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头面部血管瘤的护理。方法:对52例患儿头面部血管瘤采取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并在注射前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对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头面部血管瘤的全面细致的护理,有效提高儿童头面部血管瘤的治愈率。52例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讨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头面部血管瘤操作安全,疗效肯定。细心周到的护理是患儿安全治疗,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汇总,100例采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口腔颌面部海绵血管瘤病人,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瘤体完全消失,皮肤正常,无功能障碍.结论: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血管瘤,注意局部护理,防止破溃感染,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头面部血管瘤的护理.方法:对52例患儿头面部血管瘤采取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并在注射前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对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头面部血管瘤的全面细致的护理,有效提高儿童头面部血管瘤的治愈率.52例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讨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头面部血管瘤操作安全,疗效肯定.细心周到的护理是患儿安全治疗,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真性血管瘤的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普萘洛尔口服、单独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单独普萘洛尔口服3种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真性血管瘤患者分为A组22例: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普萘洛尔口服治疗,B组20例采用单独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C组20例采用单独普萘洛尔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1~2年随访观察,按Achauer 4级评分法评价疗效。A组治疗优良率为90.9%;B组治疗优良率为80.0%;C组治疗优良率为70.0%。3种治疗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真性血管瘤的3种保守治疗方法中,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普萘洛尔口服是治疗真性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平阳霉素是一种新型抗癌抗生素,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化疗。2000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口腔科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11例采用平阳霉素泣射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治愈和基本治愈率达81.8%,好转率9.1%.有效率为90.9%.绪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儿童血管瘤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患儿年龄、病变部位、血管瘤的大小及类型不同,使用不同浓度、剂量的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256例,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平阳霉素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结果:本组病例256例,经注射2~3次后达到疗效者230例,总有效率达89.84%,无效5例,无效率1.95%。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儿童血管瘤具有疗程短、药量少、不良反应易处理等优点。在注射前后加强健康宣教和细致有效的护理,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正>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多见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平阳霉素是由平阳链球菌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表明用平阳霉素作为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使血管瘤消退。色素沉着、角化增厚.皮炎、皮疹等皮肤反应是其常见不良反应.现将1例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致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岁.因左大腿外侧血管瘤住院.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局部注射治疗.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次日出院.出院1周后.注射部位皮肤逐渐出现红肿、坏死、溃烂.约1×1cm大小.经予红霉素软膏外涂.5日后出现黑痂.黑痂形成后迁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释平阳霉素内注射小儿血管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从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三个不同阶段加强对小儿血管瘤的临床护理。结果:本组128个病例,经过2-5次的注射,具有明显疗效者有121例;无效病例仅6例。治愈率高达95%。结论:平阳霉素内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具有明显疗效,并具有副作用小、疗程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和评价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效果。方法:将注射用平阳霉素8毫克溶于2—3毫升注射用水中稀释后(浓度视患者年龄,瘤体类型,大小,部位而定),行瘤体内注射。2周复诊1次,视瘤体大小,颜色,硬度的改变而治疗,4次为1疗程,如果1疗程下来效果不佳,则停止给药,若瘤体逐渐萎缩,颜色变浅,硬度稍硬或接近周围皮肤硬度则是为疗效佳。结果:经过1—3次注射治疗后一般可完成治疗,最多不超过5次,疗程结束后,随访6~12个月,治愈率为76%,有效率为100%。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推广。  相似文献   

11.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血管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瘤腔注射的方法治疗.1999年7月-2003年10月,笔者采用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3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血管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瘤腔注射的方法治疗。1999年7月-2003年10月,笔者采用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3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按病损的形态学分类,一般血管瘤可分为3种,海绵状血管瘤是其中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笔者近几年来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1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硬化治疗婴幼儿唇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平阳霉素8mg+2%利多卡因1~2ml+生理盐水5~8ml+地塞米松5mg稀释后,行婴幼儿唇部血管瘤内注射,注射时暂压迫周围组织,阻断血流,注射直至局部肿胀变白,1次注射最大剂量为8mg,观察一周,一次注射不能治愈者,根据瘤体颜色及质地,决定是否隔周重复注射,3次为一疗程,直至瘤体萎缩局部变硬。本院2008年~2011年期间,收治2~9个月龄婴幼儿唇部血管瘤20例,其中上唇18例,下唇22例,注射治疗后,追踪随访1-2年,观察愈后情况。结果:40例患儿全部治愈,其中注射1次26例,注射2次12例,注射3次2例,其中发生局部溃疡2例,经反复观察换药后愈合。随访12-24个月,未见复发,唇部形态恢复良好,有效率达100%。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唇部血管瘤,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易掌握,安全可行等优点,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血管瘤是血管畸形所致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好发于口腔颌面部,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我科近年来应用平阳霉素(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1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管瘤是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本质是一种血管畸形,临床上好发于面颈部皮肤及唇舌腭等处。由于其解剖复杂,手术切除瘤体常导致面部畸形、功能障碍;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如硬化剂治疗、微波治疗等,但效果均不理想。平阳霉素是国产的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中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该方法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疗效确切,是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较理想的方法。我院自2003年以来应用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1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将平阳霉素 8mg加 0 .5 %利多卡因 3~ 6mL稀释后行血管瘤内注射至局部肿胀、苍白 ,可分次、分点注药 ,每次间隔 1~ 2周 ,直至治愈为止 ,用药总量不超过 6 0mg。结果 随访 1~ 4a ,治愈 12 9例 ,好转 2 1例。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特别适于体表中小面积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平阳霉素局部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8年9月至2002年6月,采用瘤体周围压迫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血管瘤5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1996年3月~2000年10月,我们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38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状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其病变界限不清及处在部位的特殊性,治疗比较困难,选用保守方法较多,以往常用鱼肝油酸钠进行瘤腔内注射,但有局部反应大、治愈率低、并发症多的缺点,我科自1998年初应用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至今有2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海绵状血管瘤25例,年龄2个月~45岁,病变范围 1.0cm ×1.0cm~ 3.0cm × 4.5cm不等,部位:舌部5例,唇部12例,颊及牙龈8例。总25例中,有5例经鱼肝油酸钠注射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