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急诊抢救室患者科内发生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6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干预前),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的2013年4-6月抢救室救治的6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干预后),两组均进行正常的抢救治疗与护理,观察品管圈活动关于对于降低科内发生压疮的效果。结果品管圈干预后新发压疮发生率(0.15%)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的对照组(5.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50,P<0.01)。通过品管圈的活动开展,护理人员自我评价多项能力有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急诊抢救室患者科内发生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选取2013年6—7月于骨科住院的96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选取2013年9—10月于骨科住院的96例患者为观察组。骨科8名护士自愿组成“奔跑圈”,确定活动主题为“降低骨科患者压疮发生率”,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改进。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比17.7%,P〈0.05)。品管圈每位成员的责任心、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展示自我这6个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大大降低了骨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每位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压疮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按照品管圈活动的要求进行系统的护理。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发生压疮的人数与次数以及圈内人员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各项目平均值。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压疮人数和压疮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均P<0.05)。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各项目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活动实施前(均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压疮的因素多为外在因素,可通过护理人员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Braden评分≤16分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方法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实际造成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原因包括压疮预防用具单一;压疮预防措施的执行路径不完善;特殊患者压疮预防流程不完善;未及时完善压疮风险评估内容;无图文并茂的压疮预防宣教手册发放;压疮预防知识新进展培训不到位6个方面;根据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标准化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根据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纳入标准化管理体系维持。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Braden评分≤16分老年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从活动前的6.06%降到活动后的2.19%。结论采用品管圈方法对Braden评分≤16分老年患者皮肤进行安全管理,有利于降低Braden评分≤16分老年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并且圈员的工作热情、创造性思维、责任与荣誉、品管圈手法应用及团队精神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共收治脊髓损伤病例72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共收治80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课题,对品管圈管理应用前住院患者压疮发生情况进行现状调查,找出发生率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管理实施前后脊髓损伤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品管圈管理后,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发生8例,低于管理前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参加该品管圈人员在运用品管圈、团队合作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在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压疮高度危险患者254例,其中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的118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赛肤润按摩、睡气垫床等常规预防措施;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的136例患者为研究组,按照品管圈活动要求进行系统管理。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护士与患者/家属的相关认知水平。结果研究组的压疮发生率(5.38%)低于对照组(15.25%),患者/家属压疮防护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临床护士的压疮护理能力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压疮防护能力及患者/家属压疮预防依从性,从而降低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降低骨盆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QCC小组,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对本科室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对策实施,并对QCC实施前后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通过QCC的实施,骨盆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护士压疮防护能力、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QCC管理应用到骨盆骨折患者压疮预防当中,能有效降低发生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9.
探讨老年患者压疮的护理经验,详细叙述压疮的预防对策及护理,落实压疮的质量监控,确保措施的有效性。以提高老年压疮患者的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的痛苦,预防压疮的发生,促进压疮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压疮高危患者照护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的压疮高危患者照护者32 例为对照组;选取实施品管圈活动以来的压疮高危患者照护者3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管理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压疮高危患者照护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内科老年病人及家属压疮护理的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依次按品管圈活动的程序,制订整个活动的步骤,并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预期目标,拟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内科老年病人及家属的压疮护理不依从率下降至9%,本次品管圈目标达成率为111%,提高了病人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压疮护理的依从性,保证了压疮护理的质量,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护士评估压疮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临床护士不能准确识别压疮及其分期、影响压疮预防和护理质量的问题,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临床护士识别压疮及其分期准确率”的主题,活动前调查本院临床护士识别压疮及分期的准确率,通过访谈和现场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原因,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共进行8个月,活动结束后再次调查全院护士识别压疮及分期的准确率。结果活动前护士识别压疮及分期的准确率为39.5%,实施品管圈后提高到90%,品管圈还提升了护士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分明显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品管圈活动后形成了压疮分期判断图文指南、压疮分期判断流程及压疮分期培训流程等标准化成果。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护士识别压疮及分期的判断能力及准确率,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品管圈应用对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压疮的发生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要因分析。根据要因进行措施改进,包括科内申请购买合适的压疮防护用具、重新设计科学合理的手术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评估监控表、成立压疮管理小组、加强督导检查、实施有效的压疮预防措施、进行标准体位摆放培训和压疮知识培训。结果手术压疮发生率由活动前的0.31%降至活动后的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选择2013年5—7月手术患者260例(品管圈活动前组),对手术相关压疮的发生情况进行现状调查。通过设定目标、查找导致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随即对2013年10—12月手术患者282例(品管圈活动后组)手术相关压疮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手术室护士压疮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手术体位摆放操作规范率等指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由9.3%下降到1.4%,手术室护士压疮知识掌握情况及体位摆放规范度均较品管圈活动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水平和体位摆放规范度均有显著效果,并有助于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提高科室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压疮与失禁性皮炎鉴别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压疮与失禁性皮炎鉴别率低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应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改进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压疮与失禁性皮炎鉴别率由活动前12.90%提升至活动后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65,P<0.05);根据要因分析产生的不良事件例数活动后较活动前下降。结论神经内科ICU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护士专业技术能力,建立完善压疮与失禁性皮炎标准化护理管理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疮监控记录单评分表在ICU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ICU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验性判断预防压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压疮监控记录单评分表.观察、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97.95%的护士认为压疮监控记录单评分表比经验判断更准确.结论:压疮监控记录单评分表能够帮助护士更精准地判断压疮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护士对ICU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于广军 《天津护理》2016,24(6):534-535
正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定义压疮为: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手术压疮的定义虽未统一,但引用较多的是指患者在术中受压部位于术后几小时至6 d内发生的组织损伤,其中以术后1~3 d最多见。由于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受到各种特异性因素限制,无法缓解局部组织压  相似文献   

18.
黄宗琼  许辉琼 《华西医学》2009,24(1):199-200
目的:为肿瘤骨转移患者压疮预防的方法进行总结评价以达到对临床肿瘤压疮进行指导。方法:采用改良后的诺顿评估表(信度0.80,效度0.84)作为压疮易患患者评估工具。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意识、活动能力、运动受限情况、疼痛、皮肤情况、大小便失禁、饮食、进食能力、口腔情况、牙齿及患者血色素、蛋白等资料。评估时间从患者人院开始,对30例肿瘤全身多处骨转移患者进行评估,有预见性、计划性,针对性及个体化对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及措施,并督促实施,对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5分高危险性患者(难以避免)发生率50%,26~29分中度危险性患者(可避免)发生率0,≥30分低危险性患者发生率14.2%。效果评价:压疮预防评估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压疮的预防是有效的,压疮评估有助于规范护理行为和护理管理;通过分析找出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利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士压疮评估准确性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升护士压疮评估准确性"的主题,活动前调查护士压疮评估的准确率,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压疮评估准确率明显优于活动前,圈能力得分明显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提升了护士的团队综合能力,并形成了一套压疮测量及评估的流程图及指导手册。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升了护士的压疮评估能力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压疮高危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住院压疮高危患者21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108例和品管圈组110例。常规组予一般出院宣教及传统照护,品管圈组实施延续专业护理服务,出院4周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居家照护者和社区护士防护压疮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及患者发生压疮情况;8周后再次随访,观察压疮的治愈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4周后,品管圈组患者照护者相关知识水平与技能合格率为90.91%,常规护理组为18.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1,P<0.01);品管圈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6.36%,常规护理组为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8,P <0.01)。 8周后品管圈组压疮治愈率为57.14%,常规护理组为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11,P<0.01)。结论品管圈延续护理服务能有效降低居家和社区压疮高危患者的发生率,提高压疮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符合新时代医疗改革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