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细胞外基质在疝组织改变或由于成纤维细胞转?缺陷导致切口疝发生过程中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I型胶原mRNA和III型胶原mRNA表达。方法成纤维细胞来自切口疝病人和复发性切口疝病人,对照组来自正常健康组织而没有经过手术皮肤病人和虽有切口癍痕但无临床表现切口疝病人。用RT-PCR和North-ern B lotting确定I型胶原mRNA对III型胶原mRNA比率。结果RT-PCR结果表明了I型胶原mRNA在切口疝病人(0.90±0.04)和复发性切口疝病人(1.19±0.04)组中,标相应地在癍痕组织(0.54±0.02)和健康组织(0.43±0.01)。然而III型胶原mRNA在切口疝病人显著增加至4.13±0.04和复发性切口疝病人增加至6.02±0.03,而在癍痕组织2.29±0.04,在健康组织中为1.72±0.03。疝病人的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mRNA对III型胶原mRNA比率显著减少(P<0.01)。结论在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I型胶原mRNA对III型胶原mRNA的比率减少,表明在切口疝病人存在胶原蛋白代谢紊乱。因此一个损伤的伤口愈合过程可能解释临床缝合修补疝组织不尽满意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36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Ⅲ型胶原(TpyeⅢcolagen,PCⅢ)、Ⅳ型胶原(TpyeⅣcolagen,Ⅳ-C)和板层素(Laminin,LN)水平。结果:各类肝病患者血清PCⅢ、Ⅳ-C和LN水平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以PCⅢ≥135μg/L、Ⅳ-C≥130μg/L为诊断肝纤维化的临界点,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达80%以上。结论:表明PCⅢ、Ⅳ-C及LN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较为敏感的指标,其中Ⅳ-C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优于PCⅢ及LN,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包茎局部狭窄环中胶原纤维的分型及导致包茎外环口张力过高的主要原因。方法随机选择门诊手术室要求行包皮环切术患者16例,分为正常对照组(8例)和包茎组(8例),年龄8-12岁。取包皮环切手术组织,经固定切片后采取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包茎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均可见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明显表达,包茎组中Ⅰ型胶原的含量明显增高,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比例高于正常组(P <0.01)。包茎组可见少许Ⅱ型胶原表达,两组Ⅳ型胶原表达均不明显。结论在包茎局部狭窄环中异常堆积的胶原主要为Ⅰ型胶原,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的比例过高是导致包茎外环口张力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及MMP-1mRNA的影响。方法:12例SSc患者分成SSc对照组(初诊未治疗者)、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每组3例。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分别给予青霉胺和强的松、温阳通络方煎剂、青霉胺和强的松加温阳通络方煎剂口服,疗程2个月。SSc对照组在治疗前取血分离血清备用;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治疗2个月后取血分离血清。另取正常及SSc患者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并以上述血清处理,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然后提取总RNA,以设计的引物逆转录生成cDNA,然后PCR扩增、凝胶电泳后图像分析Ⅰ、Ⅲ型胶原及MMP-1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SSc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及MMP-1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SSc对照组比较,20%含药血清处理后各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均〈0.01);中药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P均〈0.01),中西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0.01);各组间SSc皮肤成纤维细胞MMP-1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增加,温阳通络方在一定程度上干扰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mRNA表达,而对MMP-1干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Smad 7基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Ⅰ、Ⅲ型胶原(ColⅠ、Col Ⅲ)表达的影响,为试图运用Smad 7对肾纤维化进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 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法鉴定;又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阳性MsC克隆ColⅠ、Col Ⅲ表达改变。结果 成功建立稳定高表达Smad 7的阳性MsC克隆(S-22与S-26),并证实两阳性MsC克隆ColⅠ及Col Ⅲ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 其中S-22克隆ColⅠ及Col Ⅲ mRNA表达分别降低47 %和56 %,其蛋白表达分别降低65 %和54 %。结论 Smad 7可能通过抑制组织内ColⅠ及Col Ⅲ的生成而起到减轻肾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苦杏仁甙对博莱霉素大鼠肺纤维化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暴露法建立大鼠博莱霉素肺纤维化模型,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天狼猩红染色结合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肺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对胶原定量分析。结果建模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时,博莱霉素组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博莱霉素组大鼠比较,第28天时苦杏仁甙组大鼠肺组织Ⅰ型胶原面积百分比降低(P〈O.01);3个时间点苦杏仁甙组大鼠Ⅲ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均低于博莱霉素组(P〈0.01)。结论苦杏仁甙通过抑制Ⅰ、Ⅲ型胶原的形成,可有效地减缓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形成,提示该药有可能用于人类肺纤维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心肌Ⅰ和Ⅲ型胶原的改变及其mRNA表达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模型组根据Doering等方法,用银夹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银夹内径0.7 mm)。8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Ⅰ型和Ⅲ型胶原染色,并用光密度值作为其含量指标行图像分析,即时PCR扩增后分析并测定胶原mRNA。结果:模型组造模8周时Ⅰ型和Ⅲ型胶原平均光密度及其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胶原组织化学染色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Ⅰ型和Ⅲ型胶原明显增多、增粗及排列紊乱;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胶原明显减少。结论: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导致反应性纤维化心肌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升高;卡托普利延缓甚至逆转心肌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Ⅰ、Ⅲ型胶原的增生和表达情况,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Masson三色胶原染色法观察胶原的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Masson染色显示病变组胶原大量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Ⅰ、Ⅲ型胶原在病变组表达明显增加,其增加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与Ⅰ、Ⅲ型胶原的增生有关,其纤维化的程度与Ⅰ、Ⅲ型胶原增生的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牵拉对兔跟腱组织学表现和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牵拉频率与腱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未施加电刺激,另两组施加电刺激腓肠肌以牵拉跟腱,电刺激频率分别为0.17和1 Hz.光镜下观察兔跟腱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简称复黄膏)对Wistar大鼠糖尿病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模型组和复黄膏组。制备糖尿病合并皮肤创面模型,复黄膏组给予复黄膏外敷,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1次/d。造模后分别于第3天和第11天分批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段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在创面修复的第3天,3组间工型胶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黄膏组Ⅲ型胶原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与创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创面修复的第11天,复黄膏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创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复黄膏通过促进难愈性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增殖及调节二者的平衡,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s,加入不同浓度的Hcy(0、0.10、0.25、0.50和1.00 mmol•L-1)作用后,通过测定培养基中羟脯氨酸含量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Hcy对VSMCs胶原合成及对α1[Ⅰ]、α1[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Hcy促进VSMCs胶原合成及α1[Ⅰ]型、α1[Ⅲ]型胶原mRNA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Hcy促进VSMCs胶原合成,可能是通过上调α1[Ⅰ]、α1[Ⅲ]型胶原mRNA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罗红梅  闫秀兰 《河南医学研究》1999,8(2):158-159,162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外基质(IV型胶原,CIV和层粘蛋白,LAM)浓度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CIV、LAM浓度。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CIV、LA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无糖尿病肾病组(P<005);血清CIV、LAM值与血糖、病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和026,P<001和P<005)。结论:血清细胞外基质水平的增高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胶原蛋白和人血纤维蛋白混合物为载体在体外进行关节软骨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构建人工软骨组织,研究载体对软骨细胞在其中的表达及合成Ⅱ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取2周龄的新生兔关节软骨,经消化,将获得的软骨细胞与牛Ⅰ型胶原、人血冻干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软骨培养物并在体外培养。培养第3周时,取材进行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和Ⅱ型胶原的免疫组化观察。 结果:体外培养3周,培养物内细胞大部分存活, Masson染色形成软骨陷窝,同源性细胞簇出现,细胞周围有蓝色物质环绕存在,原位杂交证实其软骨细胞表达Ⅱ型胶原mRNA,免疫组化证实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 结论:用胶原蛋白和人血纤维蛋白为载体支架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可促进关节软骨细胞合成分泌Ⅱ型胶原,Ⅱ型胶原是软骨组织最主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 (Hcy)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 VSMCs,加入不同浓度的 Hcy(0、 0 .1 0、 0 .2 5、 0 .5 0和 1 .0 0 mm ol· L- 1 )作用后 ,通过测定培养基中羟脯氨酸含量和半定量 RT- PCR法检测 Hcy对 VSMCs胶原合成及对 α1 [ ]、 α1 [ ]型胶原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Hcy促进 VSMCs胶原合成及 α1 [ ]型、α1 [ ]型胶原 m RNA表达 ,并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Hcy促进VSMCs胶原合成 ,可能是通过上调 α1 [ ]、 α1 [ ]型胶原 m RNA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鹿茸Ⅰ型胶原(VACT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与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雄性4周龄SD大鼠,差时贴壁法提取BMSCs并传代培养。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10μg·L-1)组和不同浓度(1.25、2.50、5.00、10.00和20.00 g ·L-1)VACTⅠ组,CCK-8法检测各组BMSCs增殖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骨形态生成蛋白4(BMP-4)和转录因子Sox9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BMSCs百分率,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50~20.00 g·L-1 VACTⅠ组大鼠BMSCs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ELISA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3组和不同浓度VACTⅠ组细胞上清液中BMP-4和Sox9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3组和不同浓度VACTⅠ组不同细胞周期BMSCs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3组和不同浓度VACTⅠ组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3组和不同浓度VACTⅠ组细胞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VACTⅠ可促进BMSCs释放BMP-4和Sox9,提高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表达水平,抑制BMSCs增殖,是一种潜在的成软骨分化诱导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CIV)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64 3例者血清HA、PCⅢ、CⅣ水平。结果 :本研究中的 3项指标在肝纤维化及炎症中的诊断价值以HA最高 ,HA不仅能反映慢性肝病的纤维化和炎症性改变 ,对监测纤维化进展亦有较高价值。结论 :HA、PCⅢ、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 ,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操作简单的血清Ⅳ型胶原蛋白(COLⅣ)测定方法,并可与肝炎标记物同步进行测定。方法以免疫家兔制备抗人COLⅣ多抗包被微孔板,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人COLⅣ单抗,改变各种稀释液成分及浓度,建立双抗夹心酶免疫测定法(ELISA)。结果最低检测极限为30μg/L,平均回收率为102.75%,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0%和11.8%;测定50例健康人,其参考值为97.9μg/L。结论此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稳定、特异性较高、标本用量少、检验用时短,并可与乙型肝炎标志物同时检测的特点,易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电镜观察Ⅱ型胶原引起的大鼠耳硬化样损害,发现病变主要在耳蜗囊,包括破坏性过程和修复性过程。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变性坏死,基质溶解吸收,形成多数微小病灶。附近常有新骨形成。和人耳硬化症的病变基本相似。文中对大鼠实验性耳硬化的发病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组织Ⅳ型胶原含量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不同病理级别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28例HSPN患儿肾组织Ⅳ型胶原的阳性表达和分布情况,并应用HPIAS高清晰度彩色分析系统对Ⅳ型胶原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HSPN的Ⅳ型胶原在肾组织含量显著增加,以系膜区增加为主,并随着病理变化的加重,其阳性表达强度及面积百分比也相应增加。结论肾小球肾组织Ⅳ型胶原含量的增加是HSPN病理分级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根据其含量多少,可间接反应病变进展及预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克隆技术制备鼠抗人Ⅳ型胶原(Ⅳ-C)单克隆抗体,用氯胺-T方法标记,应用免疫竞争法建立Ⅳ-C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其检测范围20μmg/L~500μmg/L。其方法通过特异性、精密度、准确性、亲和常数等实验方法学检验,表明Ⅳ-C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应用该方法检测30例肝炎患者、15例肝硬化患者、35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25例甲亢患者,除NIDDM、甲亢患者外,其余患者血清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NIDDM、甲亢患者Ⅳ-C血清浓度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Ⅳ-C血清浓度检测在肝病、肾病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