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使用动态心电图(DCG)了解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的特点,探讨动态心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09月我院老年科住院病人193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普通心电图检查,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归纳,并结合文献对比分析。结果心律失常以房性多见,临床检出率为64.35%;同时可监测到症状隐匿的高危心律失常;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率高;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1)。结论老年多发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及时予以DCG检查,对高危心律失常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诚意 《浙江医学》1999,21(8):457-458
为了解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测(TTM)院外短暂心悸患者的心律失常,让病人携带腕式心电图记录器,通过电话将实时心电图传送到监护中心,检查结果用X~2分析;结果显示52例患者监测期间有症状发作45例;电话传输166次,异常36次,检出心律失常13例(44.23%),其中室性早搏11例(21.15%),房性心律失常8例(15.38%),窦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静止1例,监测时间48~120h(68.15±36.32h)。结论:TTM对院外短暂性心悸患者明确其心悸与心律失常关系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其心律失常检出率与DC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DCG结合使用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欣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73-173
目的总结DCG(动态心电图)在急诊危重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急诊收治的200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接诊后先进行ECG(常规心电图)检查,再进行DCG24h监测,比较两者心律失常、心肌出血的检出率差异。结果 DCG心律失常的检出率99.23%明显高于ECG检出率53.08%,差异显著(P<0.05);DCG心肌出血检出率60.00%明显高于ECG检出率45.00%,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DCG能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临床危重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廉洁  朱红  李丹萍  谢祝映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14-23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的DCG和临床资料。结果:静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85例(30.5%),DCG检出心肌缺血180例(64.4%);SMI检出率为67.8%,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29.9%;两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及ST段下降幅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均以6:00~12:00时为多见,以0:00~6:00时最为少见;无症状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DCG对SMI检出率高,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近几年冠心病患者(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DCG和临床资料。结果:一组确诊冠心病129例,动态心电图检出SMI占71%,而一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患者130例,动态心电图记录252次缺血发作,其中SMI占29%,此外还有一组117例,老年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的统计中,SMI发作达90.6%。3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ST段下降临床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均以6:00~9:00之间高峰;而无症状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DCG对SMI检出率高,有助于对冠心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悸患者电话传输心电图(TTM)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了200 例心悸患者的TTM和常规心电图(ECG)的检出结果.结果 (1)TTM 对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检出率,尤其对短阵室上速和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ECG中的检出率(P<0.01);(2)TTM对ST-T 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CG中检出率(P<0.01),其ST段压低幅度也比ECG明显(P<0.01).结论 TTM 对有或无症状的偶发、短阵的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肌缺血有独到的价值,非常适宜于临床表现有心悸,而ECG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正隐匿性心肌缺血是指临床上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肌代谢等的异常),但患者缺乏典型的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1]。因其症状非常隐匿,容易被忽视,使病情进展,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2]。应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能够较为完整系统的记录心电活动。旨在观察动态心电图(DCG)在隐匿性心肌缺血中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疑似老年CHD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统计对比两种方法诊断老年CHD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 116例疑似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老年CHD患者58例,其中采用DCG诊断出48例老年CHD患者心肌缺血,采用ECG诊断出38例,DCG诊断老年CHD患者心肌缺血敏感度及准确度均高于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诊断出50例心律失常,ECG诊断出41例心律失常,DCG诊断老年CHD患者心律失常敏感度及准确度均高于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在老年CHD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诊断中准确度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韦振东 《华夏医学》2009,22(6):1071-107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86例糖尿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进行分析.结果:186例中常规心电图(ECG)缺血性ST段改变检出57例(30.6%),DCG检出149例(80.1%),两者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ECG心律失常检出29例(15.6%),DCG检出176例(94.6%),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D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对糖尿病患者建议做DCG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进行积极有效地治疗,以减少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9月收治8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DCG检测,同期予以常规心电图检测作比对,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89例冠心病患者予以DCG检测检出心肌缺血呈阳性者72例(80.9%),常规心电图阳性者45例(50.6%),比较差具显著性(P < 0.05);除房性或者室性早搏早发以及房室传导阻滞三者外,其他类心律失常事件,DCG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 < 0.05).结论 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实时的DCG检测,对隐匿型、心律失常型或者是心绞痛型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早期及时诊治,并可对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态心电图(DCG)在监测心肌缺血方面的作用已被公认,它是临床上监测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评估糖悄病 SMI 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580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冰  古宏清 《河北医学》2002,8(11):972-974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发生机制及发生规律。方法 :对 135 3例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的患者 ,做一回顾性的分析 ,按年龄分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 ,分析每组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率、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及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疾病和年龄的关系。结果 :老年组 (5 80例 )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高于中、青年组 ,尤其是复杂性心律失常 (P <0 .0 1)。老年组冠心病、心肌缺血、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及束支传导阻滞等均高于中、青年组 (P <0 .0 1)。结论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 ,冠心病、高血压病随着增龄而增加 ,因此对于高血压病、冠心病老年患者应重视DCG检测 ,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并及时治疗。对于预防老年人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的发生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佩珠  马战 《现代医学》2002,30(5):313-313
近年来,国内外对冠心病(CHD)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给以广泛研究。动态心电图(D0G)是监测CHD心肌缺血、估价心肌缺血进展情况及评价疗效的一项简便、准确、实时、可重复的无创性检查技术^[1]。现将我院经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70例冠心病患者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机制及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入选的163例患者行DCG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记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9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506阵次,大多数在6:00~10:00发作.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用DCG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吕昌盛 《当代医学》2022,28(10):151-153
目的 探究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和DCG进行检查,比较术后14 d内ECG和DCG对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起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应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DCG)对5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结果:58例CHD共发生缺血性ST下移145次,其中SMI为114次,以白昼清醒状态为多,多伴有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其ST下移程度与有症状时无明显差异。结论:SMI是老年CHD患者心肌缺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不能根据心绞痛的有无决定治疗及判断预后。SMI的发作白昼明显多于夜间,并多伴有心率增快。心肌缺血可诱发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及时发现和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律失常,对防止心血管意外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近年来冠心病防治的重点之一,由于发作隐匿,易被患者忽视,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病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故SMI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动态心电图(DCG)是检测SMI重要方法之一,对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尽管心肌缺血的监测方法很多,但在临床实践中DCG是最常用的监测方法,有无创、方便、准确等优点.本文通过对1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探讨SMI患者DCG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医学》2017,(10):955-956
目的探析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在冠心病(CHD)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05—2016-12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CHD患者,随机选择39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心电图与24 h DC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 24 h DCG共检出32例CHD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82.05%)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DCG检测方式所获得的患者认可度也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 DCG对CHD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诊断与监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宇  沈其猷  刘一李 《广东医学》2005,26(6):825-82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0例高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同步行常规心电图(ECG)检查和DCG检查,观察术前、术后ECG和DCG检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复合性心电异常的阳性率。结果术前ECG与DCG检查结果总阳性率之比为152∶192(P<0.05);单项阳性率:房速、房扑、房颤为(22.5%)和(34.2%)(P<0.01);室性早搏(LownⅢ以上)为(15.8%)和(28.3%)(P<0.01);心肌缺血为(42.7%)和(70.0%)(P<0.01);复合性心电异常为(21.7%)和(32.5%)(P<0.01)。术前ECG和DCG均报告心律失常108例,术后心律失常加重,ECG:50例(46.3%),DCG:64例(59.3%)(P<0.05),术前ECG和DCG均报告心肌缺血83例,术后心肌缺血加重,ECG:50例(46.3%),DCG:53例(63.8%)(P<0.05)。结论DCG在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检查中阳性率高,且可在手术前后监测,具有方便、实用、可靠、无创等优点,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的诊断和监测价值.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65例,同时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和监测,其中动态心电图作为观察组,常规心电图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和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