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睡眠障碍中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S)异常与多种涉及睡眠模式异常的病理状态间具有显著的双向相关性,目前尚没有针对睡眠障碍中NREMS异常的特效治疗手段,但针刺治疗本病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该文从中枢神经系统NREMS相关靶基点出发,认为针刺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褪黑素水平及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选择性拮抗脑干中缝5-HT能神经元5-HT_(2A)受体、减少下丘脑室旁核CRH及CRH-R_1受体表达及降低大脑微血管壁Ab沉积,调节NREMS,进而改善睡眠障碍中NREMS异常。  相似文献   

2.
赵魁  徐喆  夏雪萍  盛新  庞晨旭  边育红 《天津中医药》2022,39(11):1483-1489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其特征是难以开始或不能维持睡眠,并在清醒时伴有易怒或疲劳等症状。部分西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失眠,但存在着较多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后甚至会形成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酸枣仁汤作为治疗失眠的经方,以其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被诸多医家推崇。昼夜节律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昼夜节律的破坏会导致睡眠、情绪等发生变化。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酸枣仁汤可通过调节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来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文章旨在梳理酸枣仁汤通过调控昼夜节律治疗失眠的相关基础实验文献,介绍酸枣仁汤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表达,影响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肽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授时因子,进而调控昼夜节律,从而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以期为进一步探索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针刺对糖尿病大鼠下丘脑Leptin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80~220gWistar大鼠43只,13只为正常对照,另30只行链脲左菌素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针刺胰俞、足三里、关元),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取脑,运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下丘脑LeptinR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STZ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LeptinR免疫阳性物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减少,下丘脑外侧区LeptinRmRNA表达较正常明显减少(P0.05),针刺治疗后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LeptinR及下丘脑外侧区LeptinR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标本配穴"针刺能显著升高糖尿病大鼠下丘脑低水平的Leptin受体及其基因的表达,有效发挥其调节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的作用。这可能是针刺调节糖尿病大鼠内分泌的重要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与糖尿病大鼠在血糖方面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正常大鼠与模型大鼠不同时间血糖值的不同,探索一天中大鼠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大鼠的血糖存在昼夜节律变化,18:00时血糖达到峰值,6:00时血糖值降至低谷;糖尿病大鼠一天中的血糖值无明显差异。结论疾病状态下大鼠的昼夜节律的协调受到了破坏,导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昼夜节律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存在昼夜节律的变化,血压昼夜调节能力的下降,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血压昼夜节律是独立于血压水平之外的心脑血管病的预测因素。调节血压昼夜节律可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检索近几年来不同干预方法在改善恢复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发现改善恢复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临床以西药为主,中医传统疗法为辅,中医传统疗法中又以针刺、中药为主,其疗效显著,发展较快。随着血压昼夜节律对于高血压防治疗效重要性的凸显,从节律角度开展多干预方式综合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医疗卫生和社会发展极具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症状具有关节肿胀、僵硬、疼痛晨起加重,白天缓解到相对稳定状态的典型的昼夜节律特征。前期研究发现其临床表现的昼夜节律变化归因于RA细胞因子和激素水平的昼夜振荡,而基于RA昼夜节律性制定的药物时间疗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临床进展。而针对RA的昼夜节律性,针灸治疗也取得了相应的研究进展;对RA病理生理的昼夜节律性以及针灸如何基于其昼夜振荡对RA进行良性调节进行检索、整理、总结,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 (PVN)及延髓腹外侧区 (VLM )在电针内关穴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电损毁室旁核及纳络酮贴敷阻断延髓腹外侧区后 ,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PVN电损毁 +VLM阻断组分别与AMI组、PVN电损毁组、PVN电损毁 +VLM假阻断组比较 ,各个时段的心电图ST段电位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心肌细胞APA、APD50 、APD90 均有显著性降低 (P <0 0 5~ 0 0 1)。结论 :电损毁室旁核后 ,再用纳络酮贴敷延髓腹外侧区 ,更加减弱了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延髓腹外侧区及室旁核是电针内关穴保护缺血心肌的中枢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生活中由于时差、轮班工作、睡眠中断和食物消耗的变化,导致了昼夜节律失调的现象在社会中非常普遍。光是影响昼夜节律系统的最主要因素,昼夜节律系统的破坏会对机体造成损伤,从而引起一些疾病。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系统对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使疾病的症状发生缓解,而且应当使紊乱的昼夜节律恢复正常。该文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了昼夜节律紊乱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昼夜节律异常的疾病,与昼夜节律相关的生物钟基因和药物对昼夜节律紊乱疾病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抑郁症昼夜节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失常或生物钟调节紊乱方面。而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昼夜节律改变从中医上来讲应归因于营卫失和,卫阳不足、营卫运行失常,其病因病机与不伴昼夜节律的抑郁症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伴有昼夜节律内源性抑郁症时应注意针对病机与不伴昼夜节律的抑郁症区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的血压节律特征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应用两肾一夹加灌附子汤法复制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采用无线遥测法测定大鼠24 h动态血压,应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儿茶酚胺(CA)的含量。结果各组动物血压、血浆AngⅡ和CA均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组的昼夜节律参数均与假手术组及两肾一夹组不同,其血压中值、振幅明显提高,昼夜节律呈反杓型改变。结论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具有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可能参与其昼夜节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高血压合并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高血压合并中风病的降压效果。方法将150例高血压病合并中风的患者纳入研究病例,在醒脑开窍针剌法的基础上,配合人迎、曲池、合谷、太冲、足三里穴。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4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脉压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24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脉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针刺可以使64.7%患者恢复正常杓型节律。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合并中风病人的血压水平,纠正患者的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将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9例。A组日间服用厄贝沙坦150mg,氨氯地平片5mg;B组日间服用厄贝沙坦150mg,夜间服用氨氯地平片5mg,两组用药周期均为4周。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情况。结果:B组降压效果优于A组,其24h SBP、24hDBP、24h SBPV、24h DBPV等指标值改善情况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同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夜分服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的给药方案,可更有效、平稳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BPCR)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EH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的HRV指标。结果非杓型组的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24 h SDNN)、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分别为100.30 ms±22.32 ms与116.32 ms±20.21 ms低于杓型组(P〈0.05);非杓型组的两个相邻R-R间期相差≥50 s的心跳数所占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为(4.3±2.8)%小于杓型组的(5.4±5.0)%(P〈0.05)。结论夜间血压下降减少促进老年EH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进展。BPCR异常是老老年EH患者CAN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在老老年EH的防治中应重视夜间血压的控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的IMT分别为(0.17±0.08)cm、(0.14±0.0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的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钾致死后大鼠不同热缺血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判定供心的热缺血时间限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热缺血2 min)、热缺血5 min组(B组,热缺血5 min)、热缺血10 min组(C组,热缺血10 min)、热缺血15min组(D组,热缺血15 min),每组8只。热缺血结束后建立Langendorff模型:观察心脏复苏情况,测定平均冠脉流量,描记左室内压力波形,计算相应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A组、B组心脏复苏显著优于C组、D组,前两组在复灌初始即全部恢复窦性心律,C组有5只心脏在灌注10 min之内自动恢复窦性节律,偶有室早,另外3只初始为室颤,经心脏按压后2只复律,1只持续室颤至试验结束仍未复律。D组复灌初始全部为室颤,经灌注15 min~20 min后,5只心脏恢复窦性节律,另外3只经反复按摩至试验结束仍未复律。A、B、C、D组血流动力学各项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结果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C组与D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钾致死大鼠心脏常温热缺血10 min以上不宜用于心脏移植。  相似文献   

16.
曾金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78-17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护理干预。方法:1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为2组,对照组504例,口服降压药治疗并按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50例,通过血压监测及观察药物谷峰效应指导药物调整,3月后比较24h动态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3B后24h动态血压监测收缩压负荷值(SBPL)、舒张压负荷值(DBPL)、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ZK(dD—By)、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12,t=2.399,t=2.451,t=2.411,t=2.478,t=2.162,P均〈0.05)。结论:慢性肾脏病血压昼夜节律和药物谷峰效应的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发青年和中年高血压病人的动态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方法对120例新发的青年和中年高血压病人行动态血压监测。120例高血压病人按年龄分为青年组(56例)和中年组(64例),观察各组病人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形态。结果新发青中年高血压病人中,血压水平属2级者占多数,需要联合用药;青年高血压病人舒张压水平高于中年病人(P〈0.05),青年高血压病人心率较中年病人快(P〈0.05);中年高血压病人脉压及脉压指数大于青年病人(P〈0.05),且非杓型血压形态更多见。结论对于新发的青中年高血压病人,除了诊室血压测量和家庭自测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全面了解病人血压水平及血压形态,为指导临床选择降压药物品种及服药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辰针刺对金黄地鼠自发活动及体温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针刺调整生物昼夜节律的时间规律性.方法:在子、午、卯、酉不同时辰电针金黄地鼠"肾俞"穴,运用时间生物学研究方法观察分析不同时辰针刺对动物自发活动及体温昼夜节律的不同影响.结果:对于自发活动昼夜节律,午时针刺使其节律振幅降低(P<0.05),卯时针刺使其节律峰相位迟后(P<0.05),酉时针刺使其节律峰相位超前(P<0.05);对于体温昼夜节律,卯、酉时针刺对节律峰相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卯时针刺使峰相位迟后22.36度,酉时针刺使峰相位超前39.32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医疗效率、经济类、医疗质量及中医特色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实施临床路径的混合痔手术患者作为临床路径组连续观察60例,以2010年肛肠科的混合痔手术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分析临床路径实施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等待手术天数历史对照组(1.91±0.15)天,临床路径组(1.22±0.06)天;平均住院天数历史对照组(14.65±0.66)天,临床路径组(13.2±0.61)天。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中成药费、中草药费、检查费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愈好转率均为100.00%。中药薰洗液使用天数历史对照组为(5.15±O.78)天,临床路径组为(6.78±0.27),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历史对照组为78.33%(47/60),临床路径组为96.67%(58/60):中医药治疗率2组均为100.00%。结论:临床路径可改善医疗效率、经济类、医疗质量及中医特色指标。  相似文献   

20.
曹飞  ;蒋梅先 《中医药研究》2009,(10):1140-1142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日发病的时间节律。方法对155例AMI患者进行问誊调查,并辨证分型,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探究不同中医证型AMI的日发病节律。结果155例AMI患者中各中医证型的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阳气虚衰证〉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AMI日发病高峰分别在下晡、平旦、日中;气阴两虚证AMI日发病高峰在日中、下晡。结论2006年12月-2007年4月不同证型AMI发病高峰的五脏主时时段不尽相同,具有明显的中医病理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