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瘦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分别使用0、25、50、100和200nmol/L瘦素作用于细胞株MCF-7细胞,同时在上述作用后24、48和72h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MTT比色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瘦素对MCF-7细胞生长刺激的剂量、时间效应,比较在相对应剂量胰岛素情况下,二者对细胞增殖刺激作用的强弱。结果:加用瘦素各组细胞比未加瘦素细胞密度增加,形态变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瘦素(25、50、100和200nmol/L)均可明显促进MCF-7细胞增殖,其中50、100和200nmol/L瘦素作用24、48和72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对MCF-7细胞的增殖作用呈现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胰岛素各相对应组之间与瘦素比较,细胞增殖刺激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增殖有刺激作用,且这种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效应,结果提示瘦素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PCNA的表达与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乳腺癌细胞株MCF-7/S(化疗敏感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色法检测阿霉素(ADR)对体外培养的MCF-7/S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ADR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DR作用前后PCNA的表达。结果:ADR抑制MCF-7/S细胞增殖,旱剂量依赖性,IC50为0.128mg/L;ADR作用组MCF-7/S细胞的凋亡率(Apoptoticrate,AR)为0.261,与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0.0449相比明显增高(P〈0.01);PCNA阳性表达率为0.3371,与对照组PCNA阳性表达率0.5152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凋亡率(AR)和PCNA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ADR能诱导MCF-7/S细胞凋亡,并能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瘦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雌、孕激素受体和VEGF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而揭示瘦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分为对照组、瘦素组和雌激素组。给药后用MTT法测570nm分光光度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各组雌、孕激素受体及VEG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瘦素可以呈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MCF-7细胞增殖,并上调细胞中雌、孕激素受体及VEGF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瘦素有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该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其上调雌、孕激素受体与VEGF的表达有关。为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瘦素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瘦素在乳腺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瘦素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生长的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 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瘦素作用24、48、72 h能够促进MCF-7细胞增殖,浓度与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0.919,P=0.523),浓度及时间各自的主效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99,P=0.000; F=647.881,P=0.000)。多重比较结果显示:200 ng/ml及400 ng/ml瘦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0),不同时间段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100、400 ng/ml瘦素作用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14.42 %(F=10.464,P=0.044),S期比例分别上升7.57 %、22.19 %(F=47.361,P=0.005),G2/M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7,P=0.311)。未发现瘦素对MCF-7细胞早期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 瘦素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并改变生长周期,但不会抑制凋亡,提示瘦素可能在乳腺癌的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增殖影响以及p27^kip1蛋白表达改变,探讨NaB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经不同浓度NaB作用后,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检测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NaB对MCF-7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处理后的MCF-7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变化;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NaB2 mmol/L组G0/G1,期达(62.2±2.2)%,4mmol/L组G0/G1,期达(78.1±3.8)%,空白组G0/C0期达(53.1±2.4)%,P〈0.05;p27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NaB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p27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中药五味子抗癌有效成分木酚素及其代谢产物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以及阴性的乳腺癌细胞株的体外作用,并评价五味子对于乳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ATP 生物荧光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ATP-TCA),检测五味子木酚素对50例乳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并检测不同浓度五味子木酚素及其代谢物(END、ENL)对于ER(+)的MCF-7、T47D和ER(-)的MDA-MB-231、MDA-MB-435细胞株的杀伤作用。评价五味子的体外作用有效率及其与雌激素受体表型是否相关。结果:五味子对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作用,体外有效率为34.0%(17/50);五味子木酚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株MCF-7、T47D、MDA-MB-435、MDA-MB-231的存活率,且该抑制作用和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关系并不明显(P>0.05),五味子木酚素在较低浓度(0.1-30μmol/L)下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株MCF-7、T47D表现出促进增殖的作用,当浓度提高至100μmol/L后,五味子木酚素对MCF-7、T47D增殖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木酚素的低浓度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在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MDA-MB-231中并不明显,当浓度提高至100μmol/L后,五味子木酚素对MDA-MB-435、MDA-MB-231增殖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ENL、END(3-1000μmol/L)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株存在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有剂量依赖效应,未发现其与细胞雌激素受体表型有关联(P>0.05)。木酚素在较低浓度区间(0.1-30μmol/L)促进ER(+)细胞株的增殖,但对ER(-)细胞株作用不显著。结论:五味子对乳腺癌细胞系以及乳腺癌患者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增殖、分化功能及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方法ART作用乳腺癌MCF-7细胞后,采用MTT(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相分布及细胞凋亡率。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ART对乳腺癌细胞MCF-7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P〈0.05),呈浓度依赖及时间依赖,并可导致细胞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抑制MCF-7细胞增殖,阻滞MCF-7细胞于S期和G2/M期。6 μmol/L和8 μmol/LART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15%和8.43%。结论ART可导致MCF-7细胞形态的改变,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生长,阻滞MCF-7细胞于S期和G2/M期,并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探究Pannexin1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0、12.5、25、50、100、200μmol/L甘珀酸(CBX)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能力的影响;集落克隆检测CBX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法检测细胞间荧光传递能力;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外ATP浓度。使用100μmol/LCBX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后,Transwell法检测MCF-7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印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中相关蛋白p-ERK1/2、ERK1/2、Vimentin、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200μmol/L CBX可显著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能力(P<0.05),而100μmol/L CBX对MCF-7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集落克隆实验结果表明,200 μmol/L CBX可显著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能力(P<0.05)。实时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实验结果表明,100μmol/L和200μmol/L CBX显著性抑制Pannexin1通道功能(P<0.05);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表明,100μmol/L CBX显著性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迁移能力(P<0.05);Western印迹法结果表明,CBX抑制Pannexin1后,乳腺癌细胞MCF-7中ERK1/2、p-ERK1/2、MMP-9和Vimentin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 200μmol/L CBX抑制Pannexin1通道后,乳腺癌MCF-7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减弱,而100μmol/L CBX可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RK1/2表达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对MCF-7细胞株Bel—xL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体外转录法合成特异针对人Bel—xL基因的siRNA;荧光标记法标记Bel—xL siRNA;脂质体法将siRNA转入MCF-7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的转染效率;半定量RT—PCR法检测siRNA对Bcl—xL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siRNA对细胞生长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染色法观察siRNA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siRNA的转染效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siRNA转染组Bcl—xL mRNA表达水平可下调约72%,在对照组内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细胞生长增殖抑制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发现,siRNA50、100、200nmol/L转染组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脂质体法对siRNA的瞬时转染效率较高,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能特异有效下调Bel—xL基因的表达,瞬时转染Bel—xL siRNA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低剂量Bcl—xL siRNA对瘤细胞显示了显著的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蟾毒灵(Bufalin)联合顺铂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协同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仅培养液)、单纯细胞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胞增殖率,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顺铂或Bufalin单药或以固定比例(Bufalin∶顺铂=1 nmol/L∶1 μmol/L)联合作用24 h。分别采用20 nmol/L Bufalin、20 μmol/L顺铂单药或联合作用24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活化的Met(p-Met)、Met、活化的Src(p-Src)、Src、PARP及其裂解cleaved PARP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顺铂和Bufalin均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在顺铂≥0.1 μmol/L和Bufalin≥0.1 nmol/L时两药联合作用可协同抑制MCF-7细胞增殖(0<CI<0.433)。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20 μmol/L顺铂作用24 h可诱导(10.7±4.8)% 的MCF-7细胞凋亡,而20 nmol/L Bufalin作用24 h未明显诱导细胞凋亡,20 nmol/L Bufalin与20 μmol/L顺铂联合作用24 h后可诱导(40.8±8.5)%的MCF-7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顺铂作用后可导致Met和Src活化,Bufalin与顺铂联合作用后可抑制顺铂诱导的Met和Src活化,同时上调PARP裂解。结论 Bufalin可能通过抑制顺铂诱导的Met和Src活化与顺铂协同抑制MCF-7细胞增殖,增强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 ,三氧化二砷 (As2 O3 )和四硫化四砷 (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的疗效 ;有机砷美拉砷醇也试用于治疗难治或耐药的白血病患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As2 O3 、美拉砷醇、二硫化二砷 (As2 S2 )和As4S4等砷化物对各种血液肿瘤细胞和许多实体瘤细胞均有诱导凋亡和 或抑制其生长作用。As2 O3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等某些实体瘤Ⅱ期临床研究均获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Lymphedema is an atypical accumulation of high-protein fluid located just beneath the skin, which often occurs in the arm or leg. Exercising with lymphedema was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to be unsafe. However, 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exercise may be beneficial to individuals with lymphedema. Studies indicate that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range of motion and strength of the afflicted limb(s), as well as overall fitness and functional quality of life, and can be performed without exacerbating symptoms of lymphedema.  相似文献   

13.
三氧化二砷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eng CQ  Ma WL  Zheng WL 《癌症》2002,21(12):1386-1389
砷化合物在我国作为药物应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自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获得成功以来,人们对砷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As2O3不仅对各型白血病有效,对其他多种恶性肿瘤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As2O3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部分分化和凋亡等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本文不仅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还展望了新发展起来的基因表达谱分析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在研究As2O3作用机制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盼生安对BEL 740 2肝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 5 -氟尿嘧啶 ( 5 FU)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盼生安对BEL 740 2肝癌细胞存活曲线、生长曲线和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 ,应用FACS观察该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FADU法测定该药对DNA的损伤作用。结果 :盼生安对肝癌细胞 5 0 %的抑制浓度 (IC50 )为 40μg /mL,可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 ,其细胞毒作用为 5 FU的 1/67,对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将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G0 期 ,持续用药 2 0h后出现G1/G0 期的积聚 ,到 2 4h可高达82 9%。盼生安各剂量组间Q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故认为不造成DNA损伤。结论 :盼生安是周期特异性药物 ,通过将细胞阻滞于G1/G0 期而抑制其增殖。其抗增殖作用与DNA损伤无关  相似文献   

15.
Recent experimen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hyperthermia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tumor tissue microcirculation. Indeed, this is one of the suggested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heat. Groups of WAG-Rij rat transplanted tumors (rbabdomyosarcoma-BA1112) were ireated with local hyperthermia (Radio-Frequency). Various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38° to 43°C) were used. Animals were subsequently sacrificed at 1, 3, and 24 hours after beating and tumors were subjected to detailed pathological studies for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heat on microcireulation as well as on tumor cells. The results are indicative of no specific changes in microvasculature up to 40.5°C. At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s (42°C) vessels show marked dilatation and congestion (?stasis). At higher temperatures (44.5°C) there is massive hemorrhage and necrosis with rupture of vessel walls. The degree and intensity of this process also depends on the interval between heating and time of sacrifice of the animal. Detailed results are presented. The correlation of pathological findings and blood flow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their relevance to treatment of cancer pati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药物学体内实验法及体外人癌细胞培养药杀伤法,观察了奥沙利铂抑瘤活性并与顺铂相比较。结果奥沙利铂(9mg/kg-2.25mg/kg,腹腔注射,3次)用药的3组小鼠,在体内接种L1210后,观察30天均无腹水出现,全部存活,达到治愈水平。在相同剂量下(9mg/kg-2.25mg/kg,腹注射,3次)败类沙利铂的毒性明显低于顺铂,每剂量组小鼠体重增加都高于顺铂组。结论体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对肝癌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3H胸腺嘧啶核苷(3H TdR)掺入、AnnexinV荧光标记法与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美洛昔康对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凋亡的诱导作用。建立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给予美洛昔康治疗8周,观察其对裸鼠体内肝癌生长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美洛昔康对肝癌细胞及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美洛昔康可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3H TdR掺入,其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明显正相关;美洛昔康还可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其诱导的早期及晚期凋亡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1.7±2.4)%和(31.7±3.1)%。美洛昔康可抑制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其抑瘤率为55.1%。美洛昔康还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和组织中PCNA表达。结论美洛昔康能有效抑制肝癌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Livin表达影响水疱口炎病毒(VSV)对肺癌A549细胞的促凋亡效应。方法 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Livin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通过Tunel染色观察VSV对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效应,Western blot法检测Livin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 VSV(感染复数= 0.1 pfu/细胞)对A549细胞有促凋亡作用;抑制Livin的表达增强了VSV对A54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增强了Caspase-3的活性。结论 Livin表达沉默后可能通过影响Caspase-3活性而增强了VSV对A549细胞的促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证明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一些促新生血管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等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新生血管化.另外,也有研究者认为血红素加氧酶-1可以通过抑制核因子-кB(NF-кB)转录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化过程.HO-1可能参与了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成为肿瘤治疗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0.
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袭,早诊困难,确诊时大多数已达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治疗棘手,预后很差;常规化疗药物的作用有限,没有证据显示有明显的生存获益。已知肝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发生、发展和转移与多种基因突变、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新生血管增生异常密切相关,其中存在着多个关键性环节,正是采用分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和潜在的靶点。近年来,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肝癌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正在成为新的热点,而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多吉美)作为代表性药物,已经取得突破性成果,能够有效地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开创了肝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为了尽快地熟悉了解有关动态,本文全面而系统地综述了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临床上单药和联合治疗研究的新进展,并讨论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