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平  路晖  王作芬  李凯军  姚雪 《眼科》2010,19(4):283-28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研究表明,约70%糖尿病患者出现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用的方法,但对微小病变及视网膜轻度改变不能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2.
唐云鹏  高烨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200-2201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FA检查对88例176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检查结果指导治疗。结果:其中11眼眼底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FFA检查出现早期微血管瘤病变。眼底镜下Ⅰ~Ⅱ期DR患者中有15眼FFA检查出比检眼镜更多的微血管瘤。眼底镜下Ⅲ期DR患者中有11眼FFA检查出现新生血管改变。结论:FFA检查是DR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且为指导眼底激光和评价激光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是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DR合并白血病的患者常首诊于眼科,其眼底除了会出现视网膜静脉纡曲扩张、微动脉瘤和视网膜出血、渗出等典型DR表现,还会合并罗斯斑等白血病视网膜病变的表现。其在微血管异常轻微的病变早期就可能出现大量视网膜血管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同时玻璃体积血、纤维血管增生膜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那青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3):258-259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方法对23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23例(453只眼)均表示出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DR的FFA检查结果比检眼镜的检出结果严重。结论FFA在DR诊断和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龙小凤  谭薇  杨曼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7):1179-118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一直被认为是微血管病变。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DR不仅会引起视网膜的血管病变,也会引起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在DR早期未发生视网膜血管病变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视网膜神经变性,且视网膜神经变性可能参与了微血管异常的发生发展。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就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pathy,DR)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障碍而导致全身微血管循环障碍在眼部视网膜的表现,糖尿病损害视网膜主要是由于血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渗透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变形和渗漏。同时可并发心脑肾等微血管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它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代谢障碍的程度,并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病程长短、遗传因素和糖尿病控制情况有关。DR发展到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发病5a后DR发生率为25%,10a后增至60%,15a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占25%。DR的高发病率、高致盲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本文就近年来DR的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眼底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129眼DR合并RVO患者的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DR合并RVO的患者118例中,双眼同时发病有11例22眼,其余皆为单眼,其中66眼表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占51.2%,58眼表现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占45.0%,其它分支静脉阻塞有5眼,占3.9%。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视网膜有大量神经纤维层出血,相应黄斑区荧光渗漏,掩盖了此眼DR的改变,对侧眼均可见DR不同级别的改变。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表现复杂,应与单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甄别。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ic melitus,DM)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国外,DR是工作人群(20~64岁)首位的致盲因素; 在国内,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往对DR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血管方面,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DR不再单纯是一种微血管病变,同时伴随着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但国内外文献对DR的微血管病变与神经退行性改变发病机制的研究多是单一的。本文就DR微血管病变与神经退行性改变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李小豪  张丽  孙婷婷  张薇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0):1756-175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两大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致盲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视网膜血管是糖尿病早期常见的损害靶点,也是人体血管系统中唯一可直视的活体血管,其形态结构或功能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特别是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这一新型、无创技术的发展,在血管成像分辨率、血管深度以及血管形态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并能提供客观的定量数据,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因此,本文旨在对OCTA及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黄斑病变的荧光血管造影特征与分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琦  徐锦堂  李莉  崔浩 《眼科研究》2002,20(3):259-260
目的 分析糖尿病黄斑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征,探讨糖尿病黄斑病变分型在该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84例(65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6期、糖尿病黄斑病变分为5型,并观察糖尿病黄斑病变分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以及在糖尿病黄斑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在DR的各不同时期均发生了程度不等的黄斑病变,651只DR眼中有389眼发生黄斑病变,占59.8%;黄斑病变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与一般的DR时相元相关规律性,DR和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发展不完全同步。结论 糖尿病黄斑病变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和分型,其结果敏感而可靠,分型与治疗及预后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 ,DM)最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发展而增加,5年内DR发生率为4 4 4 % ,7年后为5 6 % [1,2 ] ,15年后可高达80 % ,预见到2 0 30年美国将有2 5 0 0万,全世界有3亿DR患者[3 ] 。有关DR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DR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其微血管结构改变,大多是通过检眼镜或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观察到的。近年来,随着视网膜微血管消化铺片技术的广泛应用[4] ,国内外有关DR的实验研究日益增多,动物模型多以大鼠为主,国内有关大鼠DR样研究…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继发于糖尿病的慢性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可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永久丧失。DR的发生与视网膜微血管功能障碍、视网膜组织水肿、出血和继发性新血管增殖有关。有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患者的脂肪组织、肝脏和肾脏中均发现内脏脂肪素高表达,并且该因子可能存在于视网膜组织中,对DR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调控性作用。本综述以内脏脂肪素与DR的相关研究为依据,对内脏脂肪素与DR的关系作论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PRP)时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所分泌的胰岛素呈相对不足(Ⅱ型)或绝对不足(Ⅰ型)而引起的血糖升高,在高血糖下体内代谢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在视网膜上得到反映,称之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DR是中年人常见的后天致盲性眼病.早期视网膜上可发生出血、渗出、微血管瘤等称之为非增殖期;随着病情进展,眼底有棉絮状斑,广泛微血管异常,毛细血管闭塞,视网膜上发生缺血缺氧,出现大片无灌注区,称之为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缺血缺氧达一定程度,产生促血管生长因子,引起视盘和视网膜上产生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壁薄而易出血,在视网膜前面或玻璃体腔内均可发生.伴随着新生血管的增殖,纤维组织相继而来,可引起视网膜和玻璃体的增殖牵拉而引起视网膜脱离,称之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1].据报导,糖尿病患者中25%有DR,其中1/5为PDR[2].  相似文献   

14.
龚轶  邵彦  李筱荣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9):1482-1485
糖尿病患者体内持续的高血糖及相应的病理状态不仅会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也会影响玻璃体代谢,导致糖尿病玻璃体病变。由于玻璃体与视网膜在解剖位置上毗邻,因此糖尿病玻璃体病变与DR在发生发展方面相互促进,特别是玻璃体后脱离(PVD)和玻璃体劈裂等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改变,为纤维血管增殖膜的生长提供了支架,并与玻璃体切割术(PPV)术中操作密切相关。本文整理了糖尿病患者玻璃体结构及胶原交联产物改变、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及其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关系的相关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糖尿病玻璃体病变,为DR的研究和治疗、PPV手术方案的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8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测及激光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85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检测阳性率及激光治疗疗效,讨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对85例(170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检眼镜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对有适应证者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85例(170只眼)检眼镜下确诊率为20.5%(35只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测确诊率为22.9%(39只眼),39只眼中,DRⅠ期23只眼,DRⅡ期5只眼,DRⅢ期6只眼,DRⅣ期3只眼,DRⅤ期2只眼。嘱85例患者积极按照内分泌科医师的指导,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对DRⅢ期6只眼行格子样激光光凝治疗,DRⅣ期3只眼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RⅤ期2只眼先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两周内分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经2.5~3年随访观察:39只眼激光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治疗有效阶段缺少症状,晚期能导致双眼不可逆性盲。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增多趋势,早期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减少糖尿病性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张承芬北京协和医院眼科(10073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最重要的病变之一,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成...  相似文献   

17.
全世界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的人数正已惊人的速度增长着。虽然以前所做的大量研究集中于同DM有关的血管病理生理改变方面,但最近新提出的观点是DM患者在眼底血管出现异常改变之前已存在视网膜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机能的障碍,并认为视网膜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是糖尿病复杂眼底改变的一项早期表现,将最终导致视网膜的血管病变和/或黄斑水肿。这篇综述的目的就是论证视网膜神经元的机能障碍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是否与其后并发的血管异常有关联。首先,我们对DR血管异常的发生机制做一个简单的阐述;然后,论述视网膜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发生怎样的改变与血管异常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VEGF与PEDF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血-视网膜屏障(blood retinal barrier,BRB)破坏,新生血管形成.后期新生血管膜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DR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任何病理改变在本质上均是体内动态平衡的失调,新生血管的形成亦然,血管刺激因素增强和(或)抑制因素减少使两者平衡失调即所谓的"血管生成开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 作为血管牛成因子与血管抑制因子的一对典型代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已逐渐被人们认识.本文就二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为DR的相关药物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关于DR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特征的改变上,包括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黄斑水肿等.近年大量的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发现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微血管发生损害前,视网膜神经元即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提示DR是一种神经血管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DR患者很快发生的视功能减退.现将国内外关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发现有效的视网膜神经元保护策略,从而减缓DR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病理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经典理论认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是DR最早的超微结构改变,但近年的研究表明,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和神经变性在DR的早期病变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有学者发现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以前就已出现了神经元的大量凋亡和胶质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