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鑫  于家军  孙慧 《山东医药》2011,51(35):85-86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6例AAD患者(观察组)和27例非AAD患者(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0.4μg/ml)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tanfordA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B型;累及范围越广,D-二聚体水平越高(P均〈0.05)。D-二聚体诊断AAD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6%,阴性预测价值为100%,阳性预测价值为64%。结论AAD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升高;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AA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80例肺癌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肺癌组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肺癌转移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测定对肺癌与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临床分期、有无转移及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尘肺患者85例(Ⅰ期41例,Ⅱ期18例,Ⅲ期26例;其中合并肺心病17例)和同期门诊无尘肺健康查体者38例。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尘肺与健康查体者以及尘肺不同分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结果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P均〈0.05);69例单纯尘肺患者中,Ⅰ、Ⅱ、Ⅲ期之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并发肺心病的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单纯尘肺患者(P均〈0.05)。结论尘肺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尘肺抗凝治疗及预防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16例AAD患者(AAD组)和132例同期因胸痛就诊的其它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包括D二聚体水平在内的各项临床常用指标的差异.结果:D二聚体>500 μg/L预测AAD的敏感性92.24%,D二聚体>5 000μg/L预测AAD的特异性为95.45%.DeBakeyⅠ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临床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内死亡的AAD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的水平与AAD夹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相关,并可能是AAD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何雪明  黄中学 《内科》2013,8(3):273-273,248
目的探讨测定硅沉着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硅沉着病住院病人402例,其中硅沉着病Ⅰ期265例,硅沉着病Ⅱ期78例,硅沉着病Ⅲ期59例,同时以106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方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结果Ⅱ期硅沉着病组和Ⅲ期硅沉着病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硅沉着病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Ⅰ期硅沉着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 D-二聚体可能与硅沉着病病变程度有关,D-二聚体的测定对硅沉着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止血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16例健康人清晨空腹采血3毫升,以ELISA方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结果AMI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显著高于UAP患者(P〈0.05),UAP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显著高于SAP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显著的凝血纤溶系统激活和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对超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超高龄心力衰竭患者84例,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心功能分级:Ⅰ级18例,Ⅱ级15例,Ⅲ级24例,Ⅳ级27例;随访1年,记录心源性死亡情况。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Ⅰ级患者,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不同预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高于存活患者。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NT-pro BNP可作为评估超高龄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将2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血清D-二聚体水平分为D-二聚体升高组(120例)和D-二聚体正常组(110例).详细采集病史、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记录早期死亡及急性并发症,并进行为期半年的门诊及电话随访,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判断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住院期间D-二聚体升高组死亡率(13.3%)较D-二聚体正常组(10.0%)明显升高(P<0.05),D-二聚体升高组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 <1发生率和左室长轴缩短率与D-二聚体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300 μg/L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 =4.12,95% CI:3.02~4.87,P=0.01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 300 μg/L时,早期死亡风险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6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简称主动脉夹层组)、同期7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肺栓塞组)和70例因胸痛住院的其他患者(胸痛组)的血浆D-二聚体等临床资料,比较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水平差异,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均超过500μg/L,敏感性100%;死亡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高于存活患者(P〈0.05)。血浆D-二聚体浓度主动脉夹层组、肺栓塞组和胸痛组分别为(3479.2±2200.0)μg/L、(1560.7±940.0)μg/L和(179.8±167.0)txg/L,三组比较P〈0.01,每两组比较P〈0.05。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其平均浓度超过急性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预后有-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7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AAD患者49例,根据其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n=10)和存活组(n=39)。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情况、高血压发生情况、Stanford分型、介入或手术治疗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红素、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I(cTnI)];AA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分析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AA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死亡组患者年龄、Stanford A型占比、血清D-二聚体水平、cTnI异常率高于存活组,介入或手术治疗率及血清总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及血清总胆红素、血尿酸、三酰甘油、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9,95%CI(1.009,1.176)]、Stanford A型[OR=18.286,95%CI (3.171,105.445)]、血清总胆固醇水平[OR=0.319,95%CI(0.115,0.883)]、血清D-二聚体水平[OR=1.098,95%CI (1.030,1.171)]及cTnI异常[OR=5.833,95%CI (1.138,29.899)]是AA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14,95%CI(1.025,1.438)]、Stanford A型[OR=32.804,95%CI(1.911,563.178)]、血清D-二聚体水平[OR=1.169,95%CI(1.031,1.325)]是AA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 ROC曲线显示,血清D-二聚体水平预测AAD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95%CI(0.592,0.970)],最佳截断值为16.47 mg/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92.3%。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是AA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AA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李玉魁 《山东医药》2006,46(11):47-48
将37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观察Ⅰ组(出血坏死型,17例)、观察Ⅱ组(水肿型,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两组入院当天及综合治疗1周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观察Ⅰ组、Ⅱ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观察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治疗后观察Ⅰ组PCT水平明显高于Ⅱ组及对照组(P均〈0.01),而观察Ⅱ组PCT水平接近正常,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提示血清PCT可以作为AP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冠心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5组受试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低于对照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低于SAP组,O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高于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低于O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OMI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对照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S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O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OMI组、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SAP组,O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UAP组,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O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较低,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高,尤以AMI和UAP患者明显,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变化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住院的AAD患者37例(AAD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7例(NSTEMI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83例(STEMI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入院后首次hs-cTnI及D-二聚体水平;绘制ROC曲线以分析hs-cTnI、D-二聚体及二者联合对AAD与AMI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3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高血压病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STEMI组患者中有糖尿病病史者所占比例高于AAD组(P0.05)。(2)NSTEMI组、STEMI组患者hs-cTnI水平及其升高发生率高于AAD组,D-二聚体水平及其升高发生率低于AAD组(P0.05)。(3)ROC曲线显示,hs-cTnI鉴别诊断AAD与NSTE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最佳截断值为0.95μg/L,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83.8%,阳性预测值为94.3%,阴性预测值为81.6%,而鉴别诊断AAD与STEMI的AUC为0.914,最佳截断值为0.95μg/L,灵敏度为84.7%,特异度为83.8%,阳性预测值为96.3%,阴性预测值为52.5%;D-二聚体鉴别诊断AAD与NSTEMI的AUC为0.977,最佳截断值为1.20 mg/L,灵敏度为94.6%,特异度为88.8%,阳性预测值为74.4%,阴性预测值为97.9%,而鉴别诊断AAD与STEMI的AUC为0.914,最佳截断值为1.20 mg/L,灵敏度为94.6%,特异度为91.8%,阳性预测值为70.0%,阴性预测值为98.8%。hs-cTnI联合D-二聚体(hs-cTnI0.95μg/L且D-二聚体1.20 mg/L)鉴别诊断AAD与NSTEM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而鉴别诊断AAD与STEM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8.6%、93.5%和100.0%。结论 hs-cTnI联合D-二聚体对AAD与AMI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hs-cTnI0.95μg/L且D-二聚体1.20 mg/L时AMI可能性较小而AAD可能性非常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水平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 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5例分为Ⅰ组,AECOPD 患者分为Ⅱ组,检测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CRP、FBG的水平及阳性率并作统计分析。结果2组的 D-二聚体、CRP水平第1天均表现为最高值,随后不断降低。Ⅰ组的 D-二聚体、CRP 于第10天下降最明显,Ⅱ组则于第5天下降最为明显。除第10天2组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Ⅰ组均高于Ⅱ组。第1、3、5、10天Ⅰ组的CRP血浆水平均高于Ⅱ组(P <0.05)。Ⅰ组 FBG不断降低,而Ⅱ组则保持平稳状态。第1、3、5天Ⅰ组 FBG 水平均高于Ⅱ组(P <0.05)。Ⅰ组的患者 D-二聚体、CPR、FBG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Ⅱ组(P <0.05)。结论 D-二聚体、CRP、FBG 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检验效能,作为灵敏指标可用于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的预后评价、指导用药,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52例疑诊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D-二聚体表达水平及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急性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肺栓塞患者(P〈0.01);APE患者D-二聚体的诊断敏感性为91.0%(71/78),特异性为83.8%(62/74).结论 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肺栓塞诊断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邱萌  蒲秀红  郭晓清  安涛  李茜 《山东医药》2010,50(20):27-2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其与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对照组和KD组患儿治疗前(发病10 d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结果KD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AD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05);KD组D-二聚体含量与CRP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1,P〈0.01)。结论血清CRP、D-二聚体与KD血管损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并为KD合并CA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1例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表明,胃癌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胃炎组(P<0.01),低分化癌明显高于高分化癌(P<0.05),Ⅲ~IV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 05)。15例肿瘤切除后D-二聚体比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复发者又复升高。提示动态测定血浆D-二聚体变化对肿瘤患者的病情判断、疗效观察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肌腱蛋白(TN)-C和凝血功能及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ADD-RS)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AAD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ADD-RS。依据ADD-RS分为低度风险组43例、中度风险组25例及高度风险组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较不同风险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凝血功能水平及D-二聚体、TN-C和凝血功能联合诊断效能。结果高度风险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明显高于中度风险组和低度风险组(均P0.05);且中度风险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明显高于低度风险组(均P0.05)。高度风险组Fib、FDP、PT和APTT明显高于中度风险组和低度风险组(均P0.05);且中度风险组Fib、FDP、PT和APTT明显高于低度风险组(均P0.05)。D-二聚体、TN-C和凝血功能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各单项诊断。结论血浆D-二聚体、TN-C和凝血功能及ADD-RS在老年AAD患者中具有良好诊断价值,且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9.
曾琢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603-1604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3例IPF患者根据HRCT表现分为肺泡炎组(n=10例)和纤维化组(n=13例),分别给予和不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入院次日、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均行血清D-二聚体水平测定。结果IPF患者血清D-二聚体浓度在检测的不同时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PF肺泡炎组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逐渐下降,入院时与1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月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PF纤维化组患者不同时期测定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浓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IPF患者存在纤溶亢进和炎症反应,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可能反映糖皮质激素对IPF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D-二聚体和CRP结果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呼吸病房65例AECOPD患者与45例同期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CRP定量结果及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老年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3.92±0.89μg/mL)和CRP(74.15±37.8 mg/L)定量结果及阳性率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D-二聚体(1.68±0.79μg/mL)和CRP(10.48±4.6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稳定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故动态检测D-二聚体和CRP水平,对预防、判断和治疗COPD疾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