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血栓弹力图在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将收治的60例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收集均在2017年09月—2019年09月完成.对照组选择常规凝血指标指导输血治疗方法,实验组选择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治疗方法.评比两组的救治应用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2.
左艳  娄世锋  张颖  何於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1931-1932,1934
目的 研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与出血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将108例血小板小于20×109/L的患者分为出血组和不出血组,并对他们的血小板计数及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度血小板减少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减少类型、凝血象(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栓弹力图参数中的反应时间、凝固时间、血凝块聚合速度、凝血综合指数、LY30(反映纤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组的血小板及血栓弹力图参数中的血栓最大幅度(MA)值明显低于不出血组(P<0.01),采用Logistic回归以及ROC曲线分析得到出血=1.253-0.13血小板-0.042 MA,界值点取-1.478 5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67、0.833,且大于该值的患者有93.3%的可能会出血.结论 血栓弹力图指标中的MA值在预测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出血倾向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血栓弹力图(TEG)是用来检测血液全血凝血功能的一种方法,1948年HARTER等发明了血栓弹力图,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它是监测血液离开血管后凝血、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强化、纤维蛋白交叉连接和纤溶等全过程的曲线图,可以反映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的许多信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 Gram,TEG)在肺癌患者术后致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癌手术患者28例,分为深静脉血栓组11例和非静脉血栓(UDVT)组17例,分别于术前(T0)、术中3h(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采集中心静脉血液标本,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另选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在凝血常规检测中发现,肺癌组和对照组除PT值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EG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VT及UDVT患者术前R值均明显缩短(P〈0.05);与T0比较,UDVT患者T1时间点R值和K值均延长(P〈0.05),MA值减小(P〈0.05);UDVT患者与DVT患者相比在T1时间点R、K延长,MA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及T3时间点MA值减小,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指数LY30在T1、T2及T3时间点与T0比较以及同时间点与DV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前体内存在病理性高凝状态,根据TEG参数数值高低可判断术后发生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输注中应用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6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均为非血液病者)的临床资料,于输注FFP前、输注200 ml与FFP 400 ml状态下分别接受凝血象及血栓弹力图检测,观察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结果于输注FFP前、输注200 ml与FFP 400 ml状态下的K时间、R时间、Angle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及APTT、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CK法阳性率(86.84%)较凝血象检测法阳性率(73.6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输注中应用血栓弹力图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结合常规凝血参数、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多普勒等检查在诊断肿瘤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16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TEG、常规凝血参数及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组(A组)12例、红细胞聚集组(B组)23例及无血栓及红细胞聚集组(C组)127例.比较各组间反应时间(R值)、最大振幅(MA值)、α角、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 A、B2组间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B组R值均显著低于C组,其余各参数均显著高于C组.结论 TEG结合常规凝血参数、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可评估肿瘤患者凝血状态,预测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可作为评判肿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降低血栓发生风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在血液肿瘤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血液肿瘤患者35例,根据出血症状分为出血组16例与未出血组19例,分别进行TEG、血小板计数(PLT)检测。结果:出血组PLT检测结果明显低于未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MA值明显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K值、R值、α角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值与PLT呈强相关(P<0.05),K值、R值与PLT无相关性(P>0.05);MA值对出血预示灵敏度与PL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特异度明显高于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应用于血液肿瘤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中价值较高,其参数MA值对预示出血具有较高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可通过图像直观反映全血凝血功能,动态评价凝血及纤溶情况的检测技术。妊娠期是女性特殊的生理过程,孕妇体内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其中血液成分也有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妊娠晚期的变化更为明显。在产妇晚期妊娠中应用血栓弹力图可以快速反映凝血状态,为临床提供更为直观的判断指标,利于医生更有针对性的对高危孕妇制定预防治疗方案,从而降低产后出血风险,对预防产妇并发症、保证母婴健康有重要帮助。本文就TEG在妊娠晚期孕妇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栓弹力图,体外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弹力图是通过图象描记来观察和研究血液凝固的动态,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和溶解状态以及凝血块的坚固性和弹力度等的检测方法.而体外血栓形成则是模拟体内血流状态而形成的血栓,能够反映血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评估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率中的价值。 方法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将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34例)和死亡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入ICU内24 h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CVVHD)、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小板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N-端脑钠肽(NT-proBNP)、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行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否使用升压药等一般资料和血栓弹力图各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的速率(α角)以及反应血凝块最大强度和硬度(MA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两组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27 ± 6)分vs.(22 ± 6)分,t= 2.611,P= 0.012]比较,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脓毒症患者血栓弹力图各指标比较,死亡组脓毒症患者血栓弹力图R值[9.50(8.23,13.30)min vs. 6.55(6.03,8.15)min,H= 3.381,P= 0.001]和K值[3.50(1.95,4.50)min vs. 1.25(1.08,2.05)min,H= 4.955,P< 0.001]均较存活组明显延长;而α角[47.50(39.90,62.45)° vs. 71.80(62.00,74.70)°,H= 4.004,P< 0.001]和MA值[58.10(48.70,67.58)° vs. 67.10(60.13,70.65)°,H= 2.433,P= 0.015]均较存活组显著降低。Cox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血栓弹力图中α角< 53°为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率的影响因素[HR= 3.463,95%CI(1.250,9.599),P= 0.017]。 结论血栓弹力图中α角对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17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2名和对照组105名。观察组患者分别于PICC置管前、置管后监测TEG,并根据TEG参数提示的凝血状态指导口服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治疗。对照组患者按常规PICC置管。两组患者分别于PICC置管后6周内每周1次,行血管超声检查,比较观察组血液高凝状态者口服阿司匹林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TEG变化情况和2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6例血液高凝状态者口服阿司匹林干预后,TEG各项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89%(1/112)、20.95%(22/105),2组静脉血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14,P<0.001)。结论 TEG可有效预测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形成,为患者建立个体化的防治血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轻中度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68例轻中度脑梗死患者,患者入院经过评分,分为轻度脑梗死152例和中度脑梗死116例,分别设为轻度组和中度组.检测各组血栓弹力图(TEG)的5项主要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min)、凝血形成时间K...  相似文献   

15.
血栓弹力图在血浆输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非血液病患者手术后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术后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择非血液病患者38例,于术后输注FFP前、输注200 ml及输注400ml FFP后分别进行TEG及传统凝血象检测。对两种实验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3种状态下TEG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输注FFP前、输注200 ml及输注400 ml FFP后3种状态下,R时间、K时间、Angle值及凝血综合指数CI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405、20.869、19.978和31.243,P值均〈0.01),但最大振幅(MA)值在上述3种情况下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1.651,P〉0.05)。3种状态下,PT、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酶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374、8.382、117.049和23.029,P值均〈0.01)。3种状态下凝血象与TEG-CK检测结果比较,显示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P〈0.05)。结论TEG适用于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监测。TEG结果显示,输注不同量FFP后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凝血功能变化的技术,其检测结果反映了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能很好地指导凝血功能异常的纠正,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本文主要对TEG在围术期相关科室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在慢性肾脏病中的诊疗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270例,根据TEG综合凝血指数分为非高凝组、高凝组,分析两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并研究影响组间差异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对比分析:高凝组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白蛋白明显低于非高凝组[(4.69±0.94)min与(6.29±1.63)min、(0.93±0.13)min与(1.51±0.58)min、(27.54±7.81)g/L与(34.26±8.39)g/L,P值均为0.000];高凝组Angle角、血栓最大强度(MA)、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蛋白/肌酐、蛋白定量明显高于非高凝组[(76.76±2.23)°与(68.19±7.65)°、(75.13±3.81)mm与(66.35±7.81)mm、(4.28±0.93)g/L与(3.56±1.10)g/L、0.4(0.15,0.91)mg/L与0.22(0.12,0.52)mg/L、(276.03±127.15)×10^9/L与(198.18±78.46)×10^9/L、5430(2579,9634)mg与2620(692,5286)mg、4864(2341,7712)mg/g与2557(840,5805)mg/g,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肌酐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见临床指标的相关分析显示:综合凝血指数分组与Angle角、血栓最大强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蛋白/肌酐、蛋白定量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2、0.522、0.307、0.354、0.293、0.216,P均〈0.05);与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白蛋白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2、-0.496、-0.36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是综合凝血指数分组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1.007(1.002~1.013)、0.868(0.827~0.912)、1.510(1.042~2.187),P均〈0.05)].结论 TEG是能反映CKD患者凝血状态的更为敏感的指标,且对CKD患者的抗凝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影响患者凝血功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输血治疗的3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凝血检测指导输血,观察组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输血,观察2组患者血液制剂使用量、不同时点凝血状态[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临床结局(术后出血情况、住院时间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血小板这4种血液制剂的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同时点的凝血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再次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可优化患者输血方案,与传统方法的临床效果相当,还可减少术后出血情况的发生,故血栓弹力图检测可作为临床指导输血的理想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指导血小板减少的血液肿瘤患者进行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预示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0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血小板减少(PLT50×10~9/L)的血液肿瘤患者30例,根据是否有出血症状分为出血组12例,未出血组18例。空腹抽取患者血液,分别进行PLT、TEG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凝四项检测。结果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PLT与TEG的MA值分别为(8.1±4.2)×10~9/L、(25.3±10.6)×10~9/L与(24.8±5.2)、(42.1±6.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LT与MA值呈正相关(r=0.811 7,P0.05)。凝血四项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LT≤20×10~9/L,MA≤40 mm为临界值,两者预示血小板减少出血的敏感性均为100.0%,而特异性则分别为55.6%、94.4%。结论血小板的凝血功能与其数量和功能有关,TEG可综合测定血小板的凝血活性,其预测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特异性要比PLT高,所以TEG可以成为预测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并作为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1简要病史患儿,男,1岁14天,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病初37.8℃,伴轻咳,无痰,无喘憋,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2.5×109/L,血红蛋白74g/L,血小板326×109/L,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 2天,入院前第3天体温最高39.4℃,热峰4次/日,无寒战及抽搐,口服布洛芬体温可暂时下降,后出现双眼红、口唇及肛周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