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腹泻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流行状况及病原特征。方法 对2014年深圳市4家哨点医院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DEC的分离、分子鉴定、血清分群及PFGE分型。结果 1 823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74株DEC,阳性分离率为4.06%;感染病例年龄分布以 <3岁的婴幼儿及20~39岁中青年为主,病例集中在5-9月夏秋季。以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主,分别占45.9%和31.1%。ETEC以O159最多,2株及以上PFGE带型一致的菌株有5簇;其他型别DEC血清型和PFGE带型均较分散。结论 2014年深圳地区腹泻病患者DEC的感染类型以ETEC和EPEC为主,存在年龄及季节分布特征,菌株的血清型及PFGE分子带型较分散,应警惕ETEC的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广东省某地某学校发生的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采样样品的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为今后做好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广东省某地某学校发生的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中病例和从业人员肛拭子、剩余食物留样和环境样本,进行包括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副溶血孤菌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以及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南京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耐药基因blaTEM、blaCTX-M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qnrA、qnrB、qnrS、oqxA、oqxB、qepA、aac(6’)-Ib-cr的流行情况及其与MLST型别之间的关联。方法对食源性监测中60株DEC分离株的管家基因(adk、fumC、gyrB、icd、mdh、purA、rec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EnteroBase上下载的ST(Sequencetype)分型方案确定菌株序列型。PCR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结果60株DEC可分为34个ST型别,其中ST48为优势型别(16.67%),发现两个新等位基因型,fumC1413和purA746,一个新序列型ST9953。共有43株(71.67%)携带ESBLs耐药基因,10株(16.67%)携带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氏菌株中占比最高的是ST10组群。结论 南京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最常见的序列型是ST48。特定的ST型别在DEC不同类型中的分布不同,两者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ESBLs广泛流行,blaTEM为主要流行基因,最流行的PMQR基因是qnrS。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某大规模养殖场与某院临床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方法泰安地区某大规模养殖场分离出4株耐多粘菌素大肠埃希菌,泰安中心医院临床患者分离出12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对目的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测序,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检测,探讨分析人源与鸭源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结果共有16株大肠埃希菌,4株鸭源菌株中2株ST为5912型;12株人源菌株中5株ST为167型,3株ST为405型;1株鸭源与1株人源ST相同,为ST10,但PFGE分型发现这2株菌相似度为64.7%。结论泰安地区人源与鸭源大肠埃希菌菌株同源性不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急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状况、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本院门急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695例,对常见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分离到的疑似大肠埃希菌采用飞行质谱仪和荧光定量PCR进行鉴定和毒力基因分型,对所有DEC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结果 在6...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研究福建省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aEPEC)菌株的毒力基因特征和菌株间的遗传相似
度;结合菌株的背景资料分析不同的分子特征对aEPEC 流行的影响。方法 运用PCR 技术进行系列的相
关毒力基因扩增;同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技术,对福建省2010-2012年分离的aEPEC 菌株进
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分离30株实验菌株毒力基因的检测呈阳性的分别为:犫1121
53.3% (16),狔犻犪犃36.7% (11),狊犲狋/犲狀狋、狀犾犲犅、狀犾犲犈均为30% (9),犾狆犳犃犚14123.3% (7),犲犳犪/犾犻犳犃
20% (6),犲犺狓犃3.33% (1);其余毒力基因均未检出;93.3% (28)菌株不同程度地携带有相关的毒力因
子。29株菌按照100%的相似度分为15个PFGE 型别(P1 P15);其中存在4组不同的PFGE 簇(I Ⅳ),
相同PFGE 簇的病例在发病的时间和地区上有聚集性,同时相同簇内菌株的毒力基因谱也表现相同。结论
 犫1121、狔犻犪犃和EHEC 毒力岛OI 122 相关基因(犲犳犪1/犾犻犳犃,狀犾犲犅,狀犾犲犈,狊犲狋/犲狀狋) 在福建省aEPEC 菌
株中携带率较高。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毒力谱表现为多样性, 基因组也呈现遗传多态性;同时
PFGE 分析发现福建省存在由aEPEC 新发病原菌引起的聚集性病例。
关键词: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PFGE
中图分类号:R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3 0216 05
犕狅犾犲犮狌犾犪狉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狅犳犪狋狔狆犻犮犪犾犲狀狋犲狉狅狆犪狋犺狅犵犲狀犻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健康人群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携带率、耐药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探究其病原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健康人群粪便标本809份,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检测六种DEC特异毒力基因(aggR、eae、bfpA、ipaH、lt、st、stx1、stx2、afaD)。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检测出的DEC进行26种常用药物的敏感试验。对所有DEC菌株进行MLST分析。结果 共检出38株DEC分布于各年龄组,检出率为4.70%。主要型别为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弥散粘附性大肠埃希菌(DA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药敏结果显示,38株DEC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对三代头孢、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76.32%),氨苄西林次之(65.79%),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萘啶酸耐药率超过50.0...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和多重PCR检测,了解本地区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群、型分布规律,所携带毒力基因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为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阳性株的检出率。方法:对本地区2012-2013年腹泻症候群监测医院门诊未使用过抗生素腹泻患者的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标本通过増菌、各种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病原菌,后经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和血清型分型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本次检测共检出65株血清凝集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属EPEC、EIEC、ETEC,以EPEC为主,占83.08%,共8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O55:H59、O128:H67占58.47%;共检出4种相关毒力基因,其中escV 49株(75.38%)。未分血清型菌株27株,检出相关毒力基因共5种,分属EPEC、EIEC、ETEC、EAEC,其中escV 15株(55.56%)。结论:本地区腹泻症候群中血清学阳性致泻大肠埃希菌以EPEC为主,常见血清型为O55:H59、O128:H67,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未分血清型致泻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astA,与已分型菌株携带基因基本一致。腹泻患者的大肠埃希菌检测中,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以提高阳性检出率,避免漏检,提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传播机制及克隆流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医院临床分离的19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采用PCR及序列比对等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的分布;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9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科室以EICU检出最多,共8株占42.11%;共检出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菌株17株;11株细菌同时编码ESBLs基因,包括携带blaKPC-2、blaCTX-M-14和blaTEM-13种β-内酰胺酶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证实有9个克隆株,其中A克隆共8株细菌,是主要流行的克隆;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3株产KPC-2菌株均为ST131型。结论产KPC酶大肠埃希菌同时携带有其他耐药基因,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最为常见;ST131型产KPC-2大肠埃希菌在中国出现,同时也扩大了其在世界流行范围。  相似文献   

10.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感染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EHEC)O157∶H7和O157∶NM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包括无症状感染、非出血性腹泻、出血性肠炎(HC),严重者可并发病死率极高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或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细菌毒力因子是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前提。对EHEC毒力因子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所致疾病的发生机制,为EHEC感染的诊断、治疗、预防及控制提供新的思路。EHECO157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有志贺毒素、肠溶血素(hemolysin)、以…  相似文献   

11.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Escherichia coli from Nigerian students, 1986 1998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 tested 758 fecal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s, recovered from Nigerian students in 1986, 1988, 1990, 1994, and 1998, for susceptibility to seven antimicrobial drugs. The prevalences of strains resistant to tetracycline, ampicillin, chloramphenicol, and streptomycin were 9% to 35% in 1986 and 56% to 100% in 1998.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resistance gene reservoirs are increasing in healthy pers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沙门菌临床菌株血清型、分子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2017年昌平区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分析及药敏实验。结果 42株沙门菌主要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PFGE分析得到31种PFGE带型,菌株相似系数为56.9%~100.0%。沙门菌对萘啶酸、链霉素、氨苄西林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7.14%、42.86%、40.48%和40.48%;19株(45.24%)沙门菌同时耐受3种及以上抗生素。结论北京市昌平区引起腹泻的沙门菌主要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磺胺异恶唑、链霉素和氨苄西林等抗生素耐药率高,多重耐药严重,且PFGE带型呈高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康人肠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按有关文献提供的方法分离鉴定健康人肠道大肠埃希菌,K-B法测定150株大肠埃希菌对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165份健康人肛拭子分离到150株大肠埃希菌;150株试验菌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35.00%,对四环素、萘啶酸、磺胺甲基异噁唑、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链霉素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3.33%、49.33%、40.67%、38.67%、35.33%,全部菌株对头孢美唑、阿米卡星敏感,122株(81.33%)对一种以上抗生素耐药,对2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为88株(58.67%),44株(29.33%)对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有2株对10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健康人肠道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5-2016年江阴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的感染、分布及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对2015-2016年哨点医院提供的感染性腹泻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其致病型别及其携带的毒力基因。结果 359份腹泻标本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1份,检出率8.64%,其中EAEC 15份,检出率4.18%,EPEC 13份,检出率3.62%,ETEC 3份,检出率0.84%,未检出EIEC及EHEC。15株EAEC中,携带astA基因8株,携带aggR+pic基因6株,携带astA+aggR+pic基因1株。13株EPEC均携带eae基因,3株ETEC均携带estI基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高发,2015年主要以EPEC为主,2016年主要以EAEC为主。结论江阴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以EAEC和EPEC两个型别为主,携带的毒力基因呈多态性,显示其致病力和侵袭力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分离于2013-2016年山东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的主要血清型、耐药谱和分子分型特点。 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LM抗生素敏感性, 使用玻片凝集法和PCR方法确定其血清型, 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191株LM对8种抗生素总体基本敏感, 四环素耐药率最高(15/191, 7.85%), 8种抗生素耐药性连续监测4年无差异(P=1.000);血清型1/2a占38.82%(66/170), 1/2b占18.82%(32/170), 1/2c占42.36%(72/170); SDSRZXDZ016、S2014L031和SDSRZX030带型共占33.78%, 呈明显聚集性, 为优势带型; 优势ST型为ST9、ST8和ST121, 占81.18%(69/85), 临床常见ST3, ST7和ST87占8.23%(7/85), 未发现新ST型。 结论  2013-2016年分离于山东省的食源性LM菌株对所测定的大多数抗生素敏感, 但已经发现耐四环素和红霉素菌株; 优势血清型为1/2c和1/2a, 未发现易引起李斯特菌病暴发的4b血清型; SDSRZXDZ016、S2014L031和SDSRZX030为山东省2013-2016年PFGE优势带型; 主要ST型为ST8、ST9和ST121, 临床常见的ST3、ST7和ST87型均从食品中分离到, 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上海市382株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检测139株福氏志贺菌和243株宋内志贺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对志贺菌的五种毒力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检测.结果 菌株对萘啶酸、链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97.4%、96.1%、84.8%、77.7%和77.2%,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宋内志贺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82株志贺菌全部携带ipaH基因,其中63.3%的福氏志贺菌同时携带ipaH、ial、sen、setA和set1 B这5种毒力基因,50.6%的宋内志贺菌同时携带ipaH、ial和sen这3种毒力基因.结论 上海地区志贺菌的耐药情况严重,且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抗药性差别较大;福氏志贺菌毒力基因携带率高,毒力强,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综合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PFGE分型结果,并找出其相关性,从而掌握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2016—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检出的6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PFGE分型试验。结果 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最优势流行株的血清型为O3:K6,毒力基因组合为tlh+tdh+,占比69.8%(44/63);63株副溶血性弧菌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37种带型,各带型之间相似度为84.8%~100.0%,其中,61株副溶血性弧菌聚集形成5个簇(带型相似度≥90%);4年间共出现了8次一定时间内(发病日期间隔≤90 d)分离得到的菌株血清型、毒力基因和PFGE带型均一致的情况。结论 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来源相对固定且单一。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和PFGE之间无特殊相关性;毒力基因相同的菌株,PFGE带型相似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探讨影响昌平区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的因素,为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昌平区2012-2018年15个涉农镇内农村自备井枯水期和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总大肠菌群数、大肠埃希菌数和菌落总数的监测结果,以及自备井的基本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合格率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检测1082件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总体合格率为72.18%,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的合格率分别为98.52%、72.55%和95.01%。微生物综合指标、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4.548,P<0.001;χ2=8.095,P=0.04;χ2=15.954,P<0.001)。枯水期微生物综合合格率、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的合格率分别为80.40%、80.77%和97.59%,均大于丰水期(χ2=33.530,P<0.001;χ2=33.816,P<0.001;χ2=15.281,P<0.001);未消毒、按要求消毒及偶尔消毒的自备井以上指标的合格率不全相同(χ2=23.289,P<0.001;χ2=22.510,P<0.001;χ2=10.643,P=0.005);非山区以上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59.38%、60.07%和93.40%,均大于山区(χ2=34.562,P<0.001;χ2=34.640,P<0.001;χ2=7.438,P=0.006);浅井、深井和泉水微生物综合指标、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均不全相同(χ2=38.742,P<0.001;χ2=38.829,P<0.001),大肠埃希菌的合格率亦不全相同(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是否为山区、水期类型、水源类型、消毒方式为影响水样微生物指标的综合合格率的因素。结论昌平区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需进一步提高,水期类型、水源类型、消毒方式均不同程度影响其合格率,建议完善并加强消毒管理,加强饮水安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不同地区相似环境蚊虫的种群分布及密度消长规律,控制蚊虫及相关传染病,我们在昌平城区选取3个不同类型生境,于2010年5-10月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工具二氧化碳诱蚊灯,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共.1.2 调查方法 选择城区居民区、公园、医院3个有代表性的生境场所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布放诱蚊灯4盏.5-10月每旬监测1次.选择远离干扰灯源,背风场所作为挂灯点,灯高度距离地面1.5 m.于日落前1h开启捕蚊灯,2h后关闭.捕获的蚊虫带回实验室在-20℃冰柜内冻僵,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计数.蚊虫鉴定依据《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