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讨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门诊预检分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组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治疗的136例门诊预检分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68例,其中对照组未采用持续改进方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总满意度为77.9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度为94.1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门诊预检分诊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提高预检分诊准确率的效果。方法:2015年我院开始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随机抽取2015年1月-6月的60名患者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2014年1-6月的60名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预检分诊准确率。结果:(1)观察组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5.0%(57/60),对照组预检分诊准确率为75.0%(45/6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检分诊中实施持续护理质量能提高分诊准确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对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12月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668例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1—5月实施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的患者66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分诊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7.90%,高于对照组的8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诊时间、候诊时间、挂号时间、就诊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56%,高于对照组的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护理实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干预,提高了分诊准确率,缩短了候诊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预检分诊患者中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200例门诊预检分诊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值、护理满意度、预检分诊时间、患者等待时间。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预检分诊时间、患者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预检分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分诊时间和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于萍 《智慧健康》2022,(32):226-229
目的观察在门诊分诊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5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患者12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分诊护理,研究组在常规门诊分诊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心理状态、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分诊环境、分诊就诊时间、服务态度、分诊准确情况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较低(P<0.05)。研究组护理纠纷发生率(1.56%)较对照组(14.06%)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88%)较对照组(82.81%)高(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认可护理服务,优势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的效果。方法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儿科在2019年1~10月收治的行常规急诊病情4级分类法进行预检分诊的50例患儿作为参照组,同时将2019年11月-2020年8月收治的采用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进行预检分诊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急诊救治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分诊准确率以及急诊护理管理总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急诊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分诊准确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急诊护理管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急诊救治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降低护患纠纷率,提高家属护理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热病人分诊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收治的49例急诊发热病人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急诊预检分诊;选取2020年2月收治的50例急诊发热病人设为观察组,实施发热病人分诊系统。比较两组发热病人分诊准确率、分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观察组患者平均分诊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病人分诊系统在新冠肺炎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价值较高,可缩短分诊时间,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流程优化护理分诊对儿科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分诊,实验组采用流程优化护理分诊,比较两组的分诊准确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分诊准确率为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33%(P<0.05)。实验组的分诊服务态度、分诊操作技巧、医院分诊环境、疾病询问技巧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流程优化护理分诊应用于儿科门诊可提升就诊效率和分诊准确率,同时还可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评价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分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诊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1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后10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分级分区分诊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分诊准确率进行详细的记录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为99.0%,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为90.0%,护理满意度为83.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具有提高分诊准确率、提升护理满意度的重要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胸痛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使用常规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时间,以及不同疾病的分诊准确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候诊时间为(13.3±2.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7±5.8) min (P<0.05)。研究组的急性肺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其他疾病的分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主动脉夹层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为抢救争取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预检分诊管理对外科门诊分诊的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来该院外科门诊就诊的98例患者为例,均分为对照组(n=49)、观察组(n=49)。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预检分诊管理,比较两组分诊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的分诊传染病史误诊率、漏诊率总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对就诊环境、服务态度、问询技巧、尊重患者以及熟练程度的评分分别为(82.58±7.63)分、(84.36±6.35)分、(81.59±7.58)分、(81.65±7.65)分、(82.66±8.65)分,均好于对照组对就诊环境、服务态度、问询技巧、尊重患者以及熟练程度的评分(71.25±6.35)分、(70.56±6.38)分、(72.08±5.36)分、(72.32±6.35)分、(70.65±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门诊实施预检分诊管理,可降低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就诊,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梁秋 《现代保健》2012,(30):52-53
目的:观察护士对急腹症患者的预检分诊及护理水平,并评价患者的满意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500例,按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培训前分诊护理组和培训后分诊护理组,培训前分诊护理组250例,然后对门诊护士进行2个月规范的门诊急腹症的预检分诊及护理,并将培训后接诊的250例患者设为培训后分诊护理组,观察培训前后门诊护士对急腹症患者的预检分诊及护理情况,检验分诊的失误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的护士分诊及护理失误20例,失误率为8.00%,患者满意度为80.21%;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失误10例,失误率为4.00%,患者满意度为99.52%。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水平、患者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培训前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水平明显优于培训前的护士,提高急诊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分诊及护理水平,降低急腹症的误诊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规范护理对静脉留置针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且行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且行持续质量改进规范护理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操作技能、导管维护、查对制度、及时更换敷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基础护理、护理态度、操作规范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规范护理可提高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苗丽娜 《现代养生》2014,(20):173-173
目的:分析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等,总结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5%,研究组患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住院时长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7.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门诊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80例门诊治疗患者选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采取门诊护理管理)和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予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感染发生率。结果: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要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采取门诊护理管理其效果较为显著,能较好地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并降低感染发生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要素在门诊护理工作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患者2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123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强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医院门诊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强化,相较单纯实施常规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化患者门诊就诊过程中的心理舒适状态,值得在门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陈敏娇 《智慧健康》2022,(30):218-222
目的研究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对本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患者进行研究,借用随机分组法平均分出参考组、研究组。参考组患者(n=50)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n=50)在常规护理上行中医护理干预,为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模式效果差异,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结果、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均好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98%高于参考组患者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初乳出现时间短于对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残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初乳出现时间降低并发症影响,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质量持续改进运用于子宫肌瘤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12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86例,选取其中43例设为实验组,剩余43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模式采用质量持续改进,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疾病、心理等生存情况的对比中,实验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及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持续改进运用于子宫肌瘤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行品管圈活动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2例.研究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参照组开展常规管理活动,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30例(93.75%)显著高于参照组22例(68.7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85.78±8.45)分显著高于参照组(76.88±7.36)分,研究组护理投诉率4例(12.50%)显著低于参照组11例(34.3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患者行品管圈活动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改善护理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门诊的实施效果与体会。方法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门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仅进行门诊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发放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及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应急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投诉事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门诊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投诉率以及应急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应急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进行护理投诉率,从而有效的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整体水平,提高医院整体形象,值得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