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参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等血细胞参数及前列腺抗原等项目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6例前列腺癌患者以及30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血细胞参数、前列腺抗原、碱性磷酸酶及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指标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患者组;前列腺癌转移患者组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指标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患者组;前列腺癌转移患者中总前列腺抗原、游离前列腺抗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凝血功能、细胞参数及生化免疫指标在前列腺癌患者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间有一定差别,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等的联合检测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卵巢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中 D-二聚体水平,探讨血浆 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卵巢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4例卵巢癌患者和2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析凝血功能水平、血浆 D-二聚体水平,评估手术前血浆 D-二聚体水平在监测卵巢癌病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卵巢癌组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对照组(P <0.01);并且卵巢癌Ⅲ~Ⅳ期患者 D-二聚体及 FBG 水平均高于卵巢癌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卵巢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障碍随病情发展呈现加重趋势。结论 D-二聚体在卵巢肿瘤时可以反映纤溶功能的过度激活,提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效果。D-二聚体水平在卵巢癌发生血栓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提高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以期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入住该院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急性脑梗死患组和非急性脑梗死患组按1∶1配对,测量两组患者的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结果非急性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明显低于急性脑梗死组;非急性脑梗死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急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经治疗后,进展组Hcy、D-二聚体、t-PA、PAI-1明显高于非进展组;进展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低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D-二聚体、tPA、PAI-1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水平可有效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和进展,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BPH)伴急性尿潴留(AUR)患者血浆 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泌尿外科就诊的 BPH 患者102例,将其分为单纯 BPH 组(56例)和 BPH 伴 AUR(BPH +AUR)组(46例),检测其血浆 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PH+AUR 组患者血浆 D-二聚体水平较单纯 BPH 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BPH 伴 AUR 患者血浆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者处于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状态,应尽早采取措施解除患者尿潴留症状,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毒症透析前患者组、血透(HD)组、腹透(CAPD)组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TAT、D-二聚体水平,同时检测患者常规凝血项目(PT、APTT、TT、Fbg)。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TAT、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以CAPD组升高尤为明显,患者透析前TT、APTT缩短,透析后APTT情况有所好转。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继发高纤的状态,透析尤其是腹膜透析可加剧这种紊乱。TAT、D-二聚体的测定较常规凝血检查能更准确反映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6.
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作为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高D-二聚体与恶性肿瘤存在密切的关系。纤溶活性的改变与肿瘤患者病情的变化有一定关系。近年来有文献报道[1-2],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凝血指标的异常,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而血浆D-二聚体水平含量常预示着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重要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是溶栓药物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对其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vWF,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白血病患儿化疗前血浆vWF、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后血浆vWF、D-二聚体水平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但血浆vWF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而D-二聚体缓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血浆vWF、D-二聚体可作为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及IGT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纤溶受抑状态。方法97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IGT组33例,IGT+ACS组32例,ACS组32例;正常对照组20例。检测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的水平,并计算出PAI-1/D-二聚体的比值。结果IGT组、IGT+ACS组和ACS组血浆t-PA、PAI-1和D-二聚体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IGT组和IGT+ACS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幅度则显著低于ACS组(P<0.05,P<0.01);IGT组和IGT+ACS组的PAI-1/D-二聚体比值分别比正常对照组及ACS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IGT患者存在纤溶受抑状态,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合PAI-1/D-二聚体比值能反映患者纤溶受抑的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存在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的形成和溶解,它可作为反映高凝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D-二聚体反映着继发性纤溶的增强,是唯一反映凝血和纤溶的理想指标,在临床上已视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定有一定指导意义。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早期诊断,以期早期预防性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D-二聚体水平在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病理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现着重对D-二聚体的形成机理、方法学和其在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浆纤溶指标对脑出血血肿的影响,为脑出血血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152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该院体检的1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观察组患者血肿和外周血标本,以及对照组健康者外周静脉血标本中的D-二聚体、纤溶酶原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和血肿中测得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和对照组外周血中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和外周血中纤溶酶原呈正相关,D-二聚体无相关性。结论血浆中纤溶酶原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血肿内的纤溶酶原水平,对临床上脑出血血肿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1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30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及30例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P=0.09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病理性凝血和纤溶状态.D-二聚体及FIB测定可预示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晚期孕妇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79例待产孕妇,检测其血浆凝血三项(APTT、PT、FIB)和D-二聚体水平,以71例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结果 待产孕妇组APTT和PT明显低于非妊娠组,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1).而正常妊娠组与妊高征组PT、APTT、FIB和D-D比较,妊高征组PT、APTT时间明显缩短,FIB和D-D明显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测了187例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癌患者组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肿瘤的扩散、转移,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呈递增趋势。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与肿瘤分期之间有密切相关性,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理分型无密切相关性;与临床分期有密切相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仅可以反映肺癌患者呈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而且与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判断生存和预后的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肿瘤、肺部感染、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诊断、疗效判定和预后估计方面有重要意义,综述如下。1 D-二聚体的形成 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形成D-二聚体碎片。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是血栓已被溶解的直接证据。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标志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敏感和特异指标。FDP的敏感性高,D-二聚体的特异性强,二者配合,可提高对DI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0例CVST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VS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ST组80%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mg/L,即阳性.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可以反映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继发的纤溶亢进,可能会成为CVST患者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D-二聚体异常增高,D-二聚体是能全面反映凝血与纤溶活化的生物标志物,它是纤维蛋白溶解酶作用于血管内外交联纤维蛋白所产生的一种降解产物。在肿瘤患者中常有凝血功能激活,而这种凝血功能活化常与肿瘤进展、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冯世兵  王宇  刘青 《临床荟萃》2009,24(16):1423-1423
D-二聚体是在纤溶酶作用下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当有血栓形成或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其血液浓度会随之发生变化,主要与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肝病等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各种慢性肝脏疾病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凝血、纤溶异常;纤溶活性增高是反映肝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发现D-二聚体在慢性肝病中存在明显增高表现。我们检测了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638-2638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APL采用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400个有核细胞。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L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因此,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指标之一,也是预防白血病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毅 《临床医学》2010,30(10):29-3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含量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24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D-二聚体含量UA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D-二聚体含量又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