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市中专学生性交行为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中专学生发生性交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利用有利因素或改变不利因素,达到降低性交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的目的。方法 2000年5月,在北京2所职业中专学校抽取二年级的学生共600人。以班为单位,采用集体不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结果 影响性交行为发生的因素有性别、现居住地、初中是否住校、现在是否住校、行为习惯、生殖健康知识、自我价值、边缘性行为(接吻、拥抱、爱抚),以及对性行为的信念等。结论 在中专学生中开展综合性的性教育是迫切的,要关注住校和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学生肥胖流行状况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北京市学生肥胖的流行情况,探讨导致肥胖的行为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判定学生营养状况,以1985年全国体质调研营养状况评价的筛选标准作为肥胖的判定依据。采用封闭式问卷进行影响因素调查,应用单因素χ^2检验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2000年北京市学生肥胖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城市男生上升最为显著;肥胖存在明显的城乡、性别、年龄差异;体育活动少、不吃早餐、午餐副食不合理、进食速度快的孩子更易发生肥胖,且是造成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营养教育,开办学生营养餐,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等,改变学生的生活理念和卫生行为.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医学生饮酒行为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2所医科大学学生饮酒行为的经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总饮酒率为49.05%,男生为92.47%,女生为6.21%;随着年级的增加,饮酒率呈上升趋势;学生开始饮酒的年龄集中在13~18岁之间。大学生饮酒与个人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及母亲文化程度较高是学生饮酒行为的保护因素;而男性、18岁前曾被独自关在家中、目睹家庭暴力及父亲饮酒等则是学生饮酒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尤其是男性大学生的饮酒问题不容忽视,亟待在大学生中全面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宣传饮酒危害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评价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并提出大学生危险行为干预策略.方法 选择杭州市某综合性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后,采用匿名问卷调查3 344名大学生的艾滋病有关知识、危险行为、性行为态度、自我效能感和接受干预服务情况.使用EpiData 3.1和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114名学生发生过危险性行为,占被调查学生的3.4%(95%CI:2.5%~4.0%).危险性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学生高于女学生(OR=5.366),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OR=1.975),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OR=2.209),每月费用支出高者高于每月费用支出低者(OR=3.580),赞同学生性行为学生高于非赞同学生(OR=3.627).结论 大学生危险性行为的发生还处于较低水平.在艾滋病预防干预中,需要重点关注男生、高年级学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和高消费学生,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促进学生性态度的改变,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2):1503-1506
了解大学生危险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危险行为调查问卷,抽取江西省5所高校862名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危险行为总报告率为56.06%,各类危险行为检出率为1.15%~38.06%;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学历大学生危险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大学生危险行为之间具有群集丛生特点,暴力行为与自我伤害行为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是大学生多类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和谐、积极应对、接受过危险行为教育等是大学生多类危险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危险行为在大学生中发生较为普遍.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危险行为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李艳兰  皮俊敏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1):1648-1651
调查大学生问题行为报告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江西省2所高校1 007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积极心理品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问题行为报告率为24.5%,社会适应与情绪障碍、学习问题、恋爱与性问题、神经精神障碍的报告率分别为26.4%,33.6%,12.3%,31.6%.在问题行为报告率中,男生(31.2%)高于女生(20.2%),农村学生(26.8%)高于城镇学生(18.2%)、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学生(31.1%)高于无留守经历学生(24.5%)(x2值分别为15.65,7.79,10.51,P值均<0.01).有问题行为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均低于无问题行为大学生(t值分别为-8.45,-9.7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50)、来自农村家庭(OR=1.52)与问题行为呈正性相关,家庭外支持(OR=0.71)、勇气(OR=0.64)、节制(OR=0.67)与问题行为呈负性相关.结论 大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问题行为,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患病后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促进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省3所高校9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病后就诊率女生(79.9%)高于男生(72.1%),城镇(81.8%)高于农村(74.1%),老生(80.2%)高于新生(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病后约有25%的学生坦言受经济拮据影响,怕花钱,故不能及时就诊;学校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差,对患者的及时就诊率也有影响;患病后大部分学生首选校医院就诊,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及新老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门诊病例中,精神卫生方面问题占4.0%.结论 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政府应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同时学校医疗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京沪两地小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京沪两地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影响早餐的行为因素 ,为深入研究小学生早餐问题 ,制定和开展“学生营养早餐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北京、上海两个城市 86 88名 6~ 1 1岁学生的早餐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饮食喜好、早餐食物选择、奶类摄入等情况。结果 小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北京男生为 2 5.8% ,女生为 2 1 .6 % ;上海男生为 1 1 .4 % ,女生为 1 3.3%。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没有食欲、没有时间吃和家长没时间做。学生早餐食物品种单调 ,质量较差。学生早餐 55%以上由母亲准备 ,食用早餐的地点以家里为主 ,其次为上学路上和饭馆或小摊。早餐费用在 2~ 3元之间。学生吃早餐的行为与其母亲的吃早餐行为密切相关 (P <0 .0 1 )。结论 京沪两地小学生的早餐质量均有待改善。应加强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 ,重视早餐 ,倡导合理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现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饮食教育的新模式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抽取初中63所、高中74所、职业技术学校33所,共调查37 315名学生。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与缺乏体力活动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有27.24%的受试生报告经常吃甜点;11.87%的受试者报告天天吃油炸食品;38.89%的学生报告自己有挑食、偏食行为;有17.55%的受试者过去1周内没吃过或仅吃过1次新鲜水果。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缺乏体育锻炼、平均每天超过4 h看电视或上网均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相关。结论不良饮食行为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并与缺乏体力活动行为密切相关。早期、多角度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影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主要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检索并纳入的12篇研究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包括一致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OR值95%CI。结果各因素合并OR值分别为:父母文化程度(0.516,0.547)、父母职业(0.991,0.447)、亲子关系差(1.380)、父母关系差(1.199)、父母期望过高(0.954)、教育方式不当(1.025)、教育方式不一致(1.916)、打骂孩子(2.045)、性别(1.693)、居住条件差(1.610)、学习压力大(1.790)、城乡(0.566)、血铅值超标(14.771)。结论影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父母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父母关系差、亲子关系差、教育方式不一致、学习压力大、性别、打骂孩子、城乡、居住条件差、血铅值超标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首次性行为与有关性行为关联情况,探索首次性行为对以后性行为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对浙江省2所大学所有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其中1505名报告已经发生性行为并回答了所有有关性行为的男生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在1505名有性行为的大学男生中,194名(12.9%)首次性行为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而1311名(87.1%)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首次性行为是与非固定性伴发生的,在此后的性经历中,更可能有2个和2个以上的性伴侣,更可能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更可能曾经被诊断为性病,更可能曾经在娱乐场所发生性关系。首次性行为时,有1005名男生(66.8%)没有使用安全套。首次性行为没有使用安全套的学生在过去的1a中,更可能从未或者很少使用安全套;更可能在最后一次性生活中,没有使用安全套。结论首次性行为的性伴侣为非固定性伴以及没有使用安全套与今后性病/艾滋病的危险因素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我艾滋病感染危险预测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我艾滋病感染危险预测水平,为改进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3年对浙江某市2所综合性大学21448名大学生进行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 8.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68.1%回答不可能,23.8%回答不知道。男学生有自我感知危险意识的比例为11.0%,女学生则为5.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242.54,P〈0.001);对性途径传播艾滋病形势了解的学生中9.0%有自我危险预测,有性交行为史的学生中12.8%有自我危险预测。与自我艾滋病感染危险预测有关的影响因素有学校、性别、是否了解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正在上升、是否有性交行为史等7个因素。结论 应重视并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艾滋病感染危险预测水平,并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有关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贵州省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贵州省在校大学生315名进行无记名封闭式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01份。结果44.2%的大学生正在谈恋爱,18.3%有性行为;谈恋爱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男生有婚前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女生。55.5%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示可以理解,43.0%认为婚前同居的坏处是不负责任,因怕怀孕而不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仅占1.3%;60.8%认为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学校不应给予任何处理,26.9%认为学校可以私下批评教育。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大、年级高、城市、独生子女、大学前与异性接触程度较高、爱上异性数量较多等。结论大学生的性行为虽不普遍但已见增加,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加强性健康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上海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有代表性的32所学校共计12637名大中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大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总报告率为9.33%,电子游戏成瘾倾向报告率为27.37%,赌博等娱乐活动报告率为14.06%;不同类别学校、不同性别学生使用网络和游戏机等成瘾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包括中等)是保护因素,男性、上网时间≥4h/d、电子游戏成瘾、赌博和抑郁情绪等是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是成瘾行为的高危人群,需要动员教育、卫生以及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展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5.
袁飞  俞晓红  于颖慧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076-1077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张家港市普通和重点初、高中以及职业高中16所共5012名初一~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总体报告率分别为15.3%,6.1%和2.1%,其中自杀意念报告率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上升的趋势,高中生报告率(18.6%)明显高于初中生(11.2%);普通高中和重点初中学生的各种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同阶段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经常感到孤独、因长相或身体缺陷而被嘲笑、因学习压力感到不愉快、连续2周以上感到伤心绝望、过去1a曾和别人打架、网络成瘾及赌博等均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中学生自杀需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起有效的干预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高中毕业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高中毕业班学生使用互联网成瘾情况,探索该人群网络成瘾的综合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滁州市4所高中三年级毕业班学生51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5%的学生使用过互联网。使用过互联网的学生中网络成瘾者占4.5%。网络成瘾与性别、上网地点、每次上网时间、每周上网次数及费用、接触过网络游戏种类及家长态度等存在关联。结论高三毕业班学生中仍有部分存在网络成瘾现象。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7.
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生命质量干预建议.方法按照生命质量程度的高低,自制45项问卷,按1~5级评分法对大学生430名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的生命质量总分主要受健康环境、交通状况、教师、教学环境、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朋友支持、时间支配等因素及其满意度影响,女生的生命质量总分主要受睡眠质量、行动能力、性问题及其满意程度的影响.结论男女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存在不同特点,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秀荣  李澜  韩梅  杨娜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5-16,1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的流行现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中小学生肥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中小学生4582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并计算BMI指数。结果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9.7%,男生(12.6%)高于女生(7.1%),城镇(10.3%)高于农村(6.6%),随年龄增长降低;肥胖的发生与性别、年级、居住地区、是否有户外活动时间、喜吃多油食品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肥胖率普遍偏高,应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烧伤的认识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以便为高校大学生开展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4所大学的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烧伤认知水平平均得分为(17.83±3.83)分(总分30分),影响得分高低的因素有专业、来源地和是否接受过烧伤相关知识的教育。结论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大学生对烧伤认识的教育,重点是非医学专业和来自境外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