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重度脊柱侧凸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研究表明分期矫形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分析分期矫形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弯中的疗效。方法:对10例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分期矫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12岁。冠状面Cobb角110°-180°,平均140°,矢状位后凸Cobb角50°-100°,平均75°,均采用1期前路松解,2期行Halo-plevic环牵引,3期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物治疗。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期前路松解及2期牵引治疗术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90°,矫正率为35.7%,矢状位Cobb角50°,矫正率为33.3%;3期截骨矫形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40°,矫正率为71.4%,矢状位Cobb角35°,矫正率为53.3%。结果说明对于重度僵硬脊柱侧凸畸形,分期矫形治疗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81-2882
我院6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半椎体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及矫形率变化等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在手术后即刻、手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冠状面局部侧凸Cobb角、冠状面整体侧弯Cobb角、头侧代偿弯Cobb角、尾侧代偿弯Cobb角、顶椎偏移、躯干偏移、SVA、矢状面后凸Cobb角较手术前明显减少,经治疗后患者后、侧凸均明显好转且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脊柱后凸模型行体外模拟截骨手术在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模拟组32例(术前采取3D打印脊柱后凸模型行体外模拟截骨手术并制订手术方案)和常规组44例(采取常规方法制订手术方案实施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截骨角、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后前后患者最大后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手术并发症率。结果模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拟组患者的截骨角、住院时间与常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模拟组术后12h、24h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拟组患者术后48h、72h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最大后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模拟组患者术后在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的最大后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测定值低于常规组,腰椎前凸角大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拟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25%)与常规组(11.3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79,P=0.447)。结论3D打印脊柱后凸模型行体外模拟截骨手术有利于制订更加合理的手术方案,减小手术创伤及操作时间,有利于脊柱形态的恢复和维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接受手术,手术时间4.6~7.5 h,平均5.6 h;出血量1600~4300 mL,平均2570 mL。术后约1周戴支具下地活动,2例术前神经损害者有不同程度恢复。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75°矫正为32°,矫正率为57.3%;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7°矫正至11°。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以上(8~50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红肿并分泌物1例,一过性下肢麻木2例,无严重并发症(神经损伤等)发生。1例术后11个月发现固定棒断裂,随访36个月畸形未加重。结论 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术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具有矫正率高、安全有效和临床疗效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正按照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的定义,脊柱侧凸是指全脊柱X线冠状面Cobb角10°~[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儿童10岁至骨骼发育成熟期间不明原因的脊柱侧凸,是小儿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畸形之一,占整个脊柱侧凸的80%~[2]。手术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AIS矫形手术创伤大,疼痛为术后最为常见的问题。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胃肠道功能、睡眠质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国内对休门氏病报道较少,缺乏相关临床经验.目的:回顾性分析休门氏病脊柱后凸畸形的诊断、临床表现、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早期疗效.方法:选择2002-01/2009-12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休门氏病脊柱后凸患者9例,均采用脊柱后路截骨并三维矫形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脊柱后凸矢状面Cobb角、矢状位颈7铅垂线与骶1后缘铅垂线距离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与结论:7例患者获得临床及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88个月,失访2例.脊柱后凸内固定前Cobb角平均68°(30°~86°),矢状位颈7铅垂线与骶1后缘铅垂线距离平均为4.5 cm;脊柱后凸内固定后Cobb角平均29°(0°~56°),矫正率平均55%(35%~100%),末次随访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30°(5°~58°),平均丢失1°,矢状位颈7铅垂线与骶1后缘铅垂线距离平均为1.5 cm,随访未发生明显丢失.全部随访病例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经治疗后脊柱外形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局部无压痛.提示应用一期脊柱后路截骨配合三维矫形器械可以有效地矫正休门氏病脊柱后凸畸形,获得满意的脊柱矢状位力线,良好的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后短时间佩戴支具有助于矫形效果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26-4028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7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行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观察组予行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度、椎间隙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初始尿意、强烈尿意和残余尿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8.
江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1):2864-286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矫正僵硬型脊柱后凸矫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僵硬型脊柱后凸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矫正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经椎弓根截骨矫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Cobb角度、矫正率、VSA评分,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Cobb角度、矫正率、VSA评分,疼痛程度等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僵硬型脊柱后凸矫形患者在治疗时,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矫正治疗能避免脊髓褶皱,降低神经损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与传统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椎楔形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畸形纠正程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在术后2周、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除腰椎前凸角术后6个月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融合率和脊柱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可有效恢复脊柱高度,防止矫形过度或丢失,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实施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脊柱后凸畸形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34例患者实施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4例患者实施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畸形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术后优良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73.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VAS评分及手术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残余尿量、强烈尿意及初始尿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椎间隙高度角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后凸畸形实施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有效纠正了患者的后凸畸形,提高了临床优良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胸腰弯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躯干倾斜角与脊柱Cobb角、冠状面平衡的相关性,为明确脊柱形变与躯干外观畸形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前期的脊柱侧弯筛查中,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5例.使用Scoliometer测量患者的躯干倾斜角(ATI);选取患者近一个月的脊柱全长X光片,测量Cobb...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入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7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 =36)和对照组(n =31),对照组行短节段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长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神经功能、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8.7±33.9)min,明显长于(113.6±24.2)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386.4±122.9)mL,明显多于对照组(183.7±57.8)mL(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Cobb角矫正率、Cobb角矫正丢失度、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度、椎体前缘压缩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节段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有效矫正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并有效预防远期矫正丢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既往的文献多报道用椎板钩或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或讨论融合节段的选择。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和椎板钩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的差异,并行影像学评价。方法:选择66例连续观察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段主弯、腰段代偿弯)患者,均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末端融合到T12或L1椎体。其中32例行椎板钩内固定,34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内固定后最少随访2年。结果与结论:椎弓根螺钉组患者内固定后胸段Cobb角矫正程度及腰段Cobb角自发矫正程度明显大于椎板钩组(P〈0.001)。椎板钩组内固定后13例患者冠状面朝左侧失代偿大于20mm(参照C7铅垂线),而椎弓根内固定组仅4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提示后路选择性融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段主弯、腰段代偿弯),与椎板钩相比,椎弓根螺钉有更好的矫正效果且内固定后冠状面失代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与TLIF组,OLIF组44例,TLIF组43例。O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OLIF方式进行手术,T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TLIF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参数(腰椎矢状位Cobb角、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融合率、塌陷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时间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别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OLIF组与TLIF组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和TLIF组腰椎矢状位Cobb角大于手术前,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治疗组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和椎体内植骨成形术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以同期随机选择的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分别测量两组病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椎管内占位百分比,以ASIA 2000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7.2个月(12 ~21个月),放射学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脊柱重建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后即刻伤椎高度恢复方面疗效相当,但对照组在术后脊柱的后凸矫形和骨折块复位方面较治疗组差(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治疗组2例,对照组5例.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伤椎固定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可提高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度,使脊柱和内固定物的载荷更合理、更稳定,降低了内固定失效和矫形丢失的发生,促进了骨折愈合,是弥补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蒋成  蒋萍  蔚芃 《华西医学》2011,(7):1035-1037
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脊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评估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脊椎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9岁.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10例,结核后凸3例,椎体发育不良2例;后凸顶点:胸9椎体1例,胸11椎体...  相似文献   

17.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骨代谢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该类患者存在着低骨量及骨质疏松症,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参与骨代谢的调节,是强有力的骨吸收因子.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骨密度变化及与血清IL-6含量的相关关系.设计以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脊柱外科.对象2003-07/1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男6例,女30例,年龄12~18岁,Cobb角34°~109°,且均为胸弯者;健康青少年志愿者36例为对照,男7例,女29例,年龄13~18岁.方法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吸收仪分别对所有研究对象L2~L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6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比较.②血清中IL-6浓度比较.结果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L2~L4和股骨颈、大转子、ward's角的骨密度分别为(0.79±0.12),(0.78±0.12),(0.65±0.10)和(0.69±0.13)g/cm2,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9±0.11),(0.95±0.11),(0.78±0.10)和(0.88±0.11)g/cm2](P<0 001),血清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05),且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腰椎和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与血清IL-6浓度呈明显负相关(P<0.001),而正常对照组腰椎及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与血清IL-6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着骨密度的降低,且细胞因子?IL-6过量分泌,可能是引起特发性脊柱侧凸低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脊柱结核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脊柱结核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手术模式,实验组实施临床微创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病人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脊柱结核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可以使脊柱后凸畸形明显改善,使发生并发症和复发的几率明显降低,使病人满意度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在C臂透视下行过伸复位、体外定位结合经皮球囊扩张并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术前、术后3天、术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椎体中线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变化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伤椎椎体中线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矢状面Cobb角改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复位、体外定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OVCF具有创伤小、安全性较高、止痛效果良好、术后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临床治疗OVCF的一种有效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 Orem 自护理论在老年腰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60例行腰椎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28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接受 Orem 自护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0.71%及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17.85%高于实验组的0.00%、6.25%;此外,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rem 自护理论在老年腰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具有积极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