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洁口爽漱口液的制备及抑菌效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药食两用的洁口爽漱口液的制备方法及抑菌作用。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煎煮,将组方单味药按不同剂量、制药浓度,研制成不同型号洁口爽漱口液,用管碟法观察其作用,用灭滴灵漱口液作对照。结果:洁口爽制剂澄明,淡褐黄色,PH:6.7—6.8,其中3号洁口爽漱口液口感最好,除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外,对其余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洁口爽漱口液与临床使用的灭滴灵漱口液比较抑制作用相当,但口感明显优于后者,而且属药食两用。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制洁口爽漱口液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成人使用新旧牙刷(已使用了3个月)清除牙菌斑的效果.方法:对69名志愿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的试验,69人分别使用新牙刷和旧牙刷刷牙,刷牙前后各做1次菌斑检查.结果:新牙刷和旧牙刷刷牙后菌斑指数下降率分别为(57.77±16.o),<和(51.30±14.9)%,新牙刷优于旧牙刷(P<0.006).根据不同牙面区的清洁效果不同,新牙刷优于旧牙刷的部位主要在于舌面区(P<0.05)和邻间隙区(P<0.001).结论:使用了3个月的旧牙刷清除牙菌斑的效果降低,因此,成人至少每3个月更换1次牙刷.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洁口爽的毒副作用及体外最低抑菌浓度效应观察。方法:洁口爽以最大容积药液实验小鼠,观察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家兔点眼法,兔耳皮肤刺激法,观察洁口爽的刺激作用;以管蝶扩散法检测抑菌直径,用液体梯度稀释法后测定洁口爽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洁口爽组与对照组动物全部健存,解剖各脏器未见异常情况,体质量均有所增长(组间比较P>0.05),无明显毒副反应。洁口爽对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五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原液的17%、17%、20%、20%、25%。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不敏感。结论:洁口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常用量范围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洁口爽Ⅰ号及Ⅱ号的最低抑菌浓度效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管蝶扩散法检测抑茵环直径,用液体梯度稀释法稀释原液后测定洁口爽Ⅰ号及Ⅱ号最低抑茵浓度。结果:洁口爽Ⅰ号及Ⅱ号对七种供试茵均有抑茵作用,其最低抑茵浓度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茵Ⅰ号低于Ⅱ号外,对其余六种供试茵两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洁口爽Ⅰ号及Ⅱ号无论原液或稀释液对七种供试茵均有抑茵作用,最低抑茵浓度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Ⅰ号Ⅱ号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7.
西吡氯铵漱口液对牙菌斑和单纯性牙龈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的重要因素,目前用于控制牙菌斑的方法很多,漱口液是广泛用于预防牙菌斑形成的一种药物剂型。本研究研究了西吡氯铵(化学名为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水合物,  相似文献   

8.
9.
漱口液抑制牙齿菌斑和牙龈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的发生与菌斑的形成和存在密切相关,因此彻底清除菌斑和控制菌斑的形成是预防牙周病的有效手段。目前用于控制菌斑的方法很多,如机械方法和化学药物方法,漱口液是化学药物中用于预防菌斑形成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药物剂型[1]。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就漱口液对牙齿菌斑的抑制作用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胡银萍  金菲 《河北医学》2001,7(5):478-478
化疗后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 ,常常出现口腔溃疡 ,表现为咽部粘膜充血、烧灼样疼痛、糜烂、溃疡。我科2 0 0 0年 6月至 12月采用口泰 (复方氯已定含漱液 ) 2 5例 ,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资 料2 5例中急性白血病 18例 ,恶性淋巴瘤 7例 ,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 17~ 60岁 ,溃疡程度 :Ⅰ°表现为咽部粘膜充血、疼痛 9例占 36%。Ⅱ°表现为局部的浅度溃疡 15例占 60 % ,Ⅲ°表现为比较大面积的深度溃疡 1例占 4 %。2 方 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选 2 5例均为化疗后的患者并且溃疡程度、年龄、性别无明显的差异。治疗组早、晚清洁口腔后用口泰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对牙龈炎与茵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临床确诊为慢性牙龈炎患者250例,分为3个实验组,即复方氯已定合漱液、呋喃西林液、蒸馏水组.用药前后检查牙龈炎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用药后复方氯已定含漱液组PLI、GI、SBI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对慢性牙龈炎的有效率达98.3%,同呋喃西林、蒸馏水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氯已定含漱能有效控制茵斑和牙龈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牙菌斑染色图像进行分析,验证该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考察该方法的可重复性,并评价不同菌斑染色方式对结果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专业新入校学生中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志愿者30人,菌斑染色后拍摄标准化口内前牙区数字图像,用Image Pro Plus 7.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同时评价前牙区的Quigley-Hein菌斑指数。结果:图像分析计算所得菌斑染色面积百分比与临床检查记录的相应牙齿菌斑指数有较高的相关一致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76(P<0.01)。两名研究者用软件计算牙齿面积和菌斑面积的同类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和0.930(P<0.01),Bland-Altman分析图显示仅有极个别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不同菌斑染色的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牙齿面积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菌斑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方法较易于操作掌握,所计算的菌斑百分比与传统的菌斑指数有较高的一致性,且重复性好,不同菌斑染色方法对图像分割结果影响不大,宜选用对菌斑敏感的菌斑染色剂进行图像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HTK〗通过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旋杆菌(HP),观察控制牙菌斑对胃粘膜HP检出率的影响,探讨口腔和胃内HP的相关性。〖HTW〗方法〓〖HTK〗将根除胃内HP的患者108例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2)。试验组行彻底的牙菌斑控制,对照组未行牙菌斑控制或控制失败。半年后均行胃镜复查,并行病理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内HP,确定其检出率。〖HTW〗结果〓〖HTK〗试验组56例患者中胃HP阳性者11例,检出率为19.6%;对照组52例患者中胃HP阳性者42例,检出率为80.8%,试验组胃粘膜中HP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TW〗结论〓〖HTK〗口腔与胃HP感染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提示治疗HP相关性胃病时,应注意口腔卫生,控制牙菌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正常人使用含氟漱口液和 APF溶液后 ,唾液及菌斑中氟离子浓度 ,并探讨其对龋病预防的意义。方法 :选择 40例自愿者 ,用离子选择性氟电极测定单独使用含氟漱口液 ( A组 )及联合使用含氟漱口液和 APF溶液后 ( B组 )不同时间点氟浓度 ,并与基线水平相比较。结果 :B组在用氟后 60 min内唾液和菌斑氟浓度都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性提高( P<0 .0 5 ) ,A组只在 2~ 5 min时高于基线水平。 A组与 B组相比 ,各个时间点唾液和菌斑氟浓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联合使用含氟漱口液和 APF溶液后可以使菌斑和唾液的氟浓度升高 60 min左右 ,多种剂型和途径联合用氟是较为有效的氟防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梁惠霞  石四箴 《上海医学》2006,29(2):98-100
目的研究蔗糖溶液漱口前、后乳牙菌斑液短链有机酸含量与龋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3~5岁完整乳牙列幼儿32例,无龋组12例[龋补牙数(dft)=0且龋蚀指数(CSI)=0];有龋组20例,其中高危亚组10例(dft≥5且CSI≥10),低危亚组10例(0相似文献   

16.
Gao W  Hu FL  Wang X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2):836-839
目的 观察含呋哺唑酮的四联疗法联合口腔洁治进行补救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多次失败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根除率.方法 入选者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至少2次或以上,经13C-UBT或RUT检测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64例给予四联方案(雷贝拉唑+铋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10 d,同时进行口腔洁治;另一组40例仅给予四联方案(雷贝拉唑+铋剂+阿莫四林+呋喃唑酮)10 d,不进行口腔洁治.两组治疗结束后,停药1个月后复查13C-UBT.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 口腔洁治组64例,成功根除55例,根除率85.9%(55/64).未进行口腔洁治组40例,成功根除29例,根除率72.5%(29/40).两组根除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91).结论 针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多次失败者,联合口腔洁治的四联疗法与不行口腔洁治组相比,可以提高根除率,两组比较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其研究结果表明了口腔作为幽门螺杆菌的定植地可能是导致部分患者多次根除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furazolidone quadruple regimen plus dental plaque removal procedures as rescu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H.pylori infection.Methods 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H.pylori positive [13 C-urea breath test (UBT) or rapid urease test positive] failing in previous treatment two or more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One group (n = 64) were given quadruple regimen [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 bismuth + amoxicillin + furazolidone,10 days] treatment and dental plaque removal treatment.And the others (n =40) received only quadruple regimen treatment.The status of H.pylori was detected by 13 C-UBT at 4 weeks post-therapy and the eradication rat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radication rate of quadruple regimen + dental treatment group was 85.9%(55/64) while that of the other group 72.5% (29/40) (P = 0.091 ).Conclusion The PPI + bismuth quadruple regimen plus dental plaque removal procedures as rescue treatment may boost the eradication rate of refractory H.pylori infection patients.And the furazolidone quadruple therapy can be chosen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H.pylori infection.Oral H.pylori infection may play a role in the failure of H.pylori infection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刷牙方法清除牙菌斑的效果.方法:选择20岁口腔医学生94名、13岁中学生100名、9岁小学生92名.每个年龄组再随机分成4个小组,分别采用习惯法、Bass法、Roll法、 Bass 和Roll结合法刷牙,刷牙前后各记录一次牙菌斑检查情况.结果:Bass和Roll结合法清除牙菌斑效果最好,然后依次是Roll法和Bass法,Bass法、Roll法、Bass和Roll结合法分别与习惯法清除牙菌斑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ass法、Roll法、Bass和Roll结合法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ass法和Roll结合法可互相弥补2者的不足.结论:Bass法和Roll结合法为最佳刷牙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郭莉  丁寅  束嫘  付善民 《医学争鸣》2006,27(9):848-850
目的:评估自行开发研制的纳米TiO2(二氧化钛)陶瓷涂层托槽和普通国产金属直丝托槽的菌斑清除率. 方法: 选择20例正畸拔牙矫治病例(拟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于第一前磨牙粘接自行开发研制的纳米TiO2陶瓷涂层直丝托槽和普通国产金属直丝托槽,双盲法测试比较粘接前、粘接后1,2,3及4 wk五个阶段菌斑指数(PLI-O). 结果: 粘接托槽后,纳米TiO2陶瓷涂层直丝托槽组与普通国产金属直丝托槽组菌斑指数均较托槽粘接前增大;托槽粘接后第1~4 wk,牙面各区域菌斑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两组托槽牙面各区域菌斑指数值差异主要表现在托槽表面区域及托槽周边区域,其中托槽表面区域菌斑指数值差异最大,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托槽粘接后,菌斑附着增加,但纳米TiO2陶瓷涂层托槽组菌斑清除率优于普通国产金属直丝托槽组.  相似文献   

19.
牙菌斑主要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所组成。由于口腔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部分致病菌;对于菌群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性变迁及其基因表达、菌斑基质中功能性蛋白质分子作用的研究甚少。随着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非培养方法、二维电泳、生物质谱等技术的出现,使得从整体水平对菌斑中细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膜状态和浮游状态下的基因表达以及蛋白表达的差异进行研究成为可能。探讨这些参数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口腔微生态理论和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学研究,为通过生态方式防治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3种厌氧微生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中3种厌氧微生物(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并探讨唾液中3种微生物的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48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 CP)患者和25例非牙周炎者的非刺激性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应用PCR技术检测两种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结果:3种微生物在AgP组、CP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牙周炎组(P<0.01)。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AgP组100% vs 100%,CP组93.8% vs 93.8%,非牙周炎组为32% vs 48%。福赛坦氏菌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为:AgP组96% vs 88%,CP组97.9% vs 89.6%,非牙周炎组为32% vs 24%。齿垢密螺旋体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为:AgP组94% vs 86%,CP组89.6% vs 70.8%,非牙周炎组12% vs 16%。3种微生物在同一患者两种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唾液中存在3种微生物均与牙龈出血指数密切相关,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OR值高达13.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广泛存在于AgP和CP患者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唾液样本可以用于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