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及生长发育。以往多采用口服药物和输液治疗,不容易被小儿接受,我科自2003年开始使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64例,并设对照组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腹泻是由多病原因素引起的疾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既往多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一,争议较大。本文用新药思密达治疗腹泻病124例,治愈率达95.5%。具有疗效高,效果好的优点,表明思密达为治疗小儿腹泻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1,2]。小儿腹泻一般易在6个月-2岁儿童多发。小儿腹泻根据病理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毒病原主要有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本文从小儿腹泻病因和护理两方面对小儿腹泻进行分析讨论,以便更好对小儿腹泻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4.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的病症。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临床疗效不一。2000年10月以来,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小儿急慢性腹泻患者30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于长期腹泻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和发育。小儿腹泻病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分夏季腹泻和秋季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多侵犯两岁以下小儿,尤以6~8月小儿为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笔者对2009年1月-12月就诊于我院儿科门诊的228例小儿腹泻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发病急,进展快,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且多合并呕吐,口服困难,疗效受到影响。我院儿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79例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和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慧  邬玉芬 《上海医药》1998,19(12):22-23
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作者合用聚克(泰州制药厂生产)、思密达(益普生制药公司生产)治疗婴幼儿腹泻,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腹泻是儿科多发病、常见病,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发病年龄多〈2岁,1岁者占50%,如能针对病因及时治疗,大部分患儿可在短期治愈。如病因不明,治疗方法失当,可形成迁延性腹泻。从2004年开始,笔者采用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3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秋枫  孙燕 《贵州医药》2014,(6):534-536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其中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病中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原。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呈水样便、发热、呕吐,严重者伴有脱水酸中毒。我科采用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占50%,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也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腹泻236例,现将临床诊治与预防的体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6个月~ 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采用经皮给药方法配合综合用药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 ,通过对 10 2例病历统计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小儿腹泻 10 2例 ,其中男 6 5例 ,女 37例 ;6个月~ 1岁 4 0例 ,1~ 2岁 6 2例 ;轻症 6 9例 ,重症 33例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经皮给药治疗组 4 7例 ,对照组 5 5例。1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抗生素及微生态调节剂、止泻药物、肠粘膜保…  相似文献   

13.
陈庆法 《江西医药》2010,45(10):1050-1052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腹泻病人中由细菌引起的占比例最大,肠道细菌通过繁殖或释放毒素造成感染性腹泻,引起儿童腹泻的细菌主要有以下几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肠球菌等。  相似文献   

14.
<正>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其中轮状病毒性肠炎(又称秋季腹泻)是常见的小儿腹泻病之一,多发于624个月的婴幼儿,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系由感受外邪,饮食不洁,使脾失运化,湿热下注大肠所致[1]。西药治疗本病缺乏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实践,探讨中医小儿推拿结合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万长生 《河北医药》2014,(7):1057-1058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对儿童健康的危害较大,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6.
李晓菲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58-3759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与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在我国常见病中居第二位。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其中以病毒性肠炎占多数,而轮状病毒又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多伴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目前除对症支持治疗外,尚无主要特效药。  相似文献   

17.
梅文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49-1550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年来,我院应用消旋卡多曲联合654—2、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治疗小儿腹泻6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儿科是专业性较强的科室,患儿年龄小,免疫功能尚未成熟,生理及病理有其各自的特点~([1]),因此在治疗小儿疾病时要根据其生理病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种疾病,是造成小儿发育不良或迟缓的重要原因,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小儿腹泻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症状为小儿每天排便超过3次,质地稀薄,状如水样。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复杂多样,如饮食因素、滥用药物、过敏因素等~([2]),究其自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条件引起的小儿消化道疾病,临床表现为患儿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本病常见于〈2岁的患儿,好发于夏、秋季节,不同季节发生的腹泻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本病可发展至病程〈2周的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的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的慢性腹泻,又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1发病机制1.1病因1.1.1内部因素:(1)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酸度低,  相似文献   

20.
穆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152-153
<正>根据病因可将小儿腹泻分为两类,即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50%。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共收住感染性小儿腹泻患者74例,其中36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