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磨牙临床牙冠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供我国乳磨牙的解剖资料并为牙体修复提供临床参考,对167名4~6岁儿童的第1、2乳磨牙的临床牙冠做详细测量分析。各牙均测7个项目,除上颌第2磨牙腭侧高度大于颊侧外,余牙均为颊侧高度大于舌腭侧;冠膨大部的近远中径和颊舌径均明显大于面部;左右同名牙所测均值基本一致;4~6岁年龄组间所测均值绝大多数无差异。这些数据为我国乳磨牙解剖学提供了资料,并对临床修复(尤其是用成品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同龄非唇腭裂正常 儿童比较,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上下颌不同位点口周力的特征。 方法:选取替牙期6~12岁UCLP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为UCLP组;同龄正常 儿童21例(男14例,女7例)为对照组。采用口周肌压力采集系统测量每个研究对象息止 位时双侧上下颌中切牙、尖牙或乳尖牙、第一前磨牙或乳磨牙、第一恒磨牙的唇颊、舌腭侧龈缘的口周力。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UCLP组上颌口周力裂侧大于非裂侧( P<0.05),下颌口周力两侧无差异( P>0.05)。2. UCLP组上颌口周力大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上颌唇颊侧的口周力均在第一前磨牙/乳磨牙区最大,在中切牙区最小。3. UCLP组下颌唇颊侧口周力小于对照组( P<0.01),下颌中切牙舌侧区UCLP组大于对照组( P<0.05)。4. UCLP组上颌牙弓内外口周力差值大于对照组( P<0.05),下颌差值小于对照组( P<0.01)。 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UCLP患者口周力较同龄非唇腭裂正常 儿童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3.
7~9岁乳磨牙缺损患儿治疗前后咀嚼效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华思  朱玲 《口腔医学》2007,27(1):25-26,31
目的研究7~9岁乳磨牙缺损患儿治疗后咀嚼效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吸光度法测定7~9岁正常混合牙列儿童与乳磨牙缺损患儿治疗前、后咀嚼效能。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其治疗前、后咀嚼效能差别及与正常牙合儿童咀嚼效能的差别。结果①乳磨牙缺损组治疗后咀嚼效能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01),前者大于后者;乳磨牙缺损组治疗后咀嚼效能与正常牙合儿童的咀嚼效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单侧或双侧乳磨牙缺损患儿治疗后咀嚼效能与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大于后者;③1个或数个乳磨牙缺损患儿治疗后咀嚼效能与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大于后者。结论对乳磨牙缺损的患儿不论是单侧还是双侧缺损,1个还是数个缺损,进行治疗后均可明显提高其咀嚼效能,甚至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553例下颌乳磨牙尖周病变的X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析553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尖周炎的下颌乳磨牙根尖片,观察吸收区的分布特点。根据骨吸收区所在部位和范围,将乳磨牙尖周病变分为5型,即分叉下型;分叉根侧型;分叉根尖融合型;分叉根尖独立型;根尖周型。结果说明:乳磨牙尖周病变涉及根分叉者有547例,占总数98.9%;单独出现在根尖周不波及根分叉者仅6例,为1.1%,这与恒牙尖周病以根尖周为主不同。目前临床上诊断为尖周炎的乳磨牙病例,相当一部份应属于根分叉病变,或是根分叉与根尖周的联合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京市乳牙列期儿童龋病的牙面分布规律.方法 抽取南京市449位2~6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分析不同牙面的患龋差异.结果 龋齿牙面分布左右对称,龋面主要集中于上颌乳中切牙近中邻面,其次为乳磨牙邻面和上颌乳前牙唇面及邻面.乳前牙区牙面龋风险向中线递增,乳磨牙区下颌龋风险大于上颌,(牙合)面龋以第二乳磨牙为主,...  相似文献   

6.
乳磨牙根管口部形态的增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下颌乳磨牙根管口部形态的增龄变化。方法 选取3-8岁患儿86颗诊断为牙髓炎症的下颌乳磨牙,拍摄X线牙片,失活,揭髓顶,拔髓,清洗根管后,取根管口部形态印像,制作树脂模型,在牙轴与髓室底最高点相交处于方0.5mm-1.0mm处制作两枚切片,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测量,按年龄分成3组进行研究。结果 下颌第一乳磨牙近中根管口部宽度明显大于过错中根管,第二乳磨牙则相反,X线牙片测量值大于树脂切片测量值,根管口部长度测量显示第一乳磨牙近中根管口小于远中根管口,而第二乳磨牙近远中根管长度近似,下颌第一、二乳磨牙近中根管口面积都小于远中根管,第一、二乳磨牙髓室底厚度都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厚趋势,结论 本研究结果对乳牙牙髓和根管治疗,特别对活髓切断术器械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畸移动狗乳磨牙对其恒牙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正畸力作用下,狗乳磨牙移动对恒牙胚以及恒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15~16周龄雄性中国狗20只,左侧下颌为实验侧,右侧下颌为对照侧,以狗乳尖牙为支抗移动第二乳磨牙。观察正畸加力0d、7d、14d和21d后狗第二乳磨牙的移动以及第三恒前磨牙牙胚的变化。同时对乳牙牙周组织、恒牙牙胚的牙囊、周围牙槽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对牙槽骨内的破骨细胞进行计数。结果:正畸加力21d后,与对照侧相比,实验侧第二乳磨牙近移31.5%,X线片显示第三恒前磨牙牙胚位置与对照侧相比近移31.9%,二者有明显差异。恒牙萌出后近移30.3%。组织学观察:第二乳磨牙和第三恒前磨牙牙胚近中侧均见骨质吸收,可见破骨细胞;远中侧可见新骨形成。第三恒前磨牙牙胚牙囊近中侧纤维受压、变窄,远中侧纤维受到牵张、变宽。结论:正畸力移动乳牙对其继承恒牙的萌出具有诱导作用,可以使恒牙胚在牙槽骨中有同方向移动趋势,萌出位置改变。  相似文献   

8.
第一磨牙在第二乳磨牙远中不正常萌出,造成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作者用一种新的矫治器,以第一乳磨牙作支抗,矫治第一磨牙异位萌出,取得了良好效果。矫治器由乳牙冠、颊舌侧固位管、主丝、弹簧组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观测并分析下牙槽神经管在下颌骨内的走行特点,探讨其分布规律,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具备下颌后部CBCT 扫描数据的患者60 例,应用CBCT 自带的KaVo eXam Vision 软件测量颏孔区、前磨牙区、磨牙区下牙槽神经管与牙槽嵴顶、下颌骨颊舌侧骨板及下缘的平均距离,对各组测量项目进行成组t 检验比较,并观察其走行特点.结果 下牙槽神经管距下颌下缘小于距牙槽嵴顶的距离,在第二磨牙区距离下颌骨下缘最近;颏孔区至第一磨牙区间,下牙槽神经管距颊侧骨板距离小于距舌侧骨板距离,自第二磨牙后,下牙槽神经管距颊侧骨板距离则大于距舌侧骨板距离;性别及左、右侧下牙槽神经管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37,P > 0.05).结论 CBCT 扫描有利于更好了解下牙槽神经管的走行及结构特异性,对牙槽外科及种植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乳磨牙下沉伴恒牙先天缺失很少见。本文报道1例多颗乳磨牙下沉伴上颌侧切牙锥形和多颗恒牙先天缺失患者,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铸造式和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在提高双侧乳磨牙早失儿童咀嚼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32例双侧乳磨牙早失的患儿采用自身对照,实验侧使用铸造式间隙保持器,对照侧使用传统的丝圈式间隙保持器,比较戴用前后患者的咀嚼效率.结果:双侧乳磨牙早失患者戴用铸造式间隙保持器后,咀嚼效率有明显提高(p<0.01);戴用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后,咀嚼效率没有差别(p>0.05).结论:推荐使用铸造式间隙保持器,提高乳磨牙早失儿童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2.
经全口义齿修复后的患者男、女各30名,按其全口义齿人工牙和石膏模型的对应关系,定出无牙颌模型的各测量点,并以正常者的中老年男女各30名的模型作正常对照组,比较二者的宽度和长度。结果发现:无牙上颌弓的牙槽骨水平吸收方向是向内、后,随着时间的增长,其长度和宽度越来越小;无牙下颌弓的牙槽骨水平吸收方向是:前牙区(除尖牙区外)是唇侧大于舌侧;尖牙区及双尖牙区前部是颊侧和舌侧相等;双尖牙区后部及磨牙区是舌侧大于颊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油包水型(W/O)微乳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及其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选用蓖麻油和无水乙醇分别作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作为油相,M-CSF水溶液为水相,制备成M—CSF油包水型微乳。加力ld开始,每2d将该微乳局部注射于大鼠左上第一磨牙,分别于1d,3d,7d,14d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改建情况。结果加力1d,4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加力3d,M—CSF微乳组正畸牙移动距离大于其它组,但与M—CSF水溶液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7d和14d,M-CSF微乳组正畸牙移动距离同样大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压力侧牙槽骨骨吸收陷窝增多,呈“锯齿”状。结论大鼠正畸牙齿局部注射M.CSF油包水型微乳可以促进其移动及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犬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恒牙胚牙周组织TGF βl、BMP 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用 4 6月大小本地犬 12只 ,随机分为牵张组 6只和对照组 6只 ,行双侧下颌骨牵张手术 ,其中对照组只行手术而不加力牵引 ,即作为阴性对照。于加力后第0、2、4、6、8周分别处死 1只实验组和对照组犬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截骨线附近恒牙胚牙周组织TGF βl、BMP 2的表达及意义。结果 :骨牵张区近中的第三乳磨牙和第四恒前磨牙牙胚近远中根的远中侧均见骨质吸收 ,可见破骨细胞 ;近中侧可见新骨形成。第四恒前磨牙牙胚牙囊远中侧纤维受压、变窄 ,近中侧纤维受到牵张、变宽。TGF βl、BMP 2在乳磨牙的根部牙周膜和牙槽骨中均有表达 ,在恒牙胚的牙囊和牙槽骨中也有表达 ,且TGF βl在恒牙胚成釉细胞及成牙本质细胞呈阳性表达 ,实验组表达强于对照组。TGF βl在乳磨牙及恒牙胚的远中侧表达明显增强 ;BMP 2在乳磨牙及恒牙胚的近中侧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通过扩大牙弓长度和宽度 ,牵张成骨为正畸医生治疗牙弓狭窄提供了新的机会 ,可以避免严重拥挤病例导致的拔牙治疗。本实验表明牙齿可以自行移动至截骨间隙的新生成牙槽骨中 ,在下颌骨牵张成骨后 ,恒牙胚向骨牵张区移动过程中受TGF βl、BMP  相似文献   

15.
汪隼 《上海口腔医学》2002,11(2):166-168
目的 观察金属成品冠修复乳磨牙和年轻恒磨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乳磨牙及年轻恒磨牙面积缺损的病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龋齿、髓病、根尖周病治疗后作金属成品冠或充填修复。结果 用金属成品冠修复的病例,其成功率为85%;而采用充填修复在成工率为59.7%。结论 对大面积缺损的乳磨牙及年轻恒磨牙,应在充填修复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金属成品冠修复,从而提高修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舌侧凹陷的发生率和程度进行研究,以减少种植手术过程中发生舌侧骨穿孔的风险。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07例成人患者的CBCT资料,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截面影像,根据下颌第一磨牙区牙槽嵴的形状将下颌第一磨牙区颌骨形态分为凸型(C型)、直型(P型)、凹型(U型);确定每组的发生率,通过选定的解剖标志测量舌侧凹陷的角度、深度,并分析其特征。结果:在107例患者中,下颌第一磨牙区舌侧凹陷(U型)发生率为29.0%,凹陷的平均角度为(57.77±8.68)°;凹陷的平均深度(LCD)为(2.77±0.80) mm;舌侧最凸点(P)到牙槽嵴顶(Vc)和下颌下缘(Vd)的平均垂直距离分别为(11.61±1.73) mm和(15.33±2.65) mm。结论:下颌磨牙区舌侧倒凹的存在为在该区域进行种植手术增加了潜在风险,本研究中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舌侧倒凹的发生率为29.0%;CBCT影像可以准确描述下颌磨牙区域的解剖特征,为制定种植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狗乳牙正畸移动后其恒牙胚牙周组织BMP、IL-1α、TNF-α的表达,探讨乳牙移动后恒牙胚改变的机理.方法取狗下颌第二乳磨牙正畸移动后14天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BMP、IL-1α、TNF-α在其继承的恒牙胚牙囊、牙周、牙槽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侧相比,BMP在乳磨牙牙根的远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远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在乳磨牙牙根的近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近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减弱;而IL-1α正相反,在乳磨牙牙根的远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远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减弱,在乳磨牙牙根的近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近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增强;TNF-α在牙囊中无表达.结论狗乳牙正畸移动后恒牙胚牙周组织发生骨改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收集华北地区上颌第一乳磨牙形态数据,分析其形态特征.方法:使用3d扫描仪对116名儿童重建上颌第一乳磨牙,使用Creo 2.0测量软件测量牙冠最大近远中径、颊舌径、冠指数、冠面积、冠周径、冠高等.结果:获得了华北地区上颌第一乳磨牙冠周径频数表和各检测项医学参考值范围.最大近远中径、颊舌径、冠面积、颌面周径、最大周...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2721例儿童病例中随机选择50张正畸病例的全颌曲面断层 X 线片,选择的标准为:1-两侧第三磨牙牙囊在第1、2或第3发育期。2.一侧下颌第二乳磨牙为正常功能位,第二双尖牙未萌出,无拥挤迹象,恒磨牙未近中移位。3.另一侧下颌第二乳磨牙缺失,缺隙减小。根据病例记录了年龄、性别;双侧第三磨牙发育的程度,第一乳磨牙存在的情况;双侧第三磨牙倾斜的角度。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提前拔除下颌第一乳磨牙对加速继承恒牙萌出的影响,产生有利于序列拔牙的萌出顺序。方法 筛选13例牙列拥挤的患儿,当其下颌第一双尖牙根长超过1/2时,拔除一侧的下颌第一乳磨牙。用患儿的对侧牙做对照组。结果 拔牙侧有9例患儿第一双尖牙先于尖牙萌出,4例患儿尖牙先于第一双尖牙萌出;对照侧尖牙均先于第一双尖牙萌出。结论 提前拔除下颌第一乳磨牙,可使第一双尖牙先于尖牙萌出。但在第一双尖牙被阻碍或尖牙无阻碍的情况下.难以达到促萌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