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安市2016—2018年鼠类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不同生境的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餐饮业、自然村和居民区3种生境各1个,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西安市2016—2018年各个监测点合计捕鼠277只,3年平均密度为0.42%;农村自然村的3年平均密度(1.12%)显著高于餐饮业(0.43%)和城镇居民区(0.22%);2016年鼠密度高峰出现在5月(0.32%),2017年鼠密度高峰出现在1月(0.63%),2018年则在7月(0.84%)达到高峰;不同生境间鼠种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以小家鼠为主,其次为褐家属。结论掌握了西安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根据鼠类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和防治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泰安市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特殊行业、自然村和居民区3种类型监测点各1个,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07-2011年共捕获鼠类617只,平均鼠密度为2.29%,褐家鼠(64.18%)为优势鼠种,不同生境鼠密度自然村>特殊行业>居民区;总体鼠密度、不同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均呈典型的双峰型曲线,4、5月出现第一个密度高峰,9、10月再次出现高峰.结论 基本掌握了泰安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根据鼠类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和防制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 2 2 .1℃ ,年降雨量 180 0mm。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 ,城乡面貌巨变 ,导致鼠类种群发生较大改变。资料来源于本单位历年来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及鼠情监测资料。1 家栖鼠类种群的组成变化 自 70年代以来 ,褐家鼠在家栖鼠类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之势 ,已成为优势种 ;而历史上曾经是优势种的黄胸鼠所占比例则明显下降 ,小家鼠所占比例也大为增加 (附表 )。2 野栖鼠类种群组成的变化 从附表还可看出 ,野栖鼠类种群组成比发生很大变化 ,即黄毛鼠由 87.5 9%下降至2 4.5 3% ,板齿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山东地区鼠体外寄生虫分布及种类组成及鼠类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t)的情况.为传染病防治、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日法捕鼠,收集鼠体外寄生虫,应用巢式PCR对山东地区采集的鼠类标本Ot-Sta56kDa基因片段进行检测.结果 在山东省内的5市(县)中共捕获鼠类186只;采获鼠体外寄生革螨、恙螨451只,共1科3属5种.仅泰安地区黑线姬鼠脾组织中扩增出阳性结果,与血清型为Gilliam型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77%.结论 山东泰安地区鼠类存在Ot自然感染,通过对山东部分地区鼠体外寄生虫分布及种类组成调查;为该地区进一步研究鼠类传染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长春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分布,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2000~2003年我们对鼠类的不同栖息场所及鼠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我市近年来鼠传疾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1991年至1993年间图们国境站货物处鼠类种群组成及鼠密度,隶属1目1科2属2种,即褐家鼠和小家属,1991~1993年鼠密度分别为6.01%,4.62%、3.70%,呈下降趋势。作者对鼠密度下降原因进行了讨论,对今后防治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西安市城区鼠类的种群结构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 2009-2013年共捕获鼠类433只,经鉴定后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4种。鼠类总平均密度为0.63%,其中2010年鼠密度最高为0.80%;2012年鼠密度最低为0.51%。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69.05%和26.10%。结论西安市鼠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可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在鼠类活动高峰前适时加强环境整治,采用物理、化学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鼠密度,从而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苏州口岸鼠类及寄生虫种群结构和季节动态变化.方法 于2012年8月-2013年7月采用夹夜法对苏州口岸的鼠类及寄生虫种群的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类115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5种,小家鼠为优势鼠种;4月和10月为高峰期,年平均鼠密度为0.81%.本次鼠体寄生虫监测共发现鼠体携带的蚤类4只、螨类7只、臭虫4只.结论 苏州口岸鼠密度较低,应继续加强鼠害监测与防制工作,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连云港口岸2014-2015年度鼠类监测结果的分析,掌握该口岸鼠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携带病原体等情况,为口岸鼠类防制及鼠传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笼捕法,每月连续监测三天,并对捕获的鼠类和其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及病原学检测.结果 全年共捕获鼠类59只,经实验室鉴定隶属1科2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鼠类的69.49%,其次为小家鼠,占30.51%,鼠体表寄生虫检查均为阴性.解剖鼠肺、肝样品59份,检出汉坦病毒Ⅱ型阳性5例,阳性率为8.47%.结论 连云港口岸鼠类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情况,应当加强鼠类监测与防制,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防城口岸鼠类种群、密度及鼠疫监测情况.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01只,属2目2科4属7种,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全年平均鼠密度为8.48%,夏秋两季为鼠密度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国境口岸与交通工具鼠类密度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鼠密度鼠密度指在单位面积或空间内鼠的数量,通常分为绝对鼠密度和相对鼠密度,绝对鼠密度是指调查区域内鼠类的数量,相对鼠密度是指根据鼠类活动痕迹或危害程度估计其数量的多少,随调查方法不同,相对鼠密度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如上夹率、粉块阳性率、有鼠阳性房间率和千米鼠指数(路径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南通市通州区鼠类的种群结构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10-2014年共捕获鼠类297只,包括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鼠类总平均密度为0.79%,其中2011年鼠密度最高为1.25%,2014年最低为0.45%,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和褐家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66.33%和25.93%。鼠密度月份分布基本呈双峰型,第一高峰在4-5月,第二高峰在10-11月。结论通州区鼠种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主,应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重点加强环境整治,在鼠类活动高峰前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降低鼠密度,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红外感应相机在室内鼠密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在可能有鼠类活动的地方布放红外感应相机进行监测,同时使用粘鼠板和鼠夹进行灭鼠.结果 粘鼠板和鼠夹在使用初期可以消灭大部分鼠类,但在使用几天后残余鼠对捕鼠器械产生回避.通过红外感应相机拍到的鼠活动照片和视频,清晰显示鼠对捕鼠器械的回避反应及鼠的活动规律.结论 鼠对红外感应相机没有回避作用,红外感应相机可以监测到鼠类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视频包含信息量大,可更好地了解鼠的活动习性.与其他鼠密度监测方法相比,红外感应相机有其特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安徽省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农村自然村、特殊行业和城镇居民区3种类型监测点各1个,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11年共捕获鼠类104只,平均鼠密度为0.49%;小家鼠(66.35%)及褐家鼠(30.77%)为优势鼠种,不同生境鼠密度农村自然村>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总体鼠密度、不同生境鼠密度均呈典型的三峰形曲线,3月出现第1个鼠密度高峰、5-6月和8-10月又出现2次高峰。结论 基本掌握了安徽省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根据鼠类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和防制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鼠类种群及密度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报道了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对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鼠类种群和鼠密度的调查结果。共捕鼠364只,类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5种(褐家属、黄胸鼠、黄毛鼠、小家鼠、臭鼩鼱),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全年平均鼠密度为9.05%。  相似文献   

16.
岚山口岸地区鼠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岚山口岸地区鼠类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动物294只,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胸鼱科)、共5种(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臭鼩鼱)。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全年平均鼠密度为2.76%,生活区高于港区及货场。鼠体带蚤指数为0.43。8、9、10月份是鼠密度高峰期,亦是鼠类繁殖高峰期,此期加强鼠类防制是降低鼠密度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龙海市家栖鼠及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笼日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 2007-2010年共捕获鼠类1 409只,褐家鼠764只,黄胸鼠445只,臭鼩蔚183只,小家鼠17只.家栖鼠密度为6.6%.染蚤鼠数205只,检获蚤类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西安市未央区某大学城学校及其周边城镇、农村鼠类密度、种群结构、季节消长,为鼠类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结果 2018—2022年共捕获鼠类88只,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4种鼠类,小家鼠为优势种,占47.73%;平均鼠密度为0.72%。2022年鼠密度最高(1.11%),2020年鼠密度最低(0.52%)。鼠密度季节消长情况呈双峰分布。鼠密度以农村最高,城镇次之,学校最低。结论 初步掌握此区域鼠密度水平、季节消长及种群结构变化规律,为今后的鼠类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我县鼠类密度分布及活动规律,探讨更有效的灭鼠对策。我们于1986~1989年,连续四年在保康县城关镇进行了灭鼠前后鼠密度调查。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现场选择:在县直城关镇抽取有代表性的两个县直单位、两个居委会和一个村委会,为常年鼠  相似文献   

20.
珠海港口岸鼠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对珠海港口岸鼠类进行了调查,应用鼠夹法共捕获鼠类304只,隶属2目2科4属6种,鼠类种群构成有黄毛鼠、黄胸鼠、小家鼠、褐家鼠、板齿鼠和臭鼩鼱,优势鼠种依次为黄毛鼠和小家鼠及褐家鼠。年均鼠密度为3.14%,2、3、8、12月份鼠密度较高,此期是灭鼠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