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8例已接受开颅手术的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好转组(术后第30天GCS术前)和未好转组(死亡或术后第30天GCS评分≤术前),统计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GCS、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合并脑疝、最高收缩压、血肿清除率等资料,分析上述因素与患者预后是否相关。结果:出血量、术前GCS、出血破入脑室、合并脑疝、术前最高收缩压等为预后的危险因素(x2=4.430、-8.432、14.560、9.134、2.160,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出血量越大、术前GCS越低、出血破入脑室、合并脑疝、术前最高收缩压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指征及预后因素研究。方法:收集2013-12-2015-1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脑疝的患者65例,分析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手术指征,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65例患者中47例(72.31%)行去瓣膜减压术,18例(27.69%)患者保留骨瓣;其中双侧瞳孔散大的患者19例(29.23%)、GCS评分≤6分的患者40例(61.54%)、硬膜下血肿的患者36例(55.38%)行去瓣膜减压术的比例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GOS分级,患者术后预后不良(GOSⅠ~Ⅱ级)者29例(44.62%),预后良好(GOSⅢ~Ⅵ级)者36例(55.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伤(OR=4.768,95%CI=2.769~8.127)、双侧瞳孔散大(OR=2.632,95%CI=1.625~6.545)、GCS评分≤6分(OR=3.545,95%CI=2.230~10.714)、术前CT基底池形态异常(OR=2.771,95%CI=1.698~12.532)是影响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瞳孔散大的脑疝患者,CT显示脑挫裂伤、出血、脑水肿等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ICP进行性升高、30mmHg持续30min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及进行性意识障碍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CT显示脑挫裂伤、出血、脑水肿等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经渗透脱水利尿药物等一线治疗方案颅高压无法控制的患者是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指征。其中双侧瞳孔散大、GCS评分≤6分、硬膜下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行去瓣膜减压术的比例较高,合并伤、双侧瞳孔散大、GCS评分≤6分、术前CT基底池形态异常是影响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短期疗效。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为微创组;40例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为手术组。对比2组术前与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血肿量、脑疝情况、急性脑积水情况、手术时机及术后患者的病死率。结果:2组术后1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GCS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P0.05);微创组GC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前GCS、脑疝、手术时机为术后1月病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其中,术前GCS和手术时机是术后1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具有明显的短期疗效,手术时机和术前GCS是术后1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37例行开颅手术的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个月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死亡情况,将GCS评分小于等于术前及死亡的病例作为未好转组,GCS评分大于术前者作为好转组,统计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体重、出血位置、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合并脑疝、出血量、最高收缩压、血肿清除量等方面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GCS评分、出血量、破入脑室、合并脑疝、术前最高收缩压等因素为影响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血前积极控制血压,出血后对符合手术指征者争取早期手术治疗可能会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的短期预后影响因素,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微创穿刺治疗的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既往高血压病史、术前收缩压、术前血糖值、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出血量、手术时机、脑室积血、中线移位、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肺部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资料,应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来评判患者术后1个月预后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引入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收缩压、术前血糖值、术前GCS评分、出血部位、出血量、从发病至手术时间、脑室积血、中线移位、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肺部感染对预后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提示,该类患者术后1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年龄(OR=4.153,95%CI 1.346~12.815,P=0.013)、术前血糖(OR=4.813,95%CI 1.181~19.768,P=0.028)、术前GCS评分(OR=0.112,95%CI 0.150~0.885,P=0.035)、血肿量(OR=5.113,95%CI 1.170~22.338,P=0.030)、脑室积血(OR=0.075,95%CI 0.006~0.955,P=0.046)、二次手术(OR=0.052,95%CI 0.003~0.951,P=0.046)、肺部感染(OR=0.192,95%CI 0.051~0.723,P=0.015)。结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预后因素众多且复杂,在临床中我们若能对这些因素加以干涉和治疗很有可能有益于患者病情恢复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手术中是否应该还纳骨瓣.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单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并进行单侧开颅手术.将术中还纳骨瓣的30例患者纳入骨瓣还纳组,将术中去骨瓣减压的30例患者纳入去骨瓣组,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受伤后6个月时,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瓣还纳组术区脑缺血及水肿、癫痫的发生率均低于去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行单侧开颅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术前GCS评分、有无脑疝、术前颅内压、术中具体情况决定去骨瓣减压或还纳骨瓣,避免盲目去骨瓣,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860-3862
目的分析外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3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患者。按照外伤至手术清除血肿之间的时间间隔,术前瞳孔改变,GCS评分,致伤原因、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组,统计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外伤至手术清除血肿之间的时间间隔,术前瞳孔改变,GCS评分,脑损伤类型,患者年龄五个指标与急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别、致伤原因与预后关系不大。结论 GCS评分,瞳孔改变,外伤至手术清除血肿之间的时间等指征是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患者手后应接受密切观察以降低硬脑膜外血肿,脑内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彭淑华 《护理学报》2017,24(16):43-45
目的 分析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398例实施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127例,根据不同临床因素分类,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98例患者中,127例(31.9%)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有无休克、有无肺部感染、术前GCS得分、术前有无脑疝和慢性肺部疾病的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有休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和术前有脑疝为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有关(P<0.05).结论 年龄≥60岁、术前有休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分数<8分和术前有脑疝,为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160例,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预后、性别、年龄、中线移位情况、减压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瞳孔散大、合并伤、脑池闭塞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存活118例。减压时间、GCS评分、瞳孔散大、年龄、合并伤、脑池闭塞数为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减压时间、GCS评分、瞳孔散大、年龄、合并伤、脑池闭塞数为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3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回顾分析。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和未好转(进步、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统计,使用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血压水平和性别不是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在预后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因素很多,术前应积极干预。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106例75岁以上A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对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合并脑挫裂伤、血肿侧别、血肿厚度、中线偏移、脑疝、环池状态等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入院GCS评分低于8分患者预后不良率为87.1%,合并脑疝的患者预后不良率为95.0%.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厚度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入院GCS评分、合并脑挫裂伤、血肿侧别、血肿厚度、中线偏移、脑疝、环池状态与近期预后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环池状态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Wald值分别为6.518、11.616,表明两者对近期预后影响最大.结论75岁以上AS-DH患者近期预后为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入院GCS评分和环池状态对近期预后影响最大,入院GCS评分≤8分、环池闭塞是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0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4例颅脑损伤后出现脑挫伤及脑内血肿的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脑内血肿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颅脑损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原发的脑内血肿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瞳孔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头颅CT中线偏移程度、环池是否消失与是否手术密切相关。结论:若颅脑损伤患者的头颅CT影像显示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或者原发的脑内血肿量大,则需严密监测头颅CT。一旦出现瞳孔变化、GCS评分降低、中线偏移或者环池消失,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磊  沈梅芬  凌芳  徐颖  毛幼琴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32-1835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年收治的354例重型颅脑外伤并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GCS评分、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幽门后喂养等17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2例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42.94%),单因素分析示GCS评分、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幽门后喂养、血清白蛋白、质子泵抑制剂、镇静剂、儿茶酚胺类药物、专科护士护理与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PACHEII评分(OR=6.787,P=0.01)、机械通气(OR=7.072,P=0.007)、镇静剂(OR=7.298,P=0.005)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幽门后喂养(OR=0.157,P<0.01)和专科护士护理(OR=0.07,P<0.01)为保护性因素。结论APACHEII评分越高、使用机械通气和镇静剂患者容易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通过幽门后喂养及专科护士护理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因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来我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97例,根据是否发生迟发血肿分为迟发血肿组(研究组)和非迟发血肿组(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特征差异及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年龄、收缩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舒张压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GCS评分、颅骨骨折、昏迷状态、APTT和舒张压。手术时间是迟发血肿的保护因素,颅骨骨折、APTT和GCS评分是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对入院时手术时间短,合并有颅骨骨折,PT显著延长及GCS评分较低的患者尤其要注意术后预防迟发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婴幼儿颅脑损伤后外部性脑积水(EH)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78例颅脑损伤婴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婴幼儿脑损伤后EH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伤后GCS评分、昏迷时间、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继发癫痫均是婴幼儿EH的危险因素(P均<0.05),性别、是否合并创伤性湿肺和甘露醇的使用剂量与EH相关性较小(P均>0.05),婴幼儿颅脑损伤后EH的发生率为14%(25/178),年龄(OR=0.5743)、伤后昏迷时间(OR=3.0628)、伤后GCS评分(OR=1.5628)、蛛网膜下腔出血(OR+3.7093)、脑挫裂伤(OR=4.7892)和外伤后癫痫(OR=2.9976)均是婴幼儿EH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患儿≤2岁、伤后GCS评分低、昏迷时间长、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合并癫痫发作可以增加婴幼儿颅脑损伤后EH危险性,此研究可为婴幼儿颅脑损伤后EH的预防提供参考.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external hydrocephalus (EH)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infa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78 cases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from March 2004 to April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Univariate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clinical risk factors for EH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sults By un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age, GCS score after trauma, coma duration, brain contusion,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epilepsy were risk factors for external hydrocephalus in th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Ps < 0.05). Gender,traumatic wet lung and usage of mannitol were less relevant to EH (Ps >0. 05). The incidence of EH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as 14% (25/178 ). Age ( OR = 0.5743 ) , coma duration after trauma (OR =3.0628)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R =3.7093),brain contusion(OR = 4.7892) and post-trauma epilepsy (OR =2. 9976) were risk factors for EH (Ps < 0. 05). Conclusion Younger than 2 years old, low GCS score, long coma duration, brain contusion,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epilepsy w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EH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This study provides inform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EH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死亡事件的相关性及对中重度TBI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49例中重度TBI患者,以28 d死亡情况为观察终点,将其分为存活组(n=175)和死亡组(n=74)。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包括平均动脉压、GCS及D-二聚体、CK-MB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中重度TBI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后评估价值进行分析并比较D-二聚体、CK-MB、GCS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准确度。结果存活组患者GCS明显高于死亡组,D-二聚体与CK-MB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Z=-8.219,Z=-4.764,Z=-6.432,P <0.05);D-二聚体、CK-MB与GCS呈负相关(r=-0.152,r=-0.245,P <0.05);GCS、D-二聚体、CKMB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28 (95%CI 0.775-0.873)、0.684(95%CI 0.622~0.741)、0.758(95%CI 0.700~0.810)、0.870(95%CI 0.821~0.909),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AUC大于GCS、D-二聚体及CK-MB单独预测面积(P <0.05)。结论中重度TBI患者GCS、D-二聚体、CK-MB水平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死亡风险密切相关,D-二聚体和CKMB水平增高、GCS低均为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个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血清垂体前叶激素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在颅脑损伤后1~3d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按照是否出现血清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异常分为正常组(n=60)与异常组(n=49),对影响血清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T和MRI多序列评估脑外伤患者病况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院后的患者均进行CT和磁共振T1WI、T2WI、液体衰减翻转翻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扫描检查,记录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等,并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病情的评估价值;于伤后3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有无神经症状,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脑外伤患者中手术诊断硬膜下血肿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硬膜外血肿17例,脑挫伤23例。MRI在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率高于CT检查(P < 0.05),两种检查方式在硬膜外血肿检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微出血病灶MRI多序列检查中ESWAN检查数目最多,其后依次是FLAIR序列、DWI序列、T2WI序列、T1WI序列,CT与T2WI序列检出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出血灶主要分布在额叶、颞枕顶叶、胼胝体、基底节、丘脑、脑干等区域,ESWAN序列检出出血病灶的总体积为288 557 mm3,以颞枕顶叶白质体积最大为63 153 mm3;60例脑外伤患者ESWAN序列发现出血性病灶数目、体积与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之间经Spearman相关检验均存在明显负相关(r=-0.753, P < 0.01;r=-0.736,P < 0.01),伤后3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与ESWAN序列发现出血性病灶数目、体积负相关(r=-0.648, P < 0.01;r=-0.612,P < 0.01)。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多序列联合检查在脑外伤患者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准确率更高,且ESWAN序列在出血性病灶的数目、体积检出方面更有优势,对患者病情及远期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 miR-422a,miR-212-5p表达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miR-422a,miR-212-5p诊断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连续性选择 2018年 4月~ 2020年 6月山东省菏泽市中医院收治的 173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创伤组)和同期 125例志愿者(对照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评分将创伤组患者分为轻度组( GCS评分 13~15分,57例),中度组( GCS评分 9~12分,63例)和重度组( GCS评分 3~8分,53例),追踪临床结局,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 GOS评分 1~3分,62例)和预后良好组( GOS评分 4~5分,111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 miR-422a,miR-212-5p表达,比较组间差异,分析 miR-422a,miR-212-5p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 miR-422a,miR-212-5p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创伤组血清 miR-422a表达高于对照组(3.02±1.02 vs 0.95±0.21),miR-212-5p表达低于对照组( 1.03±0.28 vs 2.85±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34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在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与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PSH)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分析PSH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收治的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诊治信息。按照是否合并PSH将患者分为PSH组(n=27)和对照组(n=99),对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分析PSH对中重度颅脑损伤预后[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患者126 例(男性 82 例,女性 44例),共有27例发生了PSH(21.4%)。与PSH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入院时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OR=3.21,95%CI=1.31~7.87,P=0.011),GCS<8分(OR=4.34,95%CI=1.73~10.93,P=0.002),创伤后急诊CT提示存在脑挫裂伤(OR=4.29,95%CI=2.55~8.26,P<0.001),颅内出血量≥50 ml(OR=2.33,95%CI=1.42~5.13,P=0.003)以及后期出现脑积水(OR=3.57,95%CI=1.36~9.37,P=0.010)。而PSH又与住院时间>1个月(OR=5.21,95%CI=2.88~7.42,P=0.002)和GOS 1~3分有关(OR=1.75,95%CI=1.24~3.78,P=0.009)。结论 PSH是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PSH的发生与入院时收缩压较高、GCS较低、合并脑挫伤以及后期合并脑积水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合并PSH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