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防治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5例脑梗死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连续服用3个月。在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2周末、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循环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检测患者左、右颈总动脉流速及压力波形,采用专用软件计算出脑循环动力学相关指标,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进行评价,并根据NIHSS评分改变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末、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升高,外周阻力(R)、脑血管床特性阻抗(Zc)、管壁弹性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末、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5%,对照组为55.7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钙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的治疗效果及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SF患者9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各30例,前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d、10 mg/d,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帧数平均值(M-TFC)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根据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情况,评价各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后,3组M-TF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M-TFC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M-TFC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388,P=0.0125;χ2=4.8000,P=0.0285),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3,P=0.7386)。结论在常规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瑞舒伐他汀钙,可有效改善CSF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且瑞舒伐他汀钙20 mg/d强化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采取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88例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观察组使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脂水平及心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脑钠肽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含量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中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采取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可促进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改善血脂水平,保护血管,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10 mg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采用20 mg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G、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效果较好,更利于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CVHP)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6个月,观察组不稳定斑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VHP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调整血脂代谢,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脑血流循环,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15-4616
探讨瑞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选择收治的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瑞伐他汀治疗,试验组给予瑞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治疗6个月后,全部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同时试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三酰甘油、低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上升,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瑞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对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和血脂水平进行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10mg/d,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变情况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在3、6、12个月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积分在3、6、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存在较大的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降低神经功能受损,保护神经系统,减小炎症反应,可以在临床中得到较大范围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07-1508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站收治的92例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瑞舒伐他汀钙。结果两组经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但组间差异不明显;试验组的TC、TG、LDL-C、HDL-C指标明显改善,对照组变化幅度不大;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5%,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2.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4%,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6.5%。对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用瑞舒伐他汀钙,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科120例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积聚等基础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测定,评价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结果:颈动脉斑块积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积分改变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以稳定或者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清CRP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对于脑梗死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陈湘  王晶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4):3249-3250,325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北京航天总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保护脑细胞、控制血糖和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CRP均有下降,观察组患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值得肯定,这可能与其能够降低患者血脂和抗炎性反应治疗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脑供血不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方法分别对50例CCCI患者(CCCI组)和5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及5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检查,并测量相关指标。结果 CCCI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52.0%(26/50),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0 mm者占24.0%(12/50),颈动脉狭窄率为22.0%(11/50),颅内血流异常率为60.0%(24/40),颅内血管狭窄率为20.0%(8/40),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4.0%(7/50),4.0%(2/50),4.0%(2/50),16.7%(5/30),3.3%(1/30);脑梗死对照组分别为82.0%(41/50),68.0%(34/50),48.0%(24/50),92.6%(25/27),51.9%(14/27),CCC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对照组与CCCI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CCCI组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的斑块、不稳定斑块I、MT增厚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及TCD检查的血流速度异常率、RI、PI等介于正常对照组与脑梗死对照组之间。结论 CCCI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一个阶段,是脑梗死的预兆。CCCI是血栓前状态,是脑梗死的后备军,斑块的不稳定性是急性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较高,但缺少大样本的研究,尤其缺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颅外段脑动脉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并与健康人进行差异比较.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9-01/2002-05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医院住院患者300例(脑梗死组),其中男242例,女58例.2000-02/2001-10在本院体检健康者105例(健康组),男50例,女55例.主要观察指标血管内径及颈总动脉内壁(内膜与中膜之和);血流参数测定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血管阻力指数(RI)、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度与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的比值(VICA/VCCA).结果脑梗死患者梗死侧血管粥样硬化斑发生率(55.8%)明显高于非梗死侧(4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487,P<0.05),侧向符合率高;其血流参数的改变以Vmin,VICA/VCCA及RI最为明显,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梗死侧血管粥样硬化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梗死侧,侧向符合率高;血流参数的改变以MIN明显减慢、RI明显增高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杨占礼 《临床医学》2012,32(2):9-1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每日1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6个月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MT、血清hs-CRP含量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瑞舒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hs-CRP含量,减轻血管炎性反应,稳定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92例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折麦布。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TC、LDL-C、TG、vWF及VE-cadherin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均减小,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IS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减小颈动脉斑块面积,且降低不稳定斑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及并发症的不同,合理给予抗凝药、抗血小板聚集剂、脱水剂、降糖药、降压药、护脑、改善微循环及抗感染药物;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降低(t=2.898、9.635、6.377,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则明显升高(t=2.091,P<0.05);高切及低切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t=3.670、8.067、6.898,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和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76例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观察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IMT和斑块积分,血清hs-CRP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C-IMT及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的更加明显(P<0.05);2组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增加的更加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明显减轻T2DM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除调脂外还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部分有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两组,每组24例,均予以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控制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高血糖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高血糖组脑血管病变梗死灶较大,病情较严重;治疗后高血糖组总有效率为62.5%,对照组为87.5%,高血糖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脑梗死患者梗死灶较大,病情更严重,临床疗效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73例脑梗死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回声类型。结果脑梗死组IMT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4.9%)高于对照组(16.0%)(P<0.05);脑梗死组低回声斑块及混合性斑块多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动脉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低回声或混合性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96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仪对下肢行物理治疗,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较对照组快,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空气压力疗法对降低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