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式潜水钟(又称湿式潜水钟)可以增加潜水员的安全感,提高潜水员的水下作业效率,减轻潜水员的劳动强度,是潜水行业最常使用的潜水设备之一^[1]。笔者研制了开式潜水钟上配置水下摄像及通信系统,实现了作业潜水员与水面潜水监督之间面对面交流,有利于作业任务的完成和作业安全性的提高,减少了潜水员潜水减压病的发生怛^[2]。  相似文献   

2.
为今后在海上实施大深度饱和潜水实潜打好基础,由海司航保部牵头,南海舰司航保处主持,海军医学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的94海军饱和潜水预训班训练,于1994年lO月30日至11月25日,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的饱和潜水综合实验室内进行。参训的12名潜水员在完成为期9天的饱和潜水技术基础理论和有关生理医学知识的学习,饱和潜水设备系统和国产 HS-801新装具的操作使用,以及进行了管供式潜水和潜水钟帮司潜水(bounce diving)等一  相似文献   

3.
氦氧常规潜水的特点是潜水深度大,减压时间长,在无潜水钟的条件下进行这种潜水作业,潜水员在水下减压时会经受寒冷、疲劳、饥锇、涌浪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潜水深度愈大,这些矛盾就愈显突出。国外大深度氦氧潜水,由于有潜水钟设备,水面减压显得不那么必要。在我国,氦氧常规潜水日渐普及,但潜水钟设备尚未配套,为了减少潜水员在水下减压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的影响,氦氧常规潜水水面减压法是非常必要的。1982年,我们在海军组织的一次海上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模拟65 m氦氧饱和潜水巡潜时,深度自动增加对过渡舱内O2和CO2浓度、分压的影响,提出控制压力增加的方法和调节气体分压的手段.方法潜水员到达饱和深度居住停留27 h后,经过渡舱进入水舱进行巡潜作业,记录潜水员在过渡舱内和水下作业期间过渡舱内压力升高数值(巡潜深度增加值),测定过渡舱和饱和舱内O2和CO2浓度,计算2种气体分压,进行结果比对.结果在过渡舱和水舱不减压的情况下,巡潜深度随着巡潜时间延长而自动增加,2次实验中分别增加了8.5 m和8.0 m.期间,过渡舱内O2浓度和CO2浓度均出现明显上升,最高值分别达到6.55%和0.0667%,比巡潜前最高值分别上升了1.43%和0.0312%,气体分压相应改变.结论巡潜期间应适时进行过渡舱减压操作,同时,根据舱内气体监测数据及时开启应急CO2吸收系统,快速吸收CO2、补充He等,以保持安全的分压值,确保潜水员安全.  相似文献   

5.
4名海军潜水员在DDC内1.0MPa氦氧饱和条件下暴露72h,此间他们分批经SDC到海底巡潜,最大深度到达112m。饱和潜水期间,DDC内氧分压控制在40kPa,氮分压低于136kPa,氦分压为925kPa,二氧化碳分压小于10kPa。SDC内氧分压为45kPa,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lkPa以内。巡潜时,潜水员呼吸氧分压为110kPa的氦氧混合气。减压采用适当修正后的英国饱和潜水减压表中有关方案完成。在潜水现场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未发生高压神经综合征、减压病、氧中毒及其他潜水疾病;除晕船外,潜水员生理状况和主观感觉良好,顺利完成了各项水下操作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某新型移动式救生钟实兵演练积累医学保障经验,完善某潜艇三级援潜的医学保障。方法:36名参训人员进行先理论后实践、由浅入深的潜水训练,其中1名艇员参加三级援潜实兵演练。在人员选拔、潜水训练、三级援潜实兵演练等方面进行医学保障。结果:潜水训练和三级援潜实兵脱险演练安全顺利,未出现减压病、氧中毒、气压伤等潜水疾病,脱险演练艇员心理素质较好。结论:科学合理的医学保障是潜水训练和三级援潜安全顺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氮氧饱和潜水,不仅保持了饱和潜水本身的固有优点,而且与空气巡潜相结合,可延伸到更大深度,进行卓有成效的水下作业。加之,采用的呼吸气源低廉易得,因此是一项经济、方便、高效的潜水新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一些潜水技术先进的国家,已制订了氮氧饱和潜水减压表。但有关计算模式,各国历来保密,国内亦至今未见报道。本文根据惰性气体指数饱和、脱饱和及  相似文献   

8.
80m氦氧饱和—100m巡潜作业是我国饱和潜水技术由实验室模拟试验进入海上作业的首次实践。本文通过对潜水员氦氧饱和潜水前后诸项内分泌指标测定,发现GH、LH/FSH、F、17-OHCS、17-KS均较潜水前显著增高。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体对水下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特别是静水压、高气压下各种气体分压及环境低温等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应激性反应,进而说明潜水员进入高压环境后出现的心率减慢、心律紊乱和ST-T段的可逆性改变亦是上述应激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完善兼职潜水员着69-3型潜水装具轻潜水训练的实施与医学保障.方法 36名兼职潜水员先理论后实践、由浅入深地进行潜水训练.在人员选拔、潜水训练、海上实作中进行医学保障.结果 潜水训练顺利完成,未出现氧中毒、气压伤、溺水等潜水疾病,兼职潜水员心理素质较好.结论 科学合理的施训方法和有效的医学保障是完成兼职潜水员轻潜...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作者自1976—1984年诊治高气压耳气压伤12例,均为男性,年龄21—29岁。其中1例为军医进高压舱后发病,7例为高压舱内潜水模拟试验(饱和潜水36m、40m、巡潜65m及75m,舱内居住7天),4例为使用空气自携式潜水装具潜水,深度为5m及20m。7例进高压舱前有上呼吸道感染,3例是新潜水员未作吞咽动作,1例有慢性咽鼓管炎  相似文献   

11.
潜水装具是为潜水员在水下工作提供安全用气、御寒保暖和水下作业所需佩戴的全部器材的总称。潜水装具通常由潜水呼吸器、潜水服及其附件组成。目前我国拥有各类潜水装具20多种,常用的有10多种。潜水装具按照不同的着眼点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按照承受静水压力的能力,可分为抗压的潜水装具和不抗压的潜水装具^[1],还可以按照功能、气源、呼吸回路进行分类,但这些分类都是相对的旧J^[2]。  相似文献   

12.
载人潜水实验是科研潜水的重要内容,集科学研究的创新性与潜水活动本身的危险性于一体,工作内容的高风险决定了其对潜水医学保障的要求更高,内容和程序也更为复杂。其中,潜水员的选拔与训练,加、减压方案的选择,潜水员医学监护以及潜  相似文献   

13.
饱和舱内温度和湿度对潜水员舱内生活、巡潜作业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医学保障要求,通过提高设备性能、合理安排潜水员作息时间、综合运用控温除湿等措施进行有效控制,保障潜水员的健康和巡潜作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减压病是潜水作业中的一种常见病。国际上在空气潜水作业中,允许出现的轻型减压病发病率为0.2%,但减压病的发生无形中制约了潜水技术的应用。作者旨在说明选用海军医学研究所编制的减压表(简称中式减压表),预防减压病发生的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有潜...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成两批,任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连续生活工作72及30h。每天又借SDC下潜到100m海底,出钟进行巡回潜水作业,共9钟次18人次,有效地进行了多种特定劳动作业。最后经89h饱和减压,潜水员全部平安返回常压,未发生任何潜水疾病。在饱和潜水各阶段,分别监测了一系列生物医学指标;在国内首次全程监测了动态心电图,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现场实潜验证了事先制定的饱和潜水医学保障方案,证明切实可行。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结束了多年来氦氧饱和潜水技术停留在模拟实验阶段的历史,海军在海上实潜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积累的经验将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向深海进军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肌酐清除率(Ccr)作为估测肾小球泸过率(GFR)是临床较常用的肾功能检查。通常检查肌酐清除率需留24h尿液。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欲准确可靠地收集标本非常困难,致难以得到准确结果,尤其是对尿毒症,肾移植术后等卧床重症患者及儿童。国外许多学者曾报道了一些计算公式用血浆(清)肌酐直接估算肌酐清除率,近年来亦有报道专用于肾移植  相似文献   

17.
开发海洋资源、维护海洋安全和海洋国土权益使得潜水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作为潜水技术重要保障力量的潜水医学人才在我国却非常匮乏,如何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潜水医学人才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麻醉学院的潜水及高气压医学培训课程,借以反思我国现行的潜水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改进我国潜水医学教育,加强潜水医学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 3月 2 4日至 4月 2 6日 ,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成功举办了“海军潜水军医学习班”。本期学习班有学员 12名 ,他们来自海军潜艇部队的第一线。在教学中我院突出了 :(1)加压系统操作技能训练和高气压适应性训练 ;(2 )潜水员心理学及心理干预方法学习 ;(3)潜水基本技术训练 ;(4)潜水疾病临床治疗实习。经过 34天的学习 ,学员们较好地掌握了潜水医学理论知识、基本潜水技术、潜水医学保障技能及部分治疗潜水疾病的经验 ,成为新时期我军首批掌握潜水技术的潜水军医 ,为在今后的潜水医学保障中更准确把握潜水员的技能、心理状态和有…  相似文献   

19.
潜水可治癌     
日本科学技术厅从1983年开始,进行了潜水与癌症关系的课题研究。反复试验的结果表明:潜水深300米,机体需氧量明显减  相似文献   

20.
潜水性气压损伤性鼻窦炎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为了解潜水员鼻窦病变情况,以利及时的防治,我们于1983年12月,对123名潜水员鼻窦做了X线摄片检查。兹将X线摄片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一、资料来源与方法在123名潜水员中,有73人是某部防救船大队在职潜水员,50人系某部航务三处在职潜水员。年龄:18~25岁53人,26~30岁18人,31~40岁24人,41~50岁15人,51岁以上13人。潜水史:1~5年49人,6~12年28人,13年以上者46人。潜水次数最多2100次,最少51次;潜水深度最大80m,最小7m。在潜水工作中完全符合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