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期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析记录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比组,患者满意度也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方式相较于常规管理模式来说,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护理状况,具有研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2017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总计80例患者,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PDCA循环护理,参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数据对比为P 0.05,护理后两组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显示为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PDCA循环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在泌尿科管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泌尿科护理人员2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其中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开展常规管理(对照组),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操作技能评分、人文关怀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专业知识掌握评分以及健康宣教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泌尿科管理护理中,可以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骨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20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PDCA循环,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出现明显疼痛35例,占总体的35%;对照组出现明显疼痛52例,占总体的52%.研究组满意度高达85%,对照组满意度为55%.研究组在护理过程中出现1例压疮,0例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4例压疮,3例深静脉血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在骨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急诊科患者作为样本,以49例为一组,将其分为管理组与常规组两个组别。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不实施PDCA循环管理,管理组以PDCA循环管理法对护理质量加以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管理组护理风险发生总几率2.04%,护理质量总评分(95.84±4.71)分,与常规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PDCA循环用于急救科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关于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接诊的压力性损伤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所选压力性损伤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44例压力性损伤患者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其纳入对照组,给予剩余44例压力性损伤患者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将其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压力性损伤患者接受各自护理管理措施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压力性损伤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措施之后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压力性损伤患者,为其提供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良好改善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情况,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戴明环(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方法:高州市妇幼保健院于2020年9月实施PDCA循环模式,将2020年1~8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样本资料定义为对照组,将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样本资料作为观察组,两组各抽取110份样本,对比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和灭菌合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某院2016年1月-6月医院未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抽取同期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患者80例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5.0%),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96.3%)高于对照组(8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100例,随机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5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护理常规管理,实验组实施分层管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中应用分层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保证患者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产科病房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以2016年1—12月,在得到家属及本人同意的前提下选取240例孕妇作为样本人群,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两组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病房服务质量在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应用下有着明显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静配中心护理人员,均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应用PDCA循环模式,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应用传统管理方法的40例静配中心护理人员,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相关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各护理质量指标和细菌培养合格率均更高,同时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沉降菌的生成数和生成率均更低(P 0. 05),研究组管理效果更明显。结论:医院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效果较好,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控制感染情况发生,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讨论在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16例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患者108例,一组为参考组患者108例.参考组患者护理过程选择传统常规急诊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建立安全质量小组进行急诊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参考组患者的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81%;研究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94.44%,参考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78.70%;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降低患者急诊护理出现不良事件的遇,并且也能够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行品管圈活动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2例.研究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参照组开展常规管理活动,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30例(93.75%)显著高于参照组22例(68.7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85.78±8.45)分显著高于参照组(76.88±7.36)分,研究组护理投诉率4例(12.50%)显著低于参照组11例(34.3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患者行品管圈活动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改善护理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儿科病房中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该方法对患儿家属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在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儿科住院部就诊的患儿中选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病房护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质量管理,观察儿科患者家属对科室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儿科病房的服务态度、病房健康教育以及护患有效沟通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病房中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儿预后,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rrjk》2017,(8)
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于本院急诊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作为样本,视管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管理,管理组将PDCA循环应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中,观察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应将PDCA循环应用到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PDCA循环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检验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未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前的检验样本1421例作为对照组,并把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后的检验样本1456例作为研究组,进而对两组检验样本中的健康体检、住院患者及门诊的检验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健康体检、住院患者及门诊的检验合格率99.56%、99.56%、99.05%均高于对照组96.46%、96.38%、94.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可以保证临床检验程序更加的规范化,在促进检验样本质量合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全程规范化护理及饮食管理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施以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及饮食管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偏短,组间差异明显;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规范化护理及饮食管理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居家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延续组与常规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后出院,居家管理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延续组,给予延续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延续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满意度,延续组为100%,常规组为85%,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居家管理中,应用延续护理,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析PDCA循环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难免压疮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100例)和研究组(n=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压疮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进行压疮护理管理。结果:研究中患者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3.0%(p0.05);院内压疮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0%(p0.05)。结论:把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患者的压疮护理工作中,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压疮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