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鼻中隔软骨处理的技术方法.方法 所选患者均采取经鼻内镜在左侧鼻中隔面皮肤黏膜交界处作切口.仅分离鼻中隔软骨凹面的黏软骨膜和偏曲之骨性部分双侧黏骨膜,切除重叠之鼻中隔软骨和偏曲之筛骨垂直板、犁骨、上颌骨鼻嵴,在保留的鼻中隔软骨凹面上分别作切口,使其分成数小块.结果 所选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鼻中隔扇动、穿孔及鞍鼻的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对鼻中隔软骨进行整形处理,能够使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得到保留,并有效防止出现术后鼻中隔扇动、穿孔及鞍鼻等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2月诊治的86例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术后均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无1例发生出血、穿孔、血肿、脓肿、鼻畸形等并发症,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病情复杂,手术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手术中尽可能保存鼻中隔软骨及骨质结构。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切口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内镜鼻外科的不断发展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已得到了耳鼻咽喉科医师的普遍认可 ,因此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1〕切口的选择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根据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形态和范围 ,选择恰当的手术切口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岁岁 ,平均 2 9岁。Kiillian手术切口 2 5例 ,鼻前庭皮肤“L”形切口 1 6例 ,鼻中隔骨软骨交界处黏膜纵形切口 8例 ,鼻中隔棘或嵴尖部横形切口 1 1例 ,鼻中隔棘或嵴前纵形黏膜切口 6例。 6 6例中有2 8例伴有单组或多组鼻窦炎 (其中 1 0例伴有鼻息肉 ) ,43例伴有下鼻甲肥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7例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简称内镜组)、81例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简称传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镜组97例均获得完全矫正,无1例出现并发症,传统组81例中64例获得完全矫正,17例矫正不完全,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3例,鼻梁塌陷2例....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其手术方式经历了鼻中隔次全切除,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成形术等时期。90年代后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开始了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作者在对患者做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发现有相当部分鼻中隔偏曲在鼻中隔的中后段或较局限呈棘状或嵴状。2006年后尝试着做了一些改进,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改良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及三种术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及两种传统术式的利弊和适应证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42例接受手术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简称A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简称B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组(简称C组),观察各组患者的鼻中隔病变、症状消失率、伤口出血、肿胀、疼痛、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症状消失率与伴随症状痊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观察指标中,A组与B组、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除术中出血无统计学意义外,局部肿胀、疼痛、伤口愈合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及外斜“L”形切口目的明确、视野广、创伤小、愈合好、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段式鼻中隔成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偏曲部位的不同,采取分段式鼻中隔成形术,Ⅰ型适用于偏曲位于软骨部,Ⅱ型适用于偏曲位于筛骨垂直板,Ⅲ型适用于偏曲位于上颌骨鼻突或嵴突者,Ⅳ型适用于骨部及软骨部均存在偏曲者。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约30min,术中出血平均约5ml,术后随访半年后评定疗效。60例患者术后鼻中隔偏曲均校正满意,鼻通气良好,无鼻中隔血肿、脓肿及鼻中隔穿孔、鞍鼻等发生。治愈56例(93.33%);显效4例(6.6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分段式鼻中隔成形术是一种更加微创的矫形手术,其在临床上尤其是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患者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局限性鼻中隔成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30例深在和高位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采用同侧弧形切口,粘骨膜下局限性切除偏曲部位.结果该法术野清晰,手术操作顺利,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结论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鼻中隔偏曲对鼻窦引流影响的深入研究,鼻中隔手术的适应证在扩大,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和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3月~2012年6月鼻内镜下行较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128例,根据偏曲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切口部位。鼻中隔软骨部单纯偏曲和/或上颌骨鼻突偏曲行偏曲侧Killian术式切口,复杂型偏曲均行左侧Killian术式切口,筛骨垂直板C型偏曲、棘突和梨骨嵴或棘突行偏曲前方0.5 cm处切口。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128例鼻中隔偏曲均一次性得以矫正,其中治愈112例(87.5%),好转16例(12.5%)。所有患者术后双鼻腔通气良好。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微创、精准等优点,对不同类型鼻中隔偏曲选择个性化切口和术式可完整保留软骨支架、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硅胶通气管和高分子止血棉在鼻内镜鼻中隔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成形术和相关的鼻窦、鼻腔手术,两侧鼻腔底部放置长度合适的硅胶通气管,同时应用高分子止血棉。结果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理想方法,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结论 手术中两侧鼻腔底部放置规格适当的硅胶通气管和高分子止血棉,可有效解决手术后的鼻腔通气问题,而且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1.
鼻中隔偏曲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矫正。我院1998~2005年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1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38例中,男91例,女47例;年龄17~68岁,平均34.5岁。所有病例均行鼻内镜检查,98例同时行鼻窦CT检查。其中“C”形偏曲82例,“S”形偏曲47例,不规则且高位偏曲9例。伴嵴突55例,棘状突16例;并发鼻窦炎69例,肥大性鼻炎3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130例,头痛21例,鼻出血39例,脓鼻涕48例。1.2手术方法手术均在鼻内镜下进行,局麻131例,全麻7例。鼻前庭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行“L”形切口,上起自鼻腔顶部,下转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对52例高位后段、巨大嵴突和棘突、多种弯曲形态并存、鼻中隔骨折脱位及需二次矫正偏曲,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冠状位)确诊的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偏曲矫正术,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52例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鼻腔通气良好,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及鼻梁塌陷等症状。结论:在鼻内镜下行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照明度好,视野清晰宽广,精细准确,保持了鼻中隔稳定性,安全、微创,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的方法和要点。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7例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患者进行再次鼻中隔矫正。结果术后鼻内镜下检查27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0.5~3年,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全面评估、确立重点矫正部位及术式,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10例早期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外伤后5~15 d全身麻醉后鼻内镜下行鼻骨骨折闭合复位术加鼻中隔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随访3个月以上,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外形矫正满意。鼻中隔穿孔2例,无眼及颅脑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骨骨折闭合复位术加鼻中隔成形术适用于早期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是一种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下行局限性鼻中耳成形术130例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局限性鼻中耳成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30例深在和高位的鼻中耳偏曲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采用同侧弧形切口,粘骨膜下局限性切除偏曲部位。结果:该法术野清晰,手术操作顺利,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结论: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鼻中耳偏曲对鼻窦引流影响的深入研究,鼻中隔手术的适应证在扩大,鼻内镜下行鼻中耳成形术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48例行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3个月~1年,48例鼻中隔偏曲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行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法简单易行,治疗效果好。鼻中隔畸形矫正充分,有利于术后鼻腔代偿性改变向着生理状态转化,最终恢复鼻腔-鼻窦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鼻中隔矫正术火败的37例患者行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手术,手术切口即在鼻小柱后方、鼻中隔软骨尾端前缘,上自鼻中隔软骨尾端顶部,向下延至鼻腔底部;然后沿此缘依次切开皮肤及黏膜,暴露软骨膜,自前向后将鼻中隔黏膜及粘连的纤维组织切开分离,切除偏曲部分骨质。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鼻中隔偏曲矫正良好,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鞍鼻或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手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手术方式,可以对两侧鼻中隔黏膜之间粘连的纤维组织直接进行切开分离,具有…m少、视野清晰、容易分离、黏膜张力小不易损伤、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大大降低了鼻中隔再次矫正术的难度和风险,术后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方法和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5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传统方法和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对1998年3月~2003年8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52例鼻中隔偏曲病人中,84例采用传统方法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并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中,所有病人均获得完全矫正,症状缓解,无1例出现并发症。传统方法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84例病人中75例获得完全矫正,9例病人矫正不完全,术后鼻腔通气仅稍改善,2例术后并发穿孔。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手术方式,光源充足、鼻腔后端显示好,术中仅去除偏曲的骨性或软骨部分,并发症少,术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CT辅助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技巧及其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鼻中隔偏曲部位进行评估,术中选择性地将鼻中隔方形软骨尾端、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与腭骨鼻嵴结合处等部位形成的三条张力线分离,将应力区软骨和骨质按照事先设计方案进行切除,消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应力,从而达到矫正鼻中隔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治愈57例,好转21例。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最大限度保留了鼻中隔正常组织结构。术前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手术方式进行具有设计,具有手术精细,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鼻内镜技术行鼻中隔矫正术141例,其中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61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炎15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31例,单纯鼻中隔偏曲34例;介绍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并通过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141例病例手术中视野清楚,便于术中对鼻中隔黏膜保护,并且可同时完成鼻窦功能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较传统手术术野清晰、操作仔细准确、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