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的传播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自从广州发现第一例患者后 ,SARS就在中国部分地区蔓延开来。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它的流行特点 ,但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工作 ,也总结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现介绍我们 2 0 0 3年 5月 2 0日— 5月 2 8日在天津武警医院护理SARS患者的一些经验。1 临床资料确诊SARS病例 2 1例 ,患者表现为发热 ,伴头痛、关节肌肉酸痛 ,乏力 ;咳嗽 ,多为干咳 ,少痰。其中 2例伴有胸闷、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增快 ,出现低氧…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infectiousatypicalpneumo nia)为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 (WHO)将其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并认为系由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引起[1] 。 2 0 0 3年 4月2 2日~ 5月 9日我院发热病房收治临床确诊病例2 2例 (均为地方病人 ) ,现将其临床特点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中男 14例 (6 8.1% ) ,女 8例(31.9% ) ,男女之比为 1.75∶1;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15岁 ,平均年龄 2 7.7岁 ,其年龄分布为 2 0岁以下 5例 (2 2 .7% ) ,2 1~ 4 0岁 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临床诊断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AP)的临床资料,并对重症AP病例的性别、发病年龄、基础病、呼吸道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共38例,89%为60岁以下患者(34/38);87%有明确的接触史(33/38)。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密切接触。临床特点:高热,干咳,呼吸衰竭较早(平均4.98±1.37 d)出现,X线示迅速出现双肺的浸润。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为主,辅以抗生素、抗病毒药等。30例病愈出院(78.9%),其中11例(11/30)出院时X线胸片示有肺纤维化改变(36.7%);8例死亡(21.1%)。结论: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病与密切接触病人有关,多发生于青壮年,但老年慢性病病人感染后痛死率高。病情发展迅速,经合理的治疗其预后尚好。  相似文献   

4.
李光辉  贾楠 《重庆医学》2005,34(8):1169-1170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临床特点,探索其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20例住院SARS病人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规律和特点.结果通过10例有单次接触明确时间SARS病例观察到潜伏期为2~14d;120例病人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且111例(92.5%)为中、高热,多伴随有畏寒、周身酸痛、乏力、胸闷、气急,查体多数无肺部阳性体征;发热持续时间为(9.2±6.7)d;发病时血常规检查95例正常(79.2%);X光所见肺部病变可以晚于发热出现,以肺部炎性实变为多,可表现多样;胸部X光检查肺部病变完全吸收时间为4~56d,平均为(26.1±10.8)d;治疗为抗病毒、预防感染、吸氧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必要时予以激素冲击治疗及呼吸机呼吸支持.结论 SARS具有病情进展快,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多样的特点.早期诊断、早期积极综合治疗可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提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整理我院2002年12月至2003年5月期间收治的37例临床诊断为SAILS病例的临床用药资料,如抗生素、激素等的使用情况及其疗效作回顾性分析及讨论。结果我院治疗SAILS的药品的应用剂量和方法比较合理。其中人均药费为21684.41元。结论在我院治疗SARS的用药中,大多有明显效果,但作为新发传染病,药品如何使用得更好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例患的临床表现均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强,病情发展快,经综合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 ,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从 2 0 0 3年 3月 10日至 2 0 0 3年 6月 2 5日收治的 2 2例有明确传染病接触史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2例SARS患者 ,其中 ,男性 1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7岁~ 5 8岁 ,平均年龄 (37.6± 13.0 )岁 ,医护人员 3例 (14 % )。临床症状包括 :发热 (10.0 % )、咳嗽 (6 8% )、气促 (82 % )、乏力 (72 % )、心悸 (14 % )、肌肉酸痛 (9% )、腹泻 (14 % )。血常规 :WBC小于 4.0× 10.9/L 3例 (14 % ) ,WBC为 (4 0~ 10.0 )× 10.9/L 18例 (82 % ) ,WBC大于 10 0× 10 9/L 1例 (4% ) ,WBC平均为 (5.9± 1.9)× 10 9/L ,中性粒细胞比例 (75.3± 10.0 ) % ,淋巴细胞绝对值 (1.1± 0.5 )× 10.9/L。胸部X线示肺部斑片状阴影或气管炎性改变 ,部分短期内病灶增多 ,累及单侧 11例 (5 0 % ) ,双侧 11例 (5 0 % )。分析该病的传染途径 ,进一步提示本病具有较强的飞沫距离传染性。出现急性肺损伤者 7例 (32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者 2例。 3例死亡患者中 1例为ARDS合并肺部继发感染 ,多脏器功能衰竭 ,1例发展为肺广泛纤维化呼吸衰竭死亡 ,1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疑似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21例疑似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的病人均有发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入院时胸片均有改变。入院48h内体温降至正常17例,入院4d后体温降至正常4例,48h内复查胸片,15例有不同程度的吸收,6例无明显改变。无1例为SAILS临床诊断病例。结论 SARS流行期间,发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胸片异常并快速恶化是SAILS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2002年末~2003年初在世界数个国家及我国部分省份流行。作者参与治疗2003年4月河南省襄城县SARS病区4例SARS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2003年春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9,自引:5,他引:59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暴发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3月广州地区发病的190例典型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190例病人均以高热起病,近距离接触过传染源,潜伏期2~15d,175例病人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心悸、乏力、头痛头晕,伴腹泻46例(24.2%)。133例病人肺部无明显体征,胸部X线片浸润性阴影在病程初期较轻,1周内逐渐或突然加重,其中波及两个肺野93例,两肺弥漫性渗出阴影36例。36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11例。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中毒症状明显和肺部阴影扩散时,及时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结论 本病传染性强,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肺部阴影增多和呼吸困难加重时,及时应用CPAP和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四川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3年2月以来四川省已临床诊断的非典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迄今四川省已临床诊断非典患17例,均为来自广东和北京疫区的输入性病例,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起病较急骤,88%(15/17)的患体温超过38℃,咳嗽较常见,部分有血丝痰,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居多,X线片显示多叶多段病变特点,初期进展较快而后期恢复较慢。4例作血清学试验,2例阳性。1例尸检标本在电镜下检出冠状病毒颗粒和衣原体样颗粒,RT-PCR扩增出冠状病毒RNA聚合酶基因片段。死亡2例,已痊愈出院7例。结论 四川地区非典型肺炎均为输入性病例,临床表现与其他地区报道相似,但病情相对较轻,传染性较弱.未造成继发件感染。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 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 ,简称SARS) ,是一种主要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1]、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国于 2 0 0 2年 11月 16日在广东省首先发现。现已证实 :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是引起本次SARS流行的病原体[2 ]。SARS疑似病例是根据卫生厅关于“SARS临床诊断标准” ,相对于SARS临床诊断病例的一种诊断 ,其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类似于临床诊断病例 ,根据疾病演变特点 ,很有可能会转成临床诊断病例。本病是新发传染病 ,护理方…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由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引起,以肺部病变为主,以近距离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以发热、干咳或痰少、气促、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传染性较强的呼吸系统传染病;部分病例病情凶险,若不积极治疗死亡率较高;SARS主要死因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中医外感温热病学的温疫范畴,来势迅速,病情危重,传染力强.其发病和临床过程与古医籍所记载的温疫不尽相同,有其特殊性,把握其发病规律并确定辨证分型,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笔者通过观察获取了一定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总结唐山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 )的临床特点 ,为临床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非典患者临床诊断住院资料。③结果 儿童、青少年所占比例最低 (8.3 % ) ,医护人员比例最高 (2 7.1 % ) ,存在一定的空间聚集性。高热、打喷嚏、咳嗽、咯痰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白细胞计数升高 (1 0 .7± 4 .0 )× 1 0 9/L 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 (1 8.3±9.6) %。双肺病变占 63 .8% ,多叶病变 2 1 .3 % ,X线片状阴影占 91 .5 %。发病后 (8.0± 5 .7)天体温恢复正常 ;住院后 (1 0 .9± 6 .7)天 ,大部分病例 (37例 )的X线改变恢复正常。④结论 非典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 ,流行病学证据和血清学检查是确定诊断的必要条件。合理使用类固醇类激素 ,可能有利于非典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我院 2 0 0 3年 4月 30日— 6月 4日收治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患者 19例 ,按上级要求转院 2例 (含 19例中 ) ,其中治愈出院 17例 ,死亡 2例 (1例是转院后死亡 )。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患者均由外院转入 ,均为男性。年龄 2 0~ 73岁 ,平均 (36± 18)岁。诊断标准均符合卫生部2 0 0 3年 5月 4日颁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1.2. 职业 民工 7例 ,个体 4例 ,退休干部 3例 ,厨师 2例 ,医生 1例 ,学生 1例 ,保安 1例。1.3. 接触史 有明确接触史 4例 ,其中家庭接触 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深圳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深圳地区 4 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年龄、性别、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 =1.3∶ 1,平均30 .5岁。儿童发病率较低 ,且一般不转为重症 ;>4 5岁的中老年人易转为重症。具有传染性强 ,易家庭聚发及单位群发的流行病学特点。易重症化 (4 7.2 6 % ) ,病死率为 4 .3% ,易发生I型呼衰 (15 .2 %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 ,热程平均 (9.0 7± 4 .2 3)d ,多为弛张热。重症患者热程长于普通患者。大多数患者均有呼吸道症状。胸片示肺部炎症改变出现时间多为发热后 3~ 4d ,持续时间平均 (16 .7± 10 .3)d。重症患者肺部炎症持续时间长于普通患者 (P <0 .0 5 ) ,易发生肺纤维化 (34.78% )。易发生肝功能损害。重症患者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 (P <0 .0 0 5 ) ,且损害程度较重。CD4 /CD8 细胞计数入院时平均为 (17.9± 5 .6 ) % / (2 4 .2± 6 .5 ) % ,明显下降。重症患者CD4 /CD8 细胞计数为 (12 .6± 4 .5 ) % / (19.6± 9.5 ) % ,下降更明显。结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年龄、热程、肺部炎症持续时间、肝功能损害明显、CD4 /CD8 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等可作为早期判断SARS患者重症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有极为重症类型引发死亡病例存在.目的 讨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该病传染性强,在家庭有显著的聚集现象,并且易在未作良好防护的医护人员群体中传播流行,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进入4月以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称为SARS,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肆虐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为此,本刊特别邀请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中山医科大学等医院的教授、副教授在百忙中为我们撰写了本组专题讲座。几个月以来,他们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在临床诊断、救治中,他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总结、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为我国“非典”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在此,我们代表本刊广大读者向他们,也向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同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樑  刘谦  王云  常志文 《北京医学》2003,25(6):404-404
2003年4月6日至5月12日,我们在北京市酒仙桥医院收治40例SARS确诊患者,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6岁,平均(38±15)岁。40例中30例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其中17例为家庭内人员或集体居住内人员接触,12例为医院内接触。临床症状:40例均有发热,咳嗽20例,腹泻3例,肌肉酸痛21例。实验室检查:40例中WBC<4.0×109/L者15例,WBC>10.0×109/L者5例,淋巴细胞<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