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对150例病人应用药物+心理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应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SCL-90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较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及躯体化在子分增高(P<0.05),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降低(P<0.05),其余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均有差异(P<0.05或P<0.01)。肝功能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心身症状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药物+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对照组应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应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比较。对比两组肝功能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有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SCL-90各因子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有差异(P〈0.05或P〈0.01)。肝功能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慢性乙肝的心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较好的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3.
孙贵霞 《吉林医学》2014,(27):6131-613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后抑郁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筛查,选择抑郁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3个月,观察其抑郁自评量表MBI和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时MBI和HAMD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各量表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状态,对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正性作用,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心理支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具有传染性强、慢性病程,预后差的特点,给病人的心身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1~3]。为了探讨心理支持对慢性乙肝康复的疗效,我们对1998年本院80例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了心理支持,报告如下。1 对象及方法1-1 研究对象8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支持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型和病程上无显著差异,P>0-05。1-2 方法心理健康状况测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4]。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口服复方益…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将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仅采用疾病常规护理和一般心理护理;观察组4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性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等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焦虑11/43,抑郁10/43)较对照组(焦虑20/40,抑郁18/40)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人员积极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不良心理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中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年患者治疗中支持治疗效果。方法 对 15 0例病人应用药物加心理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 ,在治疗前后应用scl- 90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scl- 90评分比较无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较明显 (P <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及躯体化分增高 (P <0 .0 5 ) ,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降低 (P<0 .0 5 ) ,其余无差异 (P >0 .0 5 ) ,两组治疗后相比均有差异 (P <0 .0 5或P <0 .0 1)。肝功能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 ,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 ,两组治疗后比较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乙型肝炎中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是一种良好的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7.
4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特征及物治疗同时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与单纯性药物治疗的差异.方法 420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实施药物治疗同时施加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采用王征宇引进并修订的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肝功评定按国家生化检查标准进行.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人格特征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有精神质倾向.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各因子没有明显差异.经物治疗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情绪比较稳定,治疗组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明显降低.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康复水平除云肝功能损伤程度、个体免疫力有关外,与心理、社会因素有明显的关系,患有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传染病医院对乙肝住院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300例负性心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并对治疗组进行每天至少2次的心理干预。结果:治疗组SCL-90各因子评分与对照组SCL-90各因子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走出困惑,促进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系由嗜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机体感染病毒的应激状态下可同时出现病理改变.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有些学者已开始关注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问题.社会心理负荷过重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及复发的诱因之一,加之疾病反复及迁延不愈,往往产生负性情绪,不利于肝炎的康复[1].2007年8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了评定,并实施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81-158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门诊一般治疗,心理干预组在门诊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定期实施心理干预。半年后采用WHO推荐的"健康调查简易表MOS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QOL测量。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的SF-36总评分及其相关的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QOL。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肝功能及病情的影响。方法:心理干预组59例,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49例单纯进行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在干预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比较两次检测的结果,以观察心理干预在抗病毒治疗期间的作用。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肝功能、HBsAg无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ALT、AST、ALB、HBsAg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病情。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肝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及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慢性乙肝患者的抑郁状态,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自尊量表筛查52例慢性乙肝患者,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予以心理干预治疗.4周后,重新测量两个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 49名慢性乙肝患者有抑郁症状,检出率高达94%.三因素重复测量ANOVA分析结果 如下:心理干预的主效应显著[F(1,45)=131.25,P<0.000 1];心理干预与患者来源交互作用显著[F(1,45)=5.25,P=0.03],表现为农村和城镇患者的抑郁程度在治疗前存在差异趋势,但治疗后均得到改善,抑郁程度无差异.结论 经过药物及心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减轻,而患者的自尊程度显著增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能使慢性乙肝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对53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20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调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病人占47.0%;其中轻中度心理障碍为27.6%,重度心理障碍倾向病人的比例为19.4%。筛查焦虑检出率为45.3%,筛查抑郁检出率为36.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存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的比例远高于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考虑综合性治疗比较好,包括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2名住院慢性乙肝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只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然后对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慢性乙肝患者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等7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在实施心理干预后,除恐怖、偏执外,其它各因子及总分心理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心理干预辅助药物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P〈0.05或P〈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9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干扰素治疗和/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抗病毒治疗1年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完全遵循医嘱者34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8,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9)给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试验组(n=51)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8周为1疗程。8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心理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SF-36总评分及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精神健康(MH)、社会职能(SF)、躯体疼痛(BP)和活力(V)的平均评分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方法对临床首次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未经抗病毒治疗的病人315例进行焦虑自评问卷调查。结果免疫耐受期(40.27±6.30)与免疫清除期(41.52±5.30)病人的焦虑状况明显高于残余整合期(36.87±5.49);以21~40年龄段焦虑水平最高。结论护士应掌握免疫辨证各期特点,了解病人心理,进行有针对性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和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延续护理,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