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高血脂患者乳糜血给生化检验指标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高血脂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受检者,设为对照组。为两组研究对象采集适量静脉血液并进行生化检验。组间对比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葡萄糖、总胆红素、尿酸、三酰甘油、乳腺脱氢酶均与对照组有明显不同,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会使患者出现乳糜血,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糜血液样本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确认哪些项目受影响较大和如何发现乳糜血,并解决其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浆置换法处理乳糜血标本,每份标本置换三次,然后用血细胞分析仪重新测定,将结果与位置换前样本进行比较,同时也对每次置换间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乳糜血可造成HGB,MCH和MCHC三项指标明显升高,在乳糜血状态下测定得到的结果与其真实值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因此必须进行血浆置换后再行测定,经过2次血浆置换后该三项参数恢复到正常和稳定的状态.经2次血浆置换后对WBC,RBC和PLT计数结果的影响虽有轻微程度的下降,但是并不明显(P>0.05).血浆置换过程可以造成MCV和HCT降低,这与所采用的置换液体的渗透压有关.结论 通过对血常规中的MCH和MCHC等参数的观察,初步判断肉眼不易发现的乳糜血现象,采用血浆置换方法可以明显改善乳糜血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血常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83-1884
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的诊断为代谢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体检科检查结果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和对照组两组间血常规中的指标WBC、PLT、MPV、Hb、MCH、MCHC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中应该考虑代谢综合征乳糜血在血常规中的影响,使诊断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乳糜血标本血浆置换前后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影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乳糜血标本22例,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浆置换前后的标本进行检测,并与手工显微镜计数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非乳糜血样本 WBC、NEU、LY、MO、RBC、HGB 和 PLT 结果与置换前的原始血样本测定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22例乳糜血样本检测中, WBC 计数分类、HGB、PLT 在置换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置换后乳糜血标本血细胞分析仪 WBC 计数分类和PLT 结果与显微镜计数法相关性较好(r2=0.936;r2=0.918);在三酰甘油的干扰试验中,发现 WBC 计数分类、HGB、PLT 结果会随着三酰甘油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论采用血浆置换方法可以明显改善乳糜血标本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夏兵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8):724-725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中甘油三酯含量及乳糜程度与HBV-Ag、抗-HCV、抗-HIV、抗-TP ELISA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甘油三酯含量不同且不同乳糜程度的血清以3:2比例稀释室内质控标准物质,稀释后甘油三酯含量在(0.87 ~ 10.43) mmoL/L范围内、肉眼观察乳糜程度为无、轻、中、重度的标本分组进行HBV-Ag、抗-HCV、抗-HIV、抗-TP ELISA方法检测并记录实验结果.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血液标本中甘油三酯含量及乳糜程度对ELISA方法检测HBV-Ag、抗-HCV、抗-HIV、抗-TP的结果无影响(P>0.05).结论 体检合格的献血者生理现象产生乳糜血不会对血站酶免四项检测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糜血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血脂检测采用日立10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采用赛科希德SA-6000型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结果乳糜血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lt;0.01)。结论乳糜血血脂浓度增加,其全血粘度值亦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照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及其相关指标。结果两种采血部位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静脉血的WBC、Hb、MCV、MCHC的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P<0.05);RBC、PLT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P<0.05);HCT、MCH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WBC、MCV、PLT即刻的血常规检测水平与6 h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与3 h的检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RBC、Hb不同时间点的检测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应当按照规范在3 h内完成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模式检测血常规对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RBC)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对静脉血、末梢预稀释血及末梢全血不同模式下PLT、WBC、Hb及RBC等各项血常规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血常规各指标的检测精密度。结果与末梢全血和末梢预稀释血相比,静脉血的WBC水平较低,但PLT、RBC及Hb水平较高(P0.05);末梢预稀释血的WBC、Hb及RBC检测结果与末梢全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梢预稀释血的PLT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全血(P0.05);末梢预稀释血的PLT、WBC、Hb及RBC检测精密度均大于静脉血和末梢全血(P0.05),且中、低浓度标本的末梢预稀释血PLT、Hb和RBC检测精密度超过参考范围上限;而末梢全血与静脉血的PLT、WBC、Hb及RBC检测精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末梢全血与末梢预稀释血不同检测模式下PLT、WBC、Hb及RBC等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血常规检测模式,提高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治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糜血标本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糜血多是由脂类代谢异常、淋巴管阻塞造成的,因为食物中的脂肪主要在小肠中进行消化与吸收,然后乳化成乳糜微粒进入腹部淋巴管,脂肪只有30%由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大部分由淋巴管进大循环.乳糜血的出现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1,2].所以在对乳糜血标本检测过程中及时发现其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特征和规律,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3].笔者在2003年对60例乳糜血标本(完全混浊型30例,上浮奶油型30例)与正常标本(30例)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特征进行了对比,现将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度乳糜血标本对比色终点法、速率法以及透射比浊法三种常见类型生化检测方法所造成影响的差别。方法 选取外观正常的混合血清标本20份,每份分成A,B,C,D,E,F和G 7个1 ml血清的实验组与1个对照组,实验组从A~G依次加入脂肪乳液10,20,40,80,160,320 μl和640 μl配制成浊度呈递增式的模拟乳糜血清标本。各血清均进行以葡萄糖(Glu)、尿酸(UA)、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载脂蛋白A1(apoA1)、β2微球蛋白(β2-MG)作为代表的比色终点法、速率法以及透射比浊法三种常见反应类型生化项目的检测,各实验组换算后结果与对照组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透射比浊法中三个生化项目所有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229.465,P值均<0.05)。比色终点法中除了Glu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5,P=0.068>0.05)外,其它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4213.884,P值均<0.05)。速率法中除了GGT实验组B,C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4和5.006,P值均<0.05)外,其它可检测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21.619,P值均>0.05)。结论 三种常见类型生化检测方法中乳糜血标本对比色终点法和透射比浊法影响较大,对速率法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临床乳糜血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乳糜血对血凝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及探讨解决方法。方法 对24例乳糜血和30例健康人的血浆,分别用常规方法和低温(4℃)高速离心法进行检测。结果 健康人血浆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乳糜血血浆组常规法fbg均测不出,有8例PT偏高,高速离心法处理后,fbg均可测出,8例PT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P<0.01)。结论 用低温高速离心法可以排除乳糜血对fbg和PT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混匀方法对末梢血标本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测定新鲜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全血标本的WBC、RBC、HB和PLT做为混匀对照组,然后将标本分装到Eppendorf管中静置30 min,用颠倒混匀8次、手指轻轻拨动8次、摇床10 min和手指弹3次混匀共4种方法处理后上机检测,各种混匀方法与混匀对照组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颠倒混匀组、手指轻轻拨动组和手指弹混匀组的WBC结果与混匀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4个组的RBC,HB和PLT结果与混匀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颠倒混匀组、手指轻轻拨动组与混匀对照组的相关系数均>0.995。结论手指轻轻拨动8次的混匀方法能够达到混匀的目的,符合临床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乳对血常规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检测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肠外营养患者49例,对患者输入脂肪乳,分别于输入脂肪乳前后抽取静脉血并对血常规项目进行检测,比较前后检测的变化。结果输入脂肪乳前后Hb、PLT、PCT、MPV、PDW、GPR、MCHC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WBC、HCT、MCV、RDW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乳对血常规项目的检测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输入脂肪乳后的6h内或餐后尤其是高脂、高蛋白饮食后不应急于采集血常规标本,建议待脂肪乳代谢后再采血。  相似文献   

14.
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血常规检测病例100例,45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的检查结果,观察室温下10min、2、5、7、8、12及24h以后常规测定差异。55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和末梢血常规值的差异。结果2h内静脉血常规、红细胞、中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各项参数与即刻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小板在12h的检测值与5min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时,血常规检测结果会受到血液样本送检时间及采血位置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血液样本一旦收集应当及早送检,以免造成过失误差。  相似文献   

15.
宋静  刘宁  彭素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1310-1311,1313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生化检测胆红素异常患者(实验组)56例,检测血常规;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常规结果 65例。比较分析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参数的变化。将实验组标本分别放置0.5 h,1 h,2 h、4 h检测血常规,进一步分析胆红素作用时间对血常规的影响。结果胆红素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表现为:实验组WBC、HG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LT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细胞比容(HC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作用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各时间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样本中胆红素异常增高会使血常规WBC、HGB假性增高,PLT计数假性减少,胆红素作用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没有进一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冷凝集现象的处理方案,以获取简单易行、纠正效果理想的方案.方法 将15例确定为冷凝集的标本,分别采用37℃水浴10 min保温、37℃水浴30 min保温、37℃水浴30 min后低温延迟1 min、血浆置换1次和血浆置换3次等不同方案处理后,在SYSMEX XE-2100上检测.以及时重新采血立即检测结果作为"真实值"进行参照,其余各方案与之比对.结果 冷凝集标本检测时,仪器出现红细胞凝集相关报警,RBC和HCT显著减低,MCH和MCHC异常增高,HGB与RBC比例明显异常.重新采血立即检测,相应报警消失,各参数结果恢复正常,涂片未见红细胞凝集.37℃水浴30 min方案各参数检测结果与"真实值"对比均恢复正常(P>0.05);血浆置换3次方案,WBC,RBC,HGB和MCHC恢复正常(P>0.05),但PLT明显降低(P<0.05);37℃水浴10 min和血浆置换1次方案,红细胞凝集现象可基本纠正,少数标本涂片仍可见红细胞轻度凝集;而37℃水浴30 min后低温延迟1 min检测,纠正效果明显下降,且部分标本涂片可见红细胞显著凝集.结论 血常规检验中冷凝集标本获取正确结果的最佳处理方案为重新采血立即检测.其次,推荐采用37℃水浴30 min后保温立即检测,同时制备血涂片观察凝集纠正效果.若纠正不完全,可采用血浆置换3次方案处理后再检测,但血浆置换易丢失血小板,因此,血小板计数采用水浴后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平邑县中医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进行末梢血血常规检验)和试验组(50例,实施静脉血血常规检验)。比较2组患者采血时疼痛程度评分、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以及血常规检验结果〔包括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并对2组患者的采血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2组采血时疼痛程度评分、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HCT、PLT、Hb、RBC、WBC、MC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CT:0.436±0.045比0.316±0.036,PLT(×109/L):239.75±13.35比103.21±12.78,Hb(g/L):130.63±15.97比98.79±13.20,RBC(×1012/L):3.89±0.52比3.05±0.20,WBC(×10...  相似文献   

18.
微量快速法检测血液乳糜程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液乳糜程度微量快速检测的方法。方法 应用抗 -D试剂使待测血样红细胞快速凝集沉淀而与血浆分层 ,血浆经计量稀释后与标准对照比浊确定待测血样的乳糜指数。结果 乳糜指数 <2和 3~ 5的血液分别判定为轻度和中度乳糜血 ;乳糜指数 >5的血液判定为重度乳糜血。结论 该检测方法适用于在街头无偿献血工作中检测、排除乳糜血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那种方式采集的血更适合用来做血常规检测。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11月在该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志愿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规程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检验。检测项目为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分别对两组样本进行重复性验证,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并对静脉血进行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检测发现,末梢血检测重复性不如静脉血。静脉血和末梢血的WBC、RBC、HGB及PLT的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后3h内,静脉血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后,PLT值则出现明显下降(P〈0.05),WBC、RBC、HG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液检验的结果存在差异且末梢血没有静脉血稳定,建议临床上还是应该尽量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20.
目前,实验室采用速率法对ALT(谷丙转氨酶)进行检测,但其结果往往受到乳糜血的干扰,造成假性高值结果,我们利用延长延迟时间的方法,以消除乳糜血对其干扰,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