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青年腹型肥胖男性血清睾酮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相关性.方法 选取20 ~50岁男性为研究对象,其中腰围≥90 cm男性51例为腹型肥胖组,腰围<90 cm男性34例为对照组.结果 腹型肥胖组血清睾酮浓度低于对照组[(5.99±1.56) μg/L与(7.52 ±2.13)μg/L,t=3.792,P<0.01)],IMT高于对照组[(0.74 ±0.10)mm与(0.67±0.05)mm,t=3.741,P<0.01)].IMT与体重指数(r =0.426,P=0.000)、腰围(r=0.477,P=0.000)、收缩压(r=0.215,P=0.048),甘油三酯(r=0.244,P=0.024),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r=0.295,P=0.006)和睾酮(r=-0.255,P=0.018)存在单变量相关.以IMT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腰围(β=0.004,P=0.000)被引入方程.结论 中青年腹型肥胖男性存在血清睾酮浓度及IMT改变,血清睾酮与IMT呈负相关趋势,但两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B超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检测血糖、血脂,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结论脂肪肝与颈动脉IMT、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腹部B超检查发现脂肪肝的同时应警惕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与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本文就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IMT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例T2DM患者(T2DM组),其中IMT增厚组36例,MT正常组32例;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T2DM组TC、TG、LDL-C、FPG、2h PG、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MT增厚组血脂、FBG、2h PG和IMT值明显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且IMT增厚组更明显,检测血脂与IMT对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代谢紊乱状况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状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87例住院T2DM患者的IMT,将其分为IMT〈0.8/mm和IMT≥0.8/mm两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血糖、血压和血脂等代谢指标,以厦两组代谢控制良好者的比例;比较不同的代谢控制对颈动脉IMT的影响。结果:(1)与IMT〈0.8/mm组相比,IMT≥0.8/mm组的年龄明显增大(P=0.000)、病程较长(P=0.009)、有高血压史者的比例增多(P=0.017),体重指数(BMI)较大(P=0.040),收缩压(SBP)较高(P=0.003)。(2)根据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是否良好分成4组,只有当3项指标均良好时,患者的IMT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T2DM患者颈动脉IMT受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的共同影响,严格控制各项代谢紊乱将延缓IMT的发展,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改变、斑块形成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9例除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正常对照做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内径、斑块的测定。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较除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正常对照组CAIMT明显增厚,除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正常对照组无斑块形成,2型糖尿病组40.68%有斑块形成。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AIMT与胰岛素水平、尿白蛋白、胆固醇酯、HbA1C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胰岛素抵抗、尿白蛋白、胆固醇脂、体脂分布、收缩压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前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在我院体检和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按其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43例、高血压前期组42例、原发性高血压组43例,测定所有入选者的血清生化指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其颈动脉IMT.结果 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颈动脉IMT均高于正常血压组[(1.36±0.48)、(1.39±0.51)、(1.02±0.41)mm,P均<0.05],高血压前期组、正常血压组颈动脉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相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3、0.260,P均<0.05).结论 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高血压前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应注意早期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至理想血压水平,以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比较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与健康人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探讨高尿酸血症与CIMT的关系,进而了解高尿酸血症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从而积极防治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方法选择年龄>40岁的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50例为UA组,其中男34例,女16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来我院的年龄>40岁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其中男21例,女9例。观察两组中年龄、性别、BMI、腰臀比(WHR)的分布情况;采用尿酸氧化酶-过氧化酶法测定血尿酸(UA);应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CIM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的CIMT增厚,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后,偏相关分析表明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UA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中,以CIMT为因变量,年龄、性别、UA进入方程,结果表明,尿酸升高可使患者CIMT增加。结论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CIMT增加,提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血UA水平有望使CIMT减小,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对动脉硬化的早期防治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5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周后用蒙特利尔(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并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结果: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大于对照组;随着IMT的增厚,MOCA量表评分下降,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语言、延迟回忆评分则更低(P〈0.01),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15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DM-A组52例(UAER20μg/min),DM-B组54例(UAER在20~200μg/min之间),DM-C组54例(UAER200μg/min);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其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观察尿微量白蛋白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C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各亚组中,DM-B组及DM-C组的CIMT均显著高于DM-A组(P0.01),DM-C组的CIMT显著高于DM-B组(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越高,颈总动脉内中膜中层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肥胖超重青少年患者血清脂联素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肥胖青少年、37例超重青少年和42例体重正常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3组间的水平变化、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超重组、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与超重组、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肥胖青少年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厚,肥胖青少年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顺应性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比值(L/A)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展(progression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PROG-IMT)的相关性.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肾内科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运用B超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2次,分别于实验开始时及 24月后,观察IMT变化(PROG-IMT);采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血清的瘦素、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血生化指标,评价透析充分性;结果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①27例 MHD患者IMT有进展,MHD患者前后2次IMT差异有显著性(1.323±0.465比1.842±1.046,t=-3.313,P=0.003),并且前后2次结果对比相关系数 r=0.616,P=0.000,为高度正相关;② PROG-IMT与L/A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405,P=0.029;③以PROG-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A是影响PROG- IMT的主要因素,B=30.207,t=2.299,P=0.029.结论 MHD患者IMT呈进行性进展,与原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血清L/A是影响PROG-IMT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30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30例.超声测定CIMT,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CP-1、IL-18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有、无大血管病变组血清MCP-1(无大血管病变组血清MCP-1除外)、IL-18、CIMT明显高于对照组,MCP-1(387.57±75.41)ng/L,(177.48±38.35)ng/L vs(122.51±8.98)ng/L,IL-18(54.76±16.31)ng/L、(35.08±8.83)ng/L vs(26.13±7.05)ng/L,CIMT(1.44±0.33)mm、(1.06±0.26)mm vs(0.68±0.12)mm(均P<0.01);大血管病变组上述指标又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痛患者血清MCP-1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IMT和IL-18呈正相关(P<0.01或<0.05);血清IL-18与FPG、2 hPG、甘油三酯、CIMT、MCP-1呈正相关(P<0.01或<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CP-1、IL-18是ClMT升高的危险因素(t=2.694、6.466、2.445,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CP-1、IL-18与CIMT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可能是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50例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颈总动脉IMT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IMT阳性组与IMT阴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IMT和血脂指标,并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平均IMT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左颈内动脉、右颈内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的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C、TG、LDL-C、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APO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MT阳性组的TC、TG、LDL-C、APOB水平均高于IMT阴性组,HDL-C、APOA水平均低于IMT阴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C、TG、LDL-C、APOB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平均IMT呈正相关,HDL-C、APOA与双侧颈总动脉平均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代谢与其颈动脉IMT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超声监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情况对血脂代谢情况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6.
施善阳  韦艳春  周玲  于健 《临床荟萃》2012,27(11):937-938,942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240例老年男性进行调查,按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HUA,n=58例)和正常尿酸组(对照组,n=182例),测量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并检测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临床资料及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①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4.2%;②高尿酸组TG、体质量指数(BMI)高于对照组,TG(2.28±1.41) mmol/L vs(1.49±0.87)mmol/L,BMI 25.98±2.58 vs 24.58±3.10,而HDL-C低于对照组(1.33±0.33)mmol/L vs(1.46±0.39)mmol/L(P <0.05或<0.01);③高尿酸组FINS、HOMA-IR、IMT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老年高尿酸血症人群的肥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与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高尿酸血症与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超声对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尿蛋白排泄率(AER)、尿酸及其他常规生化指标,分析颈动脉IMT与AER、高尿酸血症及其他常规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AER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史、空腹血糖(FBG)及血肌酐有关,与颈动脉IMT增厚独立相关;(2)高尿酸血症不是颈动脉IMT增厚独立相关的因素;(3)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ER、年龄和高血压病史与颈动脉IMT增厚独立相关。结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高尿酸血症不是其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维持原有降压方案不变,治疗组在原有降压方案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IMT及baPWV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HDL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H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baPWV明显降低(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IMT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辛伐他汀组IMT、baPWV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通过降低IMT及baPWV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尿AER,并对两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颈动脉IMT与尿AER存在独立正相关。结论 尿AER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20例CI患者(CI组)和120例神经科非CI患者(对照组)CIMT、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 LP(a)]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I组TC、TG、Apo-B、LP(a)和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1);CI组CIMT检测结果 为1.1±0.32 mm,高于对照组的0.8±0.54 mm(P<0.01);CI组TC、TG、LDL-C、Apo-B 、LP(a)、ox-LDL与CIMT呈正相关(P<0.01),HDL-C、Apo-A1与CIMT呈负相关(P<0.01).结论 脂代谢异常与C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CI患者体内可能存在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ox-LDL的生成有助于预防和治疗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