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肛周癌、口腔癌等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对HPV研究的不断深入,HPV感染被广泛关注和重视。原位杂交技术是基因水平的检测技术。其原理是采用荧光、生物素、地高辛等标记的探针,依据碱  相似文献   

2.
杨少波  王孟薇 《癌症》1995,14(5):356-358
运用光敏生物素标记基因探针对23例新鲜肝癌旁组织的c-myc mRNA和p53mRNA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发现在部分组织切片中存在内源性生物素样物质而产生假阳性,本实验采用一种封闭内原性生物素样物质的方法解决了假阳性问题,对这一方法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特别是与HPV16、18的感染有关,鉴于HPV不能体外培养,目前通常采用核酸杂交,PCR等方法进行研究。而HPV16、18的检出率各报道不同,有较大的地区差异。为探讨黑龙江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的感染特点,以及HPV6、11与其发生的关系:本文同时用HPV6、11、16、18四型特异性光敏生物素标记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s)可导致皮肤或粘膜的增生性改变。这些增生大多为良性病变,但有一些则可为恶性,这种转化多与HPV的类型有关。现已知HPV16不仅与宫颈癌有关,而且与喉癌、肺鳞癌和食管癌有关。本文利用生物素标记HPV6,11,16,18DNA探针,对10例组织学诊断为支气管粘膜鳞状化生和33例分化良好的支气管鳞癌的石蜡切片进行严格条件下的原位杂交(19℃温度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首次提出人类下生殖道恶性肿瘤是由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rirus,HPV)感染所致的病因学以来,对HP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化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分离出了60余种不同类型的HPV,至少有24种与男女肛门、生殖器病变有关,其中HPV 16和HPV 18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献报道宫颈癌组织中有79%~100%检测到了HPVl6和/或18。我们应用地高辛(Digoxigenin)标记的HPV DNA进行原位杂交,研究HPV的几种亚型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存在及分布情况,以探讨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收集我院和西京医院病理科活检及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标本66例(其中鳞癌Ⅰ级16例,Ⅱ级36例,Ⅲ级14例)。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4/1m。 1.2 原位杂交 HPV 6、11、16、18 ONA探针为第四军区大学病理教研室制备,探针标记用随机引物法,Digoxigenin—11—duTP购自德国Bochringer Mannheim公司。石蜡切片经脱腊水化后,0.2mol/LHCl 10min,5ug/ml蛋白酶K 10min,0.2%甘氨酸10min,4%多聚甲醛10min,逐级酒精脱水后,每片滴加20/~1杂交液,98℃水浴度性10min,速冷10min  相似文献   

6.
张桂宁  徐爱强 《肿瘤》1990,10(4):161-163
1987~1988年,我们采取116例宫颈癌病人和36例无宫颈疾病妇女的宫颈组织,以(α-~(32)P)-dCTP标记的HPV 16 DNA BamHI酶解片段为探针,用Southern blot核酸杂交技术进行了BPV 16 DNA相关序列检测。本文就检测结果,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探讨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组织来源 宫颈组织标本采自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院及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妇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对食管鳞癌、癌旁鳞状上皮及乳头状瘤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并用生物素标记的HPV_(16)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癌旁鳞状上皮有凹空细胞等HPV感染的组织形态学改变者为65.2%(15/23),HPV_(160)DNA检出率为56.5%(13/23);食管鳞癌有凹空样癌细胞者为27.8%(10/36),HPV_(16)DNA检出率为50.0%(18/36);6例乳头状瘤均检出HPV_(16)DNA(100.0%)。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Ⅰ、Ⅱ、Ⅲ级)HPV_(16)DNA检出率分别为100.0%(6/6),60.0%(9/15)和20.0%(3/15)。研究结果提示,HPV感染与食管鳞癌发生有关,并与其分化和某些组织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人乳头瘤病毒(HPV)11、16、18型四个DNA探针,通过斑点分子杂交技术,在同一宫颈疾患标本中同时对HPV11、16、18型和HCMV DN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PV16、18和11 DNA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不典型增生及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3%,0,13%;17%,17%,17%和43%,8%,4%;宫颈癌组织及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CMV DNA的检出率(73%)均高于宫颈慢性炎症组(44%),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约有46%的宫颈癌标本同时测到了HPV16和HCMV两种病毒的DNA。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18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对宫颈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确诊的宫颈癌患者140例,癌前病变10例,以及正常对照者35例。采用改良通用引物PGMY和PCR-反向点杂交法对宫颈活检组织进行HPV基因扩增与分型。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血浆HPV16、18 DNA水平,观察HPV DNA的感染率和病毒含量,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宫颈组织HPV16、18阳性患者中,血浆HPV感染率分别为57.9%和23.8%。随着宫颈癌临床病期的发展,血浆HPV16 DNA检出率逐渐增加(P0.001),但病毒含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277)。血浆HPV18病毒检出率和病毒拷贝数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P=0.609,P=0.512)。结论血浆HPV DNA定量检测是一种可靠的实验方法,对宫颈癌的诊断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分型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流行病学证据已证实特定型别的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所以,运用准确高效的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分型技术进行病毒分型检测,对子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十分重要.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分型技术包括直接核酸探针技术、信号放大技术和靶向扩增技术三类,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是靶向扩增技术,主要有INNO-LiPA HPV检测技术、Linear array HPV分型技术、Microarray芯片技术和HPV DNA芯片技术;此外,基于竞争性杂交和等位基因特异延长的HPV分型技术与前哨碱基HPV DNA分型技术等也被应用于临床研究中.这些技术灵敏度、特异度高,能对多重病毒感染进行检测,其缺点包括对实验条件要求高,检测成本较高等.因此,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开发出一种低成本、适合大多数国家进行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筛查的病毒分型技术.  相似文献   

11.
应用分子生物学核酸杂交技术,以人乳头瘤病毒HPV6及HPV11型混合探针对食管ECA109鳞癌细胞株进行DNA斑点杂交。检测结果为阳性。为HPV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
谷淑燕  Wolf  H.  曾毅 《癌症》1984,(4)
核酸杂交常规方法是用同位素标记已知DMA,用放射自显影显示核酸杂交反应,但是放射性同位素本身的特性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一些学者试探应用细胞化学方法,用荧光素染料结合DNA。Langer等人用生物素标记的多核苷酸做为核学杂交反应的探针,用于果蝇染色体的研究。在DNA嘌呤环的5位碳原子上结合生物素分子,用切口转移方法,将合生物素的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类似物整合入DNA,再用抗生物素抗体与之结合。然后用直接或间接血清学方法检查生物素分子用以显示核酸杂交反应的结果。本文报告生物素标记DNA方法以及用于核酸杂交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蒋晓群  姚开泰 《癌症》1994,13(4):343-345
以生物素标记的EB病毒BamHI酶切W片段为探针,原位检测人鼻咽癌等石蜡切片中的EB的病毒DNA,结果发现:在部分标本的癌细胞胞浆中和非癌的鼻咽增生上皮细胞中,鼻咽粘膜下小腺体及唾液腺细胞浆中,存在内源性的亲和素结合活性,因此产生假阳性信号。文章介绍了设立相邻切片的无探针对照来区分真伪的方法,并对生物标记探针原位杂技术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探讨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技术(Primedinsitulabeling,PRINS)在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型和18型感染的应用和了解HPV16和18型感染与人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PRINS)技术和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例乳腺癌,1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性增生,2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0例乳腺腺病,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DNA,HPV18DNA和HPV16、18E6蛋白。结果:乳腺癌组中HPV16DNA,HPV18DNAH和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导管上皮不典型性增生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组。中、重不典型性增生组中HPV18DNA和HPV16、18E6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轻度不典型性增生组(P<0.05)。癌组中HPV16,HPV18DNA双阳性为45.0%(36/80),导管上皮不典型性增生组中HPV16、18DNA双阳性为40.0%(4/10)。结论: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技术可用于乳腺癌组织中HPV16DNA和HPV18DNA的检测,HPV16和HPV18型的混合感染可能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HPV、HSV和CM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乳头状瘤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对81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进行HPV16/18和HPV6/11原位杂交,同时对103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用DNA扩增法检测HPV、HSV和CMV。 结果: 病毒DNA原位杂交信号的分布与HE染色中挖空细胞的分布一致。 HPV16/18与不同宫颈病变组织原位杂交阳性率平均为51.1 %,HPV6/11的则为64.7 %。经PCR检测,HPV16/18 、HPV6/11、HSV、CMV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1 %、4 %、23 %、0 %。 结论: HPV感染具有特定的组织学部位,HSV可协同HPV16/18恶性转化宫颈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H2 2、EAC瘤细胞及其克隆细胞株mRNA的表达。方法 用生物素标记的 6种cDNA探针 ,细胞玻片原位杂交的方法。结果 H2 2与生物素标记的 4种探针杂交阳性 ,其克隆细胞株H2D8、H2G4分别与 3及 1种探针杂交阳性 ;EAC细胞株与 4种探针杂交阳性 ,克隆细胞株E2G8与 2种探针杂交阳性 ,E2C6克隆细胞株与 6种探针杂交均阴性。结论 这些均有肿瘤特性的细胞株中mRNA的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17.
泌尿生殖系肿瘤高危HPV感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危HPV16、18在泌尿生殖道若干源于上皮性肿瘤中的感染状况及可能的病因学作用。我们选HPV16、18E_6/E_7的特异引物对,经PCR扩增技术对73例宫颈癌、20例慢性宫颈炎、3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HPV16、18DNA检测;采用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手段制备游离HPV16、18DNA片段,经随机引物法标记成简便、经济、实用、灵敏、特异的新型非同位素探针—地高辛标记HPV16、18DNA探针,并对PCR产物作进一步点杂交验证。结果表明,PCR-电泳法在上述标本中对高危HPV16、18的总检出率分别为84.9%、50%、55.5%、100%、31.25%、O;PCR—点杂交则分别为87.7%、50%、55.5%、100%、31.25%、O;HPV16、18的双重感染率为11.1%~50%,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及正常膀胱组。这高度提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大炎肽(daintain)基因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原位核酸杂交(ISH)和免疫组化(IHC)技术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230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ISH检出的大炎肽基因阳性率为55%.ISH 法检测大炎肽基因阳性率高于IHC法测出的大炎肽阳性率(53%).大炎肽原位杂交信号主要出现在乳腺癌细胞核周边及其内外,相比之下,胞质区域的原位杂交信号较弱.原位杂交阳性率随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而增高.结论:生物素标记的大炎肽寡核苷酸探针作为一种分子检测技术,可以较为理想地检测出乳腺癌组织中的大炎肽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不少学者在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发现游离HPVDNA,并认为其很有希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但由于其含量极少,检测较为困难。为了提高检出率,本研究比较并评估了三种DNA抽提方法在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提取HPV DNA的功效。方法:选取51例临床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的血清作为样本,分别用三种方法对其进行DNA的抽提纯化:①酚/氯仿法,②UNIQ-10柱式病毒DNA抽提试剂盒(上海生工),③QIAamp MinElute病毒核酸抽提试剂盒。抽提后的标本用GP5+/GP6+为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HPV DNA。结果:在新鲜的和短期冻存的标本中,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4.3%,5.7%,和57.1%。对于长期冻存的样本,三种方法阳性率均很低。结论:QIAamp试剂盒抽提血清HPV DNA的效果较为理想,但血清样本的保存时间不宜太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与肺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石蜡包埋肺鳞癌组织标本 50份、肿瘤组织旁鳞状化生上皮标本 3 0份、正常支气管粘膜3 0份中的HPVDNA。结果 三种标本中 ,HP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2 6%、3 6.7%和 1 0 % ,其中以HPV1 6型所占比例最高。鳞状细胞癌和鳞状化生上皮标本中 ,HPV1 6与HPV6/ 1 1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结果表明HPV感染在肺鳞癌的发生中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鳞状上皮化生似可视为癌前病变。PCR技术较体外杂交技术和DNA探针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