镜检查的512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妇女行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TVS)及TVS+CDFI,并与病理检查对照,比较两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TVS与TVS+CDFI两者比较:内膜生理性改变、内膜增生、内膜炎的诊断符合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内膜息肉、内膜癌TVS与TVS+CDF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1.54%(32/52),61.54%(8/13);88.47%(46/52),92.86%(13/14),结果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VS+CDFI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妇女子宫内膜性质有较高的预测价值.阴超检查子宫内膜时,常规应用CDFI观察内膜区血流信号,能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微小病变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病理特点及高危因素,探讨该类患者是否可以保留卵巢。方法:分析2000—01/2007—12在我院诊断并手术治疗的1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结果:12例发生卵巢转移,≤40岁者卵巢转移发生率为14.3%。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深肌层受侵、宫颈受侵、盆腔淋巴结受侵者卵巢转移率升高。结论:卵巢转移多限有高危因素者,对早期无高危因素特别是≤40岁年轻患者可考虑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腔镜及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27的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宫腔镜检查846例患者,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中1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2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和P27基因表达。结果 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确诊32例子宫内膜癌(3.78%);3种组织比较,PTEN、P27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宫腔镜检查直观病灶,准确活检,宜于早期诊断;PTEN、P27表达异常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对48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同时行镜下活检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1)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子宫内膜的发病年龄较大,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则多见于30~50岁异常子宫出血患者。(2)宫腔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正常子宫内膜83.1%,子宫内膜息肉89.0%,子宫黏膜下肌瘤97.3%,子宫内膜炎95.0%,子宫内膜增生93.2%,萎缩性子宫内膜96.9%,子宫内膜癌75.0%。宫腔镜检查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总体符合率达90.1%。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原因的较好手段,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CD)与β连环素(β-CA)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1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1例CIN,37例子宫内膜癌中E-CD与β-CA的表达。结果E-CD、β-CA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CIN及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D随着内膜癌病理分级的增加,异常表达率逐渐提高,其在G1-G2G3(P〈0.05),在Ⅰ期及Ⅱ期及Ⅲ期(P〈0.05)。有肌层浸润和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元肌层浸润(P〈0.01)和元淋巴转移组(P〈0.01);浸润程度越深浸润程度越深,β-连环素异常表达越高(P〈0.05)。E-CD与β-Cc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8P〈0.01)。结论E-CD,β-CA可能参予了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化过程,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两者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变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B超检查和分段诊刮等多种方法,对确诊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原因,并通过超声诊断比较两者动脉血流指数。结果子宫腺肌病组非器质性因素以增生期子宫内膜为主,良性病变因素以简单增生为主;子宫肌瘤组非器质性因素中分泌期子宫内膜和增生期子宫内膜二者兼之,良性病变因素以内膜息肉、复杂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子宫颈息肉为主。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子宫腺肌病。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异常出血以规则增生为主,子宫肌瘤引起的异常出血则以不典型增生和各种息肉为主;超声诊断可作为二者鉴别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胡克  温济英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2):1416-1417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宫腔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于检查中在宫腔内定位摘取病变组织或诊断性刮取内膜。对157例异常子宫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宫腔镜检查诊断宫腔内胎物残留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息肉为94.1%,子宫黏膜下肌瘤为85.5%,子宫内膜癌为80.0%,慢性子宫内膜炎为77.8%,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为62.1%。结论:宫腔镜检查结合定位病变组织活检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可靠和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许向明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098-1100
【目的】分析引起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的原因,探讨多种子宫内膜病理改变与其内膜超声厚度间的关系。【方法】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236例行宫颈防癌刮片,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分段诊刮分别取颈管内膜、宫腔内膜送病理检查。【结果】非器质性疾病144例占61.02%,其中增生期子宫内膜93例,分泌期子宫内11例,萎缩性子宫内膜30例,破碎及血块10例。良性疾病68例占28.81%,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1例,单纯性增生过长25例,复杂性增生过长22例,不典型增生过长10例。子宫内膜癌24例占10.17%。良性疾病68例占28.81%,子宫内膜癌占24例10.17%。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为:增生期子宫内膜93例,单纯性增生过长25例,复杂型增生过长22例,分泌期子宫内膜11例,萎缩型子宫内膜30例,内膜息肉11例.不典型增生过长10例,破碎及血块10例,子宫内膜癌24例。B超检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内膜癌患者内膜厚度≥0.5cm者占85.19%,绝经后单纯型及复杂型增生致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13.64%和8.0%。【结论】非器质性因素厦炎症是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患者绝经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出血持续时间越长及宫腔越深,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就越高。因此,对绝经期妇女应半年至1年做1次B超普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0.5cm以上者行诊刮+病检,阴道出血者应常规分段诊刮+活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肌腺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收治的16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肌腺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16例患者平均年龄53.93岁(45~80岁),其中围绝经期妇女8例(50.00%),绝经期妇女8例(50.00%)。13例(81.25%)有异常阴道流血并术前确诊;3例合并子宫肌腺瘤患者无异常阴道流血,仅表现下腹部疼痛性质改变,术前漏诊子宫内膜癌。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肌腺瘤患者有异常阴道流血者首先要除外子宫内膜癌,对合并子宫肌腺瘤患者即使没有异常阴道流血,但若下腹部疼痛性质改变,要高度警觉发生子宫内膜癌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88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出现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变类型将其分为子宫内膜息肉组(n=209)、子宫内膜增生组(n=47)、子宫内膜癌组(n=32)。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和异常子宫出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和异常子宫出血为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子宫内膜厚度≥7.760mm时,预测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59.4%,特异度为73.9%,绝经和异常子宫出血预测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5.0%、71.9%,特异度分别为39.1%、24.5%。【结论】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绝经、异常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厚度≥7.760mm均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我院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的准确性。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或B超常规检查异常的1 196例患者依年龄和绝经状态分为3组(生育年龄组、围绝经期组和绝经期组),对患者宫腔镜检查及内膜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对内膜增生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26.6%、90.8%、60.7%、69.8%和68.4%。结论 依照该诊断标准,宫腔镜对子宫内膜增生诊断价值有限,组织病理学检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以下简称B超)在围绝经期阴道异常流血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对永州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l~12月门诊以阴道异常流血就诊的围绝经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89例围绝经期阴道异常流血患者经B超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总符合率为76.72%,各类疾病的符合率为:水泡状胎盘85.71%,流产84.62%,子宫内膜炎66.67%,子宫内膜息肉87.5%,子宫黏膜下肌瘤83.3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75.43%,子宫内膜增生总符合率为60%。结论 B超检查对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患者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0.
6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对6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诊刮及(或)术后标本病理诊断按绝经年龄、绝经时限作综合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生41例,占60.3%,包括3例子宫肌瘤,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萎缩型子宫内膜5例,占7.35%;分泌型子宫内膜8例,占11.76%;炎症6例,占8.82%;子宫内膜癌8例,占11.76%。且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与绝经后出血年龄、绝经年限相关。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为11.76%,且与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年龄、绝经年限有关。绝经后出血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