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济源市布病流行趋势、影响因素、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对策。方法数据录入、统计和分析运用Excel2003软件,对结果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济源市共发生布病92例,疫情上升速度较快,男女性别比为3.6:1,农民是发病的主要群体,47月份发病数最多,坡头镇、梨林镇等传统养殖业镇是发病的主要地区。结论病畜流动,高危人群缺乏自我防护,是造成布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采取加大宣传、加大经济投入、强化政府领导、依法管理、部门联动等是控制布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04-2006年山东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4-2006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发病情况及疾病的变化趋势,为布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布病疫情报告卡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和Epi info 3.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山东省布病以散发为主,2005、2006年出现多个高发县,这些暴发点病例数占全省发病总数的60%以上,每个局部暴发点的发病局限在每个县的1~2个乡(镇)的几个甚至1个村,以20~40岁青壮年农民为主,发病时间集中在2-6月,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其他有病例报告的县多为散发病例,主要集中在鲁中地区的老疫区。结论对高发地区进一步开展传染源及高危暴露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时对传染源进行封锁处理,对高危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惠州市博罗县2011年人间布鲁菌氏病(布病)病例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布病病例报告卡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博罗县共报告布病5例(男4例,女1例),发病率为0.5/10万;年龄34~56岁;病例发生在6~9月;职业以牲畜养殖、贩运、销售和屠宰加工为主。5例病例的血清中均分离培养出布氏菌,其中2例病例的菌株为羊种1型布氏菌。结论 2011年博罗县人间布病疫情的发生主要与羊只等牲畜的养殖、贩卖、屠宰加工有关,需加强动物间及人间布病监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综合防治,严防人间布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赤峰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现于1935年,建国初期曾出现过大范围的暴发流行.其后,经过几十年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的艰苦奋斗和科学防治,于1987年布病疫情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控制,然而,从2000年开始,我市布病疫情明显回升,2011年赤峰市人间布病的发病创有资料记载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布病疫情逐年上升,已经成为赤峰市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参考相关文献[1-3]对赤峰市布病疫情现状及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布病疫情,探讨布病发生的原因,提出控制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下载对鹤壁市2008-2013年报告布病病例数据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信息,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流行特征揭示布病高发的可能原因。结果 2008-2013年鹤壁市共报告布病294例,主要发生在3~8月(69.05%),鹤山区、淇滨区、淇县发病较多,病例男女比为4.4∶1,以青壮年农民为主,羊只放养是主要感染途径(82.20%)。鹤壁市布病疫情存在持续升高趋势,农村养羊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养殖、接羔为感染的主要途径,防护意识不强、病畜无害化未落实是持续主要原因,及时发现病例,减少慢性化是今后工作目标。结论鹤壁市布病疫情存在持续升高趋势,农村养羊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应采取综合措施做好布病防控工作布病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建立,但短期内畜间布病控制措施落实难度大,疫情不能有效控制,人间布病防控的主要措施为健康教育、及时发现病人、规范治疗、减少慢性化。这样,即使布病病例数不能大幅度减少,但仍然可以减轻患者负担,减少疾病造成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当前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特点与规律的统计与分析,为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本市2015-2016年主动监测、筛查和全市布鲁氏菌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本市人间布病报告病例数1 339例,发病率70.72/10万,分别较2015年的(750例和39.88/10万)上升了78.53%和77.33%.结论 本市布病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出现由后山地区(畜牧业旗县)向前山地区(非畜牧业旗县)蔓延的新态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焦作市2011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人间布病)流行因素,掌握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焦作市2011年常规疫情监测人间布病157例,分布在10个县(市、区),以3~6月份发病较高,发病多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主要为农民,占发病总数的76.43%;感染途径呈多样性,感染与日常生活接触有关;发病到确诊平均间隔20天,57.32%的病例通过疾控中心门诊发现;发生聚集性病例的村庄有2个,重点人群血检1578人,琥红平板试验阳性率为6.52%。结论焦作市人间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男性青壮年发病较高与牲畜接触的频率相对较高有关。应进一步提高基层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广泛开展人间布病健康知识宣传;聚集性病例发生在贩卖、屠宰、养殖、皮毛加工比较集中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的村庄,重点人群监测对控制疫情发现病例非常必要;探索人间布病有效防控机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白银市2013年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特征,为制定布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白银市2013年布病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共新发病例103例,发病率5.98/10万;发病高峰在3-7月份;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0.26;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20~59岁患者占79.61%,60岁以上人群占14.56%;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87.38%;高危人群血清阳性率为8.12%;羊血清阳性率为2.38%,牛血清阳性率为0%。结论 羊是白银市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做好动物防疫监管,才能从源头控制布病的传播;此外,做好高危人群布病监测,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人间布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灵宝市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得2010-2014年灵宝市布鲁氏菌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灵宝市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85例,平均发病率为4.93/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季节以3-6月为主,发病年龄为40-65岁年龄组劳动力人群,发病与接触病牛羊有关。结论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大量牲畜从外地引进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职业人群的监测和疫情通报工作,开展对专业人员的诊治技术培训,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福海县2012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及流行因素,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对福海县3乡1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有症状者、与牲畜有密切接触的农牧民,以及从事兽医、牲畜屠宰等职业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并做琥红玻片凝聚试验和血清学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结果福海县血清学检测200人,阳性16人,阳性率8.00%;男性阳性率(13.83%)高于女性(2.83%);牧民(12.50%)和兽医(11.43%)高于其他职业,20-岁组阳性率(12.33%)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新疆福海县人间布鲁氏菌病有较高的感染率,需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四周多为近年的布鲁氏菌病(布病)疫区.20世纪50年代早期有人间布病记载,1983年全市普查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此后疫情相对稳定,2003年以后疫情开始逐年回升.为探讨承德市布病的流行趋势及其防治措施,本研究对2008-2013年的布病疫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云县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制订布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左云县2004~2009年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左云县累计报告布病251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2.30/10万。布病发病率,2004年为3.53/10万,2005年为0.70/10万,2006年为27.82/10万,2007年为38.76/10万,2008年为34.00/10万,2009年为63.02/10万。251例病人中,农民占90.43%,牧民1.19%,家务待业占1.99%,学生占1.19%,工人占0.39%,干部占1.19%,教师占0.79%,其他占2.83%;男性占78.48%,女性占21.52%;10~14岁占1.19%,15~34岁占9.56%,35~60岁占62.15%,61~82岁占27.09%。2004~2009年累计检测高危人群755人、羊36 008只、牛2 462只,血清布鲁氏菌SAT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6.29%、1.35%、8.25%。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1起因接生流产羊羔引起的布病暴发疫情,确诊29例病人。[结论]左云县布病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人畜布病感染率很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近年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至2016年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布鲁氏菌病疫情数据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年至2016年8月共确诊26例布病,发病率0.03/10万~0.32/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分布从2012年1个县扩散至2016年8月7个县(市),4—8月发病较多,占总病例数69.23%,以从事山羊养殖的农民为主,占88.46%。该州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主要来源于羊只,仅23.07%的患者在养殖过程中配备防护用具,15.39%的使用防护用具频率较高。结论应加强传染源控制、养殖业人员的防护和监测、布病诊治知识培训等综合防控措施,预防布病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辽源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流行特征,为今后布病防治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12年辽源市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辽源市共新发布病362例,年均发病率为2.21/10万。共发生布病暴发点28起。布病病例中以青壮年发病为主,男性患病显著高于女性(X2=199.448,P〈0.001),农民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结论辽源市布病患病率较高,今后应加强布病疫情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布病的流行和暴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敦煌市布鲁氏菌病疫情情况和发展趋势,为预防控制布鲁氏菌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敦煌市2013年1月~2016年4月报告的确诊布鲁氏菌病病例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的有关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1月~2016年4月年本市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为0、0.5/10万、13.89/10万、15/10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敦煌市有发生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新发病例会继续增加,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旅游经济的发展,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防控力度,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布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黑龙江省布病疫情数据及相关监测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时间和地点,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黑龙江省共报告布病45 527例,出现过二次高峰,即2005年的第一个高峰,发病率为10.77/10万;2012年的第二个高峰,发病率为19.43/10万。结论黑龙江省布病发病率呈逐年波浪式上升趋势,应对布病高发地区及高危人群开展宣传教育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现状,探讨目前防治布鲁氏菌病的主要对策。方法对全国疫情监测网2005-2009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进行地区、时间、人群、传染源统计分析,找出其疫情特点及回升相关因素。结果黑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自2007年后显著回升,老疫区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新疫区疫情不断攀升的趋势已初见端倪。结论人间布鲁氏菌病报告发病数又创历史新高,各地应加强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协调配合;加大防治经费投入及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人间布病病人治疗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防病意识。扎实有效控制布病疫情蔓延,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全旗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生状况,为防治提供策略。方法对扎鲁特旗2003年以来的网络报告的布病患者进行入户随访、流调、分析。结果加强畜间免疫,及时淘汰病畜,有效控制传染源,加强广大农牧民的健康教育,是控制本地区布病流行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2003年6月,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孙寨村1个奶牛养殖场发生布病疫情,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泰安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泰安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泰安市2012—2016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介于(0.27~2.29)/10万间,年均发病率为1.43/10万,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P<0.001)。3—7月发病所占比重较大,为56.42%。岱岳区年均发病率最高,为2.54/10万,肥城市最低,为0.66/10万。男性病例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28。20~69岁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94.21%。全部病例中农民所占比重最大,为80.60%。结论泰安市近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需加强对重点疫区、重点人群的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