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苦参碱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96例黄疸指数均〉171μmol/L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应用茵栀黄、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试验组54例,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白蛋白(ALB)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在临床症状、体征、TBIL、ALT、AST、PT等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碱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100例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2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5例)、肝硬化(35例)、肝癌(15例)患者,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生化指标检验资料,比较两组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腺苷脱氨酶(ADA)。分析临床检验生化指标诊断病毒性肝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CHE、TBIL、ALT、AST、AD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的CHE、TBIL、ALT、AST水平高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ADA水平低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的CHE、TBIL、ALT、AST水平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且ADA水平高于急性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的CHE、TBIL、ALT、AST低于急性肝炎患者,ADA高于急性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检验CHE、TBIL、ALT、AST、ADA对病毒性肝炎具有预测作用,可提高病毒性肝炎早期诊断率,还能判断病毒性肝炎病情程度、进展及预后评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加人5%~10%葡萄搪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4周.对照组43例使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人5%~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及复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改善肝功能指标及安全性方面优于甘草酸二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HB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氧化苦参碱注射液6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以古拉定1.2g静脉滴注,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V DNA和HBeAg,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HBV复制指标HBeAg滴度、HBV DNA拷贝数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复制指标HBeAg、HBV DNA的转阴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是治疗CHB较为有效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化倾向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化倾向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9例。参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化倾向期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58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9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血清ALT、AST、GGT水平及阳性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比较对照组和不同肝脏疾病类型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及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肝癌、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LT、AST、GGT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血清ALT阳性率最高依次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分别占95.38%(62/65)、40.00%(22/55)、26.32%(10/38);血清AST阳性率最高依次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分别占90.77%(59/65)、87.27%(48/55)、84.21%(32/38);血清GGT阳性率最高依次为肝癌、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分别占76.32%(29/38)、63.64%(35/55)、56.92%(37/65)。结论血清ALT、AST、GGT检测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各类肝脏疾病临床诊治工作的开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乙肝病毒DNA(HBV-DNA)水平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生物学行为。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HBV-DNA水平、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观察组不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G1级组、G2级组、G3级组、G4级组)血清ALT、AST、GG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高于中度组,且中度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4级组血清ALT、AST、GGT水平高于G3级组,且G3级组高于G2级组,G2级组高于G1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间密切相关,采用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为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与病变程度、炎症程度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市六合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其中恩替卡韦单一治疗的为对照组(n=75)、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为观察组(n=7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AST、ALT与TBIL水平评估肝功能改善情况,最后再记录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5)。两组治疗前各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肝功能,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缺失性转铁蛋白(CDT)、CDT/转铁蛋白(TRF)比值在酒精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6例酒精性肝病患者(A组)、33例非饮酒病毒性肝炎患者(B组)、22例嗜酒无肝脏疾病志愿者(C组)、33例健康体检者(D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CDT、TR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肝功能指标,并计算CDT/TRF比值。结果 (1)4组研究对象CDT、CDT/TR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R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CDT、CDT/TRF显著高于A组、B组、D组(P0.05),A组CDT、CDT/TRF显著高于B组、D组(P0.05),B组CDT/TRF显著高于D组(P0.05),B组、D组之间CD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组研究对象ALT、AST、GG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ALT、AST、GGT显著高于A组、C组、D组(P0.05),A组ALT、AST、GGT显著高于C组、D组(P0.05),C组与D组之间ALT、AST、GG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CDT/TRF比值是酒精性肝脏疾病较为理想的辅助诊断指标,同时对确定嗜酒人员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2组病人均应用甘利欣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的ALT和TBiL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改善肝功能效果优于单用甘利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在2015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1例酒精性肝病患者(A组)和50例非酒精性肝病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检者的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检者血清中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血清m-AST、AST、ALT和GGT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中脂肪肝患者、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血清m-AST、AST、ALT和GG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B组患者m-AST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ST、ALT和GGT(P0.05)。结论临床上检测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m-AST在内的血清标志物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和ST-2蛋白(ST2)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水平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42例ACHBLF患者作为研究组A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B组,另选取45例同期于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IL-33和ST2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分别采用赖氏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溴甲酚绿法对3组研究对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在研究A组和研究B组中血清IL-33和ST2分别与ALT、AST和ALB的临床关系。结果研究A组血清IL-33和ST2、ALT和AST水平较研究B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B组IL-33和ST2、ALT和AST水平也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血清ALB水平较研究B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B组AL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血清IL-33和ST2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ALB呈显著负相关;研究B组血清IL-33和ST2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AL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HBLF患者血清IL-33和ST2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升高,推测可能与加重炎性反应和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詹小涛 《临床医学》2009,29(2):30-32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胺联合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3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甘草酸二胺注射液联合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和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三者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酸二胺联合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明确,能够抗炎症反应,改善肝脏微循环,保护肝细胞受损,是临床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对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症状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A、B、C、D、E共5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100、150、200、250及300 mg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肝功能各指标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各症状所占病例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50 mg以上4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病例数、ALT、AST及TBiL均显著低于A组,且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50 mg异甘草酸镁即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肝功能各指标水平,是临床治疗的首选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脂肪肝患者血常规及部分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该院体检的530例老年人,分为脂肪肝组(166例)和非脂肪肝组(364例),对其血常规、血脂、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非脂肪肝组相比,脂肪肝组的白细胞计数(WBC)、嗜酸性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增加(P0.05),血小板计数(PLT)减少(P0.05),而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的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非脂肪肝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脂肪肝患者存在血液指标的改变,定期检测血常规、血脂、肝功能有助于脂肪肝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孕妇60例纳入观察组,根据其PLT减少程度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每组各20例,并选择同期6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孕妇及观察组中不同级别患者的PLT、LDH、AST、ALT的水平,以及并发症、妊娠结局、预后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LT和LDH的水平均达到了正常的标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Ⅰ级组的患者其血小板恢复时间为(4.78±1.45)d,明显高于Ⅲ级组患者的(2.82±0.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Ⅰ级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50.00%)均明显高于Ⅱ级组(25.00%)与Ⅲ级组(20.00%)的患者(P0.05)。结论地塞米松治疗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其不良的妊娠结局及患者的预后,但其疗效与临床分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比较微量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4(LipoPGE4)为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重度乙肝40例2组,每组各20例。PGE4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女性5例;年龄36±9岁)用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410ug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静推,qd×20天;复方丹参组(男性16例,女性4例,女性4例;年龄39±7岁)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GS300ml中静谪,  相似文献   

18.
克感利咽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克感利咽颗粒对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给予抗病毒等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克感利咽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常规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显效和有效的例数多于对照组,无效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 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 WBC、NEU%、PCT、IL‐6、hs‐CRP和TNF‐α指标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上述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ALT、AST 、BUN、Scr、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无明显差异,且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克感利咽颗粒对小儿流行性感冒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相关症状,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肝功能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401例患者的HBV-DNA、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对HBVDNA与HBeAg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患者的HBV-DNA、HBeAg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ALT、AST水平差异。结果 (1)HBV-DNA与HBeAg的阳性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0.671(P0.01);(2)HBV-DNA载量达105 copies/mL时,血清ALT、AST较HBV-DNA阴性组及低载量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HBV-DNA载量相当时,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ALT、AS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HBeAg与HBV-DNA具有相关性;(2)HBV-DNA载量较高的患者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3)HBeAg的存在情况与肝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评估早期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肝储备功能的变化,判断血浆置换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均给予药物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行血浆置换,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行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记录40 min前代谢速率峰值(MVmax40)、40 min 13CO<,2>累积呼出丰度(CUM40)和120 min 13CO<,2>累积呼出丰度(CUM120),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清ALT和总胆红素(TBiL)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MVmax40分别为(6.46±1.17)%与(8.04±2.93)%,CUM40分别为(3.00±0.66)%与(3.77±1.47)%,CUM120分别为(6.93±1.36)%与(8.97±3.51)%,PTA分别为(34.6±2.5)%与(45.5±12.9)%,ALT分别为(538.1±136.4)U/L与(314.2±213.3)U/L,TBiL分别为(401.2±62.6)μmol/L与(218.3±160.5)μmol/L;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MVmax40(t=4.679)、CUM40(t=4.752)、CUM120(t=5.048)及PTA(t=5.413)显著提高(P均<0.01);ALT(t=6.208)和TBiL(t=7.413)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较时照组[MVmax40(6.47±2.43)%,CUM40(2.99±1.21)%,CUM120(6.98±2.67)%,PTA(33.8±9.3)%.AIJT(496.9±222.2)U/L,TBiL(374.5±170.1) μmol/L]更有效升高MVmax40(t=2.260)、CUM40(t=2.247)、CUM120(t=2.476)及PTA(t=4.017),降低ALT(t=3.250)和TBiL(t=3.658,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为43.3%(1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5,P<0.01).结论早期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后肝储备功能有显著改善,血浆置换是治疗早期重症肝病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