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瑄 《首都医药》2012,(8):40-40
目的观察口服阿卡波糖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加用格列美脲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0例口服阿卡波糖(拜糖平)血糖控制不理想(餐前血糖〉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糖尿病患者加用格列美脲(亚莫利)两周后观察血糖变化。结果阿卡波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5O例糖尿病患者血糖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可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变化,并记录患者体重的变化、甘精胰岛素和阿卡波糖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后患者FBG、睡前血糖、2hPG、HbA1C、FCP和PCP均明显降低(P〈0.05),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仅发生轻度低血糖2次。治疗12周后FBG、2hPG、睡前血糖和HbA1C达标率分别为97.5%(39例)、65.0%(26例)、77.5%(31例)和80.0%(32例)。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且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相关指标和血脂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尤其是观察组。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躯体角色、总体健康、活力等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是T2DM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对空腹血糖(FPG)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格列美脲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格列美脲2mg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0.25g,对照组加用阿卡波糖50mg,均为每天3次,观察其治疗前后的FPG、餐后2h血溏(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2组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控制FPG效果优于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11.4%(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35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口服,观察服药后血糖达标时间。结果治疗1周后血糖明显下降,2周血糖达标,1个月降糖药物开始减量,3个月后有6例患者停服所有降糖药物。结论格列美脲(亚莫利)与阿卡波糖(拜糖平)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高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早期T2DM患者54例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12周后观察期空腹血糖(FBG)、早餐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12周后,54例患者FBG、2h PG及HbA1c水平均降低(P<0.01)。发生低血糖事件2例,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提供良好的血糖控制,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事件发生少,是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与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胰岛功能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空腹C肽、餐后2hC肽有所升高(P<0.05),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少。结论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其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治疗6周,并观察其副作用。方法应用阿卡波糖治疗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阿卡波糖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差异显著,且患者腹胀、肛门排气发生率低。结论阿卡波糖能显著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疗效可靠,安全眭好。  相似文献   

10.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45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和HbA1c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血糖、HbA1c和低血糖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均可良好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回声增强,确定阿卡波糖是否可以迅速稳定不稳定的动脉斑块。方法连续性选入于2010年10月~2013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合并T2DM的ACS患者且同时有颈动脉斑块的13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入阿卡波糖治疗组(150 or 300 mg/d, n=66)和对照组(n=66)。ACS患者于发病5 d内行阿卡波糖治疗。通过颈动脉超声以及整合背向散射技术测量斑块回声增强,评估不稳定的劲动脉斑块。治疗后2星期、1个月以及6个月内进行测量。整合背向散射指数(IBS)升高,说明颈动脉斑块回声增强。结果阿卡波糖治疗组, IBS在1个月内有显著升高,6个月内进一步升高,但对照组IBS只有少许变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 IBS增高与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密切相关。结论阿卡波糖可以改善合并T2DM的ACS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回声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小剂量药物治疗与非药物干预的临床疗效,探讨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且年龄>60岁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瑞格列奈组及非药物干预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以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个药物治疗组在降低FPG、2hPG、HbA1c上明显优于非药物组(P<0.01),且治疗前后患者HOMA-IR明显降低(P<0.05).在改善脂代谢、低血糖发生率、肝肾损害上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观察中药物治疗组在血糖达标、减轻胰岛素抵抗等方面优于单纯非药物干预,应用的2种药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较为安全,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药选择及治疗的有益探索,同时提示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人群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琳  张凯 《天津药学》2012,24(1):22-24
目的:观察应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临床疗效,协助临床控制糖耐量以减低患者向2型糖尿病的转变。方法:对12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组加用阿卡波糖,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以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和OGTT 2 h后胰岛素(P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结果:干预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8.3%,阿卡波糖组的发病率为5.0%;治疗组BMI、WHR、FPG、2HPG、FINS、PINS以及IR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S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卡波糖能够降低IGT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改善IGT患者的代谢紊乱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丁祥云 《中国药业》2012,21(15):97-98
目的研究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12周后,复查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 h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及替米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首先,67例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与70例健康成年人的24 h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比较;其次,前者被随机分为2组,替米沙坦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疗程为16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24 h的心率变异性及左室功能。结果:前者的HRV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后者(P〈0.01),说明心率变异性小,HRV昼夜节律消失;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后24 h的心率变异性及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P〈0.01,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SDNN、SDANN、SDNN-index均有提高(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RV明显下降,替米沙坦对该类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及左室收缩功能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和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疗程为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收缩因子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同时行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超声检测(FMD)。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较正常体检组血清NO、SOD、GSH Px以及FMD水平降低,血清ET-1水平升高(P〈0.01),两组较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NO、ET-1、SOD、GSH Px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5),FMD值增高,此外,六味地黄丸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除FMD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六味地黄丸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血脂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于每日晚饭后顿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d-(1T1组)、20mg·d-(1T2组)和40mg·d-(1T3组),3组均连续口服12周。服药前和服药后6、12周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和骨密度(BMD)。结果:3组治疗后TC、TG、LDL均明显降低,HDL明显增高(P<0.05);并且3组间同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反映骨代谢的指标ALP无明显变化;反映骨转换与形成的指标BGP治疗后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3组BGP同期高于T2组,T2组BGP同期高于T1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12周后BMD均明显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在发挥调脂作用的同时,还能使患者BMD得到改善,且疗效呈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徐琳  肖正华  陈定宇 《中国医药》2013,8(10):1410-14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受损可能的机制。方法40例T2DM患者(T2DM组)及19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0、30、120min取静脉血,分别测定空腹及OGTT后30、120min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GLC)、生长抑素的水平。T2DM组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后复测上述项目。结果①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T2DM组治疗后空腹及OGTT后30min血糖均低于治疗前[(7.8+0.5)mmol/L比(12.0+1.7)mmol/L,(19.6±4.7)mmol/L比(23.4±5.8)mmol/L,P〈0.05或P〈0.01]。②T2DM组治疗前后空腹及OGTT后30min胰岛素均低于对照组,且OGTT后120min胰岛素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2DM组治疗后OGTT后120min胰岛素高于治疗前[(175±88)pmol/L比(129±58)pmol/L,P〈0.01]。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C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③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GLC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④T2DM组治疗前后空腹及OGTF后120min生长抑素均高于对照组[(89±9)、(89±8)ng/L比(83±12)ng/L,(107±14)、(109±12)ng/L比(964-16)ng/L],OGTT后30min生长抑素低于对照组[(110±13)、(109±13)ng/L比(119±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α细胞功能紊乱,GLC分泌不受高血糖抑制;γ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分泌高峰缺失。短期强化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β细胞功能与α细胞功能,对γ细胞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空肠空置手术(DJ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表达的影响,探讨DJB手术后胰腺GLP-1R表达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Wistar正常大鼠组(W-C);T2DM模型对照组(T2DM-C);T2DM二甲双胍组(T2DM-M);T2DM+DJB手术组(T2DM-DJB)。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第2、4、8周空腹血糖、空腹血清GLP-1和空腹血清胰岛素值。术后第8周处死大鼠,RT-PCR检测胰腺GLP-1R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T2DM-DJB、T2DM-M组大鼠术后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显著降低(P〈0.01),空腹血清GLP-1显著升高(P〈0.01),与相应时间点T2DM-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DJB组大鼠术后空腹血糖、空腹血清GLP-1、空腹血清胰岛素与T2DM-M组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8周,RT-PCR结果显示GLP-1RmRNA在T2DM-DJB、T2DM-M组大鼠胰腺表达水平分别为(0.55±0.03)、(0.53±0.01),明显高于T2DM-C组大鼠GLP-1R mRNA的表达水平(0.41±0.02)(P〈0.01)。结论 DJB手术能显著降低T2DM大鼠血糖,可能与术后T2DM大鼠胰腺GLP-1R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