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莉  张帆  陈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1):2438-2439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和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6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72例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和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CI组和LI组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分为有斑块形成组(ACI-P组,LI-P组)和无斑块形成组(ACI-NP组,LI-NP组),比较其hs-CRP、血脂水平。结果 ACI组hs-CRP、T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和LI组;LI组T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ACI-NP组和LI-NP组比较,hs-CRP在ACI-P组及LI-P组均明显升高,且LI-P组HDL-C降低(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及HDL-C水平降低,与颈动脉斑块形成、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应予以监测和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尿酸(UA)与血脂及颈动脉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98例CI患者及49例体检健康者血清UA和血脂浓度,并对其中78例CI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CI组的血清UA为(310.88±90.9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66.96±55.04)μmol/L(P=0.000);CI患者的年龄和血清UA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呈明显正相关;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升高的患者血清UA水平高于血脂正常、单纯高甘油三酯和单纯高总胆固醇的患者(均P〈0.05)。结论血清UA升高与CI密切相关,其与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可作为诊断CI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论断价值。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入院收治的462例患儿为研究组,26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CRP和WBC的变化。结果:462例患儿中,CRP升高167例为36.2%,白细胞升高186例为18.6%。细菌感染患儿CRP、WBC值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lt;0.05)。结论: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同时检测CRP和WBC对于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梗死组3组。分别测定其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RP含量,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增加。重度脑梗死组患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中度和轻度脑梗死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疾病越严重,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斑块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根据超声结果,带不稳定斑块的脑梗死患者23例为实验1组,带稳定斑块的脑梗死患者19例为实验2组,带不稳定斑块的无大脑病变患者20例为对照1组,带稳定斑块的无大脑病变患者20例为对照2组,测定4组hsCRP的水平并比较。结果:实验1组与实验2组的hsCRP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对照1组与对照2组的hsCRP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hsCRP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sCRP水平升高时,预示着血管斑块不稳定,故可用来评估颈动脉狭窄并斑块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60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立普妥10 mg/d,持续6个月作为治疗组,以60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塞仅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组为对照组.观察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CRP).结果:治疗组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后CR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立普妥可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消退,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和对照组9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61例(62.2%),颈动脉斑块72例(73.5%);对照组96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21例(21.9%),颈动脉斑块45例(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其性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检测1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血WBC计数,并检测其颈动脉超声影像学,分析前两项与后者的关系.结果 血清hs-CRP水平、血WBC计数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有相关性.结论 血清hs-CRP水平、血WBC计数增高预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辉 《临床医学》2009,29(8):11-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宽块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用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用阿托伐他汀10mg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周监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6周后TC、TG、LDL—C下降、颈动脉IMT减小,但以12、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20mg较10mg更有效降低TC、TDL—c水平、稳定和缩小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脑梗死患者的血hs-CRP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方法 对88例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结果分成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同时行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FIB)检测.结果 ①不稳定斑块组血hs-CRP、FIB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血hs-CRP、FIB水平异常者比例也高于其他两组,血hs-CRP与FIB呈正相关;② Logistic回归分析示hs-CRP与不稳斑定块有关.结论 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脑梗死患者的血hs-CRP与FIB水平存在着差异,hs-CRP是一项独立的新的脑梗死的危险标志,并与FIB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对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抽血化验血脂,并与4201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比。各项数据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9.09%,对照组为2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的升高是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随后抽取同期到我院治疗的4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通过颈动脉彩超进行诊断,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①80例患者通过彩超检查后78...  相似文献   

13.
张亭 《大医生》2022,(4):134-13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超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医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0例为试验组,对所有患者采取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检测结果比值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人群共2420例,收集纳入对象的主要病史资料,筛选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探查颈动脉粥样斑块,并根据检查结果分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组和对照组)。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并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组人群高血压比例、TC、LDL-C、HDL-C、TC/HDL-C、LDL-C/HDL-C 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C/HDL-C、LDL-C/HDL-C 是体检人群中颈动脉斑块产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脑卒中高危人群组 LDL-C、TC/HDL-C 和 LDL-C/HDL-C 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板块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TC/HDL-C、LDL-C/HDL-C 纳入了回归方程,OR 分别为3.754、4.325。结论在普通人群和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预测颈动脉粥样斑块时,TC/HDL-C、LDL-C/HDL-C 较单项检测指标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感染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和CRP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炎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状态 ,医学检验中现有许多用以观察炎症的指标 ,如炎症时血浆蛋白成份中有急性期反应物等出现增减变动 ,其中出现最显著最急剧增加的首推 C反应蛋白(CRP)。随着检验方法和仪器的更新 ,CRP量已可快速检测 ,及时报告结果。所以 ,CRP检测比现常用的 WBC计数及血沉等更灵敏、更可靠。又以其快速、简便、用标本量少而被临床重视。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85例已明确诊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全血。1.2 方法 采用芬兰 Orion Diagnostica公司生产的 QuikRead CRP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检测全血标本中的 CRP,以m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动脉彩超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及脑梗死无糖尿病患者各50例,分别纳入脑梗死组、糖尿病组和合并组.收集各组一般资料,采用彩超检测各组颈动脉,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形态及其回声特征;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脑梗死发生部位将所有患者血管分为梗死侧组和非梗死侧组;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MRI显示单侧梗死灶39例,双侧梗死灶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脂联素(APN),白细胞介素-18(IL-18)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A组),脑梗死无糖尿病患者40例(B组),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性质.同时测定血液中APN、IL-18及CRP的浓度,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患者36例(90%)有颈动脉斑块,4例(10%)无斑块;其中易损斑块28例(70%),非易损斑块8例(20%).B组患者26例(65%)有颈动脉斑块,14例(35%)无斑块;其中易损斑块16例(61.4%),非易损斑块10例(38.6%).A组患者脂联素浓度(5.22±1.79)mg/L较B组(7.24±2.31)mg/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A组IL-18的浓度(213.5±25.24)μg/L及CRP的水平(5.42±2.14)mg/L较B组(187.86±23.13)μg/L及(3.57±1.12)mg/L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5.72、3.551,P均<0.05).结论 APN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保护因素.IL-18及CRP水平的升高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并分娩的胎膜早破孕足月初产妇55例(观察组)及同期无胎膜早破孕足月初产妇60例(对照组)进行血清CRP及白细胞计数测定.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CRP、白细胞计数及其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经病理检查又分为绒毛膜羊膜炎亚组38例及非绒毛膜羊膜炎亚组17例,两组CRP、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d后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白细胞计数仅轻度下降(P>0.05).结论 检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RP及白细胞计数可早期发现绒毛膜羊膜炎,对及早处理、改善妊娠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0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血Hcy,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内膜及斑块,同时测定血VitB12、叶酸及血脂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平均水平(21.06±10.79μmol/L)高于对照组(16.51±7.46μmol/L),叶酸水平低于后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中伴颈动脉斑块的患者Hcy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者(P<0.05)。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叶酸存在轻度负相关(r=-0.306)。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叶酸缺乏可能是其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