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45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病例,由急诊科与口腔颌面外科协作诊治,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诊治过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38例经内、外科协作综合治疗痊愈,7例死亡。结论:对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内科与外科治疗相配合、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2013,(8):564-565
目的分析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55例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由颌面外科与相关科室协作治疗,对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中经颌面外科及心内科、胸外科综合治疗痊愈52例,死亡3例,死亡率5.4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重症感染,采用多学科协作,全身及局部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急诊监护室2008年7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由口腔颌面外科、急诊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协作治疗,对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经多科室综合治疗后痊愈4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6.25%。结论 针对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及时采用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系列生化代谢紊乱及抗体免疫功能低下,从而易并发颌面部感染,有资料表明:普通患者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死亡率可达61.5%。糖尿病患者一旦并发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极易诱发酮症,将使感染进一步恶化,并导致死亡率大大上升。我院近年来诊治糖尿病患者并发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何建明  蔡琪  徐青  吕新元 《口腔医学》2008,28(7):387-38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间11例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性措施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1例患者经治疗后,8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死亡。结论综合性措施是治疗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的治疗良策。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口腔医学》2003,23(3):164-16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青壮年最多,占51.4%,颊间隙感染占40%,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占88.6%。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感染,治疗应重视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中青年患者的比较,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42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因、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和χ2检验分析。结果: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患有更多的系统性疾病(P=0.0002),住院时程更长(P=0.02),全身各种并发症情况更多见(P=0.04)。结论:通过与中青年患者比较,揭示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结果 (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转归因素,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2010年间收治的11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变量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种类和数量)和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变量为患者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前者受累的间隙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情况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糖尿病存在与否与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转归(住院时日和并发症)直接相关。入院时血糖水平是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转归不同,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比较,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91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有无罹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入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2组患者中,牙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最容易受累的间隙是下颌下间隙.糖尿病组分离出的最常见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而非糖尿病组是链球菌.与非糖尿病相比,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受累的间隙更多,切开引流的切口数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本研究揭示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s,OMSI)是颌面部潜在筋膜间隙的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OMSI病例具有耐药菌感染增多、重症感染增多、致死风险增加等特点。为提高OMSI的治愈率,其治疗原则与方法需与时俱进。因此,依据国内部分专家当前诊治OMSI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探究合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咽旁间隙感染和纵隔感染患者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75岁,中位数年龄为54岁,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持续治疗。结果:重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例,极重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例,17例患者共有62个并发症,8例患者伴有系统性疾病,脓肿在入院后中位数6.125 h切开,植入封闭负压引流,多学科联合治疗,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须准确诊断,早期切开,多学科支持联合治疗,封闭负压引流植入后脓液引流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及其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探讨MRI在诊断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临床证实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MRI表现。包括咬肌间隙感染1例,翼下颌间隙感染1例,颞下间隙感染3例,舌下间隙感染1例,颊间隙感染1例,下颌下间隙感染1例,多间隙感染5例。并分析临床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典型病例在应用MRI后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设计。结果:蜂窝织炎在T1WI(T1 weighted imanging)呈等、低信号,T2WI(T2 weighted imanging)呈高信号;脓肿在T2WI上呈显著高信号,在增强T1WI上呈边界强化表现。MRI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软组织的肿胀,脂肪间隙的移位、缩减甚至消失。MRI能够正确指导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复杂病例的诊断及治疗。结论: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蜂窝织炎和脓肿,通过MRI可以了解病变发展的动态、程度和病变范围,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实施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来源、病原菌种类及治疗方法。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50株,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分别占84%、12%、2%、2%,其中前5位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星座链球菌星座亚种、F群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多为混合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切开引流是早期控制多间隙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冲洗技术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在口腔颌面颈部重症多间隙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6月—2017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73例口腔颌面颈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的患者资料,对运用负压引流辅助冲洗技术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的2组患者在疾病治愈时间、切口长度、医师工作量(换药次数)、治疗费用方面进行对比,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3例患者中,38例行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冲洗,35例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所有患者均治愈。在脓肿治愈时间、手术瘢痕长度、医师工作量等方面,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在治疗费用方面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冲洗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重症多间隙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相比,具有治疗时间短、疼痛轻、疗效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优势。方法 复习2016年6月—2017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8例儿童(5~10岁)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3例患者采用VSD治疗,5例采用局部切开、常规引流治疗,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细菌感染类型,比较炎症指标、住院天数变化,评估治疗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术前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指标呈下降趋势,VSD组比传统组下降更显著(P<0.05);常规引流住院天数平均10.17 d,VSD治疗患者平均9.8 d(包括复发后VSD治疗患者)。传统组有2例患者出院后复发,最后采用VSD技术治疗痊愈。结论 适时采用VSD技术,可提高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继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危险因素,为DNM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急诊首诊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感染来源、实验室检查、是否发生DNM及治疗结果等。根据是否发生DNM,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2组中连续型变量进行t检验或t'检验,二分类变量及等级变量进行Fisher 精确检验。结果: 201例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继发DNM 14例,发生率为6.97%。201例患者中,男142 例,女59例;平均年龄(52.98±17.12)岁。最常见的原发疾病为根尖周炎(90例),占44.8%,其次为智牙冠周炎(50例,24.9%);发病源的最常受累部位为下颌后牙区,为140例(69.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部位(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4)、C反应蛋白(P<0.001)均为DNM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C反应蛋白较高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要高度怀疑发生DNM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ortizing mediastinitis,DNM)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重症并发症,最常见的病因为牙源性感染和咽部感染,当感染沿着颈部间隙扩散至纵隔时,临床表现为颌面部肿胀,颈胸部发红、肿胀,呼吸困难等。DN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目前,DNM的治疗尚无标准化的通用指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多为外科手术清创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DNM诊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后合并颌面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近10年诊治的严重多发伤后合并颌面部坏死性筋膜炎3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结果:2例获得良好疗效,1例病例死亡。结论:对严重多发伤后合并颌面部的坏死性筋膜炎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有效地外科处理,联合应用抗生素和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颌面部皮肤缺损创面,要适时用皮片移植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