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nm23是一种有效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目前已发现的两种人类nm23(H1和H2)的氨基酸肽具有88%的同源性。我们采用PCR技术从人肝基因组DNA中扩增nm23序列,经克隆筛选得到5’端375bp克隆,命名为nm23-H3b。序列分析发现,nm23-H3b在40bp ̄70bp之间与原序列完全不同,其他序列与nm23-H1有86%的同源性,与nm23-H2有90%的同源性。BglII消化人肝基因组D  相似文献   

2.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于1988年由Steeg等发现[1],他们运用cDNA文库差示杂交(differentialhybridization)等技术,在对小鼠黑色素瘤K1735不同转移能力细胞株的研究中检测到nm23。进一步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存在两种nm23基因,即nm23H1和nm23H2,定位于17q21.3~22,相隔4kb,均包含5个外显子,其编码的蛋白质均由152个氨基酸组成,且氨基酸序列具有88%的同源性,分子量分别为17143Da和17294Da。Gilles等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3.
测定庚型肝炎病毒(HGV)非结构基因5(NS5)区部分基因序列。方法从3例献血员,2例肝硬化患者及1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通过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长994bp的cDNA序列,PCR产物纯化后以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其序列。结果所分离的6株HGVNS5区部分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3株(GBV-C、PNF2161、R10291)比较,同源性为87.2%~93.9%;6株间同源性为90.1%~93.8%。根据所测得的6株cDNA序列推导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外发表的3株序列相比,同源性在93.6%~98.7%,6株之间为93.6%~98.4%。在此区内发现有16个保守的脯氨酸残基及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结论从不同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及献血员血清中分离出6株HGV,其NS5区部分序列在核苷酸水平及氨基酸水平均较保守。可依赖此区序列设计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4.
用HBV DNA二聚体转染高度分化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筛选出具有分泌病毒抗原、核酸以及释放42nm Dane颗粒能力的z7-4细胞株。本实验结果支持3.5KbmRNA是前病毒基因,以它作模板可逆转录成1.6Kb(-)ssDNA,再合成(+)ssDNA,最后装配成4.0Kb和3.2KbdsDNA。在DNA印迹法中位于4.0Kb(D1)和3.2Kb(D2)处是病毒的松驰环状双股DNA(RCDNA),而1.6Kb和1.2Kb处的2条DNA带(S1和S2)均为单股DNA,这些不同位置的DNA带与病毒复制过程中DNA的构型和片断大小不同有关。本实验未能发现2.0KbcccDNA,但提示了负股DNA5’端连接有蛋白质引物。  相似文献   

5.
抗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单结节型肝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nm23-H1基因的表达与单结型肝癌的预后关系,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染色。59.4%为阳性染色,40.6%为阴性染色。两组肿瘤大小、包膜形成,侵及包膜、浆膜、肝内血管和胆管,肝内转移,细胞分化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复发率阴性染色组(53.8%)明显高于阳性染色组(5.3%);3年以上生存率阳性染色组(63.2%)明显高于阴性染色组(23.1%)。结果表明:nm23—H1的基因表达,对单结节型肝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甲肝病毒减毒活疫苗(H2株)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mRNA提取,逆转灵(RT)-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甲肝病毒减毒活疫苗株(H2减毒株)的cDNA片段,再经分子克隆,从而得到贯穿甲肝病毒(HAV)全基因组的10个相互重叠基因片段的cDNA克隆。经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得到了长度为7473bp的甲肝病毒减毒活疫苗株(H2减毒株)cDNA全序列。计算机分析表明,该株与野毒株HM175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4%和  相似文献   

7.
采用RT-PCR对广东地区33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GVRNA检测,结果2例(6.1%)阳性。对其中1株输血后HGV(CH-3)基因组5'端非翻译区(5'UTR)进行分子克隆与测序,并分别与Linnen等报道的2株HGV(PNF2161,R10291)和Leary等报道的GBV-C相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9.2%、88.7%、87.1%。本研究首次证实我国华南地区存在HGV感染。HGV高度保守区5'UTR的分子克隆与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对开展HGV感染的基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引物是决定PCR结果的关键。本实验中引物1、2虽有26个碱基,但由于其5端有6个碱基为限制性内切酶的部分识别序列,所以实际上只有20个碱基与原始模板互补配对。采用标准的PCR方法不能产生理想的结果。经采用PCR-两段法从喉癌组织中扩增到477bp的DNA片段-nm23-HI基因,对于应用PCR技术扩增人类基因组基因做了有益的尝试,扩增的nm23-H1基因为进一步做变异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七株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我国流行性和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的部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及其与戊型肝炎流行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从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扩增HEV开放读码框架2(ORF2)cDNA,并用SequenaseVersion2.0DNA序列分析试剂盒,经双脱氧核苷酸DNA链末端终止直接测序法测定RT-nPCR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结果从深圳、长春、杭州、西安、北京5个城市41份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获得28株HEVORF2cDNA,对其中7株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与HEV墨西哥株(M)的同源性为78.9%~80.2%;与HEV缅甸(B)流行株(Ep)的同源性为93.1%~95.1%;与HEV缅甸(B)散发株(Sp)的同源性为92.3%~94.2%;与HEV中国新疆流行株CH1.1同源性为96.5%~98.9%;7株散发性HEV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5.7%~100%。结论该7株散发性HEV与HEV(B)和HEVCH1.1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均属同一亚型。  相似文献   

10.
以自己合成的黄曲霉毒素B_1一人血清白蛋白(AFTB_1-HSA)偶联物免疫BALB/c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两株能持续分泌抗AFTB_1单克隆抗体(AFTB_1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IB5和2F1,接种BALB/c鼠腹腔均能诱发产生含特异性抗体的腹水。用间接竞争抑制ELISA鉴定McAb的反应特异性,使McAb与固相黄曲霉毒素B_1一牛血清白蛋白(AFTB_1-BSA)结合产生50%抑制所需的AFTB_1、B_2、G_1、G_2浓度依次为:1B54.0、36.9、23.3、403.3ng/ml,2F12.4、2.6、2.8、4。7ng/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m23-H1和CD44V6在肺鳞癌组织中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6例肺鳞癌组织进行nm23-H1和CD44V6检测并对其中66位患者进行了5年随访。结果 96例肺鳞癌的nm23-H1、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9%和42.7%。nm23-H1蛋白表达同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其预后佳。CD44V6表达与肺鳞癌大小、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相关,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nm2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与nm2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4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45.7%(21/46),nm23表达阳性率71.7%(33/46)。在33例nm23阳性的病例中,COX-2表达阳性11例(32,3%),阴性22例(67.7%)。在13例nm23表达阴性的病例中,COX-2表达阳性10例(76.9%),阴性3例(23.1%),统计学处理两者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OX-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且与nm23呈负相关,提示COX-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转移有关,COX-2表达增高和nm23表达的降低可作为临床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nm23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nm2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7例膀胱癌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分析nm23蛋白表达与膀胱癌多种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nm23蛋白在膀胱癌组织及非癌粘膜中均有表达,定位于细胞浆。72.34%的膀胱癌组织nm23蛋白染色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癌粘膜(P<0.05)。nm23蛋白高度表达与膀胱癌细胞的低度分化及局部浸润有关,与肿瘤复发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在膀胱癌中nm23基因可能不是转移抑制基因,相反却促进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nm23蛋白对于判断膀胱癌细胞的恶性程度、肿瘤进展以及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胰腺癌组织nm23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nm23基因表达与人胰腺癌临床生物不行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与斑点杂 交法检测人胰腺癌组织nm23蛋白与nm23mRNA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nm23蛋白及nm23mRNA表达较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升高,而与慢性胰腺炎组织无明显差别;胰腺癌组织nm23mRNA表达与nm2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分析nm23/NDPK在胃癌的表达及其与多种指标的关系。结果:nm3/NDPK表达强度随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高分化肿瘤nm3/NDPK的表达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肿瘤,有淋巴结转移者nm63/NDPK的表达显著低于未转移者。结论:nm3/NDPK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及转移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可作为评价胃癌恶性程度、肿瘤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分析nm2 3/NDPK在膀胱癌的表达及其与多种指标的关系。结果 :nm2 3/NDPK表达强度随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高分化肿瘤nm2 3/NDPK表达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肿瘤 ,有淋巴结转移者nm2 3/NDPK表达显著低于未转移者。结论 :nm2 3/NDPK可能在膀胱癌发生及转移中起不同调节作用 ,可作为评价膀胱癌恶性程度、肿瘤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nm23—H1表达产物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增锋  李德进 《医学文选》2002,21(3):284-285
目的 研究 nm2 3- H1蛋白产物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5 1例恶性黑色素瘤和 32例黑色素细胞痣中 nm2 3- H1蛋白产物。结果  nm2 3- 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 39.2 %和 2 1 .1 % ,差别无显著性 ( P >0 .0 5 ) ,恶性黑素瘤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 ( P <0 .0 5 )。结论 nm2 3- H1基因表达在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检测 nm2 3- H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张增锋  李德进 《微创医学》2002,21(3):284-285
目的研究nm23-H1蛋白产物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恶性黑色素瘤和32例黑色素细胞痣中nm23-H1蛋白产物.结果 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39.2%和21.1%,差别无显著性(P>0.05),恶性黑素瘤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在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nm23-H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64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nm23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结果显示:原发灶癌组织中nm23高表达的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0.01);组织学高分化的乳腺癌或肿瘤最大径≤2cm者,原发灶nm23表达水平较高(均P<0.05);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乳腺癌原发灶中nm23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1);高表达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69.4%和58.7%,明显高于低表达者(42.9%和25.0%),P<0.05和P<0.01。以上结果表明,nm23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负性调控作用,并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化ISAB法检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中nm23/NDPK表达与肺癌发生及淋巴道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nm23/NDPK在50例BAC中的表达(34/50,78%)显著高于癌旁产质(0/24,0)(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