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对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00例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根据患者吻合器重建食管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入研究组(50例,采用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和参考组(50例,采用分层吻合)。比较两组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重建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吻合口瘘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能有效降低贲门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且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操作时间更短,并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接受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国产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机械吻合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3 2 7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使用WGW系列吻合器行机械吻合 ,分析其对预防吻合口瘘的影响。结果 无手术死亡 ,发生并发症 3 1例 ,吻合口瘘发生率 0 6% ,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手工缝合组 (P <0 0 5 ) ,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1 5 % ,和手工缝合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示机械吻合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胸腔内吻合、食管胃颈部吻合两种吻合方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吻合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食管胃胸腔内吻合,观察组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食管切除长度及切端癌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放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管切除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食管切端癌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碍、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反酸、嗳气、胸痛、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第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而言,食管胃颈部吻合能够达到与胸腔内吻合相当的治疗效果,尽管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其手术切除范围更广,切缘阳性率更低,远期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延迟拔除胃管对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出现颈部吻合口瘘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术后5 d内出现颈部吻合口瘘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继续保留胃管予胃肠内营养,共110例;B组仍拔除胃管进食,共110例.结果 A组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为(3.9±1.1)d,B组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为(8.5±3.6)d.A组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结论 对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出现颈部吻合口瘘的患者.应延迟拔除胃管,予胃管内注入流质进行胃肠内营养,有利于促进吻合口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是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33.2%,占手术死亡的首位。国内25组材料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3%。影响吻合口瘘的因素很多,诸如患者营养状况,吻合口局部血运,吻合张力,吻合技术,吻合方式,癌肿残留,感染等有关。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并加以讨论。临床资料自1972年以来行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820例,其中男性607例(70.02%),女性213例(25.98%)。切除后行食管胃颈部吻合329例(40.12%),弓上吻合105例(12.8%)。弓下吻合386例(47.07)。发生吻合口瘘27例(3.29%),死亡12例(44.44%),为总人数的1.7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根治术重建消化道中人工吻合与机械吻合的差别.方法 对206例食管癌根治术中两种吻合方式进行总结.结果 人工吻合(A组)与机械吻合(B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A组:2.17%,13.0%,5.43%,2.17%;B组:2.63%,15.80%;6.14%,1.75%,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吻合与机械吻合在手术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别,医生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及自身手术经验选择重建消化道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食管癌后并发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某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186例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胃食管颈部吻合的患者84例为颈部吻合组,采用胸腔内吻合的102例患者为胸腔内吻合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 颈部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瘘2例,乳糜胸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胸腔内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狭窄11例,吻合口瘘9例,乳糜胸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47%;颈部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胸腔内吻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显示,颈部吻合组生存率均高于胸腔内吻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左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手术行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手术方法,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底,患者预后较好,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探讨食管癌、贲门癌行根治术后,胃重建食管时食管胃吻合技术,以预防吻合口瘘、狭窄及出血的发生.方法 采用机械吻合、手工缝合加同、胃底高位悬吊及胸膜覆盖相结合.结果 采用此法吻合的38例患者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此吻合法适用于食管胃吻合术,安全可靠,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5年来诊治的3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4-21天出现胸内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2例和对照组fB组]16例,均采取禁食、胸腔闭式引流、鼻胃管负压引流术,A组在吻合口瘘后应用经鼻超细电子胃镜留置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术[EN];B组在吻合口瘘后经外周静脉行肠外营养[PN],观察两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变化,平均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结果:A组蛋白开始上升时间早于B组(6天左右).A组平均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少于B组。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应用经鼻肠内营养(EN)可明显改善吻合口痿营养状况,优于胃肠外营养,是目前营养治疗比较理想的方法,利于患者康复以及改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4例食管和贲门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在围手术期间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对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采取治疗。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例,占6.1%。其中手工吻合7例、机械吻合3例;死亡1例。结论对患者进行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有很多种,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发生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1.
孟涛  范志勤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08-3709,3711
目的探讨消化道吻合器及缝合器在上消化道吻合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52例需行消化道吻合的老年患者,均给予消化道吻合及缝合,分析治疗临床效果,并发症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胃大部切除行胃-空肠吻合,吻合与缝合次数分别为139次及417次,时间为8.4 min;全胃切除行食管-空肠吻合,吻合与缝合次数分别为156次及312次,时间为10.6 min,近端胃大部切除吻合与缝合次数分别为139次及278次,时间为12.1 min。本组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2.2%,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出血3例,术后吻合口瘘4例。结论消化道吻合器及缝合器在上消化道吻合中出现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适当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少年儿童胃镜检查特征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丽  贾林 《现代医院》2004,4(2):34-36
目的探讨有上消化道症状学龄期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儿童胃镜检查特征及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学龄儿童(6~12岁)及青春期少年儿童(12~18岁)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儿童疾病检出率为(919%),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为主(512%)和消化性溃疡最多见(317%)。学龄儿童组疾病检出率(696%)显著低于青春期少年儿童组(97%),其中学龄儿童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87%)显著低于青春期少年儿童组(350%);男性消化性溃疡发病率(412%)显著高于女性患儿(20%);本组儿童HP感染率为240%,学龄儿童组感染率(136%)显著低于青春期少年儿童组(263%);不同病因的HP感染率中以消化性溃疡最高(462%)。结论儿童胃镜检查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为主和消化性溃疡最多见,与HP感染相关,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月间低位直肠癌患者中采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术137例(观察组)与同期98例手工缝合行Dixon手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双吻合器组保肛率明显高于Dixon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及出血发生率则明显低于Dixon手术组(p<0.05),而两组手术过程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应用双吻合器组患者的控便能力正常比例明显高于Dixon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局部复发率及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吻合器技术应用可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及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在开放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拟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20例作为研究组,应用高频电刀联合单吻合器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保肛成功率,同时观察保肛成功病例2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保肛成功19例(95%),对照组保肛成功14例(70%),2组相比P=0.037;33例保肛成功患者中,研究组手术时间(102.5±14.6m)较对照组(114.7±17.5m)明显缩短(P=0.032);研究组手术出血量(62.5±19.3)mL较对照组(91.3±26.5)mL显著减少(P=0.001);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6±15.0)mL、(65.7±25.9)mL(P<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4±0.6)d、(2.9±0.4)d(P=0.004);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显著缩短(P=0.014);2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674).结论 开放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是直肠癌手术向微创手术理念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发展的尝试,在开放直肠癌手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联合双歧杆菌在急诊消化道穿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9例急诊消化道穿孔手术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EN加双歧杆菌,n=31)和对照组(TPN,n=28)。试验组病人于术后第1天(24 h)起给予EN支持;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统计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炎性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和营养学指标(前清蛋白、清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手术前后两组病人营养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4天,试验组病人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切口感染裂开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给予EN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可明显缩短消化道穿孔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日,减少感染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输尿管上段钬激光碎石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120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随机分为改良截石位组A组(头高、臀低、健侧倾斜)、B组(头高、臀低)和对照组C组(水平截石位组),各40例。对比分析其单次碎石成功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ABC三组手术时间逐渐延长,住院费用逐渐增多,术后住院时间逐渐延长,无石率逐渐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增加。三组在使用套石篮例数上逐渐增加。结论:改良截石位组减少结石向上移动的几率,减少套石蓝的使用率,进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单次手术无石率。改良结石位输尿管上段钬激光碎石是可以成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择期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解除胃肠减压的可行性。方法将172例择期消化道手术后病人随机分组,其中86例术后早期解除胃肠减压,与对照组86例进行观察比较。比较2组病人恶心、呕吐、腹胀、肺不张、肺感染、切口裂开等指标。结果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压组明显高于早期解除减压组。结论择期消化道手术后应用胃肠减压,对防止术后并发症无明显作用,反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病率,早期解除胃肠减压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在开放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拟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20例作为研究组,应用高频电刀联合单吻合器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保肛成功率,同时观察保肛成功病例2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个24h~]流量.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问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保肛成功19倒(95%),对照组保肛成功14倒(70%),2组相比P=o.037;33例保肛成功患者中,研究组手术时间(102.5±14.6m)较对照组(114.7±17.5m)明显缩短(P=0.032);研究组手术出血量(62.5±19.3)mL较对照组(91.3±26.5)mL显著减少(P=O.001);术后第1个24hql流量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6±15.O)mL,(65.7±25.9)mL(P〈O.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4±0.6)d,(2.9±0.4)P=O.004){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显著缩短(P=0.014);2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674)。结论开放直肠癌低住前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是直肠癌手术向微创手术理念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发展的尝试,在开放直肠癌手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0例经消化内镜治疗止血成功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再出血情况,分为A组(再出血,n=76)和B组(未出血,n=224),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上消化道出血史、性别、年龄、血小板、血红蛋白、血尿素氮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单一内镜治疗、入院时休克、HGB〈90 g/L、Ⅰa级出血、支持治疗缺乏、后续PPIs缺乏、恶性肿瘤出血方面,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内镜治疗、HGB〈90 g/L、Ⅰa级出血、支持治疗缺乏、后续PPIs缺乏、恶性肿瘤出血均是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支持治疗不足、喷射样出血、血色素水平低、缺少后续PPIs、恶性肿瘤出血,临床上应当密切观察、加强防护,早期实施手术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吻合器吻合术与Dixon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观察30例行Dixon手术患者(Dixon手术组)和37例行吻合器吻合术患者(吻合器吻合术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输血量以及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情况,随访2个月后观察患者日排便次数以及控便能力。结果吻合器吻合术组手术时间小于Dixon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吻合术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均低于Dixon手术组(P〈0.05),二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吻合器吻合术组患者日排便次数小于Dixon手术组(P〈0.05),且控便能力正常比例高于Dixon手术组(P〈0.05)。结论吻合器技术在Dixon手术中的运用能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肛管自制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Dixon手术的指征得以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