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除DNA序列改变外,有表观遗传学研究基因表达的变化,但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DNA甲基化是指由DNA甲基转移酶(DNMT)催化,将活性甲基从S-腺苷甲硫氨酸转移到胞嘧啶C5位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的化学修饰过程,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最近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2.
翁文浩  李智 《检验医学》2009,24(8):622-625
表观遗传学主要从基因组修饰的角度来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DNA甲基化,这也是目前胚胎学、肿瘤生物学关注热点。在哺乳动物中,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二核苷酸胞嘧啶(CpG)第五位碳原子上,即5-甲基胞嘧啶(5-mC)。甲基化的CpG岛可产生阳性信号导致相关基因沉默。在不同组织或细胞不同发育阶段,基因组DNA上各CpG位点甲基化状态差异构成了基因组DNA甲基化谱,异常DNA甲基化会导致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3.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不但存在遗传学上的改变,而且存在表遗传学的改变。表遗传学的改变主要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在哺乳动物中,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催化下,以孓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化供体,将甲基转移到特定碱基的过程。在人类,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二核苷酸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以甲基CpG(mCpG)形式出现。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沉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在基因组序列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可稳定遗传结构修饰来决定基因表达与否的科学[1].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组蛋白修饰等多个途径调控生长发育.其中,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最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调节基因组功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发生受遗传学修饰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基因转录活性而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很多修饰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等是可逆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白血病发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表观遗传学异常,以及通过干预表观遗传修饰治疗白血病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董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1):1218-1218
答:DNA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它是由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作为甲基供体,CG二核苷酸是最主要的甲基化位点。DNA甲基化的主要形式为5-甲基胞嘧啶,N6-甲基腺嘌呤和7-甲基鸟嘌呤。在真核生物中,5-甲基胞嘧啶是唯一存在的化学性修饰碱基,主要出现在CpG和CpXpG中,原核生物中CCA/TGG和GATC也常被甲基化。DNA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是后天基因沉默的一种主要决定性因素,而去甲基化则诱导了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仵菲斐  马杰 《临床荟萃》2019,34(6):485-488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可遗传的变化,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染色体重塑等。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淋巴瘤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去甲基化治疗也参与逆转淋巴瘤耐药。本文就DNA甲基化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去甲基化治疗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表观遗传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的变化,具有可逆性和可遗传性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DNA甲基化是目前人们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已被证实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地西他滨(DAC)作为一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显示了靶向性特点,代表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就DAC的抗白血病机制、在AML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之一,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甲基化修饰虽不改变DNA序列,但对基因的表达与沉默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心血管疾病(CVD)具有多基因遗传性,其发生过程往往是多因素、多疾病协同的结果,存在众多危险因素,被认为是受表观遗传学规律控制的人类重要疾病。研究显示,DNA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CVD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DNA甲基化与CVD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作用下,将S-腺苷甲硫氨酸提供的甲基基团共价结合到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上的过程。虽然目前普遍认同DNA甲基化可以调节参与胚胎着床及妊娠,但是其在胚胎着床中发挥的具体作用仍未明确。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DNA甲基化目前已经成为正常妊娠和异位妊娠机制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这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抑癌基因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到基因水平,除了遗传学(genetics)改变如基因突变、杂合丢失等,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改变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后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但能够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其中DNA甲基化是研究最多也最深入的一种表观遗传学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表观遗传学是指在基因表达水平发生的可遗传的、无DNA序列变化的改变。其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调控,这些因素均可调控基因的转录。其中,DNA甲基化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调控机制,它在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及基因组印记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一项由多种酶参与的复杂分子机制,主要发生在CpG岛区域,是指S-腺苷甲硫氨酸上  相似文献   

13.
DNA甲基化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甲基化主要指DNA 5'胞嘧啶甲基化,引起基因表达异常。近几年研究发现,在癌细胞中,肿瘤抑制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与肿瘤抑制基因突变或缺失发生的概率大致相等,均可导致肿瘤抑制基因功能的丧失[1]。在许多组织来源的肿瘤中,尤其是造血系统来源的肿瘤,例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的异常高甲基化可以导致其进展为白血病[2]。DNA甲基化与基因的缺失、突变等遗传学改变不同,甲基化的DNA核苷酸序列未发生改变,仅通过个别碱基的修饰来影响基因转录,是可逆的。可通过人为的干预拮抗,诱导失活的基因表达。一些DNA甲基化抑制剂,例如5-氮杂胞苷和5-氮杂脱氧胞苷可以使失活的肿瘤抑制基因恢复其正常功能,为白血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1 DNA甲基化DNA甲基化,即在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S2腺苷酰甲硫氨酸(SAM)分子上的甲基转移到DNA分子中胞嘧啶残基的第五位碳原子上,有两种DNA甲基化酶,即维持甲基转移酶(DNM T 1)和重新甲基化酶(DNM T 3a,DNM T 3b)。维持甲基化酶的作用是识别子代DNA双链中亲代单链上已甲基化的CpG位点,催化互补单链的胞嘧啶(C)发生甲基化。重新甲基化作用是使非甲...  相似文献   

14.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其机制涉及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后者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的各种修饰。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存在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通过干预表观遗传修饰对防治胃癌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属于表现遗传变化(epigeneticchange),它是指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催化DNA的一种天然修饰方式;在真核生物中DNMT以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上,甲基化的胞嘧啶多位于启动子胞嘧啶-鸟嘌呤(cytosine phosphate guanine,CpG)岛上,在DNA双链中呈对称性分布。  相似文献   

16.
肾细胞癌是我国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肿瘤的发生与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研究发现,抑癌基因甲基化是其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甲基化并不使基因序列发生改变,而是使抑癌基因转录失活,表达受抑制,导致肿瘤形成。DNA甲基化是由DNA甲基转移酶(Dnmt)催化,将胞嘧啶转化为5-甲基胞嘧啶。人类Dnmt在CpG岛甲基化过程中至少有Dnmtl、Dnmt3a和Dnmt3b参与。Dnmtl和Dnmt3b是DNA甲基化的关键酶,其表达直接影响着DNA甲基化状态。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nmtl、Dnmt3bmRNA在肾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异常表观遗传修饰与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不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和功能发生遗传性改变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 RNA等,其中组蛋白修饰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研究表明,组蛋白修饰异常是B细胞淋巴瘤重要的发病机理,尤其是研究较为深入的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异常。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表观遗传修饰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成为当前一大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主要从组蛋白修饰控制生发中心B细胞发育和组蛋白修饰酶突变这2个方面对B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并讨论对应表观遗传治疗。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AS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DNA甲基化这一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现象作为基因表达沉默的重要机制逐渐被人们认识,甲基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转录失调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其与异常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密切相关。DNA甲基化是由DNA甲基转移酶(DNMT)介导的表观遗传过程。DNMT由DNMT1、DNMT3A和DNMT3B组成,是高度保守的DNA修饰酶,其在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AML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十分密切。深入了解DNMT在AML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AML的发生机制,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真核生物染色体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之一.DNA复制后,由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s)催化S-腺苷蛋氨酸的甲基转移到DNA分子中形成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从而生成甲基化DNA.高等真核细胞通常是对DNA分子上5′-CpG-3′序列的胞嘧啶进行甲基化修饰.CpG二核苷酸在人类基因组中占10%,其中70%~80%呈甲基化状态,可称为甲基化CpG位点.非甲基化CpG二核苷酸区域仅占基因组的1%~2%,这些CpG二核苷酸以较大密度分布于基因5′端,称为CpG岛.CpG岛一般为0.5~2 Kb长,通常位于基因的5′端启动区,也可延伸至基因的外显子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