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病,主要原因为感染或外伤致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需行手术治疗,传统由眼科医生经鼻外入路手术治疗,虽然解决了泪道阻塞问题,但同时也给患者面部留下了永久性的瘢痕,影响美容。我科于2003~2005年开展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32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结果:32眼中,治愈27眼,好转4眼,有效率97%,无效1眼,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面部无切口,术中出血少,操作相对简便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5眼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结果1023例(1025眼)经随访1~6个月,1001眼治愈,20眼好转,4眼无效。结论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泪囊炎 36例、38眼在鼻内窥镜明视下行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 35例 ,其中 2例行二次手术后成功 ,手术成功率为 97.2 % ,3例经鼻外切口泪囊鼻腔造孔术后复发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失败 1例 (2 .8% )。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经鼻外泪囊鼻腔造孔术失败者亦适用此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施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鼻腔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治愈38例,占84.4%,好转5例,占11.2%,无效2例,占4.4%。结论: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与经皮泪囊鼻腔造孔吻合术相比,具有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面部无疤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贵林 《新疆医学》2006,36(2):82-83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常用的术式。目前随激光、鼻内窥镜等一些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各有特点。泪囊鼻腔吻合术仍是经典的术式,现将我院从1995年1月~2005年12月共86例(92眼)鼻腔泪囊吻合术部分手术方法的改进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健 《右江医学》2009,37(1):75-76
慢性泪囊炎为泪囊病变中最常见者,多数是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因而其治疗唯一的途径是解除鼻泪管的狭窄或阻塞。以往通常由眼科医师行鼻外径路泪囊鼻腔造口术,但遗留面部瘢痕,影响患者外观。我科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儿童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的一种新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采用该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26例(26只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泪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的疗效。方法 48例(51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补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采用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治愈44眼(86.3%),好转5眼(9.8%),无效2眼(3.9%)。结论 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泪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病 ,其治疗原则是重新建立鼻内引流通道 ,解除阻塞、消除感染 ,既往多采用经鼻外内眦部行泪囊吻合术。近年来 ,由于鼻眼相关外科的发展及鼻内窥镜手术的应用 ,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已有文献报道〔1~ 3〕,其优点是进入直接、副损伤小、不损伤面容、不损伤泪囊生理功能、操作方便 ,术后疗效显著等。1 临床资料2 6例为近 4年我科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 ,其中 :慢性炎症 2 1例 (2 1眼 ) ,鼻腔鼻窦手术术后致鼻泪管损伤 5例 (单眼 ) ,男 12例 ,女 14例 ,年龄 18~ 6 2岁、病程 6个月~ 2 2年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更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方法。方法对26例(2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并同期处理相应的鼻腔局部病变。随访6~18个月。结果26眼中,治愈22眼,好转3眼,有效率达96.2%,无效1眼,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具有治愈率高,面部无瘢痕,出血少,进路直接,泪囊定位准确等优点,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多发病,目前仍靠手术治疗。自1904年Toti氏[1]倡导泪囊鼻腔吻合术以来,此术一直被公认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最理想的方法。其目的是在泪囊与鼻腔之间建立一条新通道来代替阻塞的鼻泪管引流泪液,以解除泪囊积脓和泪溢两大症状。手术时如果发生困难还可以改作泪囊摘除术[1]。但该术存在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等缺点。为减化手术进程,扩大手术适应证,笔者对传统的泪囊鼻吻合术进行了改良。共治疗18例,21只眼,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患者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45~66(平均55.2)岁,病史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病例46例,并随访1年。结果拔管后行泪道冲洗全部通畅,总有效率100%,1年后总有效率为95%。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手术效果确切,手术成功率高,容易掌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泪囊鼻腔吻合术与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对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探讨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6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其中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23例,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40例,术后随访3-6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泪囊鼻腔吻合术与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无显著差异(χ~2=1.941,P>0.05)。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与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可靠方法。前者手术视野大,便于解剖结构辨认与手术操作,易广泛应用;后者操作简单快捷、并发症少,微创术后反应及疗效好,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席海琳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870-871
目的 探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6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吻合泪囊与鼻黏膜后唇、鼻黏膜前唇孔形切除,泪囊前唇缝于对侧皮下及骨膜,余同一般方法。结果 26例术后全部泪道冲洗通畅,随访1年无阻塞。结论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操作简便,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容易掌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开放加“T”型管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鼻腔鼻窦病变,疗效比传统的鼻外进路手术有较大提高,即避免了颜面部的手术瘢痕,出血少,创伤小,又可以克服因术后随访不及时,鼻腔粘连等阻塞泪囊口导致手术失败。我科于2004年7月-2005年5月共收治慢性泪囊炎合并鼻腔鼻窦病变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传统手术方法是经外鼻入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随着电视鼻内镜的发展,耳鼻咽喉科医生开始涉足这一区域的手术。自2001年8月以来,我们对16例(1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电视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长期溢泪、溢脓的慢性泪囊炎,经6mo以上保守治疗及泪道反复冲洗和探通无效时,传统术式常取鼻外途径泪囊鼻腔吻合术。由于该病的主要病因鼻泪管阻塞,近半数病人多由鼻腔阻塞性病变所致,再则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鼻眼相关外科技术的发展,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已成为颇受病人接受的一种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型外科技术[1]。我科2008-10~2010-07利用该技术共治疗慢性泪囊炎16例(18眼),经围手术期的细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效果,采用泪囊鼻家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65例(70眼),经随访1-8年观察,远期显效率达94.3%,认为该法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慢性泪囊炎是泪囊炎中最常见的,由于鼻泪管阻塞和鼻腔内的慢性炎症,泪液不能导入鼻腔内而积存于泪囊内,继发慢性阻塞性感染,造成黏膜增厚,产生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长期溢泪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自1904年Toti创立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但此手术有损伤内眦韧带致泪腺泵功能障碍和面部遗留瘢痕等缺点.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进步,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同期处理鼻腔影响泪液引流的病变及面部无瘢痕等优势而受到重视.本院开展此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66例(68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