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3.
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与高嗜酸细胞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李尊昌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599-600
目的 了解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CEL)和高嗜酸细胞综合征(HES)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收住的25例CEI/HE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多为男性,且多在40—60岁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例)、皮肤损害和瘙痒(6例)等;肝脾大者点45%;外周血细胞增高(19例)、嗜酸细胞(EOS)绝对计数及比例增高;骨髓象以成熟EOS为主。结论 CEI/HES主要表现为外周血EOS持续升高及以肝脾肿大为主的组织器官浸润,诊断时须排除其他疾病。骨髓活检和受累组织器官的病理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0岁,入院前2年因"突发头晕1 h"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入院完善了相关检查。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右上肺占位性病变、脂肪肝、高脂血症。给予对症处理后头晕症状改善,转心胸科,于1908年6月21日在全麻下行右上肺叶肿物楔行切除术。病理报告示:右上肺腺癌。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35岁。因面黄 ,乏力年余 ,于 1 999年 3月 31日第一次住院。查体 :T38℃ ,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未触及肿大 ,胸骨压痛 (- ) ,心肺 (- ) ,肝大肋下 2 cm,脾剑下 2 0 cm,质韧 ,无压痛。实验室检查 :血象 :Hb 80 g/L ,RBC 2 .2 3× 1 0 1 2 /L ,WBC1 67.6×  相似文献   

6.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为粒细胞自血病的一种亚型,也是白血病中一种罕见类型,而婴儿期更为罕见。现将我院所遇1例,报告如下。女,5月,第三胎第三产,生后一般情况尚可。1月前出现面色苍白并进行性加重,此后经常“感冒”发烧。近半月来  相似文献   

7.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是罕见的白血病,是急非淋白血病的一种亚型。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临床除白血病的特点外,突出表现为嗜酸粒细胞增高,心、肺、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浸润症状、临床分型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按细胞形态分为①原料细胞型,②幼稚细胞型,③成熟细胞型。慢性成熟型应与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症鉴别。急性型按急非淋化疗,慢性型选羟基脲等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苏永忠[病例]男性,88岁。因发现左上腹肿块伴胃纳差、头晕、乏力20多天而于1995年4月8日入院。体检:T36.5℃,P80次/min,R21次/min,BP12/9kPa。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中度贫血貌...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患者男 ,30岁 ,因腰骶部疼痛 4个月余 ,伴肩痛 1个月入院。曾按腰肌劳损、类风湿关节炎给予中药治疗 ,疗效不佳 ,于 2 0 0 1年 10月 2 2日因腰骶部疼痛就诊我院骨科 ,查血常规 Hb90 g/ L,WBC71.7× 10 9/ L,PL T73× 10 9/L ,嗜酸粒细胞 0 .48。骨髓检查 :粒系增生明显活跃 (占 0 .92 ) ,中性细胞各阶段比例大致正常。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 (占5 3%) ,以早中阶段细胞为主 ,其嗜酸早幼粒细胞占 8%,各阶段细胞可见核质发育失衡、巨变、空泡变性、颗粒增多或减少且分布不均、核分叶增多等现象。外周血片 :可见各阶段幼粒细胞及少…  相似文献   

10.
周黎黎  吴冰陈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32-33,F0003
目的总结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1月~2007年2月经内镜和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总结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结论提高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认识,掌握其特点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类高雪氏细胞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中出现类高雪氏细胞的意义。方法:利用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94例CML患者和63例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骨髓涂片;检测49例CML患者骨髓的Ph染色体;分析94例CML患者出现急变期或加速期的情况。结果:94例CML患者的骨髓涂片中有29例找到类高雪氏细胞,而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骨髓涂片中未找到类高雪氏细胞;CML患者Ph染色体的阳性率为91.8%(45/49);65例无类高雪氏细胞的CML有21例处于急变期或加速期(急性期17例,加速期4例),而9例有类高雪氏细胞的CML有2例发生急变,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类高雪氏细胞的出现对CML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 FISH方法直接在干细胞水平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患者自体骨髓体外培养前后的间期细胞进行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 ,从而探讨 CML 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对自体骨髓移植物的净化作用。方法 :分离初治的慢性期 Ph+ CML 7例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s) ,体外培养 10 d,用免疫磁珠 (MACS)富集培养前后的 CD34+ 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后 MNCs中 CD34+ 干细胞比例 ,然后用 FISH方法检测其中 bcr/abl融合基因 ,同时分别用正常人细胞及 K5 6 2细胞株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结果 :(1) 7例患者骨髓细胞培养前后 CD34+ 细胞中 bcr/abl融合基因平均检出率分别为 85 .3%± 4 .9%和 78%± 5 .1%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培养前培养体系中 CD34+ 细胞数量为 (6 .0 6 0± 1.5 6 4 )× 10 5个 ,培养后体系中的 CD34+细胞数量为 (5 .974± 1.4 2 4 )× 10 5个 ,两者无明显差异 (P>0 .0 5 )。 (3)在对照组中假阳性率为 2 .5 % ,假阴性率为 2 %。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对 CML 病人的骨髓肿瘤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 ;FISH技术直接在干细胞水平检测 bcr/abl融合基因 ,且能定量分析 ,较传统方法更适合对骨髓净化进行评价 ,为骨髓净化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可靠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 CML)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儿童 CML 临床资料 ,复习骨髓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特点。结果 :儿童 CML 临床主要特征为肝脾肿大 ,以脾大更为明显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或显著增高达 ( 4 7.1~ 780 )× 10 9/ L,骨髓异常增生 ,为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粒红比例明显或显著扩大 ,粒系以中、晚阶段细胞为主 ,可见原粒细胞。染色体核型可见 Ph1 改变。结论 :儿童慢粒确诊仍靠骨髓检查 ,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随访对病情判断和治疗有重要  相似文献   

1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目前认为BCR—ABL是CML发病的主要分子机制。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演变过程中的BCR—ABL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细胞中Cox-2与Bcl-2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CML患者(CML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骨髓细胞中Cox-2与Bcl-2的表达。结果CML组患者骨髓细胞中Cox-2与Bcl-2的表达水平和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细胞中Cox-2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5,P〈0.05)。结论Cox-2和Bcl-2可能与CML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体外诱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NCs)为树突细胞( DCs)。方法 :CML患者 PBMNCs在含 GM- CSF、IL- 4、TNF- α的培养液中培养 1 4d,倒置显微镜、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 ,免疫磁珠 ( MACS)富集所诱生的 DCs,用D- FISH、RT- PCR方法检测 DCs的白血病源性。利用 MTT法检测所诱生 DCs刺激 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所诱生的细胞高表达 CD80 、CD86、CD1a、HLA- DR,电镜下细胞表面有丰富突起 ,细胞浆内有丰富线粒体 ,D- FISH、RT- PCR检测所诱生的 DCs具有 bcr/abl融合基因。CML DCs具有刺激 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体外利用 CML患者 PBMNCs成功诱导生成了来源于 CML细胞的 DCs( CML DCs)。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Steady-state bone marrow (SS-BM) and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growth factor-primed BM/peripheral blood stem-cell (G-BM/G-PBSC) are the main stem-cell sources used in allogeneic hemato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树突状细胞(DC)刺激自体骨髓T细胞,清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3例CML病人(2例慢性期和1例急变期)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NC),经塑料贴壁后在含自体血浆、重组人白介素4(rhIL-4)、重组人粒-单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的RPMI-1640培养液。37℃CO2孵箱培养10天,或用免疫磁珠从PBMNC分离DC,在含自体血浆、rhGMCSF和rhTNFα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3天,收获的细胞即DC加到含rhIL-2的Dexter骨髓长期培养体系,置37℃,5%CO2孵箱培养7天,观察前后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和P210阳性细胞比例。结果 从CML病人外周血获得的DC大多数表达P210。在含rhIL-2的Dexter体系加入DC能进一步增加体系中的T细胞数。在2例慢性期病人体系中的P210。在含rhIL-2的Dexter体系加入DC能进一步增加体系中的T细胞数。在2例慢性期病人体系中的P210阳性细胞减少,但在急性期病例,体系中P210细胞明显增加。结论 CML病人的DC表达P210,能刺激自体骨髓中T细胞增生,在慢性期病人,这些自体DC活化的骨髓T细胞有清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陆荣 《医学综述》2011,17(18):2762-2765
白血病是一种早期造血细胞分化受阻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微量残留白血病干细胞被认为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白血病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通过激活白血病细胞内PI3K/AKT等信号通路促进其生存,并增强对常规化疗药物的耐药,但两者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就目前揭示的整合素、CD44、CXCR4/CXCL12、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