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同期行VPS治疗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06—2016-12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15例(观察组),同时进行经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另选择2014-01—2015-05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15例为对照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的GCS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和2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颅骨修补术同期行VPS治疗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是一种有效、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同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大骨瓣减压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后慢性脑积水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采用同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观察组30例)及传统的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治疗(对照组22例),统计2组患者术后GCS、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指数显著降低(P〈0.05);对于GOS评分而言,虽2组患者总体预后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分流管堵塞、硬膜下积液/血肿最为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而对照组出现并发症多以分流过度、感染为主,并发症发生率为4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VPS及颅骨修补术,可及早恢复大脑的解剖形态,促进脑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对于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线春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735-3735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时机。方法对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额颞减压术后患者,1个月~40 d行钛网颅骨修补术。10例在修补术后脑积水持续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1个月~40 d行颅骨钛网修补术。修补术后待脑脊液性状正常,选择性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减少进一步脑损害的发生,加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空军医院于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患者64例,观察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所选的64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分流管堵塞2例,发生颅内感染1例,术后腹痛5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侧脑室前角间径与同平面脑横径比值均比术前有所改善。结论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效果确切,疗效较好,患者负担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疗效。方法:将58例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组行早期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术,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行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有11例(55%)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按照GCS表进行预后判断,恢复良好7例(35%),中残8例(40%),重残2例(10%),植物生存2例(10%),死亡2例;术后治疗组患者均在1~3月内行早期颅骨修补并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未出现并发分流管堵塞,并发颅内感染2例;有33例(88%)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按照GCS表进行预后判断,恢复良好20例(56.6%),中残9例(23.7%),重残8例(21.1%),植物生存1例(2.6%),未出现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恢复脑的生理结构,明显缓解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和颅骨修补术(cranioplasty,CP)对脑外伤合并脑积水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脑外伤合并脑积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钛网修补时机的选择。方法: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颅骨缺损修补的时间,分为早期组46例和晚期组42例,比较2组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改善及改良功能生活指数量表(RFLI)评分。结果:早期组中,修补前具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25例,术后改善15例(60%);晚期组中,修补前具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22例,术后改善11例(50%);早期组改善率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修补术后1、2年的RFLI评分分别为(66.3±13.9)分、(75.9±16.4)分;晚期组修补术后1、2年的RFLI评分分别为(60.8±17.2)分、(67.1±18.5)分;2组2年后RFLI评分均高于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早期组RFLI评分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早期组RFLI评分高于晚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因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应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0-01—2016-01期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为脑积水组(29例)和非脑积水组(167例),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GCS评分、硬膜下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脑室出血等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χ2检验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年龄≥50岁、GCS评分3~5分、硬膜下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脑室出血、中线移位程度、早期去大骨瓣减压、硬膜敞开、手术时间、双侧去骨瓣减压、腰穿脑脊液置换、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中线移位程度、早期去大骨瓣减压、硬膜敞开、双侧去骨瓣减压为危险因素,腰穿脑脊液置换、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为保护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中线移位程度≥12mm、早期去大骨瓣减压、硬膜敞开、双侧去骨瓣减压等情况时,要警惕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的效果。方法 分析30例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本组均在3月内行早期颅骨修补并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无分流管阻塞,无感染。30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恢复良好18例(60.0%),中残8例(26.7%),重残或植物生存4例(13.3%),无死亡病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脑膨出、脑积水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分流术及颅骨重建,恢复了脑的生理结构,明显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冻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时间间隔将40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每组20例。早期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2周内接受颅骨瓣修补术,晚期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2周后接受颅骨瓣修补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晚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深冻颅骨瓣修补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均在全麻下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行颅骨修补术。结果:全组无感染病例,颅骨塑型满意,无头皮下积液发生,原有脑室扩大者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改善。结论: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患者经济负担轻,精神压力小。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53-755
选取74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和中期组各37例;早期组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同期进行,对照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2w再行颅骨修补术。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估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并了解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组预后优良率为94.59%,显著高于中期组的78.38%(P0.05);早期组术后恢复GOS良好率为59.46%,显著高于中期组的35.14%(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中期组的27.03%(P0.05)。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更好,并发症少,对患者恢复程度、预后发展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5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同期组和分期组,各25例。同期组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分期区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个月再行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同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分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分期组,住院费用低于分期组(P<0.05)。手术后,同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分期组,MMSE、MoCA评分显著高于分期组(P<0.05)。同期组的恢复良好率高于分期组,轻度残疾率低于分期组(P<0.05)。分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组(P<0.05)。结论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期明显短于分期手术,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恢复优良率,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颅骨缺损合并慢性脑积水致脑膨出的患者在行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时,手术前、后的脑室压力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因外伤原因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慢性脑积水导致局部脑膨出的患者106例,术前及术后行腰穿测定脑脊液压力,测量术前骨窗膨出高度;检测脑血流相关参数,分析患者颅骨修补前、后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和左、右侧的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术前骨窗膨出超过3 cm的患者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而膨出低于3 cm的患者术前术后脑脊液压力变化不大;手术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颅骨膨出程度与术后颅内压升高相关,以术前骨窗膨出3 cm为临界值,对临床分流管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还应结合脑血流速度以外的其他指标对脑血供的改善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手术同时完成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8例早期同时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并与10例行分流术后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预后无统计学差别,但一次完成手术减少了住院时间和患者负担。结论: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患者一般都可以早期同时完成两种手术,根据术前颅内压选择合适压力的分流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颅骨修补术对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后的疗效影响,为科学选择颅骨修补术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后行颅骨成形术的患者89例,根据去骨瓣减压术与颅骨成形术时间分为3组,早期组(≤3月) 19例,中期组(3~6个月) 50例,晚期组(6个月) 20例。采用多普勒观察其术前、后脑血流情况,3组手术时间,Karnofsky评分、功能独立性测量(FIM)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早、中、晚期3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有改善,且早期组血流改善优于中期组,中期组优于晚期组(P0. 05); 3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组KPS评分及FIM得分均较术前改善,且早期组KPS评分及FIM优于中期组,中期组优于晚期组(P0. 05); 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的疗效较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塑形钛网与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患者155例,根据颅骨修补材料不同分为自体颅骨组和三维钛网组。两组患者均早期行颅骨修补,自体颅骨组与三维钛网组分别采用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和三维塑形钛网作为修补材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术后各项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颅骨修补后头颅外观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头皮不适及自觉头部畏冷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自体颅骨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三维钛网组(P 0. 05)。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术前及术后Karnofsky功能评分(K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时,使用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较三维塑形钛网的总体并发症低,且患者术后满意度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后期颅骨修补术,观察组36例,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开颅去骨瓣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这类患者需进行两项传统而必要的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与颅骨修补,作者探索使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来缓解临床症状、等待时机使得V-P分流与颅骨修补能同时进行.现将104例开颅去骨瓣术后发生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梳理和疗效-成本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脑外伤患者,均于3个月前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实施颅骨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简式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外伤患者早期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