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尿酸(UA)是独立于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以外的新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HU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呈正相关,且具有独立性[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高尿酸血症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25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血尿酸(SUA)水平,患者被分为高尿酸血症组(84例)和正常尿酸组(1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吸烟史和脑梗死复发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尿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25.30%比45.24%,P=0.001)显著增高。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P均=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60~4.957,P均=0.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监测以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及与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否具有丛集性存在趋势。方法对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并按照血尿酸水平进行分组,研究各组之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高尿酸血症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正常组与高血尿酸各组之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组与2组、3组比较、2组与3组比较,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尿酸升高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存在具有明显相关性(OR=0.61、0.47、0.82;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与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具有丛集性存在趋势。  相似文献   

4.
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呈现高流行、年轻化、男性高于女性、沿海高于内地的流行趋势.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小剂量阿司匹林、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亦可促进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和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痛风发作的最主要生化基础和最直接病因.对于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应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43例,根据诊断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122例和非高尿酸血症组621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年龄、冠心病和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全因死亡的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41.6%vs 33.7%,P=0.0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是非高尿酸血症组的1.570倍(95%CI:1.062~2.322,P=0.024)、2.278倍(95%CI:2.278~4.902,P=0.03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任松峰  王红  蔡晓斌 《山东医药》2012,52(45):96-97
高尿酸血症(HUA)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生主要与尿酸(UA)生成增多或排出减少有关[1]。研究显示,HUA与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法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清华  孙影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54-3755
高尿酸血症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警因子,还可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告因子[1].高尿酸血症常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集结出现,共同构成心脑肾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尿酸血症进行早期临床干预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疾病的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早在20多年前,就有研究探讨尿酸是否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至今尚无一致性结论。因而,高尿酸血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真正作用还不十分清楚。由于心血管疾病牵涉到许多危险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又和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这就给确定或者排除高尿酸血症的独立作用带来很大困难。当然,这肯定不能除外高尿酸血症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直接作用。事实上,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及肾病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人体内,尿酸(uric acid)是嘌呤碱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众多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实验显示,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质过氧化,使氧自由基增加,促进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而氧化应激可通过影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脂质代谢等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过程.本文就尿酸、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尿酸是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大量流行病学证据和临床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导致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了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该文就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和发生机制加以综述,并介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和氯沙坦等一些降血清尿酸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高尿酸血症对合并高血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怀疑ACS而行PCI术并且确诊为ACS合并高血压的422例患者,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208例)及血尿酸正常组(21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对血清尿酸(sUA)与1年内总MACE事件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尿酸水平与临床预后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量效关系,并对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以全因死亡为结局事件,分析两组患者1年内累积生存情况。结果 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非罪犯血管闭塞更为常见,而且Gensini评分也更高(P<0.05)。在1年内发生的MACE事件结果中,全因死亡、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行PCI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和总MACE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仍是1年内总MACE事件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总MACE事件发生率随着sUA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另外,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中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累积生存率显著下降(Log-rank检验,P=0.043)。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合并高血压的ACS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PCI术后1年内总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高尿酸血症患者有着更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高尿酸血症(HUA)是代谢综合征(MS)的组成成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308G/A(G-308ATNF-α)与MS各组分之间的的关系仍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山东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患者G-308ATNF-α基因型分布与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在5003名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筛选162名高尿酸血症患者、77名健康者。采用PCR-RFLP法检测G-308ATNF-α基因型分布。采用尿酸氧化酶法测定血尿酸。采用稳态模型评估(HOMA-IR)法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1)239名研究对象G-308ATNF-α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2)在HUA伴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患者中AA+G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单纯高尿酸血症组和健康组对照组(P0.05);(3)AA+GA组腰围与臀围比值、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甘油三酯高于GG型组(P0.05~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个体中TNF-α308A携带者的基因型与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有关。提示TNF-α308A携带可能与高尿酸血症伴发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高血压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外有学者已注意到痛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国内外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发病与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相关。近来研究发现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狭窄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特别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呈正相关。国外一项研究经6年随访发现血尿酸升高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高尿酸血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住院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组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8.75%),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组(1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血管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发生的几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导致心血管疾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当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10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NCEP-ATPⅢ诊断标准,分别探讨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及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代谢综合征患高尿酸血症者占53%。代谢综合征的5项诊断标准中,以高血压、甘油三酯、腹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最密切。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长者高于年青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者高尿酸血症较无心血管并发症者发病率明显增加。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能为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均是冠心病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除上述危险因素外,高尿酸血症也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文探讨血尿酸代谢异常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研究表明,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吸烟等危险因素外,高尿酸也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尚有一些研究未能证明尿酸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尿酸与临床事件的关联是由尿酸与其它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本文诣在观察尿酸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酸(UA)是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体内UA生成增多和(或)排泄减少时则出现循环血UA含量增高.近年来, 高UA血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UA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高尿酸血症与许多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老年、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肥胖、胰岛素抵抗等相关联,通过相互作用或独立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4,6]. 对高尿酸血症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是预防和治疗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综合征(MS)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均是一系列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及其事件链上的心血管疾病.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聚集导致MS,而MS各危险因素相互协同共同引起或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是ACS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ACS合并MS者比不合并MS者临床预后更差.以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为基础并配合药物治疗来防治MS,进而预防ACS;ACS患者应使MS各指标全面达标,以减少或防止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0.
��Ѫѹ����������Ѫ֢�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文章介绍了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相互关系的流行病学依据,重点阐述高血压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及高血压药物对尿酸排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