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分析前个性化功能设计与实现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帮助医生开具科学合理的检验申请。方法通过由检验专家和临床医生讨论研究提出个性化检验项目组合开单申请、检验项目临床意义、标本采集指南等需求,设计出一套由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检验申请页面,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结果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个性化设计完成之后,医生的开单时间极大的缩短;漏开检验项目比率也显著减少;标本不合格率也显著下降。结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分析前个性化功能的实现可以帮助医生高效便捷的开具检验申请单,指导护理人员科学合理的采集检验标本,降低标本不合格率,规范检验分析前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受免疫学检验的血液标本400份为研究组,期间予以质量控制;另抽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进行免疫学检验的血液标本400份为对照组,未予以质量控制。比较两组血液标本合格率,分析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干扰原因。结果研究组采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为97.75%,对照组为8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干扰原因,主要有标本凝固、溶血、标本污染、标本量过多或是过少、标本容器错误,以及标本重复采取等。结论免疫学检验分析前对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可提升采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减小免疫学检验分析结果的误差,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们对检验标本分析前变异[1]的深入研究,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已经得到国内各临床实验室的广泛重视。尿液分析是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其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为:保证医生检验申请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医生的检验要求,患者采集标本前的正确准备;标本的正确采集、  相似文献   

4.
2007年《美国临床化学》杂志报道,某实验室1996年发生检验结果差错的统计显示,来自于分析前的占68.2%;2006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来自分析前的仍占61.9%。分析前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标本的质量管理,是从医生开出医嘱申请检验,到标本在检验科实施检验分析之前的质量管理过程,包括受理申请、患者准备、患者识别、样品的采集、运送及分析前标本的保存和处理。可以看出,分析前程序的工作绝大多数是经临床医生和护士完成的,而这正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1]。因此,医生、护士、患者对送检标本的质  相似文献   

5.
田佳乐  戴燕  李冬  万海英 《检验医学》2012,(10):844-848
目的为了提高检验分析前环节的质量,利用信息系统对标本流程中的实验室前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实时提示、查询与监控。方法改进现有的电子检验申请单模式,实时跟踪、控制标本采集及运送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并将标本采集的质量要求及检验项目的相关临床知识要点融入到开单与执行医嘱过程。结果 (1)为临床提供个性化专科或专病种检验申请项目单,如"急诊检验申请项目单",将可供急诊检验的项目集中于此,全院统一,非此单中所开检验申请一律视为非急诊项目;(2)在医生开单界面,随时通过双击鼠标查看检验项目:名称、标本种类、检测方法、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干扰因素及检验报告出具时间等内容;(3)护士执行医嘱时,每条检验项目行一栏均显示此项目的抗凝管类别或标本杯的条码前缀、采集量、采集要求及检验报告出具时间等内容;(4)所有人员均可通过"标本状态查询"功能,实时了解标本采集、签发、签收、处理、报告发送、报告打印等系列执行状态信息;(5)护士可通过"标本签收、退回"功能,查询本病区退回标本的原因、时间及操作人员信息。结论将检验分析前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融入信息系统,不仅方便临床医护实时了解检验相关知识的要求,而且完善了实验室对临床医护的培训、沟通体系,受到检验人员及临床医护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6.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群 《护理与康复》2010,9(3):253-254
目的探讨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需采集痰标本的患者按年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自然咳痰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痰标本采集的方法;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痰培养阳性率。结果标本合格率对照组34.45%、观察组58.62%,两组比较x2=25.13,P0.01;痰培养阳性率对照组39.08%、观察组75.28%。结论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可提高细菌学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痰标本不同采集时机与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相关性,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环节。方法对使用抗菌药物前(A组)和使用抗菌药物后(B组)的患者采集的痰标本分别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病原菌分离阳性率。结果 374例痰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24株(包括复数菌株),病原菌分离阳性率33.16%,其中A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39.20%(69/176),B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27.78%(55/198),两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分析前痰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先采集痰标本做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能够提高痰标本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指从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保存以及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其中涉及人员有临床医生、护士、标本运送人员及检验人员标本接收、预处理等[1].由此可见,分析前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复杂,质量缺陷隐蔽,责任难以确定,是最难而且最重要的管理阶段[2].分析前阶段约占整个检验过程全部时间的70%,在可分析出检验误差原因的病例中,出自于分析前阶段的占60%以上[3].因此想要获得准确、可靠及对临床有应用价值的检验结果,检验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标本采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常规护理质量控制时采集的3150份标本作为对照组,并选取质量改进后2013年7~12月采集的3420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及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6个月后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5.24%提高到98.16%;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由90.56%上升到99.44%,对采血技术满意率由86.11%上升到97.5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临床实验室的功能为在受控的情况下,收集、处理、分析血液、体液和其他组织标本并将结果报告给申请者。同时提供诊断和治疗有益的参考信息^[1]。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分析前阶段是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直至将检验样本送至实验室,它包括临床医生正确的选择检验项目、患者的准备以及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  相似文献   

11.
邓宗奎  胡瑾  伍桂枝  柏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504-1504,F0003
实验室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方面。而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因其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之多,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到患者的检验前准备、护士采集与运送标本等,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可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搞好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测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盛孝敏  彭菲  邓昆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285-286,288
目的探讨护理信息化监控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临床标本的采集技术和运送等检验前流程方面,应用护理信息化监控对多部门、全环节进行管控,分析检验前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降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结果标本合格率由改进前的99.06%提高到改进后的99.41%,标本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对患者的宣教方式、HIS系统、掌上电脑(PDA)应用、护士培训等方面优化流程后,标本采集的规范率、标本采集量准确率、标本类型正确率、标本运输合理率、标本污染率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通过护理信息化监控管理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显著下降,信息化手段在提高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病人痰细菌学标本采集时机,提高痰细菌学检查的阳性率。[方法]将2012年3月—2012年12月602例需要采集痰标本的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患儿入院后随时采取的痰液标本为对照组,第2天晨起未进食采集的痰标本为观察组,对两组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培养出细菌362株,阳性率为60.13%;对照组培养出细菌275株,阳性率为45.68%,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改进小儿痰培养标本的采集时机可以提高痰细菌学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及阳性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疾病诊断中,临床检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正确判断及治疗.有文献报道,检验科80%的检验结果误差与质量差错,发生在分析前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阶段[1].患者检验前的准备,标本采集及运送3个环节都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2].为确保采集血液标本合格,现就本院导致采集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制定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在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对PDCA循环管理前,检验分析前标本的不合格率,各种类型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患者对检验科的满意度进行量化分析,根据PDCA循环管理步骤,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结果经过PDCA循环管理后,医生对检验项目的认知、检验科自身专业素养与服务态度、输送队的标本转运效率及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均有较大的提升。其中,2014年1-4月、5-8月较9-12月标本不合格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标本重复送检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无明显变化外,其余由于医生、护士、标本转运环节造成的标本不合格率均有所降低。患者对检验科的满意度由1-4月的79.01%上升至9-12月的83.05%,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在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控制中引入PDCA循环能够有效提高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在试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70%[1],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试验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具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尤其是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三要素更为重要.因此,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好血液标本,是能否做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在试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70%[1],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试验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具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尤其是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三要素更为重要.因此,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好血液标本,是能否做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在试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70%[1],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试验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具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尤其是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三要素更为重要.因此,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好血液标本,是能否做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在试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70%[1],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试验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具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尤其是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三要素更为重要.因此,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好血液标本,是能否做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在试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70%[1],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试验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具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尤其是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三要素更为重要.因此,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好血液标本,是能否做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