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点、耐药基因变异及对6种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巢式PCR和Sanger测序法检测82例CHB患者HBV DNA、HBV耐药基因(HBV P区基因特异性片段)和HBV P区基因耐药相关位点突变,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结果 82例CHB患者中检出B型HBV 25例(30.5%)、C型HBV 51例(62.2%)、B+C混合型HBV 5例(6.1%)、未分型1例(1.2%)。B型CHB患者与C型CHB患者之间血清ALT水平、血清AST水平、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HBe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的敏感率最高,均为64.63%。恩替卡韦敏感性下降者占34.15%。替比夫定耐药率为53.66%,恩曲他滨、拉米夫定耐药率均为50.0%。结论本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楚雄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布特征及基因耐药情况,有利于临床合理抗病毒治疗及治疗预后评估。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基因芯片方向斑点技术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DNA水平、基因分型及耐药性。结果对103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检测,未检测出乙型肝炎DNA水平18例,检测出DNA水平85例。对85例基因分型:C型63例,占74.1%;B型21例,占24.7%;B、C混合型1例,占1.2%。检出野生型基因位点57例,占67%;检出突变型基因位点28例,占33%。基因突变位点rt180M(17例),rt204V(12例),rt204I(6例),rt207I(3例),rt181V(3例),rt236T(3例)。拉米夫定5例敏感,23例耐药;替比夫定22例敏感,6例耐药;阿德福韦酯24例敏感,4例耐药;恩替卡韦敏11例敏感,17例可能产生耐药。结论该地区乙型肝炎分型主要以C型为主,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以rT180M为主,其次是rT204V。抗病毒治疗药物拉米夫定耐药最常见,替比夫定及阿德福韦酯最敏感,恩替卡韦居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耐药突变基因位点,为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4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和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酯(ADV)和恩替卡韦(ETV)四种核苷类药物(NAs)耐药及耐药突变位点分布情况、HBV核酸(HBVDNA)定量、HBVE抗原(HBeAg)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浓度、血小板(PLT)的含量。结果 11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HBV基因C型61例,B型45例,D型3例,B+C混合型1例,B+D混合型1例,其他基因型5例。其中C型多于B型(P 0.05)。检出39例NAs耐药,耐药率为34.21%;C型与B型耐药无显著差异。C型患者HBeAg定量高于B型患者(P 0.05),PLT计数低于B型患者(P 0.05)。耐药突变位点最多见于rt204I;C型多位点突变高于B型(P 0.05)。LAM和LdT联合耐药最多见,两种及两种以上多重耐药高于单一耐药(P 0.01)。结论本研究中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多为C型,其次为B型。C型患者容易发生肝纤维化,更易发生多位点突变。NAs耐药以LAM和LdT联合耐药为主,多为两种以上联合耐药。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基因位点对评价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效果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东营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乙型肝炎患者耐药情况,HBV基因型别与耐药以及突变位点关系。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300例,采用离心柱法提取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BV分型和耐药突变。结果 300例HBV-DNA阳性患者中,检出B型、C型、B/C型及其他未检测出的基因型,未检出D型分型,检出结果中以C型为主,占81.8%;HBV患者耐药药物以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的联合耐药为主,占43.6%;HBV耐药突变基因型主要为rt204I(24.35%)、rt204V(17.39%)及rt180M(17.39%);B型和C型的耐药突变率分别为30.77%和4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营地区HBV基因C型多于B型,C型容易产生耐药,以rt204I,rt204V及rt180M基因突变型多见,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的联合耐药多见,应根据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结果对乙型肝炎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单用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三种方法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7月以前在PubMed、Embase、CNKI等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阿德福韦酯单用(剂量10mg/d)、恩替卡韦单用(剂量1mg/d)及拉米夫定(剂量100mg/d)联合阿德福韦酯(剂量10mg/d)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疗程≥4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x2检验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以相对危险度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并绘制森林图。疗效判定指标为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率(阴转率)。结果阿德福韦酯单用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株的48周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P=0.02),相对危险度的95%置信区间为0.51~0.9;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株的48周疗效羞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思替卡韦单用治疗拉米夫定耐药忠者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单用,但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凯里市苗族、侗族及汉族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变异状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芯片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凯里市苗族、侗族及汉族293例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和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耐药突变基因型。用试剂盒自带的阴性、阳性对照作为每次测定的质控,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1)HBV基因型检测到B型及C型,其中B型259例(88.4%),C型25例(8.5%),无法分型9例(3.1%)。汉族B基因型比例低于苗族和侗族,C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个民族,其基因型分布与其他少数民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5,P0.01);(2)286例对拉米夫定敏感,7例对拉米夫定耐药;7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突变基因中,为苗族和汉族患者,侗族未见拉米夫定耐药。但3个民族HBV耐拉米夫定变异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P0.05)。所有293例患者均对阿德福韦敏感。结论凯里市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HBV基因B型患者易对拉米夫定耐药,且以突变基因型以180M和204V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扬州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用核苷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V多聚酶区(P区)发生基因变异的突变模式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8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后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HBV P区基因变异发生情况。结果 108例患者中,69例检测出基因型耐药,突变类型共计12种,其中rt M204I突变最多见(30.4%),其次为rt L180M/rt M204I联合突变(13.0%)。主要核苷类似物耐药所占比例最高为拉米夫定(62.3%),其次为阿德福韦酯(21.7%)及替比夫定(15.9%)。单个位点突变33例,2个位点突变29例,3个及以上位点突变7例,其中1例为单用拉米夫定,1例为单用恩替卡韦,其余5例为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不规则联合或序贯使用。结论 HBV P区基因耐药的氨基酸突变复杂多变,rt M204V/I突变最为常见,3个及以上位点突变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不规则联合或序贯使用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后的疗效及病毒耐药位点变异情况。方法收集近2年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9例,采用恩替卡韦0.5 mg/d治疗,同时阿德福韦治疗组(10mg/d)23例、替比夫定治疗组(600 mg/d)15例、拉米夫定治疗组(100 mg/d)14例,于治疗48周后观测其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的水平。结果治疗48周后各治疗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恩替卡韦未出现耐药方面的相关表现。结论恩替卡韦能改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疗效与其他核苷类似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耐药方面表现较其他药物为优。  相似文献   

9.
杨彦麟  肖萍  高鹏  王立明  魏喜生  何强  周萍  李俊峰 《临床荟萃》2012,27(21):1852-1855
目的 通过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耐药位点的分布,了解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HBV耐药情况的发生,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曾经单用过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患者,再次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2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3例,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HBV DNA分型情况,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方法检测位点变异情况.结果 73例中14例未能检测出基因型,基因型检出率80.8%(59/73);其余59例标本检测到了基因型,其中B型11例(18.6%)、C型43例(72.9%)、非B非C型5例(8.5%).治疗1年的59例标本中有9例患者检测到了耐药位点,耐药发生率为15.3%,其中B基因型中检出2例(18.2%),C基因型中检出7例(16.3%),非B非C型基因型中未检出;各基因型中变异位点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86,P>0.05).治疗2年的59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检测到了耐药位点,耐药发生率40.7%,其中B基因型中检出4例(36.4%),C基因型中检出18例(41.9%),非B非C型基因型中检出2例(3.3%);各基因型中变异位点的检出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6.578,P>0.05).治疗2年后在24例耐药患者中发生相关阿德福韦酯耐药率33.3%(8/24),发生相关拉米夫定耐药率58.3%(14/24),发生联合耐药率8.3%(2/24).结论 兰州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C基因型分布为主,其次是B型,还有其他基因型存在;不同基因型耐药发生概率相近,突变概率与基因型无关.对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后的患者再次使用两者联合治疗,亦有较高的耐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D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Child-PughB级乙型肝炎DLC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30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口服,1次/d)和拉米夫定对照组33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口服,1次/d),疗程均在48周以上。在治疗开始前、开始后1、12、24、48周分别检测血清乙肝病毒定量(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清肌酐(SCr)、血常规和Child-Turcotte-Pugh分级(CPT评分)等指标。结果恩替卡韦组有24例、拉米夫定组30例已完成48周治疗。恩替卡韦组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拉米夫定组疗效相似。拉米夫定组有7例出现耐药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恩替卡韦组无1例发生耐药。恩替卡韦组2例、拉米夫定组3例发生原发性肝癌。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DLC1年临床疗效较明显,无耐药发生,是乙型肝炎DL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潮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反向点杂交(RDB)法对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拉米夫定(Lamivudine)耐药患者改用阿德福韦酯(Adefovir)治疗,1 a后测定其HBV DNA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结果 HBV B亚型占92.31%(120/130),HBV C亚型占5.38%(7/130),B+D基因型占3.21%(3/130).检测出24例均为HBV B亚型的耐药突变基因,耐药突变率18.46%(24/130).HBV B亚型与HBVC亚型的HBV DNA和AL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治疗1 a前后的HBV DNA和AL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潮州地区HBV基因型以B亚型为主,耐药突变基因型是影响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耐药位点变异在不同类型HBV感染患者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收集40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5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和32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标本,用PCR扩增及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各组患者的HBV DNA载量及血清标志物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临床类型(AHB、CHB、LC、HCC)患者拉米夫定(LAM)耐药率及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率分布为11.25%(19/169)、4.73%(8/169);HBV感染者基因型为B型和C型,未见其他基因型;C型年龄分布高于B型(t=2.48,P<0.05);AHB、CHB、LC、HCC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6,P<0.05)。结论苏州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为B型和C型,且HBV C型更易导致严重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毒P区耐药基因突变特征与基因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158例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至少2年以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30例未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P区耐药基因和基因型,同时观察三种主要突变模式与ALT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 158例CHB患者检出B基因型42例(26.58%),C基因型116例(73.42%)。131例发生P区不同位点突变,突变率为82.91%。共检出11个HBV突变位点,主要突变位点是M204I,L180M,M204V,A181V和A181T,耐药频率依次为41.14%,37.34%,22.15%,11.39%和10.13%,11个突变位点有21种突变模式。拉米夫定(LAM)耐药相关突变中以L180M和M204V合并出现为主,其次以M204I单独出现; 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相关突变中以A181V为主; 恩替卡韦(ETV)耐药率较低。结论 南通地区HBV基因型以B和C型为主,C型为优势基因型; 耐药突变主要集中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而恩替卡韦耐药率较低。多位点耐药突变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毒耐药,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病理及核苷类药物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85例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乙肝三系、核苷类药物耐药,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85例CHB患者B基因型32例(37.65%)、C基因型53例(62.35%),C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水平、HBeA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χ2=8.03,P均<0.05)。肝组织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的进展程度,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明显加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82、10.67,P均<0.05),C基因型较B基因型发生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03、4.03, P均<0.05)。结论嘉兴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HBV复制能力强,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更多,更易导致严重肝脏病变。HBV基因分型对判断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23例接受过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5年后的患者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123例患者中拉米夫定耐药84例,占68.29%;阿德福韦酯耐药25例,占20.32%;替比夫定耐药12例,占9.76%;恩替韦卡耐药2例,占1.63%。结论乙肝患者联合抗病毒治疗后,拉米夫定最易出现耐药变异,仍保持较强抗病毒活性的是恩替韦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Sanger测序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和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ADV)、拉米夫定(LAM)、恩曲他滨(FTC)、替诺福韦(TDF)以及恩替卡韦(ETV)6种核苷酸药物耐药发生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15例HBV-DNA拷贝数大于103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血清中的HBV-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Sanger测序,使用STANFORD软件分析比对测序结果。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中,共有40例(18.6%,40/215)患者检测到发生耐药基因突变,其中具有对应参考价值的为21例(9.77%,21/215)。这215例患者中相关药物耐药突变发生率从高至低依次是LdT(9.77%,21/215)、FTC(7.44%,16/215),ETV(6.98%,15/215),LdT(6.05%,13/215),ADV(0.93%,2/215);未检出与TDF耐药相关突变。215例患者中C基因型发生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P0.01),C基因型与B基因型基因突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提示Sanger测序可以较全面地分析乙型肝炎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并且该研究也提示LAM药物作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首选药物的高耐药发生性。  相似文献   

17.
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给予恩替卡韦1mg,1次/d,顿服,72周1个疗程;对照组21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阿德福韦酯10mg,1次/d,72周1个疗程。于治疗后12周和72周观察2组HBV—DNA、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12周HBV—DNA阴转率及AI。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2周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拉米夫定耐药乙肝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都有较好疗效,但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起效较快,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过去十年,国内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已从普通干扰素一种增至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在  相似文献   

19.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6例(均为服拉米夫定后基因检测出现YMDD变异或HBV DNA降低后又升高),前24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后24周单独阿德福韦酯治疗,共48周.治疗中检测患者ALT、HBV DNA、HBV-M的变化.结果:48周后ALT、HBV DNA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耐药位点和基因型的可行性。方法运用多重LDR和PCR原理,在乙肝病毒基因相关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检测突变位点和基因型。结果 156例临床样本中,B型占60.90%(95/156),C型占37.20%(58/156),非B非C型占1.90%(3/156)。此外共检出56例样本存在突变,其中拉米夫定耐药突变41例。结论本研究显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主要在rtM204I/V和rtL180M,阿德福韦以rtN236T/rtA181V为主;恩替卡韦一般联合拉米夫定耐药,并且发生耐药突变以B型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