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CHADS2评分为参照依据,分析CHA2DS2-VASc评分对非房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CHA2DS2-VASc和CHADS2两种不同评分体系进行评分,预测近期预后。结果: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在年龄、肌酐、尿酸、BNP、INR、LA、颈动脉斑块、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差异显著,P<0.05;CHA2DS2-VASc评分在低、中、高危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HA2DS2评分组,P<0.05;CHADS2评分预测非房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31,可信区间为0.631~0.834,CHA2DS2-VASc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742,可信区间为0.643~0.847。结论:针对非房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CHA2DS2-VASc评分对评定近期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与卒中情况。 方法调查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房颤患者30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情况、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INR值、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情况,分析抗凝治疗的规范性及其与临床后果的关系。 结果住院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11)岁,房颤类型以非瓣膜型房颤为主,占93.7%(282/301),58.8%的房颤患者采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4%接受NOAC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抗凝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0% vs 20.5%,P=0.025)。瓣膜型和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后INR达标(INR 2.0~3.0)的比率分别为15.8%和7.1%。 结论为了达到更好的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效果,需进一步加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教育和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的优劣性。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320例,分别计算CHADS2评分(总分0~6分)和CHA2DS2VASc评分(总分0~9分).并根据评分分为低(0分)、中(1分)、高危(≥2分)三组,比较两种评分在相同危险组间的差异。结果320例入选患者t260q6(81.30%)未采取抗凝/抗血小板聚凝措施,45例(14.10%)平素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预防卒中,15例(4.70%)平素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卒中。CHADS2评分组低危患者28例(8.80%),中危患者95例(29.71%),高危患者197例(6160%);CHA2DS2VASc评分组低危患者6例(1.90%),中危患者24例(7.50%),高危患者290例(9060%),x^2检验提示两种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0)。一致性检验示两种方法一致性差(Kappa=0208)。结论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优于CHADS2评分,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收治37例房颤患者,根据CHA2DS2-VASc系统评价卒中风险,并建议高危患者接受抗凝治疗。37例患者中,评分≥2分者26例,部分患者不愿接受抗凝建议,原因包括抽血不便和出血等不良反应。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与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房颤与左心耳口部直径及卒中风险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寻找有效证据,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112例房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阵发性房颤79例(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33例(持续性房颤组),均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口部最大直径,分析不同类型房颤与左心耳口部直径及房颤卒中风险评分(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左心耳口部直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均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与左心耳口部直径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之间无相关性(均 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与左心耳口部直径、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指南推荐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决策相对灵活性,分析评估目前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探讨针对这一人群的抗凝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2例,依据患者意愿给予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和不服药,将其分为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阿司匹林组和不服药组。观察与对比各组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后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结果:192例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中,服用华法林的例数少于服用阿司匹林与不服药的例数(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和阿司匹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和不服药组(P0.05)。结论:CHA2DS2-VASc评分法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虽然为中危人群,规范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是必要的。结合我国国情服用阿司匹林是必要的和值得推荐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评分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探讨两种评分哪种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更佳.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200例.按照性别、年龄配对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CHADS2评分采取抗凝治疗;B组患者采用CHA2DS2-VAS评分采取抗凝治疗,分别随访两组患者是否有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及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 A组8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B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结论 根据CHA2DS2-VAS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后,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并未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强度抗凝治疗预防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抗凝治疗合适强度.方法:将160例高龄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抗凝治疗组(INR=2.0-3.0)及低抗凝治疗组(INR=1.5-2.0),每组80例.观察两组病例1年内血栓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标准抗凝治疗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较低抗凝治疗组明显降低(OR=0.279,95%CI 0.104-0.747,P=0.008),出血事件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21).结论:标准强度抗凝治疗预防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血栓栓塞较低强度抗凝治疗更有效,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2013~2015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伴高血压患者1年后卒中发生情况,评估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1年,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卒中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495例房颤伴高血压患者,CHA2DS2-VASc≥2分466例,74例启用了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率14.9%,发生缺血性卒中45例,卒中发生率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房颤伴高血压患者中年龄、女性、吸烟是1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成都地区房颤伴高血压患者1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较高,抗凝治疗率低,抗凝治疗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年龄、女性、吸烟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HA2DS2-VASc评分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房颤并接受PCI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评估CHA2DS2-VASc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术后随访12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次要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率。依照是否发生MACE和是否死亡分别将患者分组,并比较各亚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CHA2DS2-VASc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结局指标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等,评估CHA2DS2-VASc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结局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21例(11.7%)患者发生MACE(MACE组),159例患者未发生MACE(非MACE组); MACE组患者年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CHA2DS2-VASc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均高于非MAC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5.6%)患者死亡(死亡组), 170例患者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指标与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评价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300例心房颤动的患者,按照CHADS2与CHA2DS2-VASc评分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各指标与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风险计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CHADS2评分系统评分,低、中、高危组患者分别为73例、72例与155例。与CHADS2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的超声指标主要有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右室内径、主动脉内经以及LVEF。通过CHA2DS2-VASc评分,低、中、高危组患者分别为32例、66例与202例。与CHA2DS2-VASc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的超声指标主要有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房内径、肺动脉内经、主动脉瓣瓣口流速以及LVEF。结论随着CHADS2与CHA2DS2-VASc评分分数的提高,超声心动图指标主要表现为左房扩大、左室肥厚、肺动脉内经增大以及LVEF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区域内单中心房颤人群流行病特点及抗凝现状。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的房颤患者702例,随访半年(出院1、3和6个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特点、栓塞/出血风险评估(CHA2DS2-VASc/HAS-BLED评分)分布特征、随访6个月时新发事件(急性冠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新发脑血管病、出血事件、血栓事件、再次住院、死亡)的发生率,以及影响抗凝治疗的主要因素。结果 1)702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3.96±11.27)岁,男352例、女350例,常见伴随疾病有高血压(38.89%)、冠心病(50.57%)、心力衰竭(49.19%)、心脏瓣膜病(1.42%)、糖尿病(56.27%),主要以阵发性房颤(40.02%)和永久性房颤(31.19%)为主,房颤人群总体抗凝率为64.10%;CHA2DS2-VASc评分≥2分人群中,未口服抗凝药物患者224例(占总房颤人群31.91%),口服抗凝药物患者425例(占总房颤人群60.54)。702例患者中使用华法林抗凝患者112例(15.60%)、新型抗凝药物(NOAC,包括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和艾多沙班)338例(48.15%),本地区房颤人群服用抗凝药物种类以NOAC为主。2)对口服华法林抗凝人群随访半年,发现自行停用华法林抗凝药物的患者13例(10.66%),在出院1、3个月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最高(59.82%、73.21%),出院6个月时INR达标率下降至58.93%。3)随访半年中,记录到新发脑血管疾病4例,其中未抗凝组3例、抗凝组1例;栓塞事件2组均为1例;再住院分别为17例、13例;死亡分别为3例、2例。结论 本地区房颤好发于老年人,抗凝率总体良好,多数患者以口服NOAC为主;出院6个月时患者华法林INR达标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栓治疗在低危、中危非瓣膜性房颤(NVAF)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HA2DS2-VASc评分将其分为低危组(62例,CHA2DS2-VASc评分为0分)和中危组(66例,CHA2DS2-VASc评分为1分)。将低危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A组,30例)和阿司匹林组(B组,32例)。将中危组66例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C组,32例)和华法林组(D组,34例)。评价四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C组和D组患者发病原因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D组患者心功能均以NYHA I级为主,四组在心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D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出血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C组和D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C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高于D组(χ2=4.3453,P=0.0371),C组血栓栓塞发生率高于D组(χ2=5.5479,P=0.0185)。结论阿司匹林对预防低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无明显影响。华法林可减少中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且并未明显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加,致缺血性卒中风险也增加。本研究拟通过前瞻性随访≥75岁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入选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高CHA2DS2-VASc评分老年(≥75岁)患者196例,分为AF组和非AF组,其中AF组90例,非AF组106例。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全因死亡患者31例(15.8%),AF组比非AF组全因死亡、脑卒中、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既往心力衰竭为≥75岁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随访1年死亡、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3)女性、高血压病为≥75岁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随访1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显示≥75岁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预后差,合并AF患者预后更差。性别、年龄是评估该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力衰竭作为独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及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栓塞和出血风险及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回顾分析583例非瓣膜老年心房颤动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卒中风险评估的差异,分析探讨各分层抗栓药物应用情况,并应用HAS-BLED评分进行出血风险评估。结果所有NVAF患者基础病中以高血压最常见占61.3%,其次冠心病占56.2%。583例NVAF心房颤动患者中,CHADS2评分≥2分351例,华法林用药率为2.6%,抗血小板用药率为82.3%,CHA2DS2-VASc评分≥2分522例,华法林用药率为2.1%,抗血小板用药率为84.7%。结论高血压和冠心病是大多数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基础疾病,老年心房颤动及合并脑梗死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的比例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高龄房颤患者采用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探讨此类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的合理范围,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将108例超高龄房颤患者(年龄≥80岁)按INR值分为中等强度抗凝组(56例)和低等强度抗凝组(52例);低等强度抗凝组的INR维持在1.40~1.80;中等强度抗凝组的INR维持在1.81~2.50。随访(1.8±1.2)年,观察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缺血性卒中、全身性栓塞)、次要终点事件(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联合终点)、安全性终点事件(致命性出血、严重出血和轻度出血)的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中等强度抗凝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栓塞,发生率为5.36%;低等强度抗凝组中有6例发生栓塞,发生率为11.54%,均为脑卒中,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等强度抗凝组中2例、中等强度抗凝组中3例患者出现眼结膜、鼻出血等不良反应,但均无严重出血,2组间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高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INR维持在1.81~2.5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致脑梗死的病因、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 对58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致脑梗死患者的既往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心动超声图、CT、MRI、CHA2DS2-VASc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活动状态起病36例,安静状态起病22例,大面积脑梗死52例;死亡8例,好转50例;出现出血转化46例,其中病情加重28例,缺血再灌注18例;多发小梗死未见出血转化4例;CHA2DS2-VASc≥3分55例,CHA2DS2-VASc 0~2分3例.结论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致脑梗死多在活动状态起病,多为大面积脑梗死,易出现出血转化.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与其死亡率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升高明显相关。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具有梗死面积大、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其危险分层模式主要包括CHADS2和CHA2DS2-VASc,后者较前者更加方便指导医生是否使用抗凝剂。房颤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机制可能与高凝状态及血液中一些相关生物学标志有关。房颤引起的卒中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并可以大大减少其死亡率及致残率,减轻社会和家庭沉重的负担。本文就心房颤动与缺血性卒中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房颤患者抗凝情况,分析华法林在房颤患者中使用与否的原因,为提高华法林治疗率找准切入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制作调查问卷表,收集2013-02-2014-08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南充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房颤病例535例,并采用SPSS 13.0处理数据。结果:华法林治疗率11.2%,医生告知率20.4%,告知后华法林治疗率提高到55.0%,P0.01;在不使用华法林的患者中,不知道该用华法林的占89.5%,而担心出血风险等其他原因仅占10.5%,P0.01。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教育程度和CHA2DS2-VASc评分是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因素,P0.01,OR(95%CI)分别为0.924(0.887,0.963)、3.926(2.047,7.528)、3.985(2.819,5.634)。结论:华法林在房颤患者中的治疗率相当低下,主要原因在于医生没有告知患者该用华法林;年龄偏年轻、受教育程度好和CHA2DS2-VASc评分高的患者更可能使用华法林。加强宣教,提高医生房颤抗凝意识和相关知识,方能提高华法林治疗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左房应变功能,探讨其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因非瓣膜性房颤在大连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181例,按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40例)和非脑卒中组(141例);比较两组临床、左房应变功能等参数,应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左房整体纵向应变(LA GLS)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脑卒中组患者年龄、心率、CHA2DS2-VASC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左房内径(LAD)、左房容积(LAV)及左房容积指数(LAVI)均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其左房射血分数(LAEF)、LA GLS均低于非脑卒中组(P<0.05)。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LAEF、LA GLS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相关(P<0.05),LAD、LA GLS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