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针对跟骨骨折移位复杂,治疗困难及目前多种外固定架功能单一的问题,在尸体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三维跟骨复位固定架,利用三个相互垂直的力同时纠正跟骨的贝氏角和侧方移位并能维持复位后位置。经125例132个跟骨应用观察,优良率为97.6%,证明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跟骨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骨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临床应用王明喜李金松高飞张世华曹贻训(指导)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250011济南)关键词跟骨骨折跟骨支架外固定牵引复位跟骨是人体足部最大的跗骨,可承受高张力,弯曲力及压力,然而高强度负载可引起跟骨骨折。对跟骨骨折治疗要求较高,必...  相似文献   

3.
我院近15年中共收治52例跟骨骨折,对其中影响跟距(Bohler's)角的35例跟骨骨折,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与固定,复位优良率为71%。复位后BOhler’s角最大35°,最小17°,平均21°。根据较长时间的随访观察,作者认为跟骨骨折(跟距角)正常与否与疗效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自体跟骨牵引复位固定器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38例文登整骨医院(204400)王培森,贾德福赵建波,王祝民关键词 自体跟骨牵引复位固定器;粉碎性跟骨骨折;疗效观察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骨折,对累及距跟关节的粉碎性骨折,目前尚缺乏肯定有效和理想的治疗方法。我...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995年11月至2000年11月收治跟骨骨折96例,全部采用闭合手法复位或撬拨复位,并对本市的88例进行了1~5年随访,优良率87%,疗效满意。我们认为此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恢复贝氏角及塌陷的距跟关节面,重建足弓及减少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跟骨由于其结构的特异性和复杂性,致使跟骨骨折后难于复位和固定,治疗较为困难,关节外骨折预后大多良好,骨折的治疗意见基本统一,对于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由于关节的压缩、碎裂与骨折的移位,治疗相当困难,长期以来均缺乏统一的认识。近年来,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跟骨弹性复位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跟骨压缩性、粉碎性骨折治疗难度大,后遗症多,缺乏简便、实用、功能完备的固定器械的问题,在明晰了引起后遗症的主要因素后,于既往应用跟骨反弹固定器的基础上,配合弹性加压的可塑性跟骨夹板,设计制造出跟骨弹性复位固定器,同时解决了跟骨增宽、Bohler氏角变小和不能早期活动的问题。在保证牢靠弹性固定的动态活动中最大限度使艰骨归拢复原,关节面恢复平整,减少了后遗症。经过近1年23例病人26个跟骨的临床应用,优良率96.1%。初步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累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0%。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闭合手法复位或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等方法,对于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较为复杂骨折,单纯采用石膏制动或跟骨撬拨则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并且晚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常遗留疼痛、扁平足、足跟变宽等后遗症。2000年8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AO跟骨钢板来治疗波及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62例,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骨折,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单纯采用手法复位困难,效果不理想;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我们2000年2月-2005年3月共收治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60例,采用手法复位和经皮撬拨法相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治疗较为困难,单纯采用手法复位效果不理想;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我们2005年4月-2007年3月共收治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19例,采用手法复位骨圆针撬拨法相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皮撬拨结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2007年8月本院共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患者16例,均采用经皮撬拨结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可调性跟距反牵复位固定器是近年用于治疗跟骨骨折的新技术,是目前较为理想外固定器材,其结构简单,操作灵便,对组织损伤小,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可避免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物的痛苦。但如护理不当,也可产生钢针移位、针孔感染等现象。我院自2004年至今,应用此方法配合中西医护理治疗78例跟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1%~2%,以青壮年居多[1],其预后与骨折类型有关,没有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一般预后较好,对于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若治疗不当,很容易造成跟骨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由跟骨结节与跟骨后关节突的连线与跟骨前-后关节突连线形成的夹角称为跟骨结节关节角,又称Bohler角,此角正常时约为40°,是跟距关系的重要标志.因此,处理跟骨骨折时,应充分恢复其本身的正常位置和距下关节关系.笔者于2007年1月~2013年12月,采取手法及撬拨复位骨圆针内固定后石膏托包裹固定加中药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48例跟骨骨折.患肢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后遗症较少,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年的60%。跟骨骨折的治疗较为困难、复杂,处理的方法多样,但至今没有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预后情况难以把握。作者自1996-2005年6月,采用撬拨配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攫5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 1996~ 1999年 ,我们采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研制的用钢针撬拔跟骨反弹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2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年龄 18~ 61岁 ,平均 39.5岁。伤后就诊时间 1小时~ 5天 ,平均 1.8天。均为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按照 Arnesen分类法舌型 10例 ,压陷型 7例 ,冲压型 3例。跟骨结节角 6~ 2 2°,平均 11°。2 治疗方法术前必须拍照双侧跟骨侧轴位片 ,测量跟距角的大小 ,了解骨折移位的程度。采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取侧卧位 ,骨科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患肢在上 ,屈…  相似文献   

16.
赵玉群 《中医正骨》2010,22(11):55-55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人体骨折的1%~2%,多由高处坠落所致。治疗不当易致负重受限,活动障碍,失去弹性步态等后遗症。自2004—2008年,我们先后收治跟骨骨折32例,经采用撬拨复位外固定术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对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对 42例 46足结节关节角在 0°~ 2 0°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 ,行 X线透视下斯氏针撬拔复位及固定的方法治疗。经 6个月~ 3年的随访 ,优 2 7足 ,良 16足 ,差 3足。结节关节角平均提高 15°。笔者认为这种治疗方法对新鲜的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为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复位好、并发症少的优点。文章分析了操作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孙晓太 《光明中医》1999,14(4):F002-F002
笔者采用骨圆针撬拔复位术并口服自制活血接骨胶囊治疗跟骨骨折28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27例,女1例;年龄17~62岁。左足17例,右足8例;双侧跟骨骨折3例。均为高处坠落致伤,贝累氏角小于15度或反向。舌形骨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斯氏针贯穿跟骨结节牵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6年3月,采用跟骨结节贯穿斯氏针牵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29例跟骨骨折患者。结果:优良率为92.3%。结论:斯氏针贯穿跟骨结节牵引复位石膏外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祝仁超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82-1182
跟骨骨折临床常见,占足部骨折的60%左右,其中半数以上为关节内骨折。随着CT技术、C臂X线技术及内固定技术在跟骨骨折的应用,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笔者近期对6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行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