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脑卒中是心房颤动 (房颤 )治疗中的重要问题 ,应用抗栓治疗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但房颤患者中华法林应用不足。近年来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有新的药物和技术 ,如抗血小板药物联合运用、新的抗凝药物ximelagatran、左心耳堵闭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患病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6倍.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均为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但预防效果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治疗[1-2].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抗血小板治疗应用广泛,但阿司匹林剂量多在300 mg/d以下[3-5].国外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剂量低于325 mg/d不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危险.低剂量阿司匹林对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效果还需要随访研究证实.我们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阿司匹林服用剂量及对脑卒中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倍,病死率增加2倍。缺血性脑卒中是病死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而房颤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5%~20%缺血性脑卒中由房颤引起[1]。因此,对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常用的预防血栓栓塞的药物包括香豆素类抗凝剂华法林、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迄今为止,已有很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对于上述抗栓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估,欧美及国内学会  相似文献   

4.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性脑卒中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颤患者是发生血栓性脑卒中的高危患者,而脑卒中患者中20%是由房颤导致的.目前防治与房颤有关的血栓栓塞策略主要是口服抗凝药物,而对那些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或耐受性差的患者行左心耳封闭术是有效的替代方法.文中对近年来关于房颤脑卒中的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房颤对患者的最主要危害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其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 5倍。国外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 ,华法林抗凝治疗使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 68% ,总死亡率下降33%。因此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已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现就抗凝治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如下 :1 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也有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但效果不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抗凝作用主要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目前仍然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重要独立的危险因素。人群患病率0.5%左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6%,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7%~8%,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0%[1],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而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提出房颤患病率已升高到1%~2%,很多房颤患者因无症状而未获得诊断,使得房颤检出率偏低[2]。房颤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大幅度增加,占所有脑卒中的1/6,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而瓣膜性慢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是正常人的17倍[3]。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因此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最佳手段。目前对于房颤抗凝治疗有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包括新型抗凝药物、房颤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现就房颤抗凝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华法令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心房颤动 (房颤 )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病 ,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的发生与年龄增加有关 ,随着年龄增高 ,房颤患者引起缺血性脑卒中也随之增加 ,抗凝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国内应用华法令预防房颤血栓的临床报道少见 ,本文作了这方面探讨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30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5 0~ 74(平均 64)岁 ,房颤病史 2~ 6年 ,其中孤立性房颤 1 5例 ,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 8例 ,并发冠心病 7例 ,所有患者经体检、超声心动图证实无心脏瓣膜病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 <1 40 /…  相似文献   

8.
CHADS2评分指导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可使各年龄段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1].相比安慰剂和阿司匹林治疗,抗凝治疗可以使房颤患者年卒中发生率分别减少近2/3和3/5,但抗凝治疗却增加了患者出血的风险[2,3],鉴于抗凝的利弊,如何评估房颤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就显得极为重要.CHADS2评分是众多评价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运用最广泛的一种.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对心源性卒中患者药物治疗中也推荐使用这一评分.现将CHADS2评分提出、应用价值、评分缺陷及其相关改良等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左心耳闭塞术--从外科手术到内科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 ,人群中总发病率约为 0 89%。国内外研究显示 ,16 0 %~2 1 5 %的脑卒中由房颤导致的血栓脱落引起 ,非瓣膜病房颤所并发的脑卒中比例占心源性脑卒中的 5 0 0 %~ 6 7 1%。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病率 >4 % [2 ] ,而脑卒中引起致死率及致残率高达 5 0 %左右。因此如何预防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局限性利用华法林抗凝进行药物干预是目前公认的可有效预防房颤脑卒中发生的治疗手段。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华法林抗凝治疗可将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2 /3,死…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并发症,抗栓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房颤抗栓治疗取得进展,包括对房颤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及出血风险的评估,抗栓策略的选择以及具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新抗凝药物.房颤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包括老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以及既往缺血性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等;女性和血管疾病是目前明确的增加房颤血栓事件的高危因子.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房颤管理指南以及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 9)推荐CHADS2以及CHA2DS2-VASc作为房颤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工具.CHA2DS2-VASc比CHADS2更能准确辨认真正低危的房颤患者.真正低危患者(CHA2DS2-VASc=0)可不抗栓治疗.CHA2DS2-VASc≥1的患者均应抗凝治疗,无论华法林或新的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Rivaroxaban(利伐沙班),Apixaban(阿哌沙班)是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新一代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房颤脑卒中预防最为有效的手段是口服抗凝药物,然而我国仅有3%~10%的房颤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的临床局限性。近年来涌现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酯(商品名:泰毕全),弥补了华法林的不足,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多项大型临床研究所证实。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备受争议.这主要由于:(1)对大多数,特别是老年病人房颤治疗的重点不再是如何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而是抗血栓治疗和预防脑卒中.这一治疗观念的转变使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更为谨慎;(2)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使部分病人的房颤通过消融治疗得以恢复窦性心律,而不再依赖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3.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性脑卒中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颤患者是发生血栓性脑卒中的高危患者,而脑卒中患者中20%是由房颤导致的。目前防治与房颤有关的血栓栓塞策略主要是口服抗凝药物,而对那些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或耐受性差的患者行左心耳封闭术是有效的替代方法。文中对近年来关于房颤脑卒中的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房颤)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最大心血管"流行病"之一。房颤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病死率、致残率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升高。不同类型的房颤脑卒中的风险相似。房颤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预防脑卒中,改善患者预后。左心耳因其特殊形态及结构是房颤血栓形成最主要的部位,同时也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区域之一。采用消融技术(射频和冷冻球囊消融)消除引发房颤的触发器和/或改变心律失常的基质以终止房颤,同时联合较新的左心耳封堵技术彻底去除血栓根源,预防脑栓塞成为目前心血管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近年新的指南与共识均将消融和左心耳封堵列为房颤治疗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消融技术联合左心耳封堵防治房颤栓塞临床研究有关进展,供临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预防房颤患者转律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常常复发,即使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仍有较高复发风险.预防房颤复发的药物有很多,胺碘酮无疑是最为常用而且效果较好的药物之一.但是应用胺碘酮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哪些因素会影响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少.准确预测房颤的复发有助于及时、正确地识别高危患者,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风险及医疗费用.本文回顾性分析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的现代观点(4)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平均每10年发病率增加1倍。与其它心律失常不同的是,房颤对患者的主要危害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者是房颤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60岁以上危险性显著增加。因此,对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显得尤为重要。1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现状--临床试验带来的启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国外相继组织了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以评价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根据5个主要的临床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房颤所致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20%左右.国内外的指南均推荐,男性CHA2DS2-VASc评分≥2分,女性≥3分,建议长期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性事件.但是,抗凝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出血风险,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人群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其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明显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近 年来, 国内外房颤诊治指南已经将抗凝治疗置于房颤治疗策略的首位。随着抗凝治疗理念的逐渐深入, 房颤血栓栓 塞的危险分层、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的评估和抗凝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日益受到重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为 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性增加相关。其中,心源性血栓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房颤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约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1])。随着房颤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对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本文拟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的远期脑卒中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可使各年龄段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1].我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资料中,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2].因此,对房颤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